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1

故老能言五代時事者雲:馮道、和凝同在中書,一日,和問馮曰:“公靴新買,基直幾何 ? ”馮舉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顧小吏雲:“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鬨堂大笑。時謂宰相如此,何以鎮服百僚。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2分)

直: 徐:

2、畫線的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用“/”標明應該停頓的地方。(2分)

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鬨堂大笑。

3、和凝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3分)

答:

4、文中有一個詞語 呼應、印證了“何以鎮服百僚” 。(3分)

參考答案:

1、直:價格,價值; 徐:緩慢

2、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鬨堂大笑。

(錯、漏、多一處均扣1分)

3、小氣、急躁(答對一方面得1分,答“褊急”得1分)

4、鬨堂大笑 或 笑 均可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2

王霸字符伯,潁川潁陽人也。漢兵起,光武過潁陽,遂從擊破王尋、王邑於昆陽,及光武爲大司馬,以霸爲功曹令史,從度河北。賓客從霸者數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薊,郎移檄購光武。光武即南馳至下曲陽。傳聞王郎兵在後,從者皆恐。既至信都,發兵攻拔邯鄲。霸追斬王郎,得其璽綬。封王鄉侯。

從平河北,常與臧宮、傅俊共營,霸獨善撫士卒,死者脫衣以斂之,傷者躬親以養之。光武即位,以霸曉兵愛士,可獨任,拜爲偏將軍。

四年秋,帝幸譙,使霸與捕虜將軍馬武東討周建於垂惠。蘇茂將五校兵四千餘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戰不甚力,爲茂、建所敗。武軍奔過霸營,大呼求救。霸曰:“賊兵盛,出必兩敗,努力而已。”乃閉營堅壁。軍吏皆爭之。霸曰:“茂兵精銳,其衆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兩軍不一,此敗道也。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如此,茂衆疲勞,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戰良久,霸軍中壯士路潤等數十人斷髮請戰。霸知士心銳,乃開營後,出精騎襲其背。茂、建前後受敵,驚亂敗走,霸、武各歸營。賊復聚衆挑戰,霸堅臥不出,方饗士作倡樂。茂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軍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擊也。”霸曰:“不然。蘇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挑戰,以僥一切之勝。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戰,乃引還營。

十三年,增邑戶,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後數月卒。

(《後漢書·王霸傳》,有刪節)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郎移檄購光武 購:懸賞捉拿

B.發兵攻拔邯鄲 拔:攻取

C.乃閉營堅壁 壁:駐紮

D.方饗士作倡樂 饗:犒勞

2、下列各組句子分別表明王霸“善撫士卒”和“有謀略”的一組是( )(3分)

A.①死者脫衣以斂之 ②追斬王郎,得其璽綬

B.①傷者躬親以養之 ②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

C.①客兵遠來,糧食不足 ②賊兵盛,出必兩敗,努力而已

D.①方饗士作倡樂 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霸跟從光武渡過黃河之後,當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幾十個賓客,都漸漸離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對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風知勁草!”

B、王霸與馬武一起討伐周建。馬武沒有傾力應戰,被蘇茂、周建打敗,馬武的軍隊奔跑到王霸的營壘,大聲呼救,王霸沒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將士爭相要求出戰,甚至幾十名壯士斷髮請戰,此時王霸認爲賊兵精銳,人數衆多,而馬武又過於依賴王霸,出兵容易失敗,王霸沒有出兵。

D、王霸對光武帝一片忠心,對將士們撫愛有加;他作戰勇猛,機智沉穩;一生戰功顯赫,屢受封賞。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10分)

①以霸曉兵愛士,可獨任,拜爲偏將軍。

②如此,茂衆疲勞,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③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答案:

1.C(C中的“壁”應作“軍營”講;“駐紮”也是其常用義項之一,如《史記·魏公子列傳》中之“魏王恐,使人出晉鄙,留軍壁鄴”即爲“駐紮”之意。)

2.B(A中後一句是寫王霸作戰英勇;C中前一句是寫王霸與其部下分析敵兵的現狀;D中後一句是寫王霸處變不驚。)

3.C(C項概括的意思在時間上存在錯誤,“部下幾十名壯士斷髮請戰”並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釋之時,而是下面“合戰良久,霸軍中壯士路潤等數十人斷髮請戰”之時。)

4.(1)因爲王霸通曉軍事,愛護士兵,可以獨當重任,便任命他爲偏將軍。(省略句1分,重點字詞有:“以”,因爲,1分;“拜”,任命,1分。)

(2)這樣,蘇茂的軍隊就會疲勞,我們趁他疲憊的時候進攻,才能夠戰勝他。(“承”,趁機,1分;“弊”,疲憊,1分;“克”,戰勝,1分。)

(3)現在我們關閉營門,使軍隊休整,就是人們所說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敵人屈服,這纔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斷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1分;“屈”,使……屈服,1分)

附參考譯文:

王霸字元伯,潁川穎陽人。光武起兵,經過潁陽時,王霸於是跟從光武在昆陽擊敗了王尋、王邑。等到光武爲大司馬,就把王霸任命爲功曹令史,王霸就跟從光武向北渡過黃河。追隨王霸的幾十個賓客,都漸漸離去了。光武對王霸說:“跟隨我的潁川人都離開了,唯獨你留了下來。努力吧,真是疾風知勁草!”

王郎起兵的時候,光武帝在薊地,王郎發佈公告懸賞緝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騎馬南下至下曲陽。聽說王郎的部隊在後面追趕,隨從們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後,光武發兵攻破邯鄲。王霸追擊敗軍,親手斬殺了王郎,獲得其印綬,被封爲王鄉侯。

王霸跟從光武平定河北,經常與臧宮、傅俊同營駐紮。王霸最爲關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脫下衣服來爲他們收殮;士兵受傷,他親自爲他們療養。劉秀即位光武帝后,因爲王霸通曉軍事,愛護士兵,可以獨當重任,便任命他爲偏將軍。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駕臨譙地,派遣王霸與捕虜將軍馬武一起向東討伐割據垂惠稱雄的周建。蘇茂率領五校軍到垂惠援救周建。馬武依仗王霸會來增援,不傾力應戰,被蘇茂、周建打敗,馬武的軍隊奔逃到王霸的營壘,大聲呼救。王霸說:“賊軍的士氣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兩軍一定會都被打敗,你只有自己努力了!”於是關閉營門,嚴密戒備。軍官們爭相要求出戰,王霸說:“蘇茂的軍隊很精銳,人數又多,我們的將士內心恐懼,而馬武依賴我軍,兩支軍隊不一致,這是失敗之道。現在我們閉營堅守,表示我們不援助馬武,賊軍定會乘勝輕舉冒進。馬武得不到救兵,戰鬥力自然培增。這樣,蘇茂的軍隊就會疲勞,我們趁他疲憊的時候進攻,才能夠戰勝他。”蘇茂、周建果然出動所有的軍隊進攻馬武。交戰了很長時間,王霸軍中路潤等幾十名壯士割斷頭髮請戰。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堅決,於是王霸打開營壘後門,派出精銳騎兵從背後襲擊蘇茂、周建。蘇茂、周建前後受敵,在驚慌混亂中敗陣逃跑,王霸、馬武各自回營。蘇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營前挑戰。王霸堅守不出戰,正在營中設宴,犒賞將士,飲酒作樂。蘇茂向王霸營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裏不動。軍官們都說:“我們昨天已經擊敗了蘇茂,現在容易打敗他!”王霸說:“不是這樣。蘇茂的軍隊從遠道而來,糧食不足,所以頻繁挑戰,想取得一時的勝利。現在我們關閉營門,休整軍隊,就是人們所說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敵人屈服,這纔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蘇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戰,就只好率軍回營。

光武十三年,朝廷爲他增加封邑和戶口。又封他爲向侯。光武三十年,確定封地爵位爲淮陵侯。永平二年,因爲有病而免職,數月後去世。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3

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則以詩稱于丹徒。長入京師,則稱於京師。負氣好奇,欲盡取天下異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讀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聽。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詩也!”爲之益多且奇。

鼐故不善詩,嘗漫詠之,以自娛而已。遇先生於京師,顧稱許以爲可。後遂與交密,居閒蓋無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與先生及遼東朱子潁登城西黑窯廠,據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見者皆怪之。其後,先生自海外歸,以第三人登第,進至侍讀。出爲雲南臨安府知府,赴任,過揚州。時鼐在揚州,賦詩別去。鼐旋仕京師,而子潁亦入蜀,皆不得見。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間詩,雄傑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雲。

先生在臨安三年,以吏議降職,遂返丹徒,來往於吳、越,多徜徉之辭。久之,鼐被疾還江南,而子潁爲兩淮運使,興建書院,邀餘主之。於是與先生別十四年矣,而復於揚州相見,其聚散若此,豈非天邪?

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進,嘗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舊堂內,共語窮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其言絕善,鼐生平不常聞諸人也。然先生豪縱之氣,亦漸衰減,不如其少壯。然則昔者周曆山水,偉麗奇變之篇,先生自是將不復作乎?鼐既盡讀先生之詩,嘆爲古今所不易有。子潁乃俾人抄爲十幾卷,曰《食舊堂集》,將雕板傳諸人,鼐因爲之序。

(選自《惜抱軒文集》,有刪改)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鼐故不善詩,嘗漫詠之 漫:隨意

B. 遇先生於京師,顧稱許以爲可 顧:關心

C. 鼐旋仕京師,而子潁亦入蜀 旋:隨即

D. 子潁乃俾人抄爲十幾卷 俾:使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現王禹卿豪放不羈的性格特點的一組是(3分)( )

① 負氣好奇,欲盡取天下異境以成其文

② 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

③ 此天所以成吾詩也

④ 後遂與交密,居閒蓋無日不相求也

⑤ 據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

⑥ 以吏議降職,遂返丹徒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7.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王禹卿自負才氣,爲了盡取天下的奇異境界,與人渡海去琉球,遭遇船翻,劫後餘生。

B. 姚鼐創作詩歌常用來自我消遣,但是在京城與王禹卿相遇,受到其大力稱讚,後來與王禹卿成了好朋友。

C. 王禹卿信奉佛教,近來收穫日多,豪放不羈的氣概已漸漸地衰退,摒俗靜心,不再寫奇特多變的詩篇,作者覺得很惋惜。

D. 本文主要寫了王禹卿的性格、爲人處事以及和作者的交往。文筆輕鬆自然,讓人讀起來感到很親切。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詩也!”爲之益多且奇。(4分)

(2) 宿其家食舊堂內,共語窮日夜。(3分)

(3) 其言絕善,鼐生平不常聞諸人也。(3分)

5. B (顧:反而)

6. C (④是寫王禹卿與作者的交往;⑥是寫王禹卿由於屬吏的議論而被降職)

7. C (“不再寫奇特多變的詩篇”表述錯誤,王禹卿豪放不羈的氣概不如少壯,應是“難以寫出奇特多變的詩篇”)

8. (1) 於是越發高興,說:“這是上天要成就我的詩作啊!”(於是)作詩更多而且更奇特。

(2) (我)住到王先生家的食舊堂內,他整日整夜地和我談論佛教。

(3) 那些話極有善意,我生平很少從別人那裏聽到。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4

黃子澄,名湜,分宜人。洪武十八年,會試第一。由編修進修撰,伴讀東宮,累遷太常寺卿。惠帝爲皇太孫時,嘗坐東角門謂子澄曰:諸王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對曰:諸王護衛兵,才足自守。倘有變,臨以六師,其誰能支?漢七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太孫是其言。比即位,命子澄與齊泰同參國政。謂曰: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子澄頓首曰:不敢忘。退而與泰謀,泰欲先圖燕。子澄曰:不然,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會有言周王橚不法者,遂命李景隆帥兵襲執之,連湘、代諸府。於是廢橚及岷王楩爲庶人;幽代王桂於大同;囚齊王榑於京師。湘王柏自焚死。敕燕議周王罪。燕王上書申救,帝覽之惻然,謂事宜且止。子澄與泰爭之,出相語曰:今勢如此,安可不斷?明日又入言曰:今所慮者獨燕王耳,宜因其稱病襲之。帝猶豫曰;朕即位未久,連黜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於天下?子澄對曰:先人者制人,毋爲人制。帝曰:燕王智勇,善用兵。雖病,恐猝難圖。遂止。乃命都督宋忠調緣邊官軍屯開平,選燕府護衛精壯隸忠麾下,召護衛胡騎指揮關童等入京,以弱燕。皆泰、子澄謀也。時燕王憂懼,以三子皆在京師,稱病篤,乞三子歸。竟遣還。未幾,燕師起,泣誓將吏曰:陷害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齊泰、黃子澄所爲也。

及燕兵漸南,與齊泰同謫外。子澄微服由太湖至蘇州,與知府姚善倡義勤王。善上言:子澄才足捍難,不宜棄閒遠以快敵人。帝復召子澄,未至而京城陷。乃就嘉興楊任謀舉事,爲人告,俱被執。子澄至,成祖親詰之。抗辨不屈,磔死。族人無少長皆斬,姻黨悉戍邊。一子變姓名爲田經,遇赦,家湖廣咸寧。

(選自《明史·列傳第二十九》有刪節)

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伴讀東宮,累遷太常寺卿遷:升職B.漢七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卒:最終

C.太孫是其言是:認爲正確D.族人無少長皆斬無:沒有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惠帝爲皇太孫時先人者制人,毋爲人制

B.臨以六師,其誰能支何以自解於天下

C.退而與泰謀未至而京城陷

D.乃命都督宋忠調緣邊官軍屯開平乃奸臣齊泰、黃子澄所爲也

3.下列各句編爲四組,都能具體表現王子澄做事不輕易放棄的一組是 (3分)

①子澄頓首曰:不敢忘。 ②囚齊王榑於京師

③子澄與泰爭之 ④與知府姚善倡義勤王

⑤乃就嘉興楊任謀舉事 ⑥抗辨不屈,磔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黃子澄和齊泰一起謀劃削奪諸王兵權的事,齊泰提出先對付燕王,而王子澄認爲應該先討伐周王。

B.惠帝命燕王議定周王的罪行,燕王上書求救,惠帝看了很悲傷,認爲事情應暫且停止,對此王子澄和齊泰的意見彼此不一致。

C.爲了削弱燕王勢力,子澄還與齊泰共同謀劃了挑選燕府精壯的護衛歸屬於宋忠部下以及召集護衛和指揮入京等事宜。

D.王子澄受車裂之刑而死,他的同族無論長幼都被斬了,只有一個兒子改姓名爲田經,才得以倖免。5.將下列句子翻譯爲現代漢語。(9分)

(1)明日又入言曰:今所慮者獨燕王耳,宜因其稱病襲之(3分)

(2)以三子皆在京師,稱病篤,乞三子歸。(3分)

(3)子澄才足捍難,不宜棄閒遠以快敵人。(3分)

答案:

1.D

2.B

3.D

4.B

5.(1)第二天又進言:現在所顧慮的人只有燕王了,應該趁他稱病的時候襲擊他。(明日、 因各1分,句意1分)

(2)因爲他的三個兒子都在京城,於是就稱病情加重,乞求三個兒子回去。(以、篤各1分,句意1分)

(3)子澄的才幹能夠抵禦災難,不應該棄置他到無關緊要的偏遠的地方不用而使敵人感到痛快。(捍、快各1分,句意1分) 答案解析: 1.

試題分析:無:無論、不管。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爲B級。

2.

試題分析: B項兩個以均是介詞,憑或用;A項第一個爲是動詞,譯爲.;第二個爲是介詞,譯爲被。 C項第一個而是承接關係,譯爲之後,第二個而是轉折關係,譯爲但是,卻;D項第一個乃連詞,譯爲於是,第二個乃動詞,譯爲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次爲B級。

3.

試題分析:①表明王子澄沒有忘記和惠帝說過的話;②是惠帝所爲。

4.

試題分析:應是王子澄、齊泰兩人與惠帝的意見不一致,兩人和惠帝爭論。

考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爲C級。

5.

試題分析:文言翻譯,要先理解所要翻譯的句子,瞭解它們的基本意思,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字字落實:(1)句要抓住明日和因這兩個關鍵詞。它們古今用法不同,是得分點。明日,第二天;因,趁機。(2)句中要注意虛詞以的翻譯和篤和解釋。以,因爲;篤,濃,重。(3)句中要注意捍快這兩個詞,它們後面都有名詞,因此它們都充當謂語動詞,具體是什麼意思,取決於後面的賓語。捍,後有賓語難,災難,捍就作抵禦抵擋講;快本形容詞,其後有賓語敵人,因此此處應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是使動用法,使痛快。

文言文參考譯文

黃子澄,名湜,分宜人,洪武十八年,取得會試第一名。由編修晉升爲修撰,擔任太子伴讀,多次得到升遷而擔任太常寺卿。惠帝做皇太孫時,曾經坐在東角門對黃子澄說:諸位王叔擁有力量雄厚的軍隊,很多都不合法度,怎麼辦?黃子澄回答說:諸王擁有守衛的軍隊,才能保護自己。如果有突發事件,憑皇帝的禁衛軍到來,難道有誰能抵擋?西漢七國諸侯不是不強大,最後還是滅亡了。這是因爲大小強弱的勢力不同,而順正與邪逆的事理更是不同啊。皇太孫認爲他的話正確,等到登上皇位,命令黃子澄與齊泰共同參與國家政事,惠帝對他說:先生還記得以前東角門的話嗎?黃子澄跪拜說:不敢忘記。退朝之後和齊泰謀劃,齊泰想先圖謀對付燕王。黃子澄說:不能這樣,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的時候,尚且有很多不合法度的做法,削奪他們的兵權會有名義。如今要討伐有罪的王,應該先討伐周王。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弟,除去周王猶如是剪斷燕王的手和腳。

適逢有人說周王橚不遵守法度,於是命李景隆率兵偷襲並捉拿他,連帶襲擊了湘、代諸王,於是廢黜了周王橚及岷王楩並貶他們爲庶人;在大同幽禁了代王桂;在京城囚禁了齊王榑。湘王柏自焚而死。惠帝命燕王議定周王的罪行。燕王上書求救,惠帝看了書信很悲傷,說事情應該暫且停止。王子澄與齊泰兩人和惠帝爭論,王子澄出來對齊泰說:現在形勢已經這樣了,怎麼能夠不果斷?第二天又進言:現在所顧慮的人只有燕王了,應該趁他稱病的時候襲擊他。惠帝猶豫說:我登上皇位不久,接連廢黜了諸王,如果又除去燕王,我用什麼來向天下人解釋自己?王子澄回答說:領先於別人的人控制別人,您不要被別人控制啊。燕王智勇雙全,善於用兵,即使抱病,恐怕倉猝間也難以謀取。於是就中止了這事。於是惠帝命都督宋忠徵調邊界的官兵在開平駐紮,挑選燕府精壯的護衛隸屬於宋忠部下。召集護衛胡騎和指揮關童等人入京,藉此來削弱燕王。這些都是王子澄與齊泰謀劃的。當時燕王很擔憂和恐懼,因爲他的三個兒子都在京城,於是就稱病情加重,乞求三個兒子回去。惠帝終於讓他的三個兒子回去了。不久,燕王的軍隊發動戰事。燕王哭着告誡將領和官員說:陷害諸王,不是出於天子的意思,是奸臣齊泰、黃子澄所謀劃的。

等到燕軍漸漸往南,王子澄與齊泰一同被降職外調。子澄換了普通百姓的衣服從太湖到了蘇州,和知府姚善倡議共同爲王事盡力。姚善上書說:子澄的才幹能夠抵禦災難,不應該棄置他到無關緊要的偏遠的地方不用而使敵人感到痛快。惠帝於是重新徵召王子澄,王子澄還沒有到京城,京城卻淪陷了。於是去找嘉興的楊任商量起事,被人告發,和楊任一起被捉。子澄被押到京城,成祖親自審問他,他堅決反抗和爭辯,不肯屈服,最終受車裂之刑而死。他的族人無論長幼都被斬,由婚姻關係而結成的親族全部被髮配去戍守邊疆。有一個兒子改姓名爲田經,得以赦免,在湖廣咸寧安家。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5

【原文】: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①事陳窆,以義行稱。鄉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②,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日:“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後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問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

――選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獨行列傳》

【註釋】:

①師:名詞作狀語,像對待老師那樣。表示對人的態度。②(我)甘心受刑被殺

【翻譯】:

【閱讀訓練】:

9.下列加點的'“使與“安陵君因?唐雎使於秦中的“使”意思相同的是( )(1分)

A.乞不?王彥方知也 B.烈聞而?人謝之

10.解釋下列帶點的“遺”的不同含義(2分)

①遺布一端( ) ②後有老父遺劍於路( )

11.下列“以”與“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徒以有先生也 B.以義行稱 C.故以此激之 D.以事告烈

12.翻譯(2分)

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烈憑________________使盜牛者棄惡從善的。(1分)

【參考答案】:

9、B

10、①贈送 ②丟失

11、B

12、小偷怕我聽到他的罪過,這說明有以作惡爲羞恥的想法

13、對人仗義的態度(道德感化)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6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 樹林陰翳 翳:

(2) 太守謂誰 謂:

13.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3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14.“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體現了太守的什麼思想?(2分)

15.你認爲文中太守的生活態度是什麼?聯繫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案】12.(1)翳:遮蓋 (2)謂:爲,是

13.示例:不久太陽落山,人影零散紛亂,這是太守歸來賓客跟隨。

14.與民同樂。

15. 示例:太守的生活態度是積極樂觀的。 在實際生活中,我每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不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而是心繫百姓,與民同樂。他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7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解釋加粗的詞。

(1)環而攻之 之:______________

(2)池非不深也 池:______________

2.“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當_______講,在文中具體指代的內容是________。

3.第③段中,“地利”的具體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

4.具體闡述第②段、第③段與第①段之間的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它(城郭) (2)護城河

2.這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4.要點:

(1)第①段提出論點,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2)第②③段舉“攻城”,不勝與“守城”不保兩方面的例子來論證論點。

(3)第②段側重論述“天時不如地利”,第③段側重論述“地利不如人和”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8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奏無所避。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爲命。剛喻從盜者使反業,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者檄剛撫定。剛遣長子遲喻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尋召爲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願稽舊制,選精銳爲親兵,居則以爲衛,動則以爲中軍,此強幹弱枝之道。又言:國家艱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爲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獻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上令都督府措置。時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誤國之罪,追貶其身,仍詔子孫毋得官中朝。至是章傑自崇道觀知婺州,章僅自太府丞提舉江東茶鹽事。剛封還詔書,謂即如此,何以示懲,乃並與祠。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羣臣遙拜淵聖,剛言:禮有隆殺,兄爲君則君之,己爲君則兄之可也。望勉抑聖心,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從之。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爲中丞。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紹興十三年卒。

(節選自《宋史·廖剛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

C.願稽舊制,選精銳爲親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杜:制止

答案 A?

解析 檄:用檄文徵召。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廖剛對下采用安撫方式和對不公事敢於抗爭的一組是 ( )

順昌民以剛爲命 剛喻從盜者使反業

A. 謂即如此,何以示懲 B.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 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

C. 是欲置我何地耶 D. 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

答案 B?

解析 A項順昌民以剛爲命說明廖剛受人愛戴。C項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是盜賊的行爲;是欲置我何地耶是秦檜的話。D項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只是廖剛從朝廷禮制出發提的建議。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廖剛是南劍州人,任監察御史時正值蔡京當權。他敢於直言,奏事議論無所避忌。又很孝順雙親,以親老求往地方任職,父親去世後又因母病辭任工部員外郎。

B.廖剛認爲古代天子親自率軍,是爲防備不測增強主威。當今也應精選親兵,平時守衛,戰時打仗。他又認爲,當前國家危難,應率軍往建康固守,防備金人入侵。

C.廖剛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如今諸將率領部隊佈於江淮之間,人多糧少,因而要重耕戰、行屯田,將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種田,應當給以優待。

D.廖剛敢於直言。鄭億年因秦檜的關係而得美官,廖剛上疏奏其惡行,秦檜因此忌恨廖剛。金人叛盟,廖剛起用有德望的舊相,以遏制秦檜,又引起秦檜的強烈不滿。

答案 D?

解析 廖剛乞求起用有德望的舊相,並不是爲了遏制秦檜,而是爲了鞏固邊防。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日待哺於東南之轉向,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

⑵兄爲君則君之,已爲君則兄可也。

譯文:

答案 (1)每天等着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睏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

(2)兄長爲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爲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

解析 (1)中待哺譯爲等着吃,轉餉譯爲運來的軍糧,患譯爲患難。(2)君之兄之中君兄,均是名詞作動詞,譯爲用國君禮對待他用兄長禮對待他。

【參考譯文】?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縣人。宋宣和初年,他從漳州司錄升爲國子錄,後提升爲監察御史。當時(正值)蔡京當權,廖剛奏事議論無所迴避。因爲父母年邁,他請求到京城之外去擔任地方官員,(於是)任興化軍(今福建莆田市)的知府。宋欽宗即位後,徵召廖剛擔任右正言之職。因爲父親去世,(廖剛辭去這一職務),服喪期滿,被授予工部員外郎之職,(後來又)因爲母親生病而辭職。紹興元年,(廖剛家鄉順昌)旁邊郡縣盜賊猖獗,當地官吏們都逃走了,順昌百姓推崇廖剛來主持大事。廖剛勸告跟隨盜賊的人,讓他們返回家鄉從事農業生產,不久,別的盜賊進入順昌地界,部使者下文書請廖剛加以安撫平定。廖剛派大兒子廖遲去開導盜賊,盜賊知道廖剛父子講信義,紛紛解散離開了。不久,廖剛被徵召爲吏部員外郎,他說:古時候,天子一定親自帶兵,用來防備不測,同時也爲了增強國君的威望。希望皇上查考舊的體制,選拔精銳士兵作爲親兵,平時可以用來守衛,戰時則用來打仗,這是加強主幹力量削弱枝節力量的辦法。又說:國家(現在)艱難到了極點,眼下正要變革圖新,像會稽(紹興)確實不是久留之地。請重點建設好建康(南京),親自率領各路兵馬前去把守,以免金人窺伺、覬覦。因爲母親去世(辭去吏部員外郎之職),服喪期滿,又被任命爲給事中。廖剛進言說:國家不能一天沒有軍隊,軍隊不能一天沒有糧食。現在各位將領的軍隊分佈在長江、淮河一帶,不知道有幾萬士兵,當初他們都沒有糧食儲備,每天等着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睏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於是提出三條建議,對將校中既能打仗又能耕種的,應當給以特別獎賞,每耕種一頃田,可升一級,百姓願意耕種的,借給他們種子,再收些租稅。皇上責令都督府負責此事。當時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誤國的罪,不僅降低他們的身份,還下詔不讓他們的子孫到朝中爲官。而這時章傑由崇道觀任婺州知府,章僅由太府丞提拔負責江東茶鹽事。廖剛把詔書封好送回朝廷,認爲如果這樣,怎麼能顯示懲戒,於是都給他們設立祠堂。當時宋徽宗已經駕崩,皇上每逢初一、十五,還帶領羣臣遙相祭拜,廖剛進言道:禮節有隆盛和減少之分,兄長爲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爲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盼望您剋制自己的感情,只在逢年過節時在家裏行家人的禮節。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鄭億年跟秦檜有關係而得到高官,廖剛上疏陳述鄭億年的惡行,秦檜因此忌恨廖剛。金人背棄盟約,廖剛請求起用德高望重的舊相,把他們安排到臨近藩地去防守,秦檜聽到後說:這樣做想把我放到哪裏去啊?讓廖剛改任工部尚書,而把王次翁任命爲中丞。起初,邊關報告送來了,隨從官員聚集到大堂議事,廖剛對鄭億年說:你(當初)用一家人的性命保證金人(不侵犯我們),現在(金人)背信棄義,你還有什麼臉面在朝廷中做官呢?鄭億年以奉祠離開。第二年,廖剛告老還鄉。在紹興十三年去世。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9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爲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爲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爲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榖城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閱讀訓練】

一、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2.父去裏所 3.爲其老,強忍 4.良業爲取履二、下列加點的詞語注音或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輕人)

C.強忍(qiáng,勉強)

D.長跪履之(lǚ鞋子。這裏作動詞用,替老人穿鞋)

三、下列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詞作動詞用,穿)

B.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詞作狀語,修飾“遊”)

C.良殊大驚,隨目之(名詞作動詞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諾。”(名詞作動詞用,怪異)

四、翻譯下列句子。

父去裏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五、下列對文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黃石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時,鞋子掉到了橋下。老人是故意這樣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橋去,又要張良下去取回來。張良認爲這是在戲弄他,很生氣,幾乎要動手打老人。

C.張良因爲看到老人年紀大,只好強忍着走下橋去取鞋。

D.爲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張良按照老人的話,一連三天早早地來見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來得早,以此來表示白己的誠心。

【參考譯文和答案】

譯文

張良曾經信步閒逛到了下邱的一座橋上,(這時)有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張良身邊,故意讓自己的鞋子掉到橋下,回過頭來對張良說:"小傢伙!到橋下把我的鞋子撿來!"張良一楞,真想揍他,又想想他是老人,(就)竭力忍住(氣),到橋下把鞋子撿來。老人(對張良)說:"替我穿上鞋!"張良(想,既然)已經替(他)撿了鞋子,(就替他穿上吧),於是兩膝踞地替他穿鞋子。老人伸出腳(讓張良)穿(鞋子),(鞋子穿好後,老人)笑着走了。張良感到非常奇怪,就望着他走。老人走了一里路光景,又折回來,(對張良)說:"小傢伙(還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後天亮時,和我在這裏會面!"張良(更)感到他很怪,(就)跪着回答道:"好的。"

五天後,天一亮,張良去(橋上赴約)。老人已經先到了,氣呼呼地(對張良)說:"跟老人約會,(竟然)後到,什麼道理?"(轉身就)走,(邊走邊)說:"五天後早點來會面:"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去(赴約)。老人又先到了,又氣呼呼地(對張良)說:"(還是)後到,什麼道理?"(轉身就)走,(邊走邊)說:"五天後再早一點來會面!"

五天後,還不到夜半,張良(就)去(赴約)。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很高興地(對張良)說:"應當這樣。"(接着,)拿出一卷竹簡編成的書,說:"好好讀這卷書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今後十年,你的事業興盛。十三年你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就走了,沒有說別的話。(張良)沒有再見到(老人)。

天亮後,(張良)看看他送的那捲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感到這件事實在怪,(從此)經常誦讀、研究這卷兵書。

答案

一、1.處所,這裏指張良身邊。 2. 表示大概的數目。 3. 因爲 4.替(老人) 二、C 三、D 四、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可以教育!五天後早晨,跟我在這裏再見面。”五、D

文言文閱讀題目訓練10

閱讀文言文選段《晏子諫景公》,完成14~16題。

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狐白之裘,坐於堂側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之,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⑤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飢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註釋]①景公:齊景公。②霽: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側陛:朝堂的臺階。④逸:安樂、安閒。⑤聞命:齊景公自謙的話,意思是聽您的話。

14.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1)公被狐白之裘 (2)晏子對曰

15. 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乃令出裘發粟與飢寒者

16.讀了這個故事,你認爲文中的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晏子對齊景公說這段話,目的是提醒執政者要怎麼做?(第二問請用學過的文言文原文回答)(3分)

參考答案:

14. (1)通“披”,穿着。 (2)回答(2分)

15.譯文:(景公)於是命令(下屬)拿出衣服和糧食賜給挨餓受凍的百姓。(2分)

16.關心百姓,善於言辭,敢於勸諫。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或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