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上《8、虎門銷煙》教學實錄

蘇教版四上《8、虎門銷煙》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看過電影《鴉片戰爭》嗎?

蘇教版四上《8、虎門銷煙》教學實錄

生:看過。

師:談談你的印象好嗎?

生:洋人太壞了,把那些鴉片運到中國,不但殘害中國人,而且賺取我們的錢財。

師:你的感受很深刻,太好了。不過要讓現在的洋人聽了不產生誤會,好像再加上一個詞更好些。

生:噢!應該是當時的一些洋人。

師:對了,這就準確了。

師:還有誰願意談談?

生:我覺得林則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覺得那些抽大煙的人太可憐,太可氣了。

【評:從學生感興趣或較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課堂導入不露痕跡;引導學生暢談感受,又爲後面的課文閱讀埋下伏筆;抓住學生表述中的“小問題”,啓發學生自我規範語言,語感培養細緻入微。】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段歷史有一些瞭解,今天咱們要學習的課文《虎門銷煙》,講的就是鴉片戰爭的事。

(板書課題:虎門銷煙)

師:(邊寫邊說)“銷”是個生字,同學們可跟老師一起寫。(學生寫完後,齊讀課題。)

師:知道這裏的“煙”是指什麼嗎?

生:指大煙。

生:指鴉片,又叫毒品,它對人非常有害,吸“煙”嚴重,會導致死亡。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虎門銷煙究竟是怎麼回事。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怎麼讀都行。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應該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

師:讀了課文,你想說點什麼呢?

【評: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問,實則生髮了一個浩大的問題空間,比起“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麼?”、“你讀懂了什麼?”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究。】

生:鴉片害人,早就應該銷燬,虎門銷煙爲中國人爭了光。

生:我想,當時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看到這一情景,該是多麼激動啊!

生:我覺得咱們中國人應該團結起來,讓鴉片進不了中國。

生:林則徐是個功臣,要不是他,恐怕鴉片還不一定能被銷燬。

師:說得好!林則徐功不可沒,如果他還健在,一定會倍感欣慰的。

師:不知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文中並沒有對林則徐展開描寫,只是一句帶過,爲什麼?(學生面面相覷,一時語塞。)

師: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哪段話給你的印象最深,爲什麼?

【評:以疑促讀,巧妙過渡。】

生:第三節給我的印象最深,因爲

師:(笑笑)能請求暫停嗎?

生:可以。

師:同學們看過“雙簧”表演嗎?

生:看過。

師:我們現在也來段“雙簧”表演,(生笑)一個同學讀你印象最深的段落,另一個同學馬上說出印象深的原因,看誰讀得聲情並茂,看誰說得情真意切。

【評:以趣引讀,讀說並重。】

師:(指站起來的學生)你願意先讀嗎?(該生讀第三節)

師:快!誰來配音?

生:這一節是講林則徐帶領工人怎樣銷燬鴉片的,所以給我的印象最深。

師:能再具體些嗎?

生:這一節作者用了“先……再……然後”這些詞語,把銷煙的經過寫得非常具體,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生:還有“像開了鍋一樣,咕嘟咕嘟直冒泡,”非常形象,就像在我們的眼前一樣。

師:說得多好啊!經你們這麼一說,沒有印象的恐怕也有很深的印象了吧。來,咱們一起讀一讀,看看頭腦裏有沒有清晰形象的“銷煙”圖。

(生齊讀第三節,讀得聲情並茂。)

【評:一個“說具體”,把學生引向縱深。】

師:誰能不看書,說說你頭腦裏的“銷煙”圖是怎樣的?

生:隨着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工人們先向銷煙池裏灑了許多鹽,再把那些罪惡的鴉片拋入池內,然後又把生石灰倒下去。於是池子裏像開了鍋一樣,咕嘟咕嘟直冒泡,散發出股股臭味。

師:呀,你說的不比書上寫的差!你也用了“先……再……然後”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真不簡單!誰能再用“先……再……然後”說一說?

(又有兩生以“先……再……然後”的句式複述第三節。)

【評:找出規律,巧妙複述。】

師:第三節是一段動作描寫,用上了“先……再……然後”就使文章更加的具體,更加的有條理,假如咱們也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你能用上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嗎?

生:能!

師:好,閉起眼睛想一想要寫的動作,看誰寫得具體、形象,又有條理。

(生練寫,師巡視。)

【評:學以致用,及時遷移,在運用中理解語言,鞏固語言,發展思維。】

師:大部分同學都寫好了,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投影學生動作描寫片段,評議,略。)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重點閱讀了工人們怎樣銷煙的,下面請同學們再瀏覽一下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地方是寫銷煙過程的?

生:課文的第二節也是寫銷煙過程的。

生:還有第四節。

生:第五節也是寫銷煙經過的。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生:課文的第二、四、五節也是寫虎門銷煙的經過的。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比較一下,這三節在寫法上和第三節有什麼不同?

生:第三節是直接寫怎樣銷煙的,二、四、五三節主要是寫看銷煙的男女老少的心情的。

師:說得好,第三節是直接寫的,那麼二、四、五三節呢?

生:這三節是從側面寫的。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請你讀一下第五節。(一生讀第五節)

師:這一節是從側面寫的,那麼它是從哪個方面來寫的呢?

(學生一時被問住了。稍後,一生回答。)

生:這一節寫的是銷煙的結果,不能說是從側面寫的。

師: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現在總算搞清楚了,誰能對二→五節的寫法做個小結?

生:課文的二→五節寫了銷煙的整個過程,其中三、五兩節是直接寫的,二、四兩節是從側面寫的。

【評:面對學生的認知衝突,師故意不動聲色,然後再“請君入甕”,巧丟“包袱”,使學生“跌倒了”自己“爬起來”。這種注重過程的做法,值得提倡學習。】

師:概括得很正確!二、四兩節描寫了當時人們的心情,他們的心情怎麼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當時,人們真是太激動了,太高興了。我從“激動地跳哇、叫哇,歡呼聲響徹虎門上空”看出來的。

生:人們很關心銷煙這件事,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銷燬掉,因爲他們一大早就從各地趕來,把海灘都擠得水泄不通了。

師:咱們一起讀一讀,體會一下人們的激動之情。

(生讀2、4兩節)

【評:此處一讀帶過,略得好!】

師:課文還剩下首尾兩節,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生讀)

師:讀了這兩節,你想說點什麼呢?

【評:再次以“說點什麼”發問,給學生回憶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人文情懷得以釋放,自我個性得以張揚。】

生:我想說,虎門銷煙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外國侵略者的醜惡嘴臉,他們真是太可惡了!

生:我要說,我們中華民族是不可辱的。

生;我要感謝虎門銷煙,我要感謝林則徐,是他讓人們擦亮了眼睛。

師:是啊!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粉碎了外國侵略者的美夢,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也給了那些醉生夢死、意志薄弱的吸“煙”鬼一記響亮的耳光,鴉片的罪惡實在是太大了!回憶過去,看看今天,你還想說點什麼?

生:我們要牢記這個教訓,不能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

生:現在,仍有人在吸“煙”,多麼不應該啊!

師:對!一百六十多年過去了,現在仍有人在造毒、販毒、吸毒,請看圖片。

(師逐一映示禁毒宣傳圖片,給學生以教育。)

師:看了圖片,你還想說點什麼呢?

【評:由課文聯繫到現實生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生:爲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請遠離毒品吧!

生:造毒者害人也害已,請不要再製造悲劇了!

生:一份毒品該是多少座墳墓啊!(還有幾人發言,略。)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毒品就像洪水猛獸,摧殘着人的身體,腐蝕着人的精神,全世界都應該聯合起來,剷除毒品,還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寧!

我建議同學們課後到戒毒所做個調查,再從網上或其它地方蒐集一些資料,搞一次禁毒宣傳中隊主題會,屆時,我願意做你們的特邀嘉賓!歡迎嗎?

生:歡迎!

(下課)

【總評:“自主、合作、探究,”它到底是什麼?我認爲,自讀,自悟,說真話,抒真情,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學習,這就是自主;各抒已見,解人以困,虛心請教,平等對話,這就是合作;聲情並茂地讀,情真意切地說,設身處地地想,身體力行地做,這就是探究。《虎門銷煙》的思想內涵較爲深刻,離學生生活也較遙遠,要想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確非易事。教學中,陳老師立足於“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戰略”高度,整個教學以“你想說點什麼?”這一平白的問語串聯起來,爲學生生髮了浩大的思維空間,學生才得以說真話,抒真情。使學生自主經歷了一個“生活→讀文→感受→實踐”的過程,教師的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流露出科學的教學理念、高超的語言素養,課堂始終充溢着濃濃的人文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