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反思1

教學過程中,我以“愛”爲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我先由學生質疑出發,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這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反思

孩子在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下,找出課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種“給予”。同時也引導他們更深一層地感受“給予”的另一層含義――讓人如願以償。當金吉婭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時候,她的心情怎樣?我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爲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爲什麼沉默不語、低着頭、說話時聲音低,爲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體驗金吉婭作出選擇時艱難矛盾的心情。從而品味“給予”不僅僅是送、給,讓人如願以償,還意味着放棄、失去。課堂上,每個孩子似乎都被金吉婭愛的行爲深深地打動了、震撼了,大家都在理解中感動,在感動中理解。

另外,我緊緊抓住語言文字的感受和運用,凸顯課堂濃濃的語文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把字詞教學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如在體會小女孩渴望得到這份禮物的心情時,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爲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爲幫助孩子理解“一直盼望”這個詞語,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 ——;晚上,她盼望——;……(什麼時候,她盼望)”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從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義,進一步體會小女孩渴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如在理解金吉婭爲什麼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時,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又如理解課文金吉婭對家人關愛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時,我緊緊抓住“沉默不語”的意思,並教會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探究“沉默不語”背後的金吉婭的內心。

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這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我還設計了一個句式“當什麼時候,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己說說自己給予了別人什麼,然後將不同人寫的內容連成一首小詩。感覺還不錯。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反思2

教授《給予樹》的第二課時時,這兩個小練筆花了大約二十幾分鍾,在這過程之中孩子們一直在思考、交流、書寫,在兩個小練筆完成之後,無須教師的點撥,孩子們已經瞭解了文章的中心,體會到“給予”是一種高尚品格和“給予”後的快樂與幸福,也懂得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以往的教學中我也經常讓孩子進行小練筆,但大多放在末尾,作爲拓展,還有一些可以說是畫蛇添足,是純粹的點綴品。而這一課中的兩個小練筆卻實實在在的讓我感受到了“感悟課堂”的魅力。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1.虛實有度。

充分的“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充分考慮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間,他既有一定的“易度”——可以順着主人公的話來說,又有一定的難度——正因爲可以順着說,所以又務必要說順,即讓它符合“對話”的要求。

2.細化過程

“練筆”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如果想讓它達到預定的良好效果,首先讓學生理解說話人的心態,掌握表達的正確方法。最好能在寫之前與全班同學有一個互動交流,不讓“練筆”走過場。

3.追求實效

很多小練筆在時間上略顯倉促,結果練筆活動淺嘗輒止,成了課堂上的小點綴。真正具有實效的`小練筆,要有足夠大的“容量”,具有“具體”的過程,要有一定的“鋪張面”,和流動的“線”。真正着眼於孩子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和對人物性格的瞭解,並能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動情、入境。

4.不僅僅是練筆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是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掌握它、運用它,更在於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