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爬山虎的腳》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教學設計

《爬山虎的腳》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教學目標】

《爬山虎的腳》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教學設計

1、學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緻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3、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及爬牆過程。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標

上節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聖陶爺爺所寫的《爬山虎的腳》,葉聖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出示課件),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

(邊看錄像,指名讀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牆,確實好看,它是靠什麼爬的呢?

(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它的腳是什麼樣的,是怎樣靠着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容。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打開書本,回憶課文哪幾自然段講爬山虎的腳?(3~5)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的腳?(3~5句)

2、指讀這三句話,思考:

這三句話告訴我們哪幾層意思?(位置、樣子、顏色)板書。

3、交流:

位置:

⑴看實物。

⑵位置在哪兒?(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板書。

⑶多媒體顯示。

樣子:

⑴看課件。

⑵是什麼樣子的?

(六七根絲構成的枝狀的,每根細絲象蝸牛的觸角。)

⑶這裏用了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

蝸牛的觸角見過嗎?有什麼特點?

(頭上有兩對觸角,在長觸角的尖端長着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腳就是這樣的。(投影顯示)

顏色:

嫩紅色。

4、這些內容作者是如何說的呢?齊讀課文3~5句。

5、看着圖,跟老師說。

(按課文順序說說看。)

6、同桌獨立練說,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

指名說,齊說。

師:“……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第六句話起了小結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寫了爬山虎的腳,爲什麼還有第一,二句呢?這兩句話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指讀)

點撥:“今年我注意了”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因爲不知道爬山虎怎樣爬,今年特別留心觀察,原來是有腳的,說明作者正是因爲如此注意觀察,才能把腳的形狀、顏色寫得生動。)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原來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的,那麼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腳往上爬的呢?

(板書:爬牆)

1、默讀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讀第1、2句,其餘同學圈出寫爬山虎往上爬的幾個動作的詞。

(板書:觸、巴、拉、貼)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動畫:

師講解。(爲什麼原來是直的,現在彎曲了?發生了什麼變化?)

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牆上貼得更緊了。

原來爬山虎是這樣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讀1、2句話。

4、自己練說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的過程。

(指名說。)

(齊說。)

5、如果仔細看細小的腳,你會產生豐富的聯想,你會想到什麼呢?(蛟龍的爪子)爲什麼?(看實物,顏色、有力、腳在牆上的樣子)

6、課件演示。

7、填空。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過渡:第四自然段通過一些恰當的動詞和豐富的聯想,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牆,那麼第五自然段寫了什麼呢?

1、指讀,思考:

第五自然段寫了什麼?

(講爬山虎的腳觸着牆和沒觸着牆的不同變化。)

(板書:變化萎了牢固)

2、分讀:

想想這兩種情況下爬山虎的腳有哪兩種不同的變化?

3、怎樣相當牢固?

(齊讀)

4、從爬山虎的腳觸着牆和沒觸着牆的不同結果,可以說明什麼?

說明牆對爬山虎的作用多麼重要,同時也照應了開頭,回答爬山虎順着牆往上爬的原因。

5、齊讀。

  五、總結全文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從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

學生交流,後齊讀。

2、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容可寫,作者爲什麼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容向我們介紹呢?

(最能說明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那麼課後,我們就學習課文的寫法來寫片段。

3、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但葉聖陶爺爺無論寫葉子,還是寫腳,都是那麼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麼原因呢?

(觀察細緻)

  六、課後練習

細緻觀察一種植物,圍繞這種植物的某一特點,選取幾個方面內容寫一個片段,把這個特點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