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5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5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5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爲什麼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並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遵守社會公德。
4、練習用“允許、必須”造句。
教學內容
分 析 這是一篇記事課文,主要講湯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釣到的大鱸魚重新放到湖裏的故事,告訴人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德的道理。課文語言淺顯,層次分明,敘事清楚。還有一個明顯的特色,就是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傳神。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
2、通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明白爲什麼必須放掉這條魚,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準備 幻燈片、卡片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激趣







二、初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四、學習生字


五、作業設計: 1、板書課題:“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
掉!”
2、觀察課題,這課的課題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爲什麼要加引號?從“必須”和感嘆號中體會到了什麼?
3、指讀課題。
4、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1、播放課文錄音
2、指導學生自讀課文
(1)藉助生字表的注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 找出生字、新詞。
(3) 標好自然段序號。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字音情況,正音
允許 必須 魚竿 商量 情願 低沉 上鉤 堅定 漣漪 小心翼翼
(2)把這些生字詞語放到課文裏你會讀嗎?
(3)讀準下列詞語的音 重點需指導和糾正的讀音:
遵(zun) 銘(ming) 脣(chun) 垂(chui)
(4)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低沉 弧形 允許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誰來讀第一段?
2、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3、齊讀。
(二)學習第二---四段
1、這一段裏你有什麼讀不懂的地方?
2、說說你瞭解的詞語。
3、這幾段講了什麼?

4、齊讀。
(三)學習第五---十二段
1、誰來讀?
2、這幾段講了什麼?


3、齊讀。
(四)讓我們一起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
1、課文講了爸爸和湯姆之間的什麼事?
2、這件事給湯姆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2、出示生字。
3、重點指導幾個難寫的字:釣 鉤


1. 完成習字冊。
2.抄寫詞語,並默寫。
3.熟讀課文

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藉助拼音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並提出自己讀不懂的問題。努力培養學生對課文初步感知的能力。














請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學習,能對課文有一定的瞭解,同時也爲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另外佈置了自學要求,讓學生以後讀到一篇文章就知道該從哪些方面着手。







指導自學生字,學會本課生字,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複習導入







二、學習課文
















































三、總結全文




四、佈置作業
1、出示生字詞語。
允許 堅定 銘刻 必須
魚竿 低沉 規定 絲毫
2、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已經瞭解了什麼?
3、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過渡:我們就一起跟隨着湯姆來到那天晚上的場景中。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想象情景朗讀)說說讀後你瞭解了什麼?
3、指導朗讀。

過渡:“這條魚”是怎樣的一條魚呢?
(二)學習課文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
2、討論交流:
(1)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從哪裏可以看出鱸魚的大?“從未見過、魚竿彎成弧形、大傢伙”讀好句子,體會湯姆的“驚喜”。
(2)看到兒子釣到這麼大的魚,爸爸的表現怎麼樣?
(3)你能不能從爸爸讚賞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當時心裏是怎麼想的?
(4)從哪裏看出湯姆釣魚技術熟練?
(5)讀第2自然段,畫出有關動詞。指導讀好這幾句話
小結:這三個自然段具體寫了湯姆釣到了一條從未見過的大鱸魚以及當時驚喜、高興的心情。

過渡:就在這時候,爸爸卻讓湯姆把魚放掉。
(三)學習課文第五——十二自然段。
1、默讀 第5至 12小節。體會湯姆的心情。
2、討論交流:
(1)爲什麼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2)比較句子:
a、你要把這條魚放掉!
B、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3)說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你認爲哪句話比較好,爲什麼?指導學生同“低沉、嚴肅”的語氣讀好第二句話。
(4)對爸爸的這個決定,湯姆的表現怎麼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5)既然湯姆這麼不情願,那麼能不能不放這條魚呢?(6)出示: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斬釘截鐵 的口氣。(7)你知道課文裏面的規定是什麼嗎?爲什麼要這樣規定? (講解: 每年12月到3月,鱸魚產卵,不允許捕撈)體會爸爸是自覺個自覺、嚴格遵守規定的人。
(8)最後,湯姆是怎麼做的?從湯姆的行動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9)當爸爸看到湯姆釣到一條大魚時,投去了讚賞的目光。我想,當爸爸看到湯姆把魚放了時,心裏會爲湯姆感到更加自豪。他會想些什麼呢?
3、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1、指名讀這段。
2、討論:從那以後,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這麼大的魚,他後悔了嗎?
3、出示最後一句話:“那晚的情景”指什麼?爲什麼那晚的情景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裏?“爸爸堅定的話語”指什麼?一直迴響在他的耳邊說明什麼?
4、齊讀最後一段。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湯姆又是個怎樣的人?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麼收穫?
3、我們學校、我們所處的社會有哪些準則?爲什麼要遵守這些準則?

回到家,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麼?
複習舊知,爲新課的學習作好準備。





通過重點詞語感受環境的幽靜、美好。





通過品讀,感受湯姆釣魚技術的熟練以及釣着大鱸魚後驚喜激動的心情和爸爸對兒子的讚賞。
















通過湯姆心情變化的詞句,感受爸爸的高尚人格,感悟湯姆心情變化的原因和當時的想法。使學生明白爲什麼必須放掉這條魚,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爸爸嚴格遵守社會規定、社會公德的行爲,使湯姆深受教育終身難忘,他也和爸爸一樣成了一名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社會規定的人。








將課文中學習的規則延伸到課外,使學生進一步增強規則意識。


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 驚喜→不情願
   爸爸: 讚賞→斬釘截鐵
          必須自覺遵守規定
反思重建

18狼和鹿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並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以及文本的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了這種聯繫,就打破了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內容
分 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下冊)一篇關於生態平衡的閱讀課文。文章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大量捕殺狼與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之中,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而且,文章所敘述的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與文本語言的親密接觸中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文章的閱讀難點是“狼爲什麼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認識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 (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揭題激趣。












二.瞭解學情。

























三.組塊閱讀。



























































四.拓展延伸。 1.分步板書課題:
⊙ [教師板書“狼”字]: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 [教師板書“鹿”字]:看到這個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詞語?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永遠是壞蛋,是壞蛋就要殺之;鹿永遠是可愛的,因此我們一直在想方設法地保護着鹿。]
⊙ [教師補充板書]:狼和鹿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於“狼和鹿”的故事,齊讀課題。此時,面對這個課題,你產生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地圍繞題目質疑,教師針對學生質疑的難易程度,做適時點評。]
同學們課前已經初步地閱讀了文本,讓我們一起來闖預習關——

⊙ 第一關:讀準每一個詞語。
提防 血泊 威脅 狩獵
生機勃勃 青煙嫋嫋
[教師引導:你認爲哪些詞語在朗讀時容易讀錯音?]
⊙ 第二關: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功臣 禍首 王國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文本內容: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功臣?什麼是“禍”?什麼是“首”?課文中誰是“功臣”?誰是“禍首”?誰是誰的“王國”?]
⊙ 第三關:讀好下列短句。
活潑而美麗的鹿
貪婪而兇殘的狼
狼與其它一些鹿的天敵
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教師引導學生留意每組短句中詞語與詞語之間的聯繫。]
⊙ 第四關:讀通下列長句。
● 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25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隻。
● 可是,隨着鹿羣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
[教師小結:連闖四關,四戰四捷。良好的開端必然是成功的一半。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走進那片森林⊙
1.故事發生在凱巴伯森林。自從人類捕殺了六千多隻狼以後,這兒成了鹿的王國。
出示: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裏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
2.輕聲地讀一讀,鹿沒有了狼這一後顧之憂,它們在這一王國裏會怎樣的自由呢?
(學生自由表達)
3.教師引導:是呀,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們餓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困了可以……
[教師小結:總之,在這一自由王國裏,它們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覺,可以毫無約束地生兒育女。]
4.於是,鹿的總數一下子就超過了十萬只。
出示: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
[教師板書:超過了十萬只]
5.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熟悉的班級人數、年級人數、學校人數的逐層相比較,幫助學生直觀地建立起“十萬只”的概念。)
⊙回憶一段往事⊙
1.可是20多年前,鹿可沒有這麼自由。[出示第一段話]自由地讀一讀,思考:20多年前,鹿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裏?
(自由交流。)
2.教師小結:樹雖然很綠,景色雖然很美,但是,鹿卻很不安全。所以,整個森林只有大約四千只鹿。
[教師板書:大約四千只]
3.看課本中森林的插圖:這就是昔日的森林,鳥在歌唱,鹿在奔跑,狼很貪婪。你能讀好這段話嗎?
(指導學生進一步在朗讀中加以體會。)
⊙面對一個現實⊙
1.於是,槍聲打破了森林的寧靜……[教師範讀第二自然段。]
2.鹿終於可以生活在自己的“自由王國”裏了。幾年過去了,結果又怎麼樣呢?(出示:可是,……八千隻病鹿。)
3. 默讀。討論:鹿爲什麼相繼死去?
① 餓死。(哪些句子說明它們沒有吃?爲什麼沒有吃?相機理解詞語“蔓延”。)
② 病死。(爲什麼二十多年前疾病沒有在鹿羣蔓延?)
[教師板書:八千隻病鹿]
4.因此,短短的幾個冬天,十萬只鹿只剩下八千隻,而且是病鹿。此時,如果讓你在這幅畫面上畫上這八千隻病鹿,這些鹿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此時,如果再讓你在這幅畫面上畫上凱巴伯森林,森林又會是什麼樣子?
(學生自由想象。)
5.多麼悲涼的畫面!你能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悲涼嗎?
(指導朗讀。)
6.在這份悲涼中,鹿怎能不回憶起昔日“與狼共處”的生活呢!
(出示並齊讀第一自然段。)
7.男女生分別讀昔日的凱巴伯森林與今天的凱巴伯森林。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比較,在比較中進一步感悟。
⊙感悟一種道理⊙
1.此時,在美好的回憶與殘酷的現實中,八千隻病鹿一定明白了“自由王國”其實並不自由。此時我們不得不問:這究竟是誰惹的禍?這又警示我們什麼?
2.自由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讀懂了什麼?
(班級交流。)
3.教師點撥:爲什麼狼反而成爲了森林和鹿羣的“功臣”?爲什麼鹿又成爲了破壞森林和毀滅自己的“禍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師小結:人類“捕殺”了鹿的天敵——狼,目的是“保護”活潑美麗的鹿。可是,狼沒有了,這架生物界的天平也就失去了平衡。]
(在小結中完成板書,板書中以示意圖的形式表示“狼”與“鹿”的平衡關係。見板書部分。)

1.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間都存在着這種相剋但又相關的聯繫。你還了解哪些?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恰當地引導。)
2.教師適當補充下列材料:
● 生物學家發現,鼠害嚴重的地方,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蛇類被大量捕殺;
● 白蟻與黑蟻是一對冤家,一旦相遇就會大動干戈,往往出現大兵團作戰的場面。結果常常是黑蟻大獲全勝,白蟻損兵折將,紛紛逃竄。於是,人們用黑蟻來防治毀壞建築物的白蟻;
● 山雀和啄木鳥是一對好夥伴。山雀喜歡飛到啄木鳥那兒,在地上等待啄木鳥啄出的蟲子;而啄木鳥由於專心啄樹皮,很容易遭到老鷹的襲擊,於是山雀只要發現老鷹,就會給啄木鳥以信號;
● 狐狸是令人討厭的傢伙,但是如果沒有了狐狸,兔子、田鼠、刺蝟的數量就會急劇增多,那麼田間的植物和果實就會大量減少。 俗話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題目常常能爲閱讀文本提供諸多資源。這一揭題方式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充分挖掘本文題目中的閱讀資源,幫助學生把握文本的閱讀重點與閱讀指向,讓學生的元認知與文本內容產生強烈的“反差”,以此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也幫助學生養成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行爲首先應該從閱讀文章的題目開始。
一個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比讓學生讀懂一篇文章更爲重要。因此,面對進入中年段的學生,教師應該時時注意引導其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堂上,給學生展示自己預習成果的時間與舞臺,有利於調動學生課前預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闖關遊戲”的模式亦是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段特點而設計的,重在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
沒有狼的凱巴伯森林是一個怎樣的王國?文章寥寥數語,但是卻爲我們勾勒出了這一鹿的“王國”的面貌。讓學生觸摸到此時鹿的“自由自在”有利於學生突破文章的閱讀難點。因此,讓學生把這寥寥數語“讀長、讀厚”是這一組塊閱讀的重點。“鹿沒有了狼這一後顧之憂,它們在這一王國裏會怎樣的自由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象,於是“王國”這個詞語不再那麼“枯瘦”;“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熟悉的班級人數、年級人數、學校人數的逐層相比較,幫助學生直觀地建立起‘十萬只’的概念。”於是“十萬只”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符號,它已經有了豐富的文本內涵。

將文本所敘述的故事分割成四個組塊,看似割裂了文本的內容,其實是爲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在聯繫,更好地幫助學生讀懂文本,讀好文本。走進那片森林→回憶一段往事→面對一個現實→感悟一種道理,在整體感知文本內容之後,讓學生置身於這種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組塊式的閱讀歷程之中,利於三年級的學生充分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以及文章段與段之間的聯繫,利於學生抓住重點語段咀嚼推敲,把玩回味,從而感悟大自然中客觀存在的事物之間的生態平衡的概念。
三年級的學生接觸“生態平衡”的話題,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組塊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的問題設計應該努力地幫助學生降低坡度,化解難點。設計中教師導在關鍵處,啓在憤悱時,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過程中,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思維,發展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對話既要立足於文本,但又不能囿於文本的有限空間,更不能受40分鐘的課堂所羈絆。讓學生在讀懂文本語言,初步感悟狼和鹿之間的相關相剋的聯繫之後,適時地將學生閱讀的視角引向課外,投注進自己生活的世界,蒐集生活中與文本故事相似的材料。這樣延伸性的閱讀設計,既鞏固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幫助學生豐盈“生態平衡”這一本來是陌生的概念,更有利於發揮文本對於學生的育人功能。可謂一舉而多得。

板書設計 大約四千只 ↓ 狼 和 鹿 超過了十萬只 ↓ △ 八千隻病鹿

反思重建

19、放飛蜻蜓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瞭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3、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能模仿課文的寫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
教學內容
分 析 本文是一篇寫人的文章,通過講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的動物,激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簡潔,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展,引起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從中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受到教育,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心愛護和諄諄教導。
重點難點 通過自主學習,瞭解蜻蜓的習性、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 關於蜻蜓的圖文資料,課件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 談話導入,因題設疑。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四、再讀課文,粗知詞意
1、齊讀課題。
2、 啓發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1、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 讀中勾劃生字
3、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1、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主要人物是誰?
2、讀後你有什麼想法?
1、把課文讀通順,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利用工具書,聯繫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
3、指名讀課文,爲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課前收集有關知識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爲學生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瞭望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培養學生在朗讀中主動認字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細讀課教學環節文,理解內容。


二、反覆朗讀引導體會。









三、 繼續說感受。

1、 結合課題,提醒學生注意“蜻蜓”兩個字的結構。
2、 啓發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 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句子重點指導學生朗讀。
1、 圍繞“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這一問題,找出五處描寫陶行知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深入體會 。
重點體會: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着一個名叫翠貞的小女孩的頭說:“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2、說說蜻蜓各部分的特點及功能。
3、討論陶先生講這些的目的。
4、每次陶行知說完話後,孩子們有什麼表現?從孩子們的反應進一步襯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對孩子們的關愛。

1、 放飛了蜻蜓孩子們什麼心情?讀出這種感覺。
2、 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爲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抓住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學習描寫的方法。
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拓展知識面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爲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19放飛蜻蜓
陶行知:中國著名教育家
散步----- 看見孩子們捉蜻蜓
講蜻蜓的結構、特點、功能
商量說:“放了它,好不好?”

反思重建

20、恐龍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恐龍的類型及外形特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培養學生有目的上網查找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4)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學內容
分 析 《恐龍》是國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龍的生活年代、生活環境的優越和活動範圍之廣、數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及其近親的種類和生活和生活習性,重點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第六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神祕消失爲人類留下了一個謎。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揭示課題



(二)讀通全文,解決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順句意

(四)做習字冊


1、兩億年前,地球廣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羣巨大的爬行類動物,他們主宰着當時的地球,那就是恐龍(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要一同領略恐龍的世界。
2、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恐龍知識
3、展示帶來的恐龍圖片

1、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將課文通讀一遍,遇到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試着自己解決。

2、檢查自讀情況
出示生字詞,並交流部分詞的意思

1再讀課文,要求流暢
2、齊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重點教學生字“竊、縮、旅”的書寫
教師深情描述,再調動學生已有知識儲備,激發學習課文的熱情與興趣


自讀課文,積極思考,學會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問題,如查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等,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再讀課文,讀準句子,熟悉課文內容,整體把握。


課堂上留給孩子做作業的時間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





(三)總結延伸





(四作業 1、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到大約兩億年前地球曾經被一種強大的爬行動物所主宰,它們就是——(學生答恐龍)。雖然它們在六千五百萬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們再也看不到它們的樣子了嗎?現在的科技是如此的發達,科學家們已經複製出了恐龍時代的場景。我們一起打開時光隧道去看一看。
2、學生觀看第一部分恐龍課件
3、朗讀第一自然段

1、恐龍時代漫步於世界各地的恐龍種類——形態呢也是——
(板書種類多,形態千奇百怪)
 2、種類又是如何多呢?姚老師就來請一位同學給大家朗讀第2到第5小節,在他朗讀的同時其它同學就認真地從書上找出所介紹的龍的名稱,並在名稱下劃橫線。
3、再認真讀讀課文中這些可愛的恐龍,選自己最喜歡的,做一個自我介紹。

拓展練習1:同學們平時也一定很喜歡瞭解有關恐龍的知識,你們都還知道哪些恐龍呢?
那麼這麼多的恐龍靠什麼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呢?它們都吃一些什麼呢?
(板書:食物:食肉、食草)
那麼它們又如何繁衍後代呢?
(板書:繁殖:卵生)

1、這段寫了什麼?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中心句。介紹了哪些動物的特點?
2、默讀第三自然段,並能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
3、齊讀第三自然段
4、用剛纔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
5、學習總分的寫作方法。自己試着用圍繞中心句說一段話。


1、今天我們學習了好多關於恐龍的知識,你們都瞭解到了哪些知識呢?能告訴大家嗎?
(生總結今天的知識點)

2、如此神奇的恐龍,我們如今是不能夠親見。因爲它們在6500萬年前已經滅絕了。但是不怕,如今的科學技術是這樣的高超,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使恐龍重回人間呢?
3、學生觀看一段錄象後發揮想象,異想天開


任選一個,進行評比:
1、建議出一份恐龍的手抄報
2、寫一張恐龍名片 藉助大屏幕,告訴學生:讓我們一起再次走入兩億年前……這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和學生一起走進“恐龍”,在這一部分教學裏,以讀爲主,以讀代講。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在讀中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描繪不同種類恐龍的不同外形。









讀懂並能把語言轉爲自己的積累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前面相關恐龍知識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把學生的探究慾望推想高潮。


整理資料,對恐龍有更全面的瞭解;
將文中語言內化爲自己的“名片”介紹
板書設計 恐龍
種類  多
    形態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反思重建
21、槐鄉五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五月槐鄉的清香、甜美。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
分 析 《槐鄉五月》是一篇清雅雋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詩,卻有着詩一般的語言,它不是一則童話,卻有着童話般的意境。這篇文章有“三美”——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重點難點 能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藉助語言材料感受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及孩子的勤勞、好客、純樸,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課件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四、作業。
1、 齊讀課題。
2、 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3、 出示槐花圖片,簡介槐花。
4、 釋題:“槐鄉”顧名思義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1、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
2、 檢查:
⑴出示詞語。
洋槐 坡坡崗崗 瑞雪初降 釀蜜 跨走 喜盈盈 傻乎乎
  拌上 鹹的 蒜泥 口福 季節 槐花飄香 醇香 漩兒 澆上
⑵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注意:“釀、盈、醇、襟”。
⑶小組分自然段讀課文。自評。他評。
4、找出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5、齊讀課文。
6、用心讀文,讀通讀順,並能概括故事內容

1、重點指導:初、釀、挎、盈、傻。
2、唱筆順。
3、描紅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激發興趣














概括能力的訓練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整體把握,明確感悟的方向,產生閱讀期待。


二、個性閱讀,走進“槐花飄香的季節”,感悟槐花之美。




















三、合作探究,走進“槐鄉孩子的季節”,感悟孩子之美。






四、自主創作,走進“槐鄉五月”,表現生活之美。
五月,我們走進槐鄉,那一朵朵婀娜多姿的槐花映入我們的眼簾,那一陣陣或淡或濃的花香鑽入我們的鼻尖,那一聲聲孩子的歡笑迴盪我們的耳邊,令人心曠神怡,難怪作者在課文結尾處說:五月,是……,是……。(板書)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那五月的槐鄉。

1、看課件聽範讀,感受槐鄉之美。
五月,洋槐開花了,槐鄉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抓住“山山窪窪,坡坡崗崗”體會槐花之多,抓住“瑞雪初降,白茫茫”感悟槐花之白。)
2、結合圖自主讀,賞析槐花之美。
(1)槐花是怎樣的姿態呢?找出句子讀讀,談談感受。
(2)看圖加以想象,描述你眼中的槐花像什麼呢?
3、引導個性朗讀,感悟槐花之香。
(1)引讀:嗡嗡嗡——
(2)自由練讀,讀出你的感受。
(3)你最喜歡讀文中的哪句話,爲什麼?
(相機引導學生感受槐花的清香,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表達的生動。)
(4)在這連空氣都飄香的槐鄉,還有誰也被吸引來了?練習說話。
4、小結過渡:五月,洋槐開花了,槐鄉成了花的世界,滿眼都是槐花,滿鼻都是槐香,引來了勤勞的小蜜蜂,引來了能幹的槐鄉孩子,也引來了外鄉的小朋友。

1、走進五月的槐鄉,那是一番怎樣的滋味呢?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用你的眼睛“拍”下你最喜歡的一個鏡頭。
2、同桌交流:我最喜歡哪些句子,爲什麼?
3、彙報交流:哪些句子表現了槐鄉孩子的好客?
4、觀察課件,朗讀第三自然段,感悟槐鄉孩子對槐花的喜愛。
5、感情朗讀。
6、填空小結:五月,洋槐開花了,槐鄉的孩子多——呀,他們——。五月,真是——的季節。
1、五月的槐鄉景色多麼美麗呀!這麼美的景色,這麼美的地方,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來欣賞遊覽。那麼,拿起我們手中的筆,爲槐鄉寫幾句廣告語吧!
2、學生交流廣告詞。
3、你還準備用什麼方式向更多的人推薦五月的槐鄉?
4、課後自主創作,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槐鄉的美。 展示整體的槐鄉五月的美景圖片,爲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媒體展示了槐鄉五月花開的一幅幅美麗畫面, 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利於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感悟五月的淮鄉之美,將課文中的文字與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感受五月槐鄉的一片“白茫茫”的美麗意境。同時,爲學生進行表達描述槐花的美提供了感性語言與想象空間。











富有童趣的引語誘發了孩子的興趣,讀課文便成爲了一種期待。


藉助於課件,學生能較好地感悟槐鄉孩子喜愛槐花、享受槐花的那種心情。



再次整體觀察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將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並將作業清晰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將課堂的學習向課後延伸。



板書設計 11 槐鄉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勞能幹
                 孩子 熱情好客  人美
                    淳樸可愛

反思重建


22、海底世界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竊竊私語”“景色奇異”造句。 3. 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繫,能分別找出兩段的中心句,並能學會圍繞中心句寫作的方法。 4.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海底世界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內容
分 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具體形象地爲孩子們揭開了海底世界之謎。是一篇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自然、去積極探索自然奧祕的極好教材。同時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好文章。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開篇第一段設問,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接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緊扣第一段的問題,首重描寫了海底的景象。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問題——“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其中對海底動物的介紹,是本文的重點部分。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 (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激趣導入





二、初讀全文 檢查讀書識字情況




三、做習字冊 1. 談話。 同學們,每當看到電視上放映着優美風景的時候,你的心裏是怎麼想的呢?那你能說說你最想去什麼地方?你爲什麼想去那個地方? 老師說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及理由。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及想去的地方
2、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齊讀課題。 由課文第一自然段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
1、 初讀全文,做到讀通順課文,並用一句話說說海底世界是怎樣的。 2、 生認真讀書,並能說出海底世界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3、檢查讀書情況。 檢查難讀的生字詞語。 用多種方法理解“波濤洶涌、竊竊私語、反推力、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等詞語的意思。 抽讀讀書情況 重點教學生字“竊、縮、旅”的書寫 激發學習課文的 興趣






讀通順課文,並能找出中心句或訓練概括能力。


檢查反饋讀書情況



課堂上留給孩子做作業的時間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 複習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



四、領略海底世界

五、理解第六自然段

六、佈置作業 1、默寫詞語 2、回憶海底世界是怎樣的?

1、仔細讀第二自然段,海底有什麼聲音。 2、能合作表演一下海底的聲音。


1、這段寫了什麼?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中心句。介紹了哪些動物的特點?
2、默讀第三自然段,並能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
3、齊讀第三自然段
4、用剛纔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 5、學習總分的寫作方法。自己試着用圍繞中心句說一段話。

師讀第5自然段,生畫一畫海底世界。 你還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嗎?它們對人類生活有什麼幫助嗎?

齊讀第六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

延伸1. 畫一副《海底世界》圖,並配以適當的文字說明。 2. 課後收集海洋的資料,做一張海底世界的海報或ppt。 3. 習作:《未來的海底世界》。 選擇其中一個作業 複習鞏固

理解並能體會海底神祕的聲音。


讀懂並能把語言轉爲自己的積累






激發學生對海底世界的探索慾望

對全文的深層的整體感知。


板書設計         景色奇異 寧靜 有聲音
  22、海底世界
         動物 多種多樣
         物產豐富 植物 色彩、形態
         礦產 蘊藏豐富
反思重建
23、日月潭的傳說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中的10個生字。
2 、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3、通過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難救出了太陽和月亮的動人故事,學習他們不畏強暴、不畏艱辛的精神。
教學內容
分 析 本課通過學習大尖和水社歷盡千辛萬苦尋找太陽和月亮的傳說故事,使學生體會他們不畏艱辛、不畏強暴的崇高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 (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讀通順全文,能概括故事內容

三、理清故事脈絡,講故事


四、書寫習字冊







同學們,你們瞭解日月潭的傳說嗎?知道的請你談一談。

1、用心讀文,讀通讀順,並能概括故事內容 2、檢查讀書情況


1、大尖和水社爲什麼要找回太陽和月亮?
2、他們是怎樣找回太陽和月亮的?
3、默讀課文回答問題,並理清故事脈絡。爲講故事做準備 4、講故事比賽

重點指導難寫字
激發興趣


概括能力的訓練




能講述故事



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默寫,講故事
二、學習課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三、談自己的體會


四、做練習冊拓展閱讀1、默寫詞語 2、講述《日月潭的傳說》這個故事

1、第九自然段大尖和水社來到阿里山,在小鳥和百獸的幫助下,找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課文沒有具體寫出來;
第九自然段惡龍終於被制服了。惡龍是怎樣被金斧頭和金鐮刀制服的,課文也沒具體寫出來。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敘述的情節擴充得具體詳細些。
 
2、默讀課文,發揮想象,把課文中的空白處能說一說。
讀了這個傳說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 可以從人物、傳說故事本身甚至你對故事結尾質疑“太陽和月亮難道被大尖和水社同時舉上了天空”

認真完成練習冊 讀拓展閱讀
複習鞏固









發揮想象力把故事說得更生動

讀中感悟,提升讀的質量。


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