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層閱讀與理解

淺層閱讀與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同學們拿到一篇文章,便開始了對它的瞭解,由此開始的閱讀過程就是大腦感知文字信息的過程,現代文閱讀“淺層感知”和“理解”主題講解。“淺層感知”就是閱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對文中主要情節結構、文章的中心、重要詞語的含義和句子的含意等有一個大致的瞭解。起初的快速瀏覽,對文章只是一個粗淺的認知。在分秒必爭的高考考場上,這一過程又是關鍵的,一方面,對文本的淺層感知之後,同學們需要立即完成題中要求回答的對重要詞語和重要句子的理解;另一方面,有了對文本的瞭解,就可以直接進入對文本局部的研讀和全文深層次的解讀。

淺層閱讀與理解

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揣摩詞語的含義。理解,指的是在閱讀時能領會文章的內容或文句的含意,並能作出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如果說“淺層感知”是知道“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那麼“理解”則需要用準確的語言、清晰的思路,嚴密地表述出來。

在高考現代文閱讀的考查中,“理解”包括以下兩條要求: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②理解並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在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中一般是客觀選擇題,在文學作品類文章閱讀中一般是簡答題。

解答“重要詞語的含義”時,不要急着去找答案,要按以下步驟操作:第一步,給詞語“相面”,即運用“六書”知識,根據字形字音淺層感知詞語的基本含義;第二步,聯想含有相同語素的近義詞進行比較,進一步明確詞語的含義;第三步,結合上下文,弄清詞語的語境義、臨時義;第四步,明確答題角度,準確推敲作答,高考輔導《現代文閱讀“淺層感知”和“理解”主題講解》。如“考題細讀”第14題:

第一步:首先讓我們給詞語“相相面”:“悵惘”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都是左形右聲,可見它們的意思都和人的心情有關。第二步:由“悵”我們可以聯想到“惆悵”、“悵然”,由 “惘”可以聯想到“惘然”,這樣“悵惘”的字面意思我們就差不多清楚了:是說人心情不好,有些失落,有些遺憾。第三步:再讓我們結合上下文看一看:上文第三段有“叫水上的白雲,將我帶到又溫暖又惆悵的幻夢裏”;所引用的詩中有“而今再尋不到那流走的時光”,“卻憾恨着買不去他那暮年的悲傷”;下文第四段又有“什剎海……引人繫戀”。根據語境,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悵惘”是指作者因思念什剎海而產生的遺憾。答案:第一問:“悵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剎海卻只能在夢中相見的遺憾。第二問:表達了作者感傷懷舊的情緒和濃郁的'鄉愁情結。

解答“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時,操作步驟如下:第一步,確定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即表述的重點,並淺層感知它的含意;第二步,結合語境淺層感知句子的大概意思;第三步,審查題幹,明確表述角度是原因的角度、結果的角度、抒發情感的角度,還是表達效果的角度;第四步:推敲答案,準確作答。如“考題細讀”第16題(2):

第一步:這個句子的表述重點是關鍵詞語“環佩”,“環佩”是古人身上佩戴的玉石等製成的裝飾物,走起路來會叮噹作響。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形容流水聲“如鳴佩環”,杜甫的詩寫王昭君“環佩空歸月夜魂”。第二步:“依稀聽到詩神環佩”,是說隱約聽到詩神已由遠及近地走來了。詩神爲什麼走來呢?因爲“星光落在了水面”,給了作者詩歌的靈感。結合上文,可以知道是什剎海夜晚的美景給了作者創作的靈感,作者故意形象地表述爲“當星光落在水面時,你已可依稀聽到詩神環佩”。第三步:由於這句話是打破常規表述習慣的形象性說法,因此表述角度是“爲什麼”,即作者爲什麼這麼說。參考答案:(1)指春天來了,什剎海的水充滿了春意。(2)指夜晚的什剎海很美,能觸發詩人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