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5篇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的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5篇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纔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文開頭先寫一個商人因爲找不着走失的駱駝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聽駱駝的下落。

接着寫老人一一說出了丟失駱駝的特點,商人以爲是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然後老人說出自己是怎麼知道這隻駱駝的特點的。

最後寫商人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駱駝。

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條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節是文章的重點。三段中老人說的話共有6句。2—5句寫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2句寫老人根據駱駝的腳印,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3—4句寫老人根據路的左邊有蜜,右邊有米,知道駱駝馱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寫老人根據駱駝啃過的樹葉,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

老人通過仔細觀察,從一些不爲人們注意的現象中,經過動腦筋思考,對這些現象作認真的分析,判斷出那隻駱駝的三個特點,並根據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老人怎麼會做出正確判斷的。

二、教學要求:

1.從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聯繫,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忿忿、詳細、究竟、不緊不慢”等詞語的意思,用“詳細”造句。

3.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

三、教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教學時可採用逆推法。從結果出發,推導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四、課前準備:幻燈片、圖片

五、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重點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正確判斷,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因果關係的句式幾種不同表達方法。

第三課時:總結課文,處理課後作業,練習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六、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生字詞

2.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問:商人最後找到駱駝了嗎?從課文中什麼地方看出來?

2.引讀第四段

問:“果然”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3.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什麼特點?

板書:左腳有點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了一顆牙齒

問:老人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嗎?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引讀“對話部分”

問:在對話部分,哪幾句是老人問的?哪幾句是商人說的?

指名分角色朗讀

問:如果在這部分內容中加上“商人問”、“老人說”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讀(加上提示語)

問:哪種寫法好?爲什麼?

師:(兩人說話時,沒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語,在本課中省略提示語使文章語言簡潔,對話緊湊,更能表達商人急切心情)

問:從對話中看看商人說話的語氣有什麼變化?(着急—高興—生氣)

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忿忿”什麼意思?

指導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問: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有這些特點呢?

讀讀、劃劃、議議

問:老人說的話共有幾句?哪幾句是說老人怎麼知道駱駝的特點的?

板書:看見

又看見

還看見

幻燈:出示一句

(1)剛纔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問:這句話寫什麼?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麼結論?

板書:腳印右深左淺

出示腳印圖片

觀察、思考、討論:

爲什麼腳印深淺不同?與腳跛有什麼關係?(可找同學做腳跛走路的動作,體會一下。)

問:老人怎樣從腳印深淺得出左腳跛的結論的?

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問:這句話的前後分句之間是什麼關係?

練習:加上“因爲……所以……”說這句話。

問:如果先說結果,後說原因該怎樣說?

幻燈:

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燈:

(2)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自學討論:(方法同上句)

板書: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爲……所以……”說話

填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那是因爲__。

幻燈:

(3)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分組討論:

這句話寫什麼?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麼結論?

板書:樹葉的牙齒印

出示樹葉圖片

觀察:圖片上的牙齒印與一般的有什麼不同?

問:從這個現象中老人想到什麼?說明什麼?

句式練習:(同上)

小結:從這三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老人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知道了駱駝的三個特點。

問:後來,老人怎樣指點商人的?

師:老人前面說的是駱駝的特點,後面說這隻駱駝往哪兒去了,在這兩個問題之間作者用什麼詞把它們連接起來的?(至於)

討論:老人爲什麼讓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如果根據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駱駝啃過的樹葉能不能找到駱駝?爲什麼?(雖然三個條件都可以作爲找到駱駝的線索,但最可靠的條件是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

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緊不慢”,讀出語氣)

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觀察插圖,敘述圖意。

(四)朗讀全文。

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字詞。

(二)處理課後作業2、3題。

(三)指導造句。

詳細

1.理解“詳細”這個詞的意思(細密完備)

2.找出課文中的原句

3.練習詞語搭配

4.練習造句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聯繫生活中的實際,舉例說明“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2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你們正經歷着人生的美好季節,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們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兒童,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嗎?有許多喜愛兒童和富有童心的詩人,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作品,在他們的詩詞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教學目標:

1、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我能借助註釋,自學與同學交流,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我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三、教學程序: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自由讀詩,讀正確,讀通順。

(二)再讀古詩,瞭解詩意。

自學要求:生自由組合,合作學習。

(1)藉助課文註釋、工具書或與組員探討,理解字詞,初步理解詩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詩中你聽到了哪些動聽的聲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讀古詩,想象畫面,領悟詩境。

1、師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品讀理解。

(1)練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每讀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畫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形象、賦予它美好的情感並流暢地描述出來。

2、交流感受,練習朗讀。

以“詩中描述的兒童的童年生活怎麼樣?你覺得詩人是懷着怎樣的心情來寫的”,有感情地朗讀。

全班交流。允許有自己的感受。對學生不正確的認識要恰當地進行引導。

(四)結合學生的積累,拓展閱讀。

1、交流已經背誦積累下來的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

2、拓展閱讀楊萬里其他寫兒童生活的詩。

舟過安仁,閒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里,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梅子留痠軟齒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綠與窗紗。

怪生無雨都張傘,日長睡起無情思,

不是遮頭是使風,閒看兒童捉柳花。

(五)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默寫《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詩詞裏的童年”爲主題畫張手抄報。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把上學期同學們有關理想的文章引入課堂,引發對夢想的談話。

二、學習《我的寫作夢》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今天我們要學習兒童詩。剛纔同學們讀的我們班級牆報上的《理想》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抒發童年夢想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二)自學兒童詩,讀通、讀順、把體會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記號。

回憶學習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義的批註。

(三)同學們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師巡迴,參與討論。

2、重點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與他們一起思考。

3、對學習優秀的同學,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討論小組,也可以代表個人。

(五)老師檢測生字詞學習情況。

注意區別形近字,重點解釋“鉛字”的意思。

(六)認真朗讀課文。

三、小結課文,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全班一起朗讀課文。

二、繼續學習。

(一)指名上臺,其他同學在下面,聽寫和解釋。

(二)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願望。

2。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麼?

3。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所表達的美好心願。

4。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爲什麼?

5。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1)“我”爲什麼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飛的翅膀?

(2)“我”爲什麼決的郵筒像一隻大大的儲蓄罐,存進去的又是夢想?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如,平日裏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雲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6。生展示讀,並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三)迴歸全詩,感受意境

1。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夢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鑑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三、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

1、選擇真實樸素的寫作材料。

2、展開想象,用心理活動表達對夢想的追求。

3、充滿童趣,充滿生活氣息。

四、你也寫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1、我的寫作夢

作品——放飛()

郵筒——祕密大吃一驚

一天天等待

儲蓄罐——一個夢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4

《我家門前的海》

一、板書課題:

1、自由讀文,找一找,我家門前的海有怎樣的特點?

2、彙報

二、再讀課文,

找一找哪些語句使你你有了這樣的感受?

三、彙報交流。

1、第一段:說明事物都被染藍了,指導朗讀。排比句,強調海藍。

2、第二段:引導想象還有哪些事物也變藍了,指導朗讀。

3、第三段:暗喻,交代給學生。引導學生理解“結羣洄游”,體會藍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處,指導朗讀,讀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學生再自己讀,說說讀懂了什麼。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大海給予作者的樂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體會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還能說漁家的孩子有着怎樣的心。

四、總結:

大海給了我力量、給了我樂觀的態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機會也希望同學們再去看看大海,體會大海的美好。課後自評(李廣賢)作爲三年級的閱讀課文,我想重點應該落實在品詞析句、理解感悟內容。運用的形式就是通過朗讀、想象,在交流與合作中鞏固知識。因此這節課在設計上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初讀課文,瞭解特點。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瞭解內容,學會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點,讓學生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歸納概括大海的特點。

二、細讀課文,理解特點。在學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幾個特點之後,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找到相應的語句理解特點,從而體會大海的美。

三、彙報交流,品味特點。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形式,使學生理解大海的美,體會大海給予作者以及對作者的影響。

四、質疑問難,感悟特點。通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文章內涵。

當然,我的預設和生成還存在着一定距離,在實際教學過車觀念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第一,生生交流的機會少,有老師帶着學生學習的痕跡。

第二,教師調控不夠及時,缺少教育的靈活性。

第三,教師的評價有些滯後,評價之後沒有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作用。

第四,努力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和發現,但教師放手還不夠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5

1.古詩導入:出示孟郊讚美母愛的古詩《遊子吟》。

全班交流感受。

2.師小結:無論嚴寒酷暑,無論貧窮與苦難,總有一個人支撐着我們,這個人就是母親;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感動,這種愛就是母愛。今天,讓我們再次去體會母親濃濃的深情,一起來欣賞作家樑曉聲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書,齊讀課題。

3.初讀課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18課,瞭解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交流)

4.檢查預習,出示小黑板,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一直想買《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於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裏噪聲(),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想要錢買書,母親用()的手將錢塞給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錢跑了出去。

1、交流讀《遊子吟》的感受。

2、自由讀課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

2、通過課文內容填空,完成教學目標1。

3.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抓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統領全文,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1.同桌交流

2.指名填空。

3.教學重點字詞

⑴括號裏有一個字很難讀:龜jun裂,理解詞語,讀詞,想像一下龜裂情形。

誰看到過龜裂的什麼?請具體描述一下。

⑵括號裏有一個生字特別難寫,哪一個?“攥”,我數過了整整23劃,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寫一遍。寫完的請舉手,牢牢記住的請把左手緊緊攥起來。

⑶聯繫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作者真的很喜歡《青年近衛軍》,他每天想這本書都失魂落魄的。什麼樣叫失魂落魄?見過別人失魂落魄過嗎?那是什麼樣子的?(心不在焉。心裏老想着其他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走路的時候沒有勁。)

練習說話。

4、齊讀

1、理解詞語並運用。

2、全班同學讀句子。1.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置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本課的教學更立足於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說,爲他們搭建的是一個鍛鍊語言、表情達意的平臺。

請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母親工作環境的一句話。

交流出示:“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1、七八十臺破縫紉機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理解詞語“震耳欲聾”。“欲”呢?

多麼可怕的嗓聲!帶着這種感覺再讀讀這個句子!

(1)耳朵都要震聾了!這樣的聲音,迎面撲來,你身在此環境中,會有什麼感覺?

但是我的母親呢?她在怎樣的環境下工作?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呀,讀——

(2)同學們,這樣的聲音停止過嗎?瀏覽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說明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刻也沒停止過呢?

“大聲說出了母親的名字”

“母親大聲問”

“向母親探身,喊”

這樣的地方比比皆是,還有嗎?

“接着又對我喊”

“大聲對那個女人說”

(3)這七八十臺縫紉機一刻也沒停止過,母親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齊讀——從我進入工廠,到我離開工廠,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刻也沒停過。讀——

(4)小結:當你第一次發現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你有什麼感受?

這些感受交雜在一起,怎能不讓“我”鼻子一酸呢?

還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氣。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誇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瞭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瞭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現,瞭解什麼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 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 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並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 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 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 通過選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麼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後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爲什麼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銳利 堅固

什麼盾 什麼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後自學。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肆、桅”等7個生字,會寫“艘、航”等14個字,會寫“環遊、航行”等12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試着講講這個故事。

3.找出描寫水手們的語句,並說說這些語句是怎麼推動情節發展的。

4.說說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受到的啓發。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觀看跳水視頻。

同學們,跳水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一種運動。我們觀看奧運會跳水運動員的英姿,爲他們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學也夢想着能成爲一名爲國爭光的跳水運動員?

2.解題導入。

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誰?爲什麼跳水?在哪裏跳水?怎麼跳水?

接下來,我們將帶着這些問題開始學習第17課《跳水》。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桅杆(wéi gān)、嚇唬(xià hu)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艘、肆、帽、桅”,並在黑板上示範。

(“艘”是左右結構,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豎、橫撇、捺。

“肆”是左右結構,部首是“镸”,“镸”的筆順是橫、豎、橫、橫、橫、撇折、點。

“帽”是左右結構,右邊是由“”和“目”組成的。

“桅”是左右結構,部首是“木”,右邊是“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什麼事?

(引導學生思考導入時所提的問題,自行找到相關答案。課文講述了船長的兒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最終得救的故事。)

2.通讀全文,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樂。

經過:猴子搶孩子的帽子,並將帽子掛到桅杆頂端橫木的一頭,孩子爲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結果: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爲安。

水手拿猴子取樂→(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1.如果當時你也在現場,你有什麼話想跟船長的兒子說?你有什麼話想跟水手說?(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你是船長的兒子,你有沒有什麼話想說?(言之有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讀完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遇事應沉着冷靜,多思考。)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經過、結果。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跳水》。

3.《跳水》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我們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樂。那麼,請同學們畫出有關描寫水手的語句。

(1)一隻大猴子在人羣裏鑽來鑽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們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

爲什麼水手笑,而孩子卻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

(3)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

爲何水手們笑得更歡,孩子氣得臉都紅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兇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頂端。

(4)這時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

怎麼此時水手們突然嚇呆了?→孩子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杆,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5)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爲什麼會嚇得大叫了一聲?→孩子在橫木上的危險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來,水手們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們能直觀地看到猴子與孩子的動作與神態,他們的表現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點撥總結:在整個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動情節的發展。猴子在水手們的取樂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氣氛。開始水手們都“笑起來”,氣氛輕鬆。後來“全都嚇呆了”與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對比,表現了人們對孩子的擔心,烘托了緊張的氛圍。

③反襯主人公的品質。水手們平時訓練有素,但在關鍵時刻卻不知所措,與船長的審時度勢、機智果斷形成對比,突出了船長的臨危不亂。

2.感悟孩子的處境。(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哪裏可以看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那頭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

(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髮、危在旦夕)

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更能夠表現出孩子的處境危險呢?

引導:語速稍快,聲調稍高,突出重點詞語。你們朗讀的技巧掌握得越來越好了!

3.“正在這時候,船長從船艙裏出來,手裏拿着一支槍。”過渡句。上文講孩子處境險惡,下文講船長出來果斷處理。

4.“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裏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鐘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所以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5.想一想: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

(1)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

(2)當時天氣風平浪靜,孩子跳到海里不至於被大浪衝走,而且與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進海里是最安全的辦法了。

(3)水手們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後水手們能第一時間把他救起。

(4)因爲孩子的兩條腿已經發起抖來,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危險,而且在這麼高的位置,孩子是沒有勇氣往下跳的,所以船長拿起手裏的槍,逼迫孩子第一時間跳海。

綜上可知,在當時的危險情況下,快速跳海是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

6.最後一個自然段和課文題目有什麼關係?作者要讚揚什麼?(末尾迴應課題,“跳水”是事情發展的結局,課文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跳水做題目,這既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關,又突出了船長處事的果斷。)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對船長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但卻把一個沉着冷靜、機智果斷的船長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覺真實又具體。這種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鑑和學習的。

2.學習課文後,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3.在這種危急時刻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如拉棉被讓孩子跳下甲板、水手們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這些方法是否可行:下落位置不定,不容易接到,衝擊力大,容易受傷。船長的兒子水性應該還不錯,水有浮力不會摔傷,又有水手的幫忙。指出船長的方法既節省了時間,又很安全,突出船長的思維敏捷、邏輯清晰、遇事沉着。)

4.這篇課文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靜,要多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教學反思

1.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始料未及的事,面對這些事件,我們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靜,多分析,多思考。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其神態和動作,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認“宮、渣、僕、彬、耿、薦、授、蔓”等8個生字;會寫“宮、屑、沾、僕、鵲、獲、配、彬、忠、耿、薦、盒、授、腐、雅”等16個字。理解“殘渣碎屑、風塵僕僕、榮獲、彬彬有禮、忠心耿耿、盒子、推薦、腐爛”等詞語。

[2.能抓住課文描寫鳥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文章內容,懂得榮譽不是靠“爭”得來的,只有踏踏實實做事,默默爲大家做貢獻的人,才能贏得榮譽,受人尊敬。

[難點:引導學生抓住描寫鳥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榮譽面前,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有的見榮譽就爭,有的爲大家默默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們要怎樣對待榮譽呢?今天,我們來讀一讀《金獎章》這篇童話,看你能從中受到什麼啓示?

二.展示彙報,交流成果。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相互讀生字,糾正讀音。

[3.(出示課件)教師檢查讀音,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生字。

"配"字左邊的部分不要丟掉裏面的短橫,右邊是"已",不要寫成"已".

"彬"字左寬右窄;

"腐"字的"廣"要包住下面的"肉".

注意:指導學生不僅要把字寫得正確,還要寫得端正.勻稱.]

4.再次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1)邊讀邊想,引導學生嘗試概括。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用簡練的語言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整體把握,指名分別讀1-14自然段,15-25自然段.思考:老師爲什麼讓同學們這樣讀?

[引導學生認識第1-14自然段寫鳥國的鳥兒們聽說地球環境保護組織派使者來把金獎章頒發給一隻對地球有功的鳥時,都搶着要.只有烏鴉在一旁收拾大家的殘渣碎屑.15-25自然段寫使者把金獎章頒佈發給了烏鴉,烏鴉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5.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交流

梳理學生問題,提出探究專題:羣鳥爲什麼開始爭獎章,最後都十分尊敬烏鴉?

爲什麼把金獎章頒發給烏鴉?

三、小結課文。

[師:當聽到地球環保組織要派使者來鳥國頒發金獎章時,羣鳥紛紛爭着說獎章應該歸自己,只有烏鴉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後來使者把金獎章頒給烏鴉,烏鴉受到大家的尊重。]

四.總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金獎章》。回憶課文內容,誰來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展示彙報,交流成果。

1.以讀代講,學習1——14自然段。

[羣鳥開始怎麼爭獎章,烏鴉爲什麼受到羣鳥的尊敬得到金獎章呢?

默讀課文,在金獎章面前,烏鴉與羣鳥有什麼不同?畫出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1)羣鳥:

羣鳥圍繞獎章給誰而爭論不休。

[①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出他們在得知有金獎章後爭論。注意按提示語的提示讀出相應的語氣。

②指名讀。

③評讀。誰讀得好,通過他的讀,你知道了什麼?

(黃鶯、百靈以自己唱歌好爭;喜鵲以自己給人報喜爭;老鷹憑自己有力氣搶;喜鵲爲爭到榮譽討好鳥王……)

④小結:羣鳥們就是這樣一掃平日彬彬有理的斯文樣子,吵吵鬧鬧,吹鬍子瞪眼,更有像喜鵲這樣藉機溜鬚拍馬的,如果讓你給這幅畫面起個名字,你會起什麼?(羣鳥爭章、爭論不休……)]

(2)烏鴉:

出示第一自然段。

天已經矇矇亮了,可鳥國的王宮大廳裏依舊靜悄悄的。昨天鳥王孔雀過生日,鳥兒們喝得酩酊大醉,現在都還在夢裏呢!只有烏鴉不聲不響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①重點體會:只有烏鴉不聲不響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對比:

烏鴉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只有烏鴉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只有烏鴉不聲不響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體會到什麼?(體會烏鴉踏踏實實做事、默默爲大家做貢獻。)]

②如果讓你給烏鴉不聲不響勞動這幅圖畫起個名字,你又會叫它什麼?(默默奉獻、辛勤勞動……)

讀出烏鴉和羣鳥的迥然不同。

(3)小結:你能概括說說爲什麼金獎章給了烏鴉?(教師適時總結思考方法:思考問題應從烏鴉和羣鳥兩個角度談出在榮譽面前,烏鴉和羣鳥的不同。)

2.分析重點詞句,學習15——25自然段。

[(1)爲什麼金獎章頒給烏鴉?默讀課文,思考並畫出相關語句。

抓住描寫使者準備頒獎時羣鳥表現的重點詞句,體會鳥兒們激動.急切的心情.]

(注意從兩個角度思考、彙報)

①羣鳥:15——21

[A隆隆隆,隆隆隆,天上傳來直升飛機的轟鳴聲,使者到了!只見他捧着一個繫着紅綢帶的盒子,健步走進大廳。那一定是裝金制獎章的盒子!鳥兒們的眼珠子都快飛出來了。此時鳥兒們什麼樣?你能想象當時的場景嗎?

B抓人物對話、心理描寫

快活、屏住呼吸、怦怦亂跳、嘰嘰喳喳、個個伸長脖頸、盼望等描寫體會鳥兒們的急切心情。]

分角色讀,讀出鳥兒們迫切地想得到金獎章。

②烏鴉:

A十分謙虛:

出示:第二十三自然段烏鴉的話。

朗讀。

烏鴉大吃一驚地說——

烏鴉着急地說——

B對環境貢獻大。

出示第二十四自然段。

a讀介紹烏鴉貢獻的語句。

b你還知道烏鴉對環境保護還起到哪些作用?(可結合學習鏈接、課外閱讀資料、網上資料。)

③角色換位,明白道理。

鳥兒們不再爭了。大家用尊敬的眼光看着烏鴉。你知道烏鴉爲什麼得到大家的尊敬?此時此刻你就是鳥王國裏的一員,你尊敬他什麼?

[烏鴉默默奉獻,踏實工作,獎章非他莫屬.自己爭名奪利,太不應該.

對比自己剛纔的表現,你想對烏鴉、自己、其他鳥或大家說些什麼?]

三.拓展延伸

如果還有一枚獎章,你還打算給誰?說明理由。你願意幫他寫一段頒獎詞嗎?

四.總結。

五.板書

2.金獎章

羣鳥 爭 金獎章

尊敬

烏鴉 讓 金獎章(頒給)

(無私奉獻)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詢問年的體裁特點,把握課文結構,瞭解課文內容。

2、通過閱讀,進一步體會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理解作者“崛起於城中同步,希望於困頓同在”這句話的含義。

3、學習本文大量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延伸導入

1、學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你感受了什麼?

2、揭示課題,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變化,我們一起走進《中國一日》,確實感受一下。

二、閱讀感悟

1、瞭解新聞的體裁結構。

2、默讀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

A、認真閱讀課文;

B、想一想,作者從哪幾方面寫了“中國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記號。

D、讀完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3、交流閱讀提示B。(從中國的消費、市場、住宅、交通運輸、人口、國內生產總值等方面)

4、小組選擇一個內容,以畫圖表的方式把具體的數字呈現出來。提供學習資料:瑞典人口總數880萬,芬蘭人口總數524900,挪威人口總數462萬。澳大利亞人口總數1900多萬。

5、各小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並解說。

6、討論:中國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板書:改革開放)

7、拓展: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安枕無憂了呢?出示網上調查資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盧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國37,610 7. 丹麥33,750 9. 冰島30,810 98. 中國1,700

8、看到這份資料你感受到什麼?(崛起與沉重同步,希望與困頓同在)

9、延伸:

●這則新聞是1994年的調查結果,在12年後的今天,這些數據是否發生了變化了呢?課後去查找相關的資料。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篇新聞《我家的一日》。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經營、豐碑”等。

2、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3、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2、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課後老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再板書一個“豐”字,讓學生查字典據詞定義(多,豐富;大;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麼這是一座什麼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的?相信同學們通過朗讀,自己能夠明白。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2、出示本課生字,讀一讀。

伍 坨 嘯 劣 酷 襲 僵 倚 禿 塑 豹 覆 瑩

特別注意:嘯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糾正讀音。

4、誰說說課文所講的“豐碑”是什麼,課文什麼地方點明瞭?

(課文講的“豐碑”是一位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

三、理解教材

1、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研究。

(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把軍需處長比作一座豐碑,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2、同樣老師相信大家通過閱讀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決這個難題。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件什麼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有什麼相似之處?(畫批在書旁)

4、請同學們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處,按4人小組進行交流。

5、在全班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軍需處長那種一心爲公、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瞭解了故事發生在戰爭時代,一支隊伍艱難地行進在白雪皚皚的雲中山中。那裏狂風呼嘯,大雪紛飛。(邊說邊用簡筆畫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時播放北風呼嘯的錄音)

二、研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回憶我們上節課質疑的問題。

2、你們認爲軍需處長和豐碑之間,第一點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一個相似點: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形象)

(1)怎樣讀,才能把“ 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表現出來?各自練習朗讀。

(2)你們覺得第7自然段,應該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基調?指名讀。

(3)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請你再讀一讀。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們認爲第二個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二個相似點:軍需處長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精神)

從課文7、8、11自然段的聯繫中,你們看出了什麼?

作爲軍需處長就是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物資的領導,然而他卻把所有的棉衣分發給戰士們,自己卻穿着單薄、破舊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凍僵了,所以軍需處長具有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

三、互換角色,體會情感,自由表達。

1、如果你此時身在雲中山中,身爲軍需處長,你會怎樣想?

(我可能會猶豫,雖然我從心裏也願意給戰士們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難受了;我將毫不猶豫的像老戰士那樣,把棉衣讓給別人;我想如果能和戰士夥着穿,你穿一會,我穿一會,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關心戰士。)

2、現在你就是軍長,面對這樣一位衣着單薄的被凍僵的老戰士,你能想到什麼?會怎麼說?朗讀描寫軍長的句子。

(讓學生置身情境去體會文中的角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四、進一步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

1、課文既然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精神,作者爲什麼花了大量的筆墨寫了……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

(課文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爲公、捨己救人的品質,爲什麼花了大量的篇幅寫將軍情感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畫出將軍情感變化的句子。

3、讀一讀你們畫的句子。

4、在什麼情況下,將軍的情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我們進行對讀。(先師生對讀,再生生對讀)

對讀中,你們體會到將軍的情感有着怎樣的變化?

點撥:起初將軍擔心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能否禁得住嚴峻的考驗,後來,他爲什麼變得信心十足,堅定不移?(雖然環境惡劣、裝備很差,但是又像軍需處長這種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的精神,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因此將軍信心十足,邁着堅定的步伐,大步走進了漫天的風雪之中)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句子多讀幾遍來體會感情。

五、小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誰說說你在寫作方法上學到了什麼?背誦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按思想感情發展的變化順序記敘,抓人物的神態和語言來描寫。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引導學生明白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2.通過“語段運用”的練習,提升學生運用概括主要意思提高閱讀速度的能力。

3.理解“喋喋不休、悠然自得”的意思,並通過“助人爲樂、左右爲難”兩個例子的學習,能將“喋喋不休、悠然自得”兩個的意思用具體的情境表現出來。

4.通過朗讀並背誦“日積月累”中的名句,感悟語句中珍惜時間的真意。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明白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並再次進行訓練。

【教學難點】提升學生概括能力,提升閱讀速度

【教學課時】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律。

(1)讀一讀,找出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課件出示:書上四位同學的對話)

(2)學生自由讀句子,說說你讀了以後瞭解什麼?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

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四個同學分別說了自己的方法,集中體現在以下八點:

①集中注意力閱讀;②連詞成句,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③不回讀;④帶着問題閱讀;⑤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忽略繼續讀;⑥一邊讀一邊想;⑦圈劃關鍵詞句;⑧多加練習。

2.練一練,學運用。

出示:

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仗着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這麼多人,爲什麼打發你來呢?”晏子裝着很爲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着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裏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以爲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了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集中注意力快速讀上面短文,一邊讀一邊想:楚王侮辱了晏子幾次,晏子是怎樣化解的?可以用“ ”畫出關鍵語句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帶着問題讀,邊讀邊想,忽略不瞭解的地方,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

3. 我拓展,我積累。

出示:

平時閱讀中,我也有一些加快閱讀的好方法,比如:我鍛鍊一眼儘量多的看到並記住內容,這樣閱讀速度就會加快;還有閱讀時我先看看課文的表達方法,默讀速度也會加快。例如:

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爲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閤眼了。您這麼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爲什麼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八年來,您爲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當時有很多同志感動得流下眼淚。在您的幫助下,我們打勝了那次阻擊戰。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爲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乾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怎麼?心裏難過,唱不出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啊!那一回,偵察員老王到敵佔區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關在一所小房子裏,有一個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媽媽知道了,帶着你混進敵佔區,偷偷地靠近了關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媽媽故意跟哨兵爭吵,引出那個班的敵人。你乘機鑽進屋裏,解開老王身上的繩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小金花,你是多麼剛強啊!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就落淚了呢?

大嫂,請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這樣崎嶇,您架着雙柺,已經送了幾十裏。就是您一步不送,我們只要想起您的雙柺,也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達萊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不料敵人的一顆炮彈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裏……傷好以後,您只能靠着雙柺走路了。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會中國人民的友誼?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閱讀上面的短文就會發現,這篇短文共有6個自然段,前3個自然段的寫法大體相同。首先都是用滿含懇求意願的祈使句開頭,表達了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密不可分的親情;中間敘述的內容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組成;都以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尾;課文的最後3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了志願軍戰士的心聲,表達了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1)開展計時閱讀。

(2)請閱讀快的學生進行分享閱讀方法。

(3)教師小結:把握了短文表達的特點,閱讀時眼睛儘量多的看到內容,閱讀速度就會加快。

(4)第二次計時閱讀這段文字。看看,我快了( )秒。

【設計意圖:通過訓練,在訓練中,分享閱讀心得和方法,提升閱讀速度。】

二、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概括主要意思

1.讀一讀,找規律。

讀一讀要求,特別是第一個例子,我們知道這是概括詞句的主要意思練習。再讀文中泡泡裏的話就會明白本題設置的目的,這也是加快閱讀速度的一種方法:及時概括語句的意思,提取主要信息,幫助我們加快閱讀的速度。

2.練一練,學運用。

在括號裏寫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1)只要我們按下手電筒的開關,立刻會出現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驚人的,大約是三十萬千米每秒,比流星體的速度要快幾千倍! ( )

(2)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 ( )

3.我拓展,我積累

讀下面的句子,將主要意思填在後面的括號裏。

(1)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當時有很多同志感動得流下眼淚。 ( )

(2)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 )

(二)讀句子,把成語的意思用具體的情景表現出來。

1.讀一讀,找規律。

閱讀中將一段文字概括成爲一個詞語或一個短語,可以加快閱讀的速度,這種能力是需要反覆練習的。本題目就是把成語再用具體的情景表現出來,是前一個題目的逆向練習。

2.練一練,學運用

讀句子,把成語的意思用具體的情景表現出來。

(1)喋喋不休

(2)悠然自得

3.我拓展,我積累

讀下面的成語故事情景,然後用這個成語造句。

(1)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爲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爲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爲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揹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負荊請罪——

(2)有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誇他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問他:“用您的矛來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

自相矛盾——

三、學習“日積月累”。

1.讀一讀,找規律

讀中國從古到今四位名人說的話會發現爲什麼將這四句放在一起?(這四句都是告訴人們要珍惜時間的。首先要說說這四句話的意思)

(1)不飽食以終日 不棄功於寸陰。—— 【晉】葛洪

出自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勖學卷第三》。教育人們不要一天到晚吃飽了不做事,不要浪費一點時間放棄用功。

(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雜詩》八首之一,就是說時間很寶貴,人的一生中沒有多少像早晨那樣珍貴和旺盛的時間,時間不等人也不隨人而改變,所以要自勵自勉,珍惜時間。

(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

出自北宋名將岳飛的《滿江紅》,意思是年輕時要珍惜生命和時間,去學習、體驗和闖蕩,而不要等到年老時,纔來懊悔自己年輕時虛度光陰,一無所成,到那時都已經太晚了,只有嘆息和悲傷了。

(4)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毛澤東

出自毛澤東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寫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一詩。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從來都是那樣急切;日月輪迴,光陰緊迫。要等一萬年後纔等來勝利,實在是太久,我們要抓緊時間,力求主動,只爭朝夕。

2.練一練,學運用

根據描述的情景,從上面四句中選擇比較合適的話送給他。

(1)弟弟貪玩,不好好學習,媽媽每次催他學習,他總說時間多着呢,長大再學也不遲。如果讓你勸說並送給他一句話,你會送哪句比較合適。

(2)表哥大學畢業,成天玩不去工作,他說等自己玩好了再去創業,你用哪一句去勸說他比較合適?

3.我拓展,我積累

(1)《雜詩》東晉文學家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2)《滿江紅》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3)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板書設計:

交流平臺:提高

概括主要意思提高閱讀速度

語文園地一 詞句段運用

把成語的意思變成具體語境

日積月累:珍惜時間的名言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2

一、展示典型,組織講評

1、教師事先從學生的初稿中發現典型。

2、導語:同學們,老師閱讀了同學們的作文,就好像走進了你們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純真和美好。

3、用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讓作者朗讀。

4、生共同評議。

導語:剛纔聽了這位同學朗讀了他的習作,大家看看,他寫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師生評價)

導語:這篇習作在語言運用方面,你最欣賞的地方是什麼?爲什麼欣賞?還有什麼建議?

5、展示中等的習作,讓組織學生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注意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6、展示教師杜撰而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同樣問題的“病文”(也可以從外引進),組織評價。

二、小組交流,互評互改

四人小組互相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內讀自己的習作,先指出自己習作的優點和不足,然後讓其他同學評一評優缺點,提出修改建議。

三、總結談話

通過這節課的講評,大家的思路應該更加寬闊了吧!爲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動,更加精彩,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回去把文章認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寫得具體,更生動,讓更多的人來分享你們童年的美好和歡樂。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3

案例背景:

《白楊》被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北京版普通)教材中,本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其中,我把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感情作爲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對下一代的希望作爲教學難點。本課文典型的特點就是借物喻人,以神態描寫爲主線,結構全,在課文中幾次出現描寫人物神態的句子。爲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讓學生扎住不同人物對白楊樹的特點的理解,從而發現幾個人對白楊樹認識的不同,進一步瞭解“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與此同時,讓學生劃出爸爸神態的變化,重點體會兩個“沉思”,從而突破難點。

課程片段:

生:齊讀下列詞語

戈壁、撫摸、介紹、表白、敘說、昏黃一體、高大挺秀、

師:高大挺秀什麼意思?

生:高又大。

生:應該是向上的。

師:在本課文中“高大挺秀”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生:讀文中句子“每隔幾秒鐘,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作者對白楊樹的描寫。

師:我們能把高大挺秀換一個詞語嗎?

生:高大挺拔。

師:非常好!大家一起讀一讀這兩個詞語,體會這兩個詞語的不同。

生:高大挺秀有秀氣的意思,應該是說白楊樹長得比較細又高。

生:高大挺拔更強調向上。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不同的詞語所描寫的特點各有不同,那你們見過白楊樹嗎?白楊樹留給你們怎樣的印象?你覺得這兩個詞語那個更貼切,或者用別的詞語來形容。

生:……

師:同學們,這是白楊樹留給你們的印象。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別對白楊樹有怎樣的印象呢?請你拿筆用“——”劃出白楊樹的特點。

生:(默讀課文,動筆劃。)

彙報:作者: 高大挺秀

兒子和小女兒: 高 大 直

爸爸: 直、高 生命力強、適應能力強 堅強

師:分別讀一讀這四個人對白楊樹特點的不同理解,有什麼不同?

生:作者、兒子和女兒說的是白楊的外表,而爸爸不是。

師:那爸爸說的是白楊的哪些方面呢?

生:(讀第十三自然段)體會爸爸說的話。

……

(結合第1、15、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話。)

……

(讀第十七自然段,體會“借物喻人”的說法。)

……

(找到文中兩次出現的“沉思”,進一步體會爸爸兩次沉思的不同,加深對文中重難點的理解。)

分析:

爲了讓學生從抓住白楊的特點來理解課文,我從兩個詞語的區別,引出對白楊樹的特點的描寫。然後從不同人的不同角度歸納白楊樹的特點,包括學生對白楊樹的印象,從而體會爸爸的描述的不同,瞭解爸爸話語中的深刻含義,從而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這樣的設計輕鬆的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中來,開始探索白楊樹的特點,體會父親的話。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爲“調換驢——告驢——審驢——找到驢”四個部分:王五藉以養家餬口的、漂亮的驢被人在市鎮上掉包,他無奈將驢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驢能夠認路的特點,通過巧妙“審”驢捉住了小偷。審驢的過程中,包公的巧用計謀、對於窮人的一視同仁,對於疑難案件的從容應對都讓我們歎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學目標:

認識課文的生字新詞。理解“審”、“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繼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繼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構思:

通過“激趣質疑——細讀課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深入理解。通過“表演課本劇”的方式,爲學生創設情境,培養表達能力。通過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內容,瞭解事情經過。

學生學習過程:

課前活動:“猜猜我是誰”

每個小組請兩位同學上臺,一人來說,一人來猜!說的同學可以加上表情和動作,但不要說出所猜的人的名字裏所含的字。(出示:“福爾摩斯(柯南)”、“包公”、“馬”、“驢”)猜完學生板書。

隨即採訪: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關公”一樣,這是古人的尊稱。你對他有哪些瞭解?(一學生談、小組可以旁邊補充。唱歌也可。)

2、“馬”和”驢”有相同點嗎?(識途)

一、導入新課

1、擦掉“福爾摩斯(柯南)”、“馬”。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驢”有關。

2、那“包公”和“驢”又有什麼聯繫呢?(先寫“申”,一起案件裏都有申訴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原告”,當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間屋子裏,也就是過去的衙門裏,解決原告和被告的糾紛,也就是“審案”了。把字補充完整。)

3、讀着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感覺?(奇怪、有趣,包公爲什麼要審驢呢……)那好,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小故事。

二、初讀概括

1、在預習中有沒有遇到影響大家閱讀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們就一起讀讀這個故事,看到底講了個什麼事。(師生讀)

3、誰來說說講了個什麼事?(學生概括,師指導)

4、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再精練一些,能不能給經過加一個小標題。(調換驢〈如果說“丟驢”就加以引導〉——告驢——審驢——找到驢)

5、質疑: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你覺得奇怪,或者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說一說!(隨機板書)

三、細讀探究

(一)引導略讀“調換驢“部分

1、在學習上即使有一點疑惑,咱們也千萬不能放過,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好嗎?剛纔,爲什麼說“丟驢”不準確呢?

2、既然沒丟,好壞還有一頭驢,幹嘛要去“告驢”呢?(兩頭驢相差太大、的財產)

⑴差別有多大?(學生讀書比較)

⑵差別再大不就是一頭驢嘛,萬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丟人呀?(理解““的財產)

3、順勢引導、朗讀:難怪王五會有那樣的反映……誰想讀讀王五的表現?想想王五當時的心情!什麼心情?再讀。

小結:原本荒。唐的事,細細分析起來,有時倒也順理成章。就這樣,一樁不大不小的案子擺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學習“審驢“部分

1、剛纔,大家對“審驢”的部分也頗感興趣,有的還有疑惑。咱們像小偵探一樣也仔細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你不懂的問題,發現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決,能解決的話一會兒可以考考組裏的同學;不明白也不要緊,小組裏其他同學思考完之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看看集思廣義能不能解決。最後還可以拿問題考考全班同學,考考老師好嗎?

2、小組合作研究討論。

3、交流彙報提問

(1)有沒有挺難解決但你們小組齊心協力解決的很精彩的問題,和大家彙報一下。(以小組爲單位彙報)

(2)誰來提個問題考考大家?(一生問,其他思考、回答)

學生彙報中抓住包公的表現:

“皺着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驢”被告的案子很奇,開始也犯難,但馬上找到了解決辦法。

“關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驢的本性慢、比較遲鈍,爲了讓驢“受夠了驚嚇”,才能飛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到庭聽審的不只是幾十號人……個個都想來看看熱鬧。”①這麼多人來看,萬一審不好怎麼辦?——瞭解驢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驢藏起來?——製造“審驢”的假象,可以讓小偷放鬆警惕。

四、小結:看來,我們的包大人確實是遇事冷靜、足智多謀呀!

作業設計

編小課本劇

板書設計:

包公遇事冷靜、足智多謀

驢調換驢——告驢——審驢——找到驢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創設情境,深入閱讀課文、走進文本,瞭解包公審驢的過程中的深思熟慮,從而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學生學習過程:

一、複習舊知

1、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課文,你認爲這是一位()的包公。

2、我也認爲包公是位足智多謀的斷案高手,我們也來學學包公,運用我們的智慧從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語。(你最感興趣課文中的哪個句子?爲什麼?)看來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就能成爲學習上的包公。

二、創設情境

1、在古代有一種官叫“提刑官”,專門負責檢查各縣所辦案件。今天,老師就來當一回提刑官,準備去查查開封府的包公所辦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們就出發吧!

2、各位,我們日夜兼程式,終於到了開封府。(課件:開封府的圖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聽到沿途百姓稱包公爲“包青天”?我聽說這位包青天最近辦了一件離奇的案子,叫什麼什麼——審驢?!還聽說通過一頭驢找到了小偷?這可真讓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這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本官決定聘請你們專案調查員,(舉起手中的書)深入這個的現場去調查本案的來龍去脈,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非常感謝各位的配合,請各位專案調查員從以下幾點進行調查:

(課件:)①包公審的是一頭什麼樣的驢?

②包公是怎樣通過驢找到小偷?

③旁人是怎樣看待此事的?

4、在這裏本官先謝謝各位了,不過本官還有一些特別提示:

在深入現場調查時,要尊重事實、多聽多問。建議從當事人、衙役、圍觀羣衆等方面調查這案件始末,還要特別注意要了解他們當時的感受。(如:丟驢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圍觀羣衆做何感想?)你們可以單獨進行調查,當然也可以幾個人合作調查。希望各位都有收穫!

5、各專案調查員深入“現場”進行調查。(各自讀文,從文中尋找答案。)

三、反饋調查情況

1、各位辛苦了!本官對此案有頗大的興趣,更好奇當時在場的人的反應,如當事人、衙役、圍觀羣衆等。誰先來說說從這些人身上調查到的情況?

2、各專案調查員進行反饋。

3、結合學生反饋情況,進行以下點撥:

王五方面:

①你調查得真細緻,不僅調查到事情的_,還詢問了當事人的感受。

②你剛纔說那個當事人叫什麼名字?那你是否調查了王五丟失的驢長什麼樣子?現在的驢又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否詢問了王五他發現驢丟時的感受?一頭毛色光亮的好驢,卻換來了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也難怪王五又氣又恨,懊惱極了。

衙役方面:

①有哪位是從衙役方面進行調查的?你是否詢問了衙役爲何發笑?

②哈哈!如果我當時在場,肯定也會笑出來的,哪有這樣審案的呀!還有誰調查到了其它信息?

圍觀羣衆方面:

①那麼圍觀羣衆又是怎樣看待此事?誰從這方面進行了調查?

②“審問驢子”這種驢子不用說老百姓了,連你我都很少聽說,也難怪他們好奇了。

4、從各位反映的情況看,大家調查得都很認真,這點本官非常高興。那麼,現在誰能來總結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樣審驢的?

①說得是很詳細,但可能是本官年紀大了,聽起來有點亂。能否用表示順序的的詞來說說。(比如:先……然後……最後……)

②還有什麼辦法更直觀明瞭?(比如:畫示意圖)

5、這位包公辦案還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爲什麼要審驢,不審人?(包公怎麼知道通過審驢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願意解解我心中的疑問?(看來各位調查還不夠全面,沒關係,再次進入這一現場,相信有更多的收穫。趕快再去調查吧!)

6、原來包公了解動物習性,懂得毛驢一旦遇到危難,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這樣一來就能抓到小偷了。唉!這一點老夫也自嘆不如呀!不知各位還從包公身上學到了什麼?

7、本官非常認同大家的觀點。這位“包青天”認真觀察事物、辦案足智多謀,這些可都值得我們學習呀!

四、智慧延伸

1、本官還聽說過包公審石頭的故事呢!各位剛纔都親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機智,爲官就考考你們,若是你們會如何破此案?

2、課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若時間充足就當場說說,若來不及就另找時間。

(本官很高興看到各位也能夠發揮智慧解決問題了,請記住:智慧是一把金鑰匙,能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本官很高興看到各位也能夠發揮智慧解決問題了,可惜時間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一知州調查案件,不過請記住:智慧是一把金鑰匙,能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本官相信各位一定能破此案,時間不早了,我們先作歇息,再來說說怎樣破案,不過請記住:智慧是一把金鑰匙,能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五、總結全文

1、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個故事裏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實,包公不僅審過“驢”,還審過“石頭”,還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讀一些包公審案的小故事嗎?

作業設計

預習下一課

寫一個關於智謀的故事

板書設計:

包公審驢

王五急中生智

小偷偷樑換柱

五年級的語文教案15

一、談話導入,瞭解學情。

1、課前談話。

2、板書課題。

3、複習舊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想象畫面。

2、交流文章給你印象最深的畫面。

提問:課文讀完了,你腦海中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麼?

過度:透過語言文字,我們看到了一幅幅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的畫面。下面,我們隨着作者的描述來感受肆虐的洪水。(板書:洪水)

三、精讀品析,讀悟生情。

(一)感受洪水的肆虐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大雨、洪水的句子。

請同學們拿起筆,快速瀏覽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大雨、洪水的句子。

2、彙報交流,相機品讀重點詞句。(屏幕出示相關的六個句子)

①品讀“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a)雨怎樣大?“像潑。像倒”四個字,兩句話,除了讓你感受到雨大,你還能感受到什麼?

(b)指導朗讀。

②品讀“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③品讀另外四個句子。

(二)體會人們的驚慌。(過度:洪水像惡魔,席捲了村莊。這時人們的反應怎樣,在文中找答案。)

(板書:如魔人們)

1、指名接讀“人們翻身下牀……往南跑。”

師: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的反應又是怎樣?

2、指名接讀“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人們只能怎樣?

3、指名接讀“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4、從以上句子中,你感受到人們怎麼了,用一個詞形容一下。

(板書:驚慌)

5、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逃生的本能,可逃生有路嗎?路在哪裏?(生答)屏幕出示句子: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6、齊讀句子(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7、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麼話想說?

8、小結板書:(板書:==)

9、洪水肆虐,人們驚慌,這本不牢固的木橋能助人們逃生嗎?在這生死攸關的緊急時刻,誰出現了?

10、這時,人們看到了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他是怎樣做的?(板書:老漢)

(三)領悟老漢如山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

請同學們繼續往下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描寫老漢的句子。

(生自由說,師不作評價。)

2、小組學習,感悟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透過老漢的言行,你們感受到他是個怎樣的人呢?請大家在小組內用心地讀,細細地體會,作好批註。)

3、彙報交流,相機品讀重點語段。

A、交流第8自然段

B、交流第10自然段。

C、交流第15自然段

生自由練讀。師提示:(你就是老漢,你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

D、交流第20自然段

4、深情誦讀小詩。

學到這裏,我想老漢如山般的形象一定刻在了同學們的心中。(板書:如山)老師也被這座平凡而又偉大的山感動着、震憾着,所以作了一首小詩,讓我們深情齊誦。(屏幕出示小詩)

師生齊誦小詩。

四、寄託哀思,昇華情感。

1、引讀結尾部分。

過度:就是這座山,敢於同無情的洪魔作鬥爭,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沒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來,同學們,捧起課本,滿懷哀思與崇敬齊讀課文結尾部分。

2、練筆(屏幕出示祭奠畫面,音樂起)

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這位肝腸寸斷的老母親,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淚眼婆娑中,她看見了淚流滿面的鄉親們,卻看不見老伴清瘦的臉頰;她聽見了人們嚶嚶的哭泣聲,卻聽不見兒子深情的呼喚;她看見了——,卻看不見——;她聽見了——,卻聽不見——,請同學樣拿出學習卡,接着往下寫。

3、交流

4、小結:是啊,她看見了許多許多,唯獨看不見兩個至親至愛的人;她聽見整個村莊都嗚咽了,唯獨聽不見那兩個最最熟悉的聲音。但,此刻,我們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橋已經架在了老漢與人們之間。

四、作業

1、選詞填一填

先人後己鞠躬盡瘁心潮澎湃

讀了《橋》這篇課文,我()。文中的老漢在關鍵時刻(),十分感人。老漢()的高尚品質猶如一座豐碑,永駐人們心中。

2、精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