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1

1.買鴨捉兔

昔有人將獵而不識鶻,買一鳧去原上。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於地。再擲之,又投於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爲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從前有個人準備去打獵但不認識鶻,買了一隻野鴨子就去原野打獵。原野上兔子出來,他就把野鴨子投放出去,讓他襲擊兔子。野鴨子不會飛,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鴨子投放出去,還是掉落到地上。這樣反覆了三四次,野鴨子忽然蹣跚着走到獵人面前像人那樣對獵人說:“我是一隻鴨子,殺死我並吃掉,這是我的本分,怎麼把亂拋亂扔的痛苦加於我呢?”那個獵人說:“我以爲你是鶻,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鴨子啊?” 野鴨子舉起腳掌給那個人看,笑着對他說:“你看看我這腳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嗎?”

2.良狗捕鼠

齊有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後足,狗乃取鼠。

齊國有個人善於識別狗的優劣。他的鄰居請他找一隻捉老鼠的狗。過了一年,這人才找到一隻,說:'這是一條優良的狗呀!' 鄰居把狗養了好幾年,可這隻狗並不捉老鼠。他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那個善於識別狗的人。那個善於識別狗的人說:'這的'確是一隻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讓它捉老鼠的話,就得把它的後腿拴起來。' 這個鄰居果真把狗的後腿拴住了。這狗才捉起老鼠來。

3.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主人乃忘其爲狼。一日,主人晝寢廳堂,聞羣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齧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之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爲親暱而陰懷不測,更不止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有一個有錢的人家,偶然間得到兩隻小狼,將它們與家中的狗一起混雜在一起飼養,這兩隻小狼也和狗和平共處。時間久了,也挺聽話的,居然忘了它們的本質是狼。有一天,主人晚上在房間裏睡覺,聽到許多狗發出憤怒的嗚嗚的聲音,驚醒,起身看周圍沒有一個人,再躺下準備睡覺,狗又跟剛纔一樣發出嗚嗚的聲音。於是主人假裝睡覺等着看會發生什麼事情。那兩隻狼趁着主人沒有發覺,正要咬主人的喉嚨的時候,狗起身阻止使它們不能上前。於是主人就殺了那兩頭狼,割下它們的皮。 狼子野心,這樣的說法確實是可信的,而不是誣衊!表面上假裝親暱,而心裏卻心懷不軌,更不單單有這麼點野心。野獸有這樣的情況不併足以說什麼,爲什麼連人都會這樣而延誤自身呢?

4.澤人網雁

具區之澤,白雁聚焉。夜必擇棲,恐人弋己也,雁奴環巡之。人至則鳴,羣雁藉是以暝。澤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鳴,澤人遽沉其火。羣雁皆驚起,視之無物也。如是者再三,羣雁以奴紿己,共啄之。未幾,澤人執火前,雁奴不敢鳴,羣雁方寐,一網無遺者。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這裏。夜晚它們必定選擇地方棲息,惟恐人類用帶絲線的箭射自己,選派值班 雁在四周巡邏。有人來到就叫,羣雁憑藉這樣可以閉眼睡覺。湖邊的人熟悉它們的事情,點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鳴叫,湖邊的人馬上放低並遮蔽火光。羣雁都驚醒,看看,沒什麼東西。如此這般三四次。羣雁認爲值班雁欺騙自己,共同啄它。沒多久,湖邊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羣雁正在睡覺,一網捕去沒有一隻遺漏的。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2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1. ①皇帝命令;②認爲與衆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 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2.神童莊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對“對子”⑤誇張、吹牛2.①差役們因爲他年幼而忽視了他;②立刻問他道;③莊有恭用事實回答;④有什麼難的呢!

3.曹植聰慧

1.①只②都③帶領④衆⑤提、拿;2.①善於寫文章;②爲什麼要請人?③曹操認爲他很與衆不同。3.值得一看,意爲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4.略。

4.鮑子難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爺對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說的;③僅僅因爲力量大小有別、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3.責難、駁斥。

5.曹紹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會兒④發出⑤豐盛的菜餚⑥希望⑦備辦⑧完畢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訴他;②可以替你倆除去這怪聲音;③和尚一一再追問他這是什麼原因。

6.楊億巧對

1.①是②緊接着(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縉敏對

1.①回答②同“悅”③正當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經⑦思維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話來刁難解縉。3.生兒子。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1.①年幼失去父親②精通③屋,此指書舍④用竹鞭打2.豬的主人對承宮沒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尋找。

9.桓榮勤學不倦

1.①早年②窮困③譏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榮學習不停;②只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什麼時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學書

1.①好②專心③臨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極2.①多次派太監拿了寫的給王著看②又拿了寫的問王著(好不好)③(書法)本已經很好了。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師

1.①已經②學生③追隨2.①我慚愧地拒絕,但對方不同意②我的願望有希望實現了。3.①作爲②成爲③寫④做

12.爲人大須學問

1.①早先②空閒③近④全國2.①親自參加戰爭②不是空話③回想年輕時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錯了。3.蒞事惟煩。

13.讀書五失

1.①選擇②嚮往③軟弱④確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優點⑦往往2.①往事②換個開頭③基礎。

14.顏回好學

1.①極悲傷②回答③同“無”2.①學生更加親近(我)②(你的)學生中誰是最愛好學習的?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1. ①不成材②將③同情的樣子④漸漸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兒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親所委託的財產歸還給他。3.靠近;靠近當地獲得原材料。

16.陳實與“樑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詞,無義④這(地步)⑤誰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個2.①當時荒年百姓飢餓(飢,荒年)②嚴肅地教育子孫。3.小俞。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1.①同“於”;在②爭着③對的2.①表示(對飛禽)有恩德②恩德補償不了罪過。3.鳩4.擔當、勝任。

18.3鄧攸棄兒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還不如⑦聽從2.①抱着棄民逃跑②我們還年輕。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張之萬馬

1.①養②派③堅持④不多時⑤問⑥大概2.①張之萬對這事感到奇怪②剛騎,就被馬掀下來③一連換了好幾個人。

20.王安石辭妾

1.①沉、翻②還(債)③感傷的樣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讓我在你身邊服侍②家中財產全部用盡還不夠③把所欠的.錢全部賞賜給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稱)4.遇事先爲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餓

宋仁宗一日晨興,語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飢,思食燒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聞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爲例。誠恐自此逐夜宰殺,以備非時供應。則歲月之久,害物多矣。豈不可忍一夕之餒,而啓無窮之殺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興 ②寐 ③禁中 ④誠

⑤逐 ⑥餒

2、翻譯:而啓無窮之殺也

3、解釋下列句子或詞組中的“比”:①比聞禁中每有索取 ②無以倫比 ③天涯若比鄰 ;④比比皆是

4、擴展:上文有“不寐”之說,請寫出帶有“寐”的一個成語

22、范仲淹罷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縗絰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卒於邠,將出殯近鄰,賵殮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宴席,厚周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考點】

1、解釋:①守 ②卒 ③殯 ④具 ⑤泣

2、翻譯:①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 ;②公亟令詢之

3、“公憮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大家感慨的樣子;②大家憂傷的樣子;③范仲淹憂傷的樣子;④范仲淹默不作聲的樣子。

4、理解:這件事可以用來證明範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過的一名名言:

23、顧榮施炙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嗤 ②經 ③已

2、翻譯:①有欲之色 ②因輟己施焉 ③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願意④適當

24、逆旅主人無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爲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曉鐘響,起爲他事,遇夜始歸息,輿濯水皆自爲,然月租以千數,否必斥罵致訟。或疾病,輒遣出。其病危者,雖氣息尚屬,目未瞑,即棄之,而奪其資財。婦孕將產者,以爲不祥,拒而不捨。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衆,其勢必然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授 ②他 ③輿濯 ④或 ⑤輒 ⑥屬

2、翻譯:①然月租以千數

②否必斥罵致訟 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僅可榻”中的“榻”應理解爲 ;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四)誠信

25、陸元方賣宅

陸少保,字元方,曾於東都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辭不買。子侄以爲言,元方曰:“不爾,是欺之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辭

2、翻譯:①子侄以爲言 ②不爾,是欺人也

26、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魯侯僞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若柳季雲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爲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以 ②破 ③全 ④

2、翻譯:①魯侯僞獻他鼎而請盟焉

②若柳季雲是,則請受之

3、上文有兩個“信”,請分別加以解釋:①“齊侯不信”中的“信”,解釋爲 ;

②“信者亦臣之國”中的“信”,解釋爲

4、理解:在要不要獻岑鼎這個問題上,柳季爲什麼感到爲難?

27、楊萬里與“誠齋”

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爲贛州司忘掉,調永州零陵丞。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謫 ②名

2、翻譯:①杜門謝客 ②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於楚山中,奉而獻之於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爲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爲誑,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視爲石,忠貞之士而視爲誑。”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寶玉也,遂命名爲“和氏璧”。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璞 ②奉 ③相 ④諸 ⑤泣 ⑥夫

2、翻譯:①王以和爲誑 ②子奚哭之悲也?

3、這珍貴的玉璧爲什麼命名爲“和氏璧”?

29、幽王擊鼓

周宅豐、鎬,近戎。幽王與諸侯約:爲高堡於大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近,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人喧馬嘶,褒姒視之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至其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驪山之下,爲天下笑。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爲 ②嘗 ③乃

2、選擇:“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釋爲 ①如果②立刻③靠近④不幸

3、翻譯:①因數擊鼓 ;②爲天下笑

4、理解:周幽王的過錯是

(五)品性

30、許生端方

道光間,姑蘇渡僧橋畔,泊一縣試舟。書生姓許,年方二十,風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無戲言,有古賢士之風。三更,見岸畔火焰耀天,鑼聲人聲轟然驚心,知店肆失火。許生頗爲嘆息。方瞻仰見,見樓窗中躍下一少女,肌膚潔白,身未著寸縷,落於船頭,幾被女驚落河中,許正色曰:“姑娘受驚矣。”女惶恐,見俊秀書生,欲赴河。許勸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錦被裹之,秉燭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視。火止,東方已白,女父知而負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謝而歸。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頗 ②幾 ③赴 ④秉 ⑤負

2、翻譯:①生平端方無戲言 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縷”中的“寸縷”指代

31、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爲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飢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數四,頃即供飯,傍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翌日 ②饌 ③方 ④具 ⑤頃 ⑥而已 ⑦啖 ⑧退

2、翻譯:①覺飢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說“人取自食之”,那麼王安石到底吃了什麼?

32、範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遊。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爲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內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後十餘年,文正爲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識宛然。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遊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譯:①會術者病篤 ② ③內文正懷中

3、“當以還汝”中省略了介詞賓語

4、理解:這件事說明範仲淹

33、王安國直言

王安國性亮直,嫉惡太甚。王荊公初爲參加政事,閒日因新聞記者晏元獻公小詞而笑曰:“爲宰相而作小詞,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爲爾,顧其事業豈止如是耶!”時呂惠卿爲館職,亦在坐,遽曰:“爲政必先放鄭聲,況自爲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鄭聲,不若遠佞人也。”呂大以爲議己,自是尤與平甫相失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爾 ②遽 ③正色

2、翻譯:①顧其事業豈止如是耶! ;②況自爲之乎?

;③不若遠佞人也

④呂大以爲議己,自是尤與平甫相失也。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剛峯海公,卒於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蘇民懷一人。蘇檢點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雲:“不怕死,不家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諛之,能加於此評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卒婚 ②宦 ③惟

④而已

2、翻譯:即造成言諛之,能加於此評乎?

3、選擇:“不立黨”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不結夥;②不建立黨派;③沒有朋友。

4、理解:海瑞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用原文句子回答。

35、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爲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平,悔不窮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故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過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猶 ⑥復

2、翻譯:悔不窮問

3、上文有五個“之”,依次說明它們指代的內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6、梁鴻尚節

梁鴻家貧而尚節,博覽無不通。畢,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乃尋訪燒者,問所失財物,悉推豕償之。其主猶以爲少。鴻曰:“無他財,願以身居作。”主人許。因爲執勤不解。耆老見鴻非恆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於是,始敬鴻,還其豕,鴻不受。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豕 ②他 ③恆 ④讓

2、翻譯:①曾誤遺火 ②悉推豕償之 ③願以身居作

;④稱鴻長者

37、蹇材望僞態

蹇材望,蜀人,爲湖州倅。北兵之將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銀二笏鑿竅,並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屍者,望爲埋葬,仍見祀,題雲'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爲埋瘞之費也。’”日系牌與銀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啓遍祝鄉人及常所往來者。人皆憐之。丙子正月旦日,北軍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鐫 ②竅 ③系 ④憐 ⑤既而

2、翻譯:①只伺北軍臨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見”:①仍見祀(上文) ;②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川》)

;③扁鵲見蔡桓公(《扁鵲見蔡桓公》)

④兒童相見不相識(《回鄉偶書》)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這是真的嗎?何以看出?

(六)文藝

38、米芾索帖

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嘗詣蔡攸於舟中,攸出所藏王右軍《王略帖》示之。芾驚吧,求以他畫易之。攸意以爲難。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據船舷欲墜。攸遽與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詣 ②易 ③據 ④遽

2、翻譯:①攸意以爲難

②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

3、請另外寫出三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姓名:① ② ③

39、趙孟頫過揚州

元盛時,揚州有趙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樓,人作春題,多未當意者。一日,趙子昂過揚,主人知之,迎致樓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銀器。酒半,出紙筆求作春題。子昂援筆書雲:“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主人得之,喜甚,盡撤酒器以贈子昂。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致 ②相 ③援 ④雲

2、翻譯:①多未當意者

②盡撤酒器以贈子昂

40.歐陽修不喜釋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辯”2。①一定板着臉看對方②卻爲什麼用“和尚”給兒子命名呢?③因爲鄙賤它。41、唐伯虎識破術士

有術十千唐六如,極言修煉之妙。唐雲:“如此妙術,何不自爲,乃貺及鄙人?”術士雲:“恨吾福淺!吾閱人多矣,仙風道骨,無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靜,君爲修煉,煉成兩剖。”術士猶未悟。日造門,出一扇求詩。唐大書雲:“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燒銀。如何不自燒些用?擔不河頭賣與爲。”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鄙人 ②閱 ③但 ④悟

2、翻譯:①何不自爲 ②無如君者 ③煉成兩剖 ④日造門

3、理解:“擔水河頭賣與人”是什麼意思?

42、朱文公受騙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爲施針熨之術,旋覺輕安。公大喜,厚謝之,且贈以詩云:“幾載相扶藉瘦筇,一針還覺有奇功。出門放杖兒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詩徑去。未數日,足疾大作,甚於未針時。亟令人尋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恐其持此詩誤他人爾。”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厚 ②徑 ③作 ④甚 ⑤亟 ⑥莫 ⑦持

2、翻譯:①幾載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

43、章惇書絕壁

章惇嘗與蘇軾同遊南山,抵仙遊潭,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子厚推軾下潭書壁,軾不敢。子厚履險而下,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蘇軾章某來。”厚曰:“何也?”軾曰:“能自拼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抵 ②仞 ③拊 ④異日

2、翻譯:①子厚推軾下潭書壁 ②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險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詞性屬 詞,解釋爲

44、李白之死辨誤

世俗多言李白在塗採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雲:“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爲序。”又李華作《太白墓誌》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俯 ②修 ③亦 ④賦 ⑤卒 ⑥蓋

2、翻譯:①因醉泛舟於江/ ②公疾亟 ③俾爲序

3、“乃知俗傳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說的“杜子美”是誰?

(七)政事

45、雋不疑之母

雋不疑每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不疑:“有何平反?活幾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爲飲食,語言異於他時;或亡所出,母怒,爲之不食。故不疑爲吏,嚴而不殘。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輒 ②亡

2、上文有三個“爲”,除了“笑爲飲食”中的“爲”解釋爲“給”、“與”外,其餘兩個“爲”分別依次解釋爲:① ②

3、翻譯:①活幾何人? ②語言異於他時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麼?

②雋不疑母親對兒子的希望是

46、徐有功秉公執法

皇甫文備,武后時酷吏也,與徐大理論獄,誣徐黨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無何,文備爲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曰:“彼曩時將陷公於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無何 ②或 ③守

2、翻譯: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時將陷公於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於畿輔某官爲妻。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語女曰:“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何吝者?”女寄言於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擊傷夫人,出駕而罕於朝房,旬乃還第。婿竟不調。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置 ②白 ③案 ④竟

2、翻譯:①婿固不遣 ②則汝朝夕侍母 ;③且遷我如振落葉耳

④旬乃還第

48、麼恩與公法

漢順帝初,蘇章遷冀州刺史。其故人爲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將按其罪。一日,請太守,爲設酒餚,陳往日之好甚歡。太守喜曰:“人皆言若爲青天。”章曰:“今日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默然。翌日,遂收太守。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餚 ②若 ③翌日 ④收

2、翻譯:陳往日之好甚歡

3、上文有兩個“爲”:①“爲設酒餚”中的“爲”,解釋爲 ②“若爲青天”中的“爲”,解釋爲

4、理解:爲什麼在蘇章一番話後太守會“默然”?

5、理解:“刺史”與“太守”分別是 與 行政區長官。

49、晉平公遊於河

晉平公遊於河而樂,曰:“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對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崑山,無足而至者猶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無患乎無士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 ②耳 ③夫 ④猶 ⑤蓋

2、翻譯:①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 ②無患乎無士也

3、“而”多作連詞用,有承接與轉折兩種作用。上文有四個“而”,請依次指出它們的作用:① ② ③ ④

4、理解:盍胥的話對不對?爲什麼?

50、子產不毀鄉校

鄭人遊於鄉校,以議執政。然明謂子產曰:“何不毀鄉校?”子產曰:“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吾聞爲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聞而藥之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焉 ②損 ③作

2、翻譯:①以議執政之善否 ②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③若之何毀之?

④吾聞而藥之也

51、董閼於法無赦

董閼於爲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見澗深峭如牆,因問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癡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於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人澗之必死也,人則莫之犯也,何爲不治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 ②狂悖 ③赦

2、翻譯:①澗深峭如牆 ②人則莫之犯也 ;③何爲不治哉!

3、成語“嚴懲不貸”中的“貸”解釋爲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

(八)奇聞

52、商陵君養“龍”

有獻陵鯉於商陵君者,以爲龍焉。商陵君大悅,問其食,曰:“蟻。”商陵君豢而馴之。或曰:“是陵鯉也,非龍也。”商陵君怒而抶之。於是左右皆懼,莫敢言非龍者,遂從而神之。商陵君觀龍,龍捲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驚,稱龍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走報:“龍壯,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養蟻以伺,冀龍復來也。無何,天大雨,震電,真龍出焉。商陵君以爲豢龍來也,持蟻以邀之。龍怒震其宮,商陵君死。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倏 ②佯 ③走 ④伺 ⑤無何

2、翻譯:①商陵君豢而馴之

②遂從而神之 ;③夜穴壁而逝 ;④悼惜不已

53、錢貨入瓶

唐揚州有丐者,曰胡媚兒。其有一瓶,與人言:“若錢施滿此瓶,則永世福矣!”觀者見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錢、百錢者,然瓶未見滿,人怪之。一富人過,施千錢,仍未見滿。有好事者牽一驢,曰:“施驢。”丐者頷之,驢隨變之類細繩而入瓶,一市人皆驚。其時有貨車過,貨主聞之戲言:“能令諸貨車入瓶否?”曰:“可。”丐微側瓶口,貨車一一入瓶。貨主大驢駭,欲捽丐,而丐已潛入瓶。貨主擊碎其瓶,一無所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但 ②頷 ③類 ④駭

2、翻譯:①人怪之 ②一市人皆驚

3、成語“欲蓋彌彰”中的“蓋”、“彌”、“彰”,分別解釋爲 、 與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54、田真兄弟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木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知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遂爲孝門。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惟 ②諸 ③憔悴 ④勝 ⑤解

2、翻譯:①樹木同株 ②是人不如木也

3、成語“行將就木”中的“就”,解釋爲 ;這個成語意思是

55、樵夫毀山神

康熙十五年,餘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於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鄧曰:“吾有母,仰食於樵。一日不樵,母且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顧,客隨而覘之。樵甫採樵,虎突出從竹間。樵手搏數合,持虎尾盤旋久之。虎不勝憤,乃震哮一躍,負痛遁去,樵遂而殺之。客逆勞之。樵曰:“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既至,大詬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⑴作 ⑵乞 ⑶許 ⑷伺 ⑸祠 ⑹逆 ⑺然 ⑻且 ⑼合 ⑽遁 ⑾遂 ⑿勞 ⒀詬

⒁竟

2、翻譯:①仰食於樵 ②遂去不顧

3、上文“因告以夜所聞見”中,“告”後省略了

4、山神與考慮合夥謀害樵夫,請用兩個成語來概括① ;②

56、奇鷹

楚文王少時好獵。有人獻一鷹。文王見之,爪距利,殊絕常鷹。故文王獵於雲夢,置網雲布,煙燒張天。毛羣羽族,爭噬競搏;此鷹軒頸瞪目,無搏噬之志。王曰:“吾鷹所獲以百數,汝鷹曾無奮意,將欺餘邪?”獻者曰:“若效於雉兔,臣豈敢獻。”俄而,雲際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鷹遂竦翮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鳥墜地,度其兩翅,廣數十里。衆莫能識。時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文王乃厚賞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利 ②噬 ③曾 ④墜 ⑤雛

2、翻譯:①殊絕常鷹

②置網雲布,煙燒張天

3、上文有“俄而”,請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義詞。

57、雉鳥報復

有獵于山者,射雄雉而置雌雉,或扣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則雄者颺,並獲則絕矣。”數月後,雌果招一雄雉來,獵者又射之。如是數年,獲雄雉無數。一日雌雉隨獵者歸家,以首觸庭前香案而死。後其家人死相繼,又爲訟累而蕩其產,未幾獵者亦死,竟絕後。或曰:“人莫不愛其伉儷,鳥亦然耶。”獵者之計雖狡,而雉鳥之報更慘矣。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未風 ②伉儷

2、翻譯:①或扣其故 ②並獲則絕矣 ③又爲訟累而蕩其產

④鳥亦然耶 ;⑤而雉鳥之報更慘矣

3、成語“置若罔聞”中的“置”與“罔”,分別解釋爲 與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58、桑中生李

張助於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餘漿灌溉。後人見桑中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聞者傳語:“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餘,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雲:“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欲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禾 ②去 ③顧 ④乃 ⑤間

2、翻譯:①因植焉 ;

②有病目痛者息陰下 ③盲者得視

3、成語“好高騖遠”中的“騖”,解釋爲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

59、縣令捕捕蝗

錢勰任如皋縣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獨紿郡將雲:“縣界無蝗。”已而蝗大起。郡將詰之,令辭窮,乃言縣本無蝗,蓋自如皋飛來,乃檄如皋請嚴捕蝗,無使侵鄰境。穆得檄,輒書其紙尾報之曰:“蝗蟲本是天災,即非縣令不才。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選自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會 ②獨 ③紿 ④雲 ⑤已而 ⑥詰 ⑦蓋 ⑧檄 ⑨不才

2、翻譯:①令辭窮 ;②輒書其紙尾報之曰

3、理解:這兩個縣令的共同點是什麼?

60、天敵

蘇轍曰:“魚不畏網罟,而畏鵜鶘,畏其天也。”一村叟見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漸近,蛇不復動,張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諭時而出,蛇已斃矣。村叟棄蛇於深山中,越旬往視之,小蜈蚣無數食其腐肉。蓋蜈蚣產卵於蛇腹中也。又嘗見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籬搶竹中。蜘蛛不復入,但以足跨竹上,搖腹數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視之,蜈蚣已節節爛斷矣。蓋蜘蛛搖腹之時,乃灑溺以殺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叟 ②逐 ③斃 ④蓋 ⑤但 ⑥溺

2、翻譯:①逾時而出

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41.唐伯虎識破術士

1.①我②看過③只④省悟2。①爲什麼不自已幹②沒有像你這樣的③爍出(金銀)後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來3。意爲在河邊挑了水當場要賣給人,比喻玩弄把戲。

42.朱文公愛騙

1.①重②直接③發④嚴重⑤立刻⑥沒有人⑦拿2。①好幾年依靠細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懲罰他,只想追討那首詩。

43.章亨書絕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爲一仞③拍④往後2。①章子厚要求蘇軾下仙遊潭在石壁上寫大字(留念)②用毛筆蘸墨在石壁上寫了幾個大字。3。動;踩。

44.李白之死辨誤

1.①彎下身子②編③也④寫⑤死⑥大概2。①因爲喝醉了酒乘船在長江/裏行駛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讓我給它作序3。①4。杜甫。

(七)政事

45.雋不疑之母

1.①總是②同“無”2.①因②做、擔任3。①讓幾個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說話跟平時不一樣4.①平反出獄②平反冤獄。

46.徐有功秉公執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堅持2.①呈報(皇上)構成他的罪狀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於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脫(罪行)④怎麼可以因爲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設備②稟報③几案④最終2.①女婿堅持不放走②那麼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親③況且調動我輕易得如同振落枝葉④十天後纔回家。

48.私恩與公法

1.①葷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雙方述說着從前相交友好的情況,很快樂。3.①給、替②是。4.察覺災難要臨頭了。5州;郡。

49.晉平公遊於河

1.①回答②罷了③句首助詞,無義④因爲⑤大概、恐怕。2.①怎麼能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跟他共享這歡樂?②不要擔憂沒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轉折④轉折4.對的。有才能的人到處都有,關鍵在於統治者是否要真心獲得他們。

50.子產不毀鄉校

1.①於之,在那裏②減少③發2.①來議論朝廷要員的好壞②他們所認爲厭惡的,我就改掉它③怎麼能廢掉它呢?④我聽到這些言論就把它當作良藥。

51.董閼於法無赦

1.①回答②發瘋③赦免2.①山溝極深,陡得如同牆壁②人就沒有誰敢觸犯它③爲何不能治理好呢!3.寬恕;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八)奇聞

52.商陵君養“龍”

1.①一下子②假裝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養它並使它溫順②就跟着商陵君認爲它是神③夜裏穿透牆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錢貨入瓶

1.①只②點頭③似④驚訝2.①人們對此感到奇怪②整個市場上的人都感到驚訝。3.掩蓋;更加;分明。想要掩蓋事實的真相,結果後而更加顯露出來(指壞事)。

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衆③枯黃的樣子④控制⑤分開2.①樹木是同一株②這是人不如樹③走向;不久將走進棺材,意爲不久將死。

55.樵夫毀山神

1.①發出②求③答應④等候⑤廟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將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勞⒀罵、斥責⒁最終2.①靠打柴爲生②就頭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聞見。4.①狼狽爲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氣(選擇其中兩個填入)

56.奇鷹

1.①鋒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鷹很不相同②設置的網像雲一樣佈滿,火燒的煙蓋住天空。3.須臾。

57.雉鳥報復

1.①不多時②配偶2.①有人問他這是什麼緣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因爲被官司牽連而傾家蕩產④鳥也是這樣的⑤而雉鳥的報復後果更慘了。3.放着;沒有;放在一旁如同沒有看見聽見的樣子。

58.桑中生李

1.①苗②離開③回頭④是⑤隔2.①於是(把它)種在那裏②有個眼痛的人在李樹下休息③眼瞎的人能復明。3.馬跑得遠;不切實際地追求高遠的目標。

59.縣令捕蝗

1.①適逢②卻③欺騙④說⑤不久⑥責問⑦大概⑧公文,此指發送公文⑨沒才能2.①(泰興)縣官無話可說②就在對方公文的未了(寫了首詩)回覆他。3.都不負責任。

60.天敵

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來⑤只⑥尿2.①過了一段時間出來②動物害怕它的天敵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3

【原文選段】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異甚。以爲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後人來居,鼠爲態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③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④,撤瓦灌穴,購僮⑤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爲可恆也哉!

【註釋】

①畏日:怕犯忌的日子。

③盜暴:盜吃食品、糟踏物品。

④闔(hé)門:關閉門戶。

⑤僮:僕人

【閱讀訓練】

1.對下列每組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愛鼠,不畜貓犬。(畜:飼養,餵養) B.購僮羅捕之。 (購:購買)

C.以爲己生歲?子。(直:通“值”,遇到,碰到) D.且何以至是乎哉? (且:究竟)

2.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

B.飽食而無禍。 長跪而л??

C.?則竊齧鬥暴。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D.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永州某氏之所以對老鼠“恣鼠不問”,任由老鼠妄爲,是因爲他出生於鼠年。

B.後來居住的人千方百計捕殺老鼠,是因爲他認爲老鼠是盜吃食品、糟踏物品的壞傢伙,必須徹底消滅。

C. 某氏時,他家的老鼠“飽食而無禍”;後來,它卻落得“殺鼠如丘”的下場,這是採用對比的寫法,意在告訴我們放縱猖獗、禍害別人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D.這是一則寓言,作者借老鼠喻“禍害他人的人”,其寓意是:讓我們對那些危害百姓的壞人壞事決不能姑息縱容妥協,一定要堅決打擊。

4. 翻譯句子 (6分)

①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爲可恆也哉! (上文《犯日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C

3.A

4.(4分)①哎!那些老鼠以爲那種吃飽喝足而又無災無禍的日子是可以永遠過下去呢!(抓“以”“恆”一字1分)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4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①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②,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④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間曰:“卿能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其強記⑤默識如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⑥,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是人常以爲宿構⑦;然復精意覃思⑧,亦不能加⑨也。《三國志 王粲傳》

[註釋]①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②車騎填巷,賓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④王公:特稱王粲的祖父王暢。⑤強(qiǎng)記:記憶力強。⑥屬(zhǔ)文:寫文章。⑦宿構:預先謀劃準備。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過。

 1.用“/”畫出下面句子在朗讀時的停頓。

時 邕 才 學 顯 著。

2.解釋文段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奇:________________ ②一:________________ ③識:________________

3.說說文段中畫線句“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寫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選文段中概括性詞語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說出“粲至”“一坐盡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蔡邕的言行,從其一角皮簡要談談你的感受或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時/邕/才學顯著

2.①着重(以……爲奇);②全(滿);③記

3.於是讓王粲背誦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誦出碑文。

4.強記默知;善算;善屆文

5.投想到蔡邕熱情歡迎的客人竟是一個年幼矮小的孩子。

6.本題爲開放性試題,參考備案:蔡邕關愛,推重年輕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動(敬佩)或年輕人才的成長需要前輩的關愛和支持或人更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5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解釋加粗的詞。

(1)環而攻之 之:______________

(2)池非不深也 池:______________

2.“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當_______講,在文中具體指代的`內容是________。

3.第③段中,“地利”的具體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

4.具體闡述第②段、第③段與第①段之間的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它(城郭) (2)護城河

2.這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4.要點:

(1)第①段提出論點,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2)第②③段舉“攻城”,不勝與“守城”不保兩方面的例子來論證論點。

(3)第②段側重論述“天時不如地利”,第③段側重論述“地利不如人和”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6

楚人養狙

楚有養狙以爲生①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衆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羣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一日,有小狙謂衆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爲之役乎?”言未既,衆狙皆寤。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⑤,破柵毀柙⑥,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ku )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⑦,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導讀:此篇是一個寓言故事,說明當大衆受矇蔽時,有權勢者尚可得逞於一時,一旦大衆覺醒,那麼矇蔽大衆的人必將被拋棄。

註釋:①養狙以爲生:靠養狙來維持生活。狙(j ),猴類。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賦什一以自奉:分給它們十分之一用來自己吃。⑤相與:一起。⑥破柵毀柙:打破欄杆,搗毀籠子。柙(xi ),關獸的木籠。⑦惟其昏而奉覺也:正因爲他們還糊塗而沒有覺醒。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或不給,則加鞭棰焉( )( ) 2.山之果,公所樹與( )

3.狙公卒餒而死( ) 4.衆狙皆寤( ) 5.一旦有開之( )

二、翻譯

1.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爲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7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爲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註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爲公元147年。②京師不見:京城裏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

“太后”及其他。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親(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后”),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醫生叫“太醫”,皇帝的老師叫“太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後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爲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方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註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②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條與氣質。④曾屬對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⑥火卒:軍中伙伕。

【文化常識】

象棋。圍棋與象棋是中國的兩大棋類活動。多數專家認爲,先有圍棋後有象棋。“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中,自秦漢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唐時加了“炮”,到北宋時加了“偏”、“禪”,相當於“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國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將、士、象、兵、車、馬、炮。

【註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士:有法術的人。③齋鍾:寺廟裏開飯的鐘。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爲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爲這裏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爲了解他們(對方)也瞭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鬥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爲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裏能不感到慚愧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爲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6、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爲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爲好對。

【註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寇準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啓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蔔”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爲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蔔”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蔔”就不行,因爲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於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鑑賞楹聯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爲 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裏?

7、解縉敏對

解縉嘗從遊內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

【註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苑:御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

說“卿”。“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國時作爲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縉的稱謂,相當於“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紅樓夢》第五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鳳,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 ②說

③方 ④遽 ⑤應

⑥既 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爲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註釋】①承宮:東漢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③門下生:指學舍裏的學生。④樵薪:砍柴。⑤執苦:幹苦活。

【文言知識】

說“經”。“經”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經典著作。上文“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中的“經”,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編寫的一部魯國的編年史。孔子教育學生,以《詩》、《書》、《禮》、《易》、《春秋》爲基本教材,世稱“五經”。之後,儒家學派的人又以《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俗稱“四書”)作爲經典必讀書。所以後代有了“四書”、“五經”之說。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孤 ②明 ③廬 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9、桓榮勤學不倦

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飢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而不應。及爲太常,元卿吧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爲利若是哉!”

【註釋】①桓榮:東漢人。②倉卒:匆忙,此指社會動亂。③太常:職官名稱,負責祭祀禮樂及選拔人才。

【文言知識】

說“豈”。“豈”有兩個常用義項:一、指“哪裏”,表疑問。上文“豈意學之爲利若是哉”,意爲哪裏知道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豈敢”即哪敢。二、指“難道”,表反詰。如“豈吾不若人”,意爲難道我不如別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初 ②厄 ③嗤 ④應 ⑤及

2、翻譯:①而榮講誦不息

②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

10、宋太宗學書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餘,留心書法,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爲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其後,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爲由著之規益也。

【註釋】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趙光義執政時期。②聽政:處理政務。③內侍:此指太監。④規:勉勵。⑤益:得益。

【文化常識】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筆,引申爲詩文。“翰林”照字面講,是詩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後成了專有名詞。古代在科舉考試中,凡優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進士擔任某種官職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實際上是個人才儲備所。上文說到王著曾爲“侍書翰林”,意爲他在翰林院做“侍書”——即爲皇帝起草各種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職,也有長期在翰林院裏的,他們的工作是草擬詔書,編撰史籍,校對文史,爲皇帝講文論道,等等。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善 ②刻意 ③臨

④或 ⑤遽 ⑥絕

2、翻譯:①數遣內侍持書示著

②又以問著

③書固佳矣

3、上文“學右軍書”中的“右軍”是指

11、崔景偁拜師

餘始識景偁於京師,與爲友,景偁以兄事餘。既數歲,已而北面承贄,請爲弟子。餘愧謝,不獲。且曰:“偁之從先生,非發策決科之謂也。先生不爲世俗之文,又不爲世俗之人,某則願庶幾焉。

【註釋】①餘:指本文作者張惠言。他是清代文學家。②北面承贄:拜師。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師下拜。③發策決科:科舉考試中獲得功名。④庶幾:有希望。

【文言知識】

名詞作壯語用。在漢語中名詞是不能直接用來修飾動詞的,但上文“以史事餘”中的“兄”,它屬名詞,直接修飾動詞“事”,這“兄”就是名詞作狀語用(或稱之名詞活用爲副詞)。這句話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對待兄長的態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於前。”“犬坐”要理解爲像狗一樣坐着,“犬”也是名詞作狀語用。又,“車載之而行”,意爲用車載着他前往,“車”同樣是名詞作狀語。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既 ②弟子 ③從

2、翻譯:①餘愧謝,不獲

②某則願庶幾焉

3、上文有四個“爲”,請依次作解釋:① ②

③ ④

12、爲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爲人大須學問。朕向爲羣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業,牆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註釋】①大須學問:很應該學習與求問。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間的相處原則。③牆面:面對牆壁(一無所知)。④蒞事惟煩:處理事情只會麻煩。

【文化常識】

“朕”及其他。皇帝自稱,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稱。諸侯王自稱,除了“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孤”、“寡人”。皇帝對臣子稱“卿”。臣子稱皇帝爲“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會是等級森嚴的社會,在稱謂上有明確的規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譯:①躬親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3、唐太宗認爲不讀書的後果是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13、讀書五失

清袁文清嘗雲:“予少時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而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後,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爲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註釋】①纂錄:摘錄。

【文言知識】

句末語氣詞常表達各種感情,有時表疑問,有時表感嘆,有時表警告,有時表呼籲。常見的'句末語氣詞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況下用一個語氣詞,有時卻兩個甚至三個連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個語氣詞連用,其實只表達一個“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無人也矣”,“也矣”同樣只表示“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擇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長 ⑦輒

2、理解:①上文“纂錄故實”中的“故實”,應理解爲

②“一未終而更端”中的“更端”,應解釋爲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顏回好學

顏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註釋】①蚤:同“早”。②魯哀公:魯國國君。

【啓發與借鑑】

不遷怒,不貳過。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顏回,不僅因爲他好學不倦,始終努力實踐孔子的理想,還因爲他有“有遷怒,不貳過”的修養。“不遷怒”意爲不把自己的怒氣發到別人頭上;“不貳過”是指不重複犯錯誤。人難免要犯錯誤,但決不能重複犯錯誤。比如說謊騙了父母或老師,但經指出後就要堅決改正,決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貳過”,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電腦遊戲玩過了頭,結果耽誤了功課,學習成績下降。這種情況發生後一定要吸取教訓,以後絕不再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玩遊戲上。要做到“不貳過”,首先要總結教訓,其次要有改正錯誤的決心。沒有這兩點,錯誤會一犯再犯。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慟 ②對 ③亡

2、翻譯:①門人益親 ②弟子孰爲好學?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裏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孝基與治後事如禮。久之,其子丐於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復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庫。其子頗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復有故態,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註釋】①許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②如禮:按規定禮節。③就:本義爲“接近”,此指“得到”。④馴謹:順從而謹慎。

【文言知識】

說“故”。“故”是個多義詞。一、指“舊”,與“新”相對。上文“不復有故態”,意爲不再有舊的壞習慣。所謂“故居”,即原先住過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劌論戰》:“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它還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不肖 ②且 ③惻然 ④稍 ⑤怪 ⑥頗 ⑦徐

2、翻譯:①其子丐於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3、成語“就地取材”中“就”,解釋爲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16、陳實與“樑上君子”

陳實,東漢人也,爲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於樑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於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樑上盜曰:“樑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於地,叩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爲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者。

【註釋】①歸:承認

【文言知識】

盜與賊。現代漢語中,盜指強盜,賊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與此相反:盜多指小偷,賊多指強盜。上文“盜夜入其室”、“盜大驚”中的兩個“盜”,均指小偷;“無復盜者”中的“盜”指偷竊。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棲 ②陰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諭 ⑧省

⑨一

2、翻譯:①時歲饑民餒 ②正色訓之

3、理解:“樑上君子”現已成成語。它是指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慾放之,競而捕之,死者衆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註釋】①邯鄲:晉國的都城,今河北邯鄲市。②正月元旦:即農曆正月初一。③簡子:即趙簡子,晉國權臣。

【文言知識】

詞類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爲動詞,解釋爲“活命”,但若把整個句子理解爲“您如果想活命它們”就不通了,因爲“生”在這句話中要作“使動詞”用,即“使生(活命)”,句意爲“您如果想使它們活命”就正確了。又如“人慾死之”,應理解爲“人們想要使他死。”這是詞類的一種活用方法。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以 ②競 ③然

2、翻譯:①示有恩也 ②恩過不相補矣

3、理解:“死者衆矣”前省略了主語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釋爲“禁止”,那麼成語“弱不禁風”中“禁”解釋爲什麼呢?

18、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後當有兒。”妻從之。

【註釋】: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師:京城。③挈:帶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識】

“涕”及其他。“涕”現代漢語作“鼻涕”解釋,而在文言中指“淚”,而“鼻涕”在文言中則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爲妻子的眼淚像雨一樣掉下。這就是古今詞義的不同。又,上文“懷遺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成語“走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那花當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來形容大略地觀察一下。又,上文說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 與“子”。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的一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擔 ⑥莫若 ⑦從

2、翻譯:①懷遺民走 ②吾輩尚壯

3、比較:上文有三個“亡”,依次分別解釋爲:① ② ③

19、張之萬之馬

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籲。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爲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願從主也。

【註釋】①尚書:職官名稱。

【文言知識】

說“比”。“比”是個多義詞。一、指“比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馴良如故”,意爲等到張尚書騎上去,那馬溫順善良得跟早先一樣。三、指“並列”、“靠近”。成語有“鱗次櫛比”。又,王勃詩“天涯若比鄰”。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畜②遣 ③固 ④未幾 ⑤詢 ⑥蓋

2、翻譯:①之萬怪之 ②方乘,遂爲掀下 ③連易數人

20、王安石辭妾

王荊公知制誥,吳夫人爲買一妾,荊公見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執事左右。”安石曰:“汝誰氏?”

曰:“妾之夫爲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曰:“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爲夫婦如實,盡以錢賜之。

【註釋】①王荊公:即王安石,因封荊國公,故又稱王荊公。②知制誥:職官名稱,掌握爲皇帝起草詔書之事。③汝誰氏:你是誰家的。④軍大將:指軍中官員。⑤部米運:指監督運米。

【文言知識】

說“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這是要特別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爲“什麼東西”,鴯問“什麼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論”、“物議”均指遭人議論;“物望”即衆望,如“物望所歸”。成語“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說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失 ②償 ③愀然 ④幾何

2、翻譯:①夫人令執事左右

②家資盡沒猶不足 ③盡以錢賜之

3、比較文中的兩個“妾”:①“吳夫人爲買一妾”中的“妾”是指 ;②“妾之夫爲軍大將”中的“妾”是指

4、理解:這則故事說明王安石

21、宋仁宗忍餓

宋仁宗一日晨興,語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飢,思食燒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聞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爲例。誠恐自此逐夜宰殺,以備非時供應。則歲月之久,害物多矣。豈不可忍一夕之餒,而啓無窮之殺也。”

【註釋】①外面遂以爲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爲例,天天要宰羊,以備皇上享用。

【文化常識】

“旨”及其他。皇帝的專用詞語。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極爲森嚴的社會,不僅不種種禮儀區分尊卑高下,連用詞也有講究。上文所說的“降旨”,意爲下命令,這隻有皇帝可用。其他近義的還有“詔”、“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稱;“御”是皇帝使用的東西,“御膳”、“御筆”、“御花園”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璽”是皇帝的圖章;“陵”是皇帝的墳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興 ②寐 ③禁中 ④誠

⑤逐 ⑥餒

2、翻譯:而啓無窮之殺也

3、解釋下列句子或詞組中的“比”:①比聞禁中每有索取 ②無以倫比 ③天涯若比鄰 ;④比比皆是

4、擴展:上文有“不寐”之說,請寫出帶有“寐”的一個成語

22、范仲淹罷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縗絰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卒於邠,將出殯近鄰,賵殮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宴席,厚周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註釋】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陝西境內。②觴:酒杯。③縗絰:喪服,此指穿着喪服。④營理:籌辦。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讀書人。⑥賵殮:下葬時入殮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徹:通“撤”,撤去。⑨周:救濟。

【文化常識】

諡號,上文所說的範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他死後,朝廷給他的諡號叫“文正”,所以後人敬稱他爲範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後賜諡號“孝肅”,故後人稱他爲包孝肅;岳飛諡號爲“武穆”,故又稱**穆;明徐光啓諡號爲“文定”,故又稱徐文定;清紀昀的諡號爲“文達”,故又稱紀文達。

【考點】

1、解釋:①守 ②卒 ③殯 ④具 ⑤泣

2、翻譯:①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 ;②公亟令詢之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8

危素,字太僕,金溪人,唐撫州刺史全諷之後。少通《五經》,遊吳澄、範梈門。至正元年用大臣薦授經筵檢討。修宋、遼、金三史及注《爾雅》成,賜金及宮人,不受。由國子助教遷翰林編修。纂后妃等傳,事逸無據,素買餳餅饋宦寺,叩之得實,乃筆諸書,卒爲全史。遷太常博士、兵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工部侍郎,轉大司農丞、禮部尚書。

時亂將亟,素每抗論得失。十八年參中書省事,請專任平章定住總西方兵,毋迎帝師誤軍事,用普顏不花爲參政,經略江南,立兵農宣撫使司以安畿內,任賢守令以撫流竄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臥薪嚐膽,力圖中興。”尋進御史臺治書侍御史。二十年拜參知政事,俄除翰林學士承旨,出爲嶺北行省左丞。言事不報,棄官居房山。

素爲人侃直,數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宮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閣,素諫止之。請親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進講陳民間疾苦,詔爲發錢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亂,素往廉問,假便宜發楮幣,振維揚、京口飢。

居房山者四年明師將抵燕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起爲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師入乃趨所居報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庫,往告鎮撫吳勉輩出之,《元實錄》得無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講學士,數訪以元興亡之故,且詔撰《皇陵碑》文,皆稱旨。頃之,坐失朝,被劾罷。居一歲,復故官,兼弘文館學士,賜小庫,免朝謁。嘗偕諸學士賜宴,屢遣內官勸之酒,御製詩一章,以示恩寵,命各以詩進,素詩最後成,帝獨覽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憂之意。”時素已七十餘矣。御史王著等論素亡國之臣,不宜列侍從,詔謫居和州,守餘闕廟,歲餘卒。

先是,至元間,西僧嗣古妙高欲毀宋會稽諸陵。夏人楊輦真珈爲江南總攝,悉掘徽宗以下諸陵,攫取金寶,裒帝后遺骨,瘞於杭之故宮,築浮屠其上,名曰鎮南,以示厭勝,又截理宗顱骨爲飲器。真珈敗,其資皆籍於官,顱骨亦入宣政院,以賜所謂帝師者。素在翰林時,宴見,備言始末。帝嘆息良久,命北平守將購得顱骨於西僧汝納所,諭有司厝於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紹興以永穆陵圖來獻,遂敕葬故陵,實自素髮之雲。

(選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4.下列各項中,對文中畫波浪線昀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居房山者/四年明師將抵燕/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起爲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師人/乃趨所居報恩寺入井/

B.居房山者四年/明師將抵燕/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起/爲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師人/乃趨所居報恩寺人井/

C.居房山者四年/明師將抵燕/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起爲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師入/乃趨所居報恩寺/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