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勸學》練習練習題

《勸學》練習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勸學》練習練習題
【課堂演練】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就礪則利          指金屬的刀類
  B.君子生非異也         通“性”,資質,稟賦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詞動詞,游泳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學問淵博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吾嘗終日而思矣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C.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D.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3)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課外拓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爲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爲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4.對下列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漸之滫  漸:漸漸     B.形乎動靜  形:體現
  C.遊必就士  就:接近     D.端而言蠕  蠕:微動
  5.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教使之然也          輮使之然也
  不扶而直           蟹六跪而二螯
  A.兩個“然”字相同,兩個“而”字不同  B.兩個“然”字相同,兩個“而”字也相同
  C.兩個“然”字不同,兩個“鮮”字相同  D.兩個“而”字不同,兩個“鮮”字也不同
  6.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喻人本性無善無惡,惟在教育與學習,論證學習與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惡無常,惟在學習,論證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D.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義,強調學習環境與內容的重要。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
  譯文:
  (2)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譯文:
  (3)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譯文:
  1.D(廣泛地學習) 2.B(定語後置的標誌/助詞,的) 3.略
  4. A 5.A 6.D 4 .⑴古代的人求學是爲了自己,現在的人求學是爲了他人。君子學習,是爲了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完美。小人學習,是爲了拿學來的東西去討好別人。⑵這並不是因爲它的本質不美好,而是因爲被髒水浸泡的結果。⑶因此,君子定居時一定要選擇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識才能的人交往,用這種方法防止邪惡的東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
  【譯文】君子的學習,聽在耳朵裏,記在心中,表露在身體的儀態上,顯現在行動舉止上。輕聲的說話,小心的行動,一言一行都可以作爲準則。小人的學習,從耳朵裏聽進去,又立刻從嘴說出來。嘴與耳朵之間的距離只有四寸遠,怎麼能使自己的身軀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學是爲了自己,現在的人求學是爲了他人。君子學習,是爲了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完美。小人學習,是爲了拿學來的東西去討好別人。
  飛蓬生長在大麻當中,不用扶持就能長直,白沙混雜在黑色的泥土中,同黑土一起沾染黑了。蘭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髒水浸泡它,君子不願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願意佩戴它,這並不是因爲它的本質不美好,而是因爲被髒水浸泡的結果。因此,君子定居時一定要選擇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識才能的人交往,用這種方法防止邪惡的東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會知道天有多高;不親臨深險的山澗,就不會知道地有多厚;沒有聽到古代先賢的遺訓,就不會知道學問有多博大。吳國、越國、夷族和貉族的人,最初降生時他們的啼哭聲都是相同的,而長大以後習俗卻各不相同,這是受教育不同使他們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