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閱讀理解蔡邕字伯喈文言文完成習題

閱讀理解蔡邕字伯喈文言文完成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文言文,完成4~7題。

閱讀理解蔡邕字伯喈文言文完成習題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少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唯辭章、數術、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於冢側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鄉黨高其義。

桓帝時,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師,稱疾而歸。閒居玩古,不交當世。

建寧三年,闢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

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爲司空,聞邕名高,闢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謨,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彈琴於屏,邕至門試潛聽之,曰:“僖!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僮僕告主人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邕素爲邦鄉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爲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爲殺心而形於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

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嘆,有動於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爲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無實,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獄中,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兗州陳留間皆畫像而頌焉。 (選自《後漢書·蔡邕傳》,有刪節)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鄉黨高其義:“鄉”是古代地方行政單位,所轄範圍歷代不同;“黨”是古代地方組織單位,古代五百家爲黨,合而稱鄉黨,指鄉里、家鄉,文中是指鄉族朋友。

B.搢紳諸儒莫不流涕:“搢”有“插”之意,“紳”是指古代仕宦者圍於腰際的大帶。“搢紳”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紳”中,代指有官職的或做過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兩個單音節詞“族”和“人”組成,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經文字:“六經”是指《詩經》《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六部儒家經典,《師說》中“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也是指的這六部經書。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於冢側/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B.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於冢側/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C.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於冢側/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D.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於冢側/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中常侍徐璜等聽說蔡邕善於彈琴,於是奏明皇帝,由陳留太守督促蔡邕進京,但進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師就假稱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陳留時,他的鄰居請他赴宴,他走到門口卻離去了,是因爲他從彈琴者的琴聲中聽出了殺意,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現。

C.蔡邕被司徒橋玄請人自己的幕府,在東觀研究修撰史書,蔡邕認爲經書離聖人的境界很遠,文字又有很多錯誤,因此請求修正。

D.王允將漢武帝不殺司馬遷類比自己不殺蔡邕,意在強調如果留下蔡邕,白己將會像漢武帝受到司馬遷毀謗一樣受到蔡邕毀謗。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爲之一前一卻。(5分)

譯文:

(2)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5分)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