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下《山谷中的謎底》教後反思

蘇教版六下《山谷中的謎底》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山谷中的謎底》教後反思一

《山谷中的謎底》記敘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個奇觀的自然現象,啓示人們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揭示出了一種生存的智慧:對於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的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以下是我執教後的幾點體會。

蘇教版六下《山谷中的謎底》教後反思

1.在初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謎底引發討論: “雪松到底有什麼本領?”這是一個關鍵問題,要求學生在自讀批註時緊扣第三自然段,圈出關鍵詞句,各自談談對關鍵詞句的理解。我及時點撥,通過對“雪松是不是弱者”的辯論引導學生探究雪松是如何運用彎曲、反彈的本領達到最終目的。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就這樣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始終……”這一段話,突出“反覆”一詞,注意“積、彎、落、彈”這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想象暴風雨之大、之狂,雪松承受的壓力之大,感悟雪松與風雪抗爭的過程是富有韌性的,智慧的抗爭,使雪松深深感到雪松不是弱者,而是強者、智者。

2.指導精讀,理解給人啓示的第五自然段。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句子的比較,充分地讀,邊讀邊思,結合學生自己的經驗,得出對“有時”“適當”的理解。然後再次組織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自由發表意見。同學們紛紛認識到,“有時”“適當” 強調了“正面抗爭”的重要,使學生懂得,面對困難、挫折甚至打擊的時候,首先應該做的.不是彎曲一下,而是“正面抗爭”,要盡最大的可能去承受,去主動挑戰,但當困難已經大到你無法承受的地步的時候,就要學會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以求反彈的機會。此環節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雪松的生存技巧以及它們的智慧和胸懷。

3、素質教育除了課堂以外,還需要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在理解文章啓示的時候,我注意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或已有知識,說說像雪松一樣以退爲進的人或事。同學們紛紛講到了“勾踐臥薪嚐膽”、“韓信忍胯下之辱”、“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等事例。最後,我把“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三句名言送給同學們,希望他們也像雪松一樣做一個強者、智者!課堂作業又以《雪松的啓示》爲題,讓學生寫寫自己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感悟。“我知道了,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爲進。”“雪松,我敬佩你,你是一種能屈能伸的樹,是樹中的大丈夫,真君子。”“人生如戰場。如果你遇到困難而無法克服的話,不如像雪松那樣,先作出適當的讓步,以進爲退。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困難,外部的,自身的,如果你找不到有效的克服的方法,你就會迷失生活的方向。”從這些話中,不難看出同學們不僅對課文有了深入的理解,還有了自己的思考。

  《山谷中的謎底》教後反思二

在教學中理解“彎曲”的含義,我是這樣設計的:

(三)聯繫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兩位旅行者啓示的話,指名朗讀

2、重點讀第二位旅行者的啓示從這位旅行者的話中你明白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想到《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之類的故事,認識“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想到鬥爭中的“出拳”怎樣纔能有力?必須要先彎曲,往回收想到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想到同學、親人間的相互寬容及適當的讓步 ……

3、在很多的成語中,都濃縮着這種充滿智慧的彎曲思想,如“屈蠖求伸”(板),蠖是一種蟲名,叫尺蠖,它行進的方式很特別,先使得身體彎曲,然後求的伸長,比喻以退爲進的思想。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成語或諺語、俗語?(以退爲進,大丈夫能屈能伸,負荊請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忍辱負重……)

4、小結:課文學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最後老師還想告訴你們,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肯定常常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難,對於這些壓力、困難,我們有時必須選擇寧折不彎的勇氣去抗爭,如果她關乎尊嚴與榮耀!有時也應該學會雪松的彎曲,記住!這種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5、出示劉燕敏的原文《山谷中的謎底》,配樂朗讀,告訴學生閱讀不能滿足於改文或簡縮本,應努力從原文中汲取原汁原味的知識與思想。並要求學生將原文帶回家與父母共同閱讀談體會。

反思:教學中對“彎曲”的詮釋不是狹隘的定義爲一種鬥爭的策略,而是儘可能地拓寬“彎曲”的內涵,加深對課文主旨的領悟和把握,過程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滲透人文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