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評課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評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一、憑藉影像,感悟歡樂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評課

雖然現在的課堂呼喚回歸,鼓勵孩子張開想象的羽翼,感悟語言,但潑水節離學生的生活遠之又遠,學生知道的少之甚少,如果僅靠朗讀來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就沒有深刻的感性認識,要想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學生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因此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話時,周老師將傣族人民潑水的錄像片段放給小朋友看,使學生如臨其境,他們邊看邊傳出陣陣歡笑,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潑水節的歡樂氣氛,同時學生的情感被喚起來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纔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纔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

二、生生互動,體驗歡樂

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調動學生的情感,更要用孩子的語言傳達自己的情感。陶行知說: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語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第二段準備部分時,周老師緊緊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一做,動一動,再讀一讀,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體驗文本蘊涵的情感。教學潑水部分時,周老師抓住潑水時的動作,讓學生邊讀邊做一做動作,孩子的興奮早就藏不住了,教室裏一片歡騰,孩子讀得身臨其境,進入了角色,動口,動手,更是動情、動思,肢體的“互動”與思想情感的.“互動”有機結合起來。

三、模擬採訪,交流歡樂

楊再隋教授說過:“引導學生進入情感體驗過程,教師要適時地引起學生思維的衝突。——體驗課文的情感因素並與之共鳴,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是教學的重點,學生的情感不能僅停留在潑水情節表面的快樂,隨着課文的學習,學生的情感也應步步遞增,同時怎樣理解“吉祥如意”這個學生只可意會、不會言傳的詞語意思。爲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潑水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別人表達着美好的祝福,周老師根據插圖,設計了模擬採訪活動,讓學生如臨其境,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徵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在採訪中,學生已把書本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理解了文本,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商榷處

1、朗讀指導還不是很到位,低年級的學生還是停留在字詞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導朗讀時可以提醒學生把哪個詞語讀好了,情感也就出來了。

2、在教學第三自然時教師說到了“依依不捨”“流連忘返”兩個成語,學生不知道,這時教師可以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積累。

3、課題是“歡樂的潑水節”,重點是要讓學生感受潑水的歡樂場面,因此在教學“潑水”這部分時,可以多花點時間。同時學完第二段時,可以進行一個背誦的訓練,以填空的形式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背誦,再全體背誦。

修改建議

1、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三部分時,周老師設計了採訪,但只採訪了兩個同學,我會根據課文內容,針對不同的對象多采訪幾個人物,同時採訪活動結束後,我會設計這樣的說話訓練:我想把清水潑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我想把清水潑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我想把清水潑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我想把清水潑在小夥身上,祝小夥 ;我想把清水潑在 身上,祝 。 讓學生更深地明白傣族人民用這種獨特的過節方式,表達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2、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怎麼能不高興呢!這是一句反問句,我會讓學生換一種說法,加深學生對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時潑水的意義的理解。

3、在朗讀指導時我會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進行訓練,如個別讀、比賽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等,讀後教師還要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