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1.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菩薩兵》。我們知道,菩薩是傳說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難而又無所不能的神。那麼,請同學們猜猜看,“菩薩兵”是什麼意思?
2.“菩薩兵”是一個了不起的美稱。讓我們帶着稱讚、崇敬之情一起來讀課題。
3.那麼,什麼樣的兵能稱之爲“菩薩兵”呢?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閱讀能力的一個標誌是能否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一環節就是從整體入手,扣住課題,通過猜測和滿含感情地讀課題,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瞭解。
二、複習 1.檢查字詞讀音。
出示:藏民 春耕 糊塗 怨不得 糟蹋 捱餓 露面 不饒人
熱火朝天 盡心盡力 乾乾淨淨 平平展展
2.指導寫“藏”。
3.檢查長句子朗讀。
出示:
(1)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一聽說又有軍隊開過來,早就躲進了深山,誰也不敢露面。
(2)幾天以後,藏族同胞得知這一消息,一個個悄悄地返回了家園。
4.兩句話都是講誰的?是啊,都是講藏胞的,但一句是說他們“躲進”深山,一句是說他們“返回”家園。(點擊鼠標,“躲進”、“返回”兩個詞紅色顯示)同學們,看到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5.根據預設,將學生的提問提煉爲以下兩個:
(1)藏胞們躲進了深山,朱德總司令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2)爲什麼開始時藏胞要躲進深山,後來又悄悄地返回家園呢? 此環節一方面是複習詞、句的朗讀情況,一方面也爲引出下面的教學而服務。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於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三、學文感悟 過渡:同學們,有沒有興趣跟老師先來研究一下第一個問題呢?
(一)探討:藏胞們躲進了深山,朱德總司令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相機出示:
(1)出示:“這麼多天了,藏胞還在山裏,怎麼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
  ①“怎麼受得了呢?”是什麼意思?換個說法怎麼說?
②藏胞在山裏爲什麼會受不了?  
③從朱德總司令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我們讀的時候也要帶着這樣的感情,你能試着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標點符號所表達的意思嗎?
  (2)出示:“現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
①瞭解“節氣”。  
②理解朱德總司令“急”是因爲擔心藏胞耽誤春耕,急藏胞所急。 課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圍繞這一問題在寫,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朱德同志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二)探討:爲什麼開始時藏胞要躲進深山,後來又悄悄地返回家園呢?
  1.爲什麼開始時藏胞要躲進深山?
  ①出示: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一聽說又有軍隊開過來,早就躲進了深山,誰也不敢露面。
  ②想象說話: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同學們,我們來回憶一下,從你看過的電視電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過反動軍隊的哪些苦頭?
2.後來爲什麼又悄悄地返回家園呢?
①引出: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②在這麼多耕種者中,你彷彿看到了誰?他們在幹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紅軍戰士,此時此刻,你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③學生想象說話。引出“不能讓藏胞來年捱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⑤同學們,這不僅是紅軍戰士的心聲,同時也是朱總司令的真情號召呀,聽!(課件播放 “不能讓藏胞來年捱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的朗讀。)
⑦引導學生理解淺層次的“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⑧想象說話:如果你是一位藏民,當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些什麼,怎麼做呢?
⑨是啊,所以藏族同胞們一個個悄悄地返回了家園。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園時,還看到了什麼呢?引出“院子乾乾淨淨、土地平平展展。”他們看到這一切,會怎麼感激朱德和紅軍戰士呢?
⑩是啊,千言萬語,在此時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出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引導學生讀好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三)探討:爲什麼稱朱德和紅軍爲“菩薩兵”?
引導學生分兩層體會:
1.從朱德和紅軍戰士幫藏胞春耕及打掃院子、整治土地體會。
2.出示“長征途中,紅軍來到藏民居住地區,準備休整一段時間。”通過此句體會。
①抓住“休整”一詞,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朱德和紅軍戰士本該做些什麼?現在卻在做些什麼?
 ②朱德和他帶領的紅軍戰士爲什麼能做到這一切呢?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歌,課件播放,歌詞如下: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們到了一個地方,
  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們到了一個地方,
  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
  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③歌詞中,把共產黨人比作什麼?把人民比作什麼?由此理解深層次的“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④師總結:這“種子”,指紅軍的形象、紅軍的精神。那麼,紅軍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沒有在藏民心中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呢?
 ⑤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師講解藏民對菩薩、對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們把紅軍比作他們所崇拜的菩薩,這是對紅軍們最高的評價。
 ⑥藏民們說這句話時肯定是非常激動的,這是他們的由衷之言,讓我們好好地再讀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體會軍民之間的魚水情。
閱讀要學生如同親臨其境,就要學生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激活相似見聞,展開類比聯想。因此,我在此處的教學中,讓學生回憶看過的電視電影作品,說說藏胞可能吃過反動軍隊的苦頭。相信在他們已有知識的引導下,能真切感受到反動軍隊的可怕,由此能把藏胞的害怕也體會的很到位。

















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情感內化爲自己的情感因素。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表演,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好這一有利的資源。維果茨基說過“利用表演進行教學,本身包含創作的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維發展,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意識。” 在此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更有利於學生感受藏胞激動的心情。



目的是由“長征”這一背景和朱德、紅軍戰士本該休整一段時間這一特定的時間,讓學生體會朱德和紅軍戰士菩薩似的心腸。






電教多媒體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運用得當,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情感與情景相伴,觸景自然生情。在畫面、聲音的渲染下,讀好課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對藏族人民的習俗,學生基本沒有了解,因此,通過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講解藏民對菩薩、對佛的崇拜,進一步感受藏民對朱德、對紅軍戰士的崇敬只情。
四、拓展寫話 同學們,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時,藏族同胞想表達對紅軍的感激之情,請你們代藏胞們給朱德和那些紅軍戰士寫封信。 這一環節把讀與寫結合起來,用寫信的形式體會感情,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軍民魚水之情。
板書設計 7、菩薩兵

藏民吃盡苦,見兵面不露。藏胞見真心,都誇菩薩兵。

反思重建

8、李廣射虎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9/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知道《塞下曲》是讚美西漢"飛將軍"李廣神勇無比的,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愛之情。
教學內容
分 析 課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介紹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大意是:將軍夜晚外出巡邏,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爲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和武藝高超。
重點難點 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扣題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板書課題。
  2、有誰瞭解李廣的故事,在哪兒見過的?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李廣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樣射虎的?……)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學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2)讀正確,讀通順每句話,並畫出不懂的地方。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讀課文,糾正讀音。
2)卡片出示,讀準生字的音。
3)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保持敏銳的反應。
巡邏:巡查警戒。影影綽綽: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導書寫生字。
4、範讀課文。 讓學生讀課文,觸摸語言,儘可能使每一位學生讀正確、讀流利。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複習鞏固 報默詞語 鞏固積累
精讀課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介紹盧綸和他的《塞下曲》。
(3)指導朗讀。
 (4)齊讀《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他是怎樣的將軍?
(2)指名說,齊讀第2段。
過渡:(3)輕聲讀,思考: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前兩句所講的內容?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後兩句所講的內容?
3、第3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想:這一段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此時此景,將軍爲什麼以爲這兒有虎呢?
(2)指名回答。從這兒可以看出李廣將軍有什麼特點?
(3)李廣將軍還有什麼特點?從哪兒看出來?
(4)指導朗讀。
(5)解釋:暗、草、驚、風。並說說前兩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解釋:平明、尋、沒,並說說後兩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從課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將軍的什麼特點?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裏,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 讓學生在感悟文本語言基礎上,用心地品位、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在自我感悟、討論中自主學習,感悟課文內容。
三、總結課文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你從這課中明白了什麼? 知道《塞下曲》是讚美西漢"飛將軍"李廣神勇無比的,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愛之情。
板書設計 8 李廣射虎
膽量過人
“飛將軍” 箭法超人 神勇無比
反思重建

9、少年王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內容
分 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眼、時寫下千古名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課文配有彩色插圖,有助於學生體會詩句意境,加深記憶。
重點難點 背誦三、四自然段;書寫生字;知道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就寫出了《藤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文。理解文中的四個成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係。
教學準備 生字卡、有關王勃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1、長江發源於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後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爲“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爲什麼?(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顯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1300多年曆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爲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顯示王勃圖片) 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麼疑問嗎?   2、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3、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4、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5、檢查自讀情況:    
A、讀一讀     
南昌 藤王閣 都督 宴會 文章 野鴨 披着 燦爛 讀 《藤王閣序》 才氣 秋景     慶賀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6、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   
7、朗讀全文。  加強字詞教學,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脈絡,爲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構,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學會字詞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整體感知課文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勃》,誰能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有才氣)
2、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出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請大家默讀課文,仔細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個奇才? 整體着手,自主思考,培養閱讀能力
二、相機精讀全文
  (一)交流以上問題: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氣?
  1、學習第一節:
  出示: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說明王勃的才氣早已是衆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節: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的一個場合,都督會請些什麼樣的人?
  B、這麼多有才學的人爲什麼都不敢答應呢?這說明了什麼?
指導朗讀
  3、學習第四節:
  出示: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寫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絕,認爲是難得的一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才智過人。從都督驚訝的語氣中也可體會到他是一個奇才。
  指導朗讀。
  4、學習第五節
  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千古傳誦”說明王勃寫的文章影響廣泛深遠,不愧爲是一個奇才。
  指導朗讀。
(二)王勃胸有成竹的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滕王閣序》,他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圖畫呢?
  1、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的是怎樣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詩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
  2、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誰願意讀一讀?
  3、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麼?文章有一節描述的就是這句詩的景色,誰能找出來讀一讀?(出示第三節)
  4、你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描寫的什麼樣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什麼意思的句子麼?
  5、老師讀詩句,學生讀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寫得更美,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師範讀,教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生個別讀,注意情感)
  7、然後再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注意斷句和節奏)
  8、指導背誦。 能找出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通過反覆朗讀,熟悉並理解課文。









給孩子想象空間,培養想象力。















學習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的方法。




圖文結合,想象說話,理解詩意。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對王勃有更多瞭解
板書設計 9、少年王勃(有才氣)
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
反思重建

10、大作家的小老師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話,感悟肖伯納嚴於律己的可貴精神.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內容
分 析 《大作家的小老師》是小學語文國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講了著名作家蕭伯那和蘇聯小姑娘的故事,本文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記敘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蕭伯納謙遜的形象。故事以寫人物的對話爲主,簡短的對話傳神地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能力,訓練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人物形象並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的好教材。
重點難點 通過人物對話的反覆朗讀,體會文章的內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蒐集一些有關肖伯納的資料及他的作品以及關於謙虛方面的格言。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1、由題設疑,引發思考:
(1)出示課題:10、大作家的小老師
(2)提問:
① 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爲作家?什麼是大作家?
② 課文中大作家是指誰?
③ 小老師又是誰?
由題設疑,引發思考,激發興趣。
二、初讀指導
1、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2)指名說說對有關詞語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通過自學整體感知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三、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貫穿全文
教師取出道具話筒,扮演記者,學生扮演蕭伯納。
教師發表談話: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一名記者,我現在在蘇聯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現場報導。我有幸採訪到了著名作家蕭伯納,我們來聽一聽,他在這裏訪問期間有沒有遇到什麼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學習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問:
蕭伯納先生,你爲什麼會與這麼一個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爲什麼喜歡這個孩子?
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寫,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對大眼睛很有神,頭上扎着大紅蝴蝶結,真是可愛極了。”
3、小節過渡:大作家蕭伯納與可愛的蘇聯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彆着急,我們下節課接着學。
設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對小姑娘有初步瞭解,讓孩子喜歡上可愛的小姑娘,爲下節課的學習鋪墊。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嗎?
3、這幾個該怎麼寫呢?先在自練本上試寫兩到三遍,在告訴大家書寫的祕訣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麼需要老師幫助的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範寫生字。 學會字詞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複習導入 鞏固複習
二、探索新知
(一)學習第二部分(情境採訪)
1、思考、答問:
(1)臨別時,你(蕭伯納)對這個小姑娘說了怎樣的話?
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
(2)你(蕭伯納)稱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種怎樣的想法?
——得意。自以爲了不起,有點瞧不起別人,希望別人崇敬他。

(3)你是從課文哪裏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他暗想:當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時,一定會驚喜萬分。
(4)小姑娘聽了蕭伯納的話後,是怎樣的反應?她是怎麼說的?
① 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學着蕭伯納的口吻說道:“請你回去後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娜塔莎。”
② 討論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麼意思?
B、出於誰的意料之外?
C、蕭伯納意料之中應該是什麼樣的?
D、小姑娘有沒有“驚喜萬分”?
E、小姑娘話中用了一個“請”字,這個字你覺得好在什麼地方?
F、小姑娘的話表現了她的什麼思想?爲什麼?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爲什麼要鄭重其事地加上“蘇聯小姑娘”?
(5)你聽了小姑娘的話後有什麼反應?
A、“震”是什麼意思?“爲之一震”究竟是爲什麼而“震”?
B、“意識”是什麼意思?
C、意識到了什麼?
小結:正因爲這件事情是產生了震動,意識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誇了,所以纔有後來的反思,纔會意識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師。
(三)抓住“感觸”,明白由來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感觸”是什麼意思?“深有感觸”呢?
(2)具體說說蕭伯納究竟有哪些“感觸”?
(3)蕭伯納“感觸”中最後一點——“這就是那位小姑娘給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師。” 除了給上文所寫的事情作總結外,在全文中還起了什麼作用?(點題)
3、就是這麼一件小事,給蕭伯納很多思考,那他從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麼?再讀讀蕭伯納的感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 通過情景表演,再現課文內容,既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又便於理解課文內容



























設計層層追問,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向縱深推進,理解大作家的嚴於律己和小姑娘的可愛天真。

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培養閱讀能力。
三、總結昇華
1、課文我們已經讀完,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你對這“大”“小”兩字有沒有新的發現?
2、如果蕭伯納就在你面前,你會對他說:( )。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會對她說:( )。
3、讓我們再讀課題,把感受讀出來。 由課題入手,結尾回到課題,前後呼應,統領全文。
板書設計 10、大作家的小老師
永遠謙虛
平等相待
反思重建

練習3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
2、練習用鋼筆寫字。
3、讀讀背背成語和兒歌。
4、口語交際——學會商量。
5、學寫毛筆字:基本筆畫“斜鉤、臥鉤”。
教學內容
分 析 本練習的重點是處處留心、積累語言、口語交際、寫字。其中口語交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雙向互動的過程,所以,“交際”成爲口語交際的核心。人的交際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規範學生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態度和語言習慣,提高學生待人處世以及應變的能力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 ( 3 )課時
第(一~三)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教學第一題:處處留心 1、第一部分。
 本題選用的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族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歌詞。這是一段抒情性很強的歌詞,讚揚瞭解放軍爲了國家,爲了人民堅守在祖國邊疆的豪情。在教學中,我覺得要鼓勵學生憑藉字典認識生字,反覆朗讀,讀通歌詞,通過想象、聯繫生活體驗等方法大致理解歌詞意思,並引導學生進入歌詞所描繪的境界,充滿情感的吟誦、高歌。
附實錄;
師: 同學們,“盪漾”就是水波一起一伏的樣子,那麼“桃園盪漾着孩子們的笑聲”裏的“盪漾”該怎麼理解呢?
師:好,你體會得很好!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師:好,現在大家真正地體會了“盪漾”,讓我們再來用試着用“盪漾”說說話,好嗎?
師:對呀,優美的音樂可以增進我們的食慾,還有助於我們文明用餐。

師:用得多好!此時此刻,我們彷彿又聽到了這動聽的旋律。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被你們說得心都“盪漾”起來! 從歌曲入手,孩子學習興致濃厚。







如果細細剖析這一教學片斷,我們會看到,這個教學細節中,蘊含着“盪漾”教學的“五步曲”:
首先,理解詞語的本義,即水波一起一伏的樣子;其次,引導感知引申義,形容聲音的迴盪;接着,指導學生在運用中體會辨析,意會“一般形容優美聲音迴盪”;然後,讓學生實現正確運用詞語;最後老師運用評價語言巧妙地通過通感提升“盪漾”的運用層次,引領學生一個更高的境界,悟性高的孩子自然能夠意會,對於一般的學生則只是一種暗示、一種趨勢而已,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也無妨。
教學:讀讀背背 3、第三部分
1、教師範讀:讓學生邊聽邊體會每排的兩條成語之間有什麼聯繫?
2、說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1)在反覆誦讀中感悟到:這些詞語表現少年王勃才氣橫溢、風華正茂、出類拔萃。當滕王閣整修一新時,王勃應邀參加都督在滕王閣舉行的宴會,在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卻無人敢答應的情況下,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邊看邊想,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力透紙背,一氣呵成地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真可謂後生可畏!
(2)在學習中不能孤立地解釋每個詞語的意思,而要整體地誦讀理解,並結合課文《少年王勃》一文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出類拔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很傑出,超出同類之上。
力透紙背:形容書法遒勁有力。
3、練習讀背:  
4、反饋:指名試背、齊背。
5、說說你曾經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成語。
6、讀背兒歌
讀兒歌並理解 積累成語並學會運用










知道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口語交際:學會商量
3、第三部分。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可能會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會碰到做事時與別人意見不一致的情況。那麼怎樣才能拿定主意,怎樣才能與別人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別人商量。會不會商量可是一種本領教學中可以這樣做
1、自讀本次口語交際要求。
2、引導學生看圖,弄清圖意。
3、讓學生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4、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每幅圖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在生活中學會與人商量
學寫毛筆字 認識筆畫:斜鉤、臥鉤
講解 學習寫毛筆字
板書設計
反思重建

習作3
教學目標 1、 讀懂例文,瞭解小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小動物的,又是如何細緻地寫出它們的活動的。
2、 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細心觀察,認識事物,學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習作,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緻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教學內容
分 析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始階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習作練習時,都有一篇學生優秀習作,是通過範文引路,讓學生學會模仿,學到方法,學會習作。本次習作,有意安排兩次範文引路,一次安排在習作指導前,通過閱讀優秀習作,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如何把觀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一次安排在習作修改時,通過教師下水習作或學生優秀習作,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發現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學會修改。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例文引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現象。
2、在觀察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緻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教學難點:
如何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緻地描述出來,做到文通句順。這是三年級最起始年級的習作教學的一大難點。
教學準備 1、提前一週,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新的發現。
2、在黑板報上專闢一個角,爲“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每天寫下自己的發現,做到每日更新。
3、 除習作3的例文外,教師下水習作一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師說發現。
1、談話。小朋友,春天來了,你們有沒有新發現呢?你們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2、師說“發現”。
最近幾天,老師也在留心我們的生活,我也發現了許多新情況。我發現柳條在發芽、長葉了,嫩綠的柳條在微風中,輕輕飄呀飄,真像小姑娘的長髮;我發現一場綿綿的春雨過後,小草長得更快了,花兒開得更歡了;我還發現春天來了,陽光更暖和了,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越來越少了,人呢,越來越精神了。 從學生的生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在其基礎上,教師拋磚引玉,示範引路,一是給學生提供發現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新變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範文引路,學會“發現” 1、導入:老師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劉常寧小朋友也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他在小河邊玩耍,發現了許多讓他喜歡的東西,你們想知道嗎?
2、學生自讀。思考:他發現了哪些令他喜歡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怎樣的?
3、討論交流。重點討論發現了什麼?這個東西是什麼樣的?他是怎麼會發現的?
4、教師小結:小作者不僅看到螞蟻和甲蟲,還發現螞蟻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蟲頭上有“長長的須不停地動着”。你看,小作者多麼會發現,他不僅發現了“什麼”,還發現了這個東西是“什麼樣”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們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嗎?老師給你一週的時間去尋找,去發現,把每天的新發現記錄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發現寫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發現”欄裏,好嗎?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始階段。因此在每次習作時,都必須重視例文的作用,不僅引導學生讀懂例文,還要重視學生領悟方法。在此習作教學中,更多地讓學生領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明白要觀察時,不僅要觀察到什麼,還要觀察這樣東西是怎樣的。提前一週學習例文,給足時間讓學生嘗試學會觀察,記錄觀察,交流觀察,這樣相對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三、走進生活,尋找“發現”
 1、走出課堂,走向校園,尋找“發現”。
 2、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去草叢,去樹林,去池塘,去田野,尋找“發現”。 在學習例文的基礎上,運用所領悟的觀察方法,嘗試讓學生先在校園裏尋找“發現”,繼而放手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發現”,這樣就拓寬了觀察的領域,豐富了學生習作的素材。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各抒己見,細說“發現” 1、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要求:力求把自己的發現說清楚(什麼時候發現的;什麼地方發現的;發現了什麼;發現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 集體交流,互相評議。
先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教師相對進行評價。再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評價修改。 從說到寫,先說歷來被視爲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安排這一環節,通過三個回合的說話交流,在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評價互動中,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白怎樣把自己的發現清楚明白地說出來,另一方面使學生互相開闊思路,豐富題材,爲下筆成文打下基礎。
二、起草成段,描寫“發現”
1、學生練習寫稿,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幫助習作有困難的同學。
2、學生寫完後,先自己讀習作,看看是否寫明白。 先欣賞佳作,再修改習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礎上,學生各自修改。這樣通過示範引路,學生就能漸漸如何把自己的發現敘述清楚的,使修改習作落實到實處。
三、師生評價,修改“發現”
1、 欣賞習作。
(1)、教師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讓學生進行評價。
(2)、指名學生朗讀一篇優秀習作,說說好在哪裏?
2、 修改習作。
(1)、挑選一篇沒有寫清楚發現的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修改時着重落實在如何把自己的發現敘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順。)
(2)、學生自己修改習作。
四、謄寫“發現”,配畫插圖
1、學生謄寫習作,要求謄寫規範,書寫端正。
2、自由選擇作業,可以在習作旁配畫插圖。 鼓勵學生在謄寫好習作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給習作配畫,習作與圖畫相得益彰,有利於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板書設計 附:教師下水作文
  小河邊的發現
  星期天,我來到小河邊。河岸上長滿了小草,開滿了小花,引來了一隻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會兒飛到這兒,一會兒飛到那兒,十分開心。看,小蜜蜂頭上有二對觸角,很像電視機上的天線。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條紋的,看起來很漂亮。瞧,它又落在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與花兒還沒說完悄悄話呢!再看地上,勤勞的小螞蟻們,它們手拉着手,排着長長的隊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順着它們的前進望去,原來它們正扛着一塊骨頭望回趕呢!望着這些小螞蟻,我想:它們也知道團結友愛呢!

反思重建

11、趕 海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新詞,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中“武將”“戰利品”的意義。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我”童年時趕海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課文,寫一次有趣的活動。
教學內容
分 析 《趕海》這篇課文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課文內容淺顯,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寫的很具體,是一篇深受學生喜愛的課文。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初步領會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歌曲《大海啊,故鄉》錄音磁帶。
教學時間 ( 3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 看圖導入。 1、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賞歌曲的時候,能夠仔細的觀察畫面,你都感受到了什麼呢?
(播放《大海啊!故鄉》,出示課文插圖)
(相機板書:海)
2、 海水退潮時,人們到海邊去捕捉拾海魚、海蟹之類的東西,人們稱之爲“趕海”(板書課題) 用歌聲、海浪聲及大海的美麗畫面,在有效的時間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直奔課文中心
二、 初讀課文 1、初讀課文:請大家打開書,聽老師讀文,(師配音朗讀)
2、解決字音:要讀好課文,必須先掃清生字,大家看看這幾個詞你會讀嗎?
3、文中還有幾個多音字,你能讀準嗎?出示興 假 似 將
4、自讀課文了,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5、誰願意向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優美的朗讀?
6解決字形:你覺得哪幾個生字特別難寫,能想個辦法記住它嗎?
7、解決字義:哪些詞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麼方法來理解的呢? 紮根字詞,把文章讀通順,試理解本課生字詞。
三、理清脈絡 1、你能說說課文寫的是什麼事?課文寫的是哪時發生的事?從哪裏看出的?(每當……便想起……)你能用“每當……便想起……”說句話嗎?
2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輸理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文章寫法,爲下文“寫”作準備。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 引導初讀,感受其“趣” 1、輕輕打開課文,讀讀2-4自然段,你覺得什麼很有趣,動動筆,在旁邊作上記號。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圖
句子:“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有的撿貝殼……”
(1)請大家讀讀這個句子
(2)還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號裏,我們來邊看圖邊想像,把它們找出來。
(3)趣事真多啊!誰來在橫線上填上你最感興趣的。
 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既認識了省略號的作用,又利用插圖,發揮想像,練習了說話。
二、精讀課文,體驗其“趣” 2、 引導學生交流。
(1)樂趣一:引導學生讀出“我”興奮的語氣。小結:浪花回頭,有趣;追趕浪花,更有趣。(板書:追浪花)
(2)樂趣二:引導學生抓住“咦”、“哦”來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武將”和“俘虜”的對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成就感。
(4) 樂趣四: 小夥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邊一個小夥伴――夾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後一起通過朗讀把這件事的有趣表達出來。
(5) 樂趣五:滿載而歸。把句中的“戰利品”換成其他內容,不改變句子的原意,可以怎麼說?
3、讓我們閉上眼睛,一同來感受清涼的海風、一同來回味趕海的無窮樂趣吧。(《大海啊,故鄉》、海浪聲) 創設情境,抓住關鍵段落,通過品讀字詞深入體驗小作者趕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這趕海之趣寫活的。

三、 總結全文 ,試說寫“趣” 今天,我們跟隨小作者來到沙灘上,追趕了浪花、捉了螃蟹、抓了大蝦,感受了趕海的樂趣。相信也一定勾起了大家的美好回憶,你們參加過哪些開心的活動呢?請大家課後好好地想一想,先試着說一說,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着寫一寫。 第四段是略寫。其中“平靜”一詞,最能引導學生認識習作的重要性。
爲“寫”作鋪墊。
第(三)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複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說出下列字的結構和偏旁。舅努癢虜載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評議。 複習舊知
二、討論寫法、品味朗讀。 1、小作者是怎樣把“趕海”這件事寫的這麼生動的呢?
2、雖然我們沒有趕過海,但讀了這篇課文,我們都覺得趕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寫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寫的多好啊!我們再來聽一聽課文錄音,仔細品味品味。
3、聽課文錄音。 趕海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其實孩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善於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素材,既然有趣,就用文字記錄下來,留住美好的趣味瞬間。
三、說話、寫話練習 1、指名讀課文後第五題,明確說話、寫話要求。
2、啓發學生回憶參加過的活動,選出一種玩得最開心的活動,練習說一說。指導評議。
板書設計 趕海
追 浪花
  趣 捉 螃蟹
捏 大蝦
反思重建

12、荷 花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引導學生感受荷花的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並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加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發展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訓練學生有條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文最後兩段能背誦。並通過補充教材《王冕看荷花》《愛蓮說》的略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閱讀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內容
分 析 《荷花》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公園裏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卻把一池的荷花寫活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課文描寫荷花的樣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點;課文描寫我幻想自己變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難點。
教學準備 掛圖、卡片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 導語,揭示課題。 1、小朋友,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了王冕學畫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種很美的花,有個小姑娘非常愛荷花,她在公園裏仔細觀察了荷花後,寫了一篇文章,這就是我們書上的《荷花》(板書課題)。荷花又叫“蓮花”。(板書:蓮花)
2、荷花的葉子叫什麼?(荷葉,又叫“蓮葉”。)(板書:蓮葉)
3、我們還學過一首古詩,裏面也讚美過荷花,我們把這首古詩背誦一下。
4、荷花還會結果,它的果實就是“蓮蓬”。 以舊帶新,激發學習興趣。
二、觀察圖畫,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荷花池邊。 1、啓發:那個小姑娘看到的是什麼樣的荷花呢?你們看那一池荷花就像這一幅美麗的圖畫。(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圖,並且向學生提出看圖學文的要求。)
2、指導看圖:請小朋友按次序仔細看圖,看看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再讀讀課文。讀中啓發:課文中有個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見荷花非常美,就寫了這篇文章。現在打開書本,自己看看圖,讀讀文章。看看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充分利用插圖,圖文結合,知道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荷花的
三、自學討論,理清層次。 引導交流: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綜合板書: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輸理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文章寫法。
四、講讀課文,入情入境 第一節:
1、啓發:同學們,你們再看這幅圖,畫上的荷花多美,我們看着,覺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現在我們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邊看邊想象,好像看到什麼?聞到什麼?
2、指點: “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這就把荷花的特點寫出來了。現在請同學們帶着想象讀課文的第一節。
第二節:
1、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訓練)我站在荷花池邊看:看到()荷葉();又看到()荷花();還看到()花骨朵()。(小蓮蓬) )
2、進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邊看到什麼樣的荷葉,什麼樣的荷花,什麼樣的花骨朵。
3.指點:小朋友已經說了荷花是雪白的,這是白蓮,我們平常看到的粉紅的荷花叫紅蓮。荷葉的顏色是碧綠的,這就寫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4、還有剛纔你們說荷葉上滾動着晶瑩的露珠,荷花在微風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瓏,小蓮蓬張着笑臉,這些是寫荷花的什麼?(姿態)這樣把荷花的姿態寫出來,就把荷花寫活了。(板書:姿態美)
6、這一節裏還有兩個字用得很好,你們看出來了嗎? 指點: (板書“看着”加上“冒”、“露”、“美“三個字)。 (激起情緒,展開想象)我站在荷花池邊看。看着,看着,覺得自己彷彿就像一朵荷花。
7、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看荷花的?那麼請小朋友們想想,表示看的時間長,表示看得很專心,或者表示看時顯出愛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詞。誘導:現在請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來看這幅圖。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8、指導朗讀:課文中的“我“愛”荷花,因爲荷花非常之美。現在就讓我們深情地讀課文。請同學們把這一節再讀一遍。 培養學生想象力,使學生進入想象的境界,置身於情境之中。通過語言訓練明確認識,在學生理解基礎上,啓發學生的想象帶入課文情境。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 導入新課。 1、第一堂課我們學習了《荷花》一課,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把課文讀一遍,要把描寫荷花的色彩、姿態的詞語讀出美和愛的感情來。如“碧綠的……”“嫩黃的……”。

二、複習閱讀。




1.你們讀了這一課,最喜歡哪一節?爲什麼?
2.第四節是展開想象,課文中的“自己彷彿”“自己覺得”後面寫的就是想象的內容。什麼叫“彷彿”?
3請同學們按照這個意思用“彷彿”說句話“什麼彷彿什麼?”“什麼彷彿怎麼樣?”這樣想句子就容易正確了。 通過用“彷彿”造句,展開想象的翅膀。能用語言表達所想。
三、教補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略讀) (1)導語:剛纔同學們用“彷彿”說話,說得很好。今天我們學了《荷花》這篇課文,你們在一年級學習了《王冕學畫》,現在老師再介紹一篇材料讓你們讀。
介紹:這篇材料是從一篇很有名的書《儒林外史》裏選出來的,寫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們很快地把這材料看一遍。
(2)指導:這材料上有幾個詞是古文中的詞,我們現在不查字典,你結合上下文讀讀,想想。
(3)這篇材料中有一句寫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樣的程度?看這些長篇的文章要學會抓主要的。
(5)引導運用:現在我們想想在我們剛學的《荷花》這篇課文的第四節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話,來點明這一節的中心意思,你們想想應該加哪一句呢? 通過這篇節選的教材,意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猜讀”,理解內容。
讓學生運用這一句話,不僅是畫龍點睛,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對課文指導的意境的體會。
四、教補充教材。《愛蓮說》中的兩句話。
聯繫生活拓展教材 (1)導入:由於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態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畫圖之中,其實荷花不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個哲學家曾這樣讚美荷花。 (教師板書兩句話) (2)講解:這兩句話,前一句的意思是說,水上的、陸上的花草,可愛的很多,後一句是說作者最愛蓮花,愛它生長在淤泥之中,卻全身潔白不受污染,這是作者對蓮花品格的讚羨。
(3)學了這兩句話,你們知道老師要說荷花的什麼美? (板書:在原來“色彩美”“姿態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爲荷花不僅外表美,內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們愛荷花。我現在請小朋友用這樣的句式連貫地說荷花的美。 (4)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雖然身處在不良的環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質,我們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來讚美他們。說話訓練:小朋友,昨天我們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許許多多,有各種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們覺得那一種野花最美? 補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課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加深對荷花的情感。
五、佳作欣賞。 用表情朗讀方式介紹了《多美啊,野花》,併發下這篇讀物。)同學們回去好好讀這篇文章,想想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是怎樣讚美野花的。

引學生入閱讀的大天地中
板書設計 荷花     蒲公英
     色彩  我愛,  花  外表美
     姿態美 我愛,  莖葉 內在美
品格  我更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