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1

高考語文對現代文的要求比較高,考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

面對一篇文章,首先應該做的是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如果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是小說,則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閱讀的捷徑: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註釋。

標題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說明文的標題往往直接點明說明對象或說明中心,如《景泰藍的製作》、《神奇的極光》等。議論文的標題有3種,一種是直接點明中心觀點,如《改造我們的學習》;一種是間接點明中心觀點,如《別了,司徒雷登》;一種是確定論述對象或範圍,如《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孔孟》等。散文的標題則主要是確定描寫對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樓閣》等,其抒情基調蘊含在與標題緊密相關的關鍵性語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句,這些關鍵性的語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其次作者在寫文章前都要先搭一個架子,然後組織材料,這個架子體現了文章的整體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頭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須先將這些肉剔除。是說明文,則將涉及到各種說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舉例子,則將例子剔除;如列數字,則將數字剔除;如作比較,則將比較的另一方剔除。

是議論文,則將各種論據剔除,包括事例論據、引用論據、比喻論據等。是散文,因爲形散神聚,則將體現"神"的抒情議論性語段保留,把其它部分剔除。材料一經剔除,文章的整體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另外,命題者擬題是從整體上來設計的,幾道題由淺入深,題與題之間既彼此獨立又互相聯繫。一般地說,應從第一題入手,循序漸進地答題。但有時也可前後參照,從題目之間的關聯性上得到啓發,從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驗證答案。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2

不同文體、類型的問題,解答的思路和方式不一樣,集中複習訓練階段,同學們更要有意識地進行歸納、總結並融會貫通。這裏,仝老師就幾種典型考點的答題思路、技巧爲同學們作了指導:

1、理解詞語的語境義

一是搞清楚詞語的本意,二是分析這些詞語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內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魯迅《阿長與〈山海經〉》)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懼而顫抖;震驚”聯繫上下文,它強烈地表現了“我”被深深感動的情感;從而說明了阿長的熱心對“我”成長的意義的重大。

2、理解某句子的含義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義,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詞語,明白句子的表層含義,再結合上下文或主旨,並聯系句子的修辭、表現手法等,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深層含義詮釋出來。

(2)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

在文章開頭,內容方面上:(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結構方面: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記敘文),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記敘文)等。

在文章中間,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結構方面:承上啓下(過渡);概括分論點(議論文)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昇華)主題(記敘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等。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3

爲了幫助參加高考的同學更好的複習考試的課程,語文網整理了現代文閱讀實用答題技巧,供考生參考。

現代文閱讀(3題9分)

現代文閱讀有9分。我們要求同學答題前,都要默想一下現代文閱讀之口訣。即:問什麼答什麼,怎麼問怎麼答;就近找答案,儘量抄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一篇文章看開頭和結尾,一個段落看第一句和結尾句。

當然,至於如何看句子之間的關係,如何看過渡句過渡段,什麼承上啓下,什麼鋪墊烘托,還是要理解的,平時腦子裏還是記一些有關文章理論的術語。

一般論述類和說明類文章的閱讀(9分)

考綱陳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1)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結構,把握文章思路。(3)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一】:依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

(1)根據文體特徵讀懂文章。一類是以社會科學爲研究對象的一般論述類文章(學術論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議論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涉及到經濟學,教育學,文化學歷史學,語言學,美學等,且內容多爲介紹學術論點及其分論點,論據,背景和意義。一類是以自然科學爲對象的科技說明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多爲介紹新科技新發現新認識,主體文字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背景,構造,原理,特點,現狀,發展,評價(優點缺陷)及其研究應用前景。(根據文體特徵,可邊閱讀邊猜測下文內容,提高閱讀速度。)

(2)注重整體閱讀。逐段閱讀,標出各段的中心句子,並在頭腦中大體複述各段內容。最後在找到全文說明對象(議論對象)的基礎上整合文意。

【二】:選擇題的解答

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遊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置錯部分定語或狀語(複句的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

(1)設誤的常用五種方法:添:添加定語或狀語,刪: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換: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

(2)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特別關注選項中處於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㈠偷換概念: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詞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點關注:

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範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

㈢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㈤正話反說:即肯定和否定顛倒。

㈥順序錯亂:時間先後錯位,邏輯事理先後錯位,空間位置錯亂。

㈦顛倒因果:"因"與"果"錯位;或"條件"與"結果"錯位。

㈧強加因果:即兩件事無因果關係,卻強行說成有因果關係。

㈨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信息。

㈩答非所問:即選項回答的不是題幹中的問題,或沒有答全題幹中問題的幾層意思。

另外,別讓以下幾點成爲答題盲區:

(1)記住: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2)記住:題幹中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3)記住:有的選項要選最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4)記住:題干涉及幾層意思,選項中則要答全幾層意思。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4

現代文閱讀

如何讀懂議論類文章

注重整體閱讀,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複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並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詞、標誌詞。閱讀題目,找出選枝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應證。

整體解題技巧

將題幹中否定陳述轉換爲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幹,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後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後、誇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別。

正常錯誤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強加因果,胡亂劃分。

概念詞語理解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劃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聯繫詞語的本義,抓住語境義。

句子理解題

答題技巧:理清複雜句子的結構關係,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分辨先後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幹要能構成因果關係。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徵。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5

氣質,就是品質散發出來的味道。

有一年,一個美國小夥子考上了哈佛大學,學工程。哈佛大學第一年有個核心課程,所謂核心課程,就是新生進校不是上專業課,而是上全體學生都必須上的公共課。這些課程的內容千奇百怪,什麼都有,學校認爲這些是任何一個哈佛學生都應涉獵的知識領域。於是,這個學生就選了一門課,但選完後他非常後悔,因爲他選的是“中古英文文學”。想想看,一個想學工程的學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學”,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課教授年紀大,說話慢,講課風格老派,聽着很悶,所以他經常逃課。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學期的課,放暑假了,他很高興。他要打工掙錢,於是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家舊書店裏找了份工作。

幹什麼呢?這種書店常常接到電話,被叫到別人家裏收一些舊書回來,然後出售——他就幹這個。

有一天,老闆派他去哈佛大學旁邊的一戶人家裏收書。他去了,一個老太太開的門,老太太看上去一臉憂傷。自我介紹後,他發現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學”課教授的夫人。原來那位教授上完這學期的課後沒多久就死了,死後留下了一屋子的書。老太太覺得這些書讓她睹物思人,所以決定把它們賣掉,於是就給這家舊書店打了電話,恰好是這個小夥子被派來收書。這時,小夥子意識到,原來他剛上完的那門課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後的一門課,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後一批學生之一。雖然他不喜歡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當他去看這些書該怎麼搬時,他發現教授書房的一整面牆的書櫃裏全是廉價的偵探小說。這個學生笑了,他想,這個老傢伙平時上課很嚴肅,原來最愛看的是偵探小說。他竟有這種興趣!小夥子越想越覺得好笑。書房後面是一扇大玻璃門,出去後是一個小花園,非常漂亮。老太太說:“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種花剪草。”

玻璃門旁邊還有兩個書櫃,裏面放的全是園藝書。看了半天,這個學生做出決定:不搬這些書了!

於是他回去對老闆說:“老闆,我想把那位教授的書都買下來。”老闆驚訝地問:“你全要?價錢你付得起嗎?”學生說:“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闆說:“那也不夠。”學生說:“那這樣吧,我接下來的幾個暑假都來你這裏打工,薪水全給你,行嗎?”

老闆問:“你爲什麼要買這些書?”這個學生說,以前上課時,他只覺得那位教授很沉悶、很學術,原來那隻反映了教授的一面。當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書房和藏書後,他才發現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歡廉價版本的偵探小說,還在小說裏面畫線做筆記,筆記裏還有粗話。他還喜歡種花草。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愛的東西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6

解題思路:

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同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

語言描寫言爲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託感情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敘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議論文論據分類爲: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注意表達的語言: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麼缺點或者何對象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點)。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7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這是語文學科考試《大綱》中對現代文閱讀的總體性要求,具體考點包括3個能力層級共9項內容。高考命題在檢測現代文閱讀能力時,共有兩種題型兩個大題,即在第一卷客觀性選擇題中檢測社會科學類或自然科學類文章的閱讀能力,共有4個小題12分;在第二卷主觀性試題中檢測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共4個道題,18分。要想在現代文閱讀題上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我們認爲除了平時多閱讀勤思考多練習,還得掌握一些解題技巧,並且靈活運用。

首先,樹立整體閱讀意識,力爭從宏觀上把握文本的大體意思。如從文本的標題入手明確文本的表現對象,並且多方設問:本文的表現對象是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對象的?表現對象的什麼?爲什麼要表現這一對象?作者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從尾註或夾註入手,力爭大體瞭解文本的寫作背靜,或者與文本有關的情況等。從題乾的設問,特別是文學作品閱讀的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入手大膽推測文本的表達技巧和大體內容,以進一步驗證前面的推斷。例如,廣東省20xx年秋季的高考試題第五大題《說樹》,從標題入手,我們知道文本是以樹爲表現對象的,第一段主要內容和第二段開頭部分文字是從鄉情(或對故鄉的`感情)角度來表現的,第一段的末尾處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表現的,第三段主要是對與樹相關的經歷(探索樹的精靈)的回顧,第四段是從樹與人生與藝術的關係角度來表現的。那麼,作者爲什麼要表現樹呢?從第四段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出來:表現樹的終極目的是爲了表達對藝術的認識。從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尤其是E項中,我們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至少,我們可以想到文本可能表現的是這一主旨。這樣,我們在動手做題之前,對文本就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是下一步準確解題的保證。

其次,樹立問題意識,速讀文本。所謂問題意識,不是我們在平時學習或閱讀中的那種質疑,而是認真審題,明確題乾的設問。心繫這些問題,迅速閱讀文本。這一步的閱讀,是以段落爲單位的,是對文本大致上的瞭解,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推敲理解。爲了迅速把握語段的大體意思,我們可以通過捕捉段落主旨句的辦法大體瞭解語段的意思。一般來講,段落的主旨句,要麼在段首,要麼在段尾,要麼在段落的中間;當然,有的段落是沒有主旨句的,這就需要自己通過整合來概括。對社科類文本和自然科學類文本,我們還應該在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前提下,善於提取主旨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因爲寫作這類文章的人更加註重文章結構的嚴謹性和表情達意的準確性,如同做學問那樣作文章,緊緊圍繞關鍵性的詞語具體解釋,或深入闡發,一步一步,一板一眼,邏輯性是非常強的。就高考命題來看,特別是第一卷中“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客觀性選擇題,大多也是圍繞着關鍵詞來設題的,如20xx年秋季全國高考河北等六省卷的第7題,就是考查對第一自然段的關鍵詞——“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理解,青海卷的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的關鍵詞——“茶馬古道”的理解,天津卷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關鍵詞——“技術跨越發展”的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還要隨時進行整合,即將意思相同或從不同角度表現同一意思的內容迅速整合到一起,形成表意完整的語意板塊。從閱讀的目的上說,此步的閱讀依然屬於整體感知,而不屬於精讀,更算不上研讀,所以,一般來講,我們還不能動手做題。從閱讀的時間分配上看,完成此項工作,大體上是三四分鐘。

此外,準確確定閱讀區間,即牢牢鎖定答題的範圍。例如,前面所舉的例子,第18題題目設問:“從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爲什麼欣賞冬天的樹?”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關注文本的第二段,特別是本段的最後幾句話,也就是把目光牢牢鎖定在這個範圍內。經過篩選並提取信息,我們確定正確答案應包括兩層意思,即作者喜歡冬天的樹的直接理由是“冬天的樹,更見體態魁梧或綽約多姿之美,是線結構之美。”本質上的更深刻的理由是“冬天的樹充滿強勁的筋骨,是樹之精靈的世界,是人之精靈的世界。”

在解答主觀性表述題時,我們還應樹立“賦分”意識,即根據試題的分數來大膽推斷答案大體上可分爲幾點來表述,如4分的題一般可分爲兩條來表述,6分的題可分爲三條來表述。事實上,標準答案也是按照兩條或三條來確定答案要點的。在組織答案時,可以採用摘錄式方法,即文本中如有現成的答案,如高度概括性的又能準確解答題目設問的句子,就可以直接抄錄;可以採用重組法組織答案,即從所確定的閱讀範圍內提取能夠回答題目設問的關鍵性詞語,然後用我們自己的話連綴起來;可以採用自撰式方法組織答案,特別是那些含蓄性語句的理解的題目的答案,一般來講,文本中沒有現成的概括性的語句,有時甚至連關鍵性的詞語都找不到,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組織答案。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8

一、“觀其大略”

面對一篇文章,先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大致內容。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是小說,則抓住中心人物。訣竅: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註釋。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寫文章前都要先搭一個架子,然後組織材料。這個架子,體現了文章的整體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頭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須先將這些“肉”剔除。是說明文,則將涉及到各種說明方法的 材料剔除。比如舉例子,則將例子剔除;列數字,則將數字剔除;作比較,則將比較的另一方剔除。是議論文,則將各種論據剔除,包括事例論據,引用論據,比喻 論據。是散文,因爲“形散神聚”,則將體現“神”的抒情議論性語句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經剔除,文章的整體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三、“定點掃描”

完成以上兩步後,正式開始答題。首先“定點”,即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將題目和文章對應起來。找到了出題點,就進入“掃描”階段。以出題點爲中 心上下“掃描”,尋找答題點。一般地說,代詞所指代的內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說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觀點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說明的觀點要看它 前面的議論句;說明文和議論文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議論性語句中。找到了答題點,還要注意答題方式。多數情況下,可直接摘引原 文中的語句作答。如果題目要求你“概括”“歸納”,則必須通觀全段甚至全文,將要點整合,用流暢的個人語言來表達。

四、“瞻前顧後”

命題者擬題是從整體上來設計的,幾道題由淺入深,題與題之間既彼此獨立又互相聯繫。一般地說,應從第一題入手,循序漸進地答題。但有時也可前後參照,從題目之間的關聯性上得到啓發,從而更直捷更快速地找到答案,或驗證答案。

總之,掌握這四部法並加以適量的訓練,現代文閱讀的水平將會大大提高,感興趣的話,試試吧。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9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着畏難心理,歷年高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爲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爲,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爲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裏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閱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敘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爲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爲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爲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啓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啓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蘊涵着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閱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爲乞丐了。

抓修辭句。爲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高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着畏難心理,歷年高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爲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爲,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爲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裏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閱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敘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爲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爲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爲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啓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啓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蘊涵着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閱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爲乞丐了。

抓修辭句。爲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高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10

一般採用下列方法:

1、摘錄法

即直接用文段的中心作爲答案。一般情況下,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體不同,中心句的表達方式也不同。

採用這種方法,應當注意的是對文章結構和中心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有時需要結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聯繫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從而篩選出直接表現作者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語句。

例如20xx年全國卷高考第21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麼?(2)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實的?(6分)

指津:第一問,我們可以根據對文章結構和中心的把握,抓住作者在反思和評價長城的歷史時這些抒情強烈的中心句“你是一卷悽婉的歷史,長城!” “你又是民族封閉的象徵,長城!”“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誌,長城!”可以摘錄爲答案,所以根據題目要求,進一步使語言簡潔。答案爲:①長城是一卷悽婉的 歷史,②長城是民族封閉的象徵,③長城是文化愚鈍的標誌。

2、摘要法

即選用文中的關鍵詞句,刪繁去冗,使概括的語句簡明、準確。

採用這種方法,應當注意的是在審準題目要求,確定好答案所在文中的範圍之後,能夠準確把握符合題目要求而又含義深刻的詞句。

例如20xx年全國卷高考第21題第二問(見上文)

指津:此題的答案要點組織起來稍難一些,因爲作者的觀點看法,沒有單獨表達出來。這就要從有關材料中抽取出作者的觀點(答案要點)來。可抓住文 中的抒情句“現在你敞開胸襟了”“你顯得十分開放,而又充滿自信”,根據題意要求,捨棄冗雜的,選用其中的關鍵詞語作答,所以答案爲:①開放,②自信。

3、歸納法

即要求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語準確、抓住要點。這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錯的一種方法。

從20xx年全國卷高考閱卷情況來看,有必要提醒新一屆考生注意避免以下幾種錯誤:

(1)以偏概全

如第19題: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過28個字)(4分)

根據題目的要求,我們可以較容易地找到信息所要求的有效區間(原文第二段中):“他從母親的懷抱……千絲萬縷沾着邊。”考生有如下幾種回答:

①父母和親人的愛,鄉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

②鄉土和事物,祖輩的家史。

③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童年的生活,鄉土的氣息。

④故鄉的風土人情和故事。

分析:這些同學可能認爲自己的答案找準了信息的有效區間,“不超過28個字”(閱卷時每超過4個字便扣去1分),就可以了,但遺漏了要點同樣也是丟分的,那些答案只有十多個字的同學,未能從試題的字數要求中推測出答案至少需要二十餘字。

總結:以偏概全,是概括內容要點時常犯的錯誤,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分析好題目在文中對應材料的要點有幾個,做到全面而準確。

(2)機械“複述”

①仍以第19題爲例,還有的同學回答: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爲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分析:從試題所問“哪些‘童年的烙印’”可以知道答案必須是一組名詞性短語,而有的同學卻用了一個長句來回答,這樣機械“複述”,是不合題意要求的。

②再如第20題: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別家鄉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4分)

分析:同樣,這種回答是“複述”,而不是題旨要求的“概括”,而這樣做極容易遺漏要點。

總結:機械“複述”,也是概括要點時常犯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根據要求“篩選”出內容要點以後,對其進一步“整合”,組織成答案。

(3)概括架空

①仍以第20題爲例,許多同學找準了信息所在的有效區間以後進行概括,回答是:

有兩種情況,一是浪漫主義的,一是現實主義的。

②再如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6分)

有的同學回答:這樣點明瞭文章的中心,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分析:這樣的回答空泛而沒有具體內容,不能算是有效的概括,而且題目

中明確要求“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因此,這也是沒有審明題目要求的表現。

總結:概括架空,也是概括要點時易犯的錯誤,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明題目要求,回答做到具體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