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和氏璧文言文註釋翻譯

和氏璧文言文註釋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爲天下奇寶。是雕刻印章的寶貴材料,據說,西漢時期,王莽曾經爲漢平帝雕刻了一枚傳國玉璽,被加號“安漢公”。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和氏璧文言文註釋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

和氏璧文言文註釋翻譯

文言文《和氏璧》原文

楚人和氏得璞於楚山中,奉而獻之於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爲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爲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文言文《和氏璧》譯文

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爲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說:“這是石頭。”武王又認爲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說:“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爲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爲被刖傷心,我是因爲它是寶玉而被看爲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爲說謊的人。”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文言文《和氏璧》賞析

關於和氏璧,歷史上又演繹出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秦始皇將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後來又在戰亂中摔去一角等一系列大家比較熟悉的故事,和氏璧和卞和一樣,也算是多災多難的了。這個和氏璧的傳說,向來是被當成人才悲劇的一個比喻吧?有道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試想想,正是因爲當初那兩代楚王沒有眼光、不識貨,才把寶玉被當成石頭,卞和因此而被跺去了雙腳。古往今來,像和氏璧那樣的被埋沒的人才悲劇故事實在是數不勝數!

這個和氏璧被“出土”的過程吧,這塊寶玉藏的實在是太“深”了,真的很難讓人識別:首先,是“鳳凰棲於石上”才引起了卞和的注意,如果不是卞和心細,沒有那麼細心的人,它是不會被發現的.;其次,之前兩任楚王找人鑑別都沒能看出來是寶玉,鑑定的人至少應該算是個“專家級”的人物了吧,也就是說這個寶玉實在不太好認;第三,和氏璧最終顯現出它的光彩奪目也是在“鑿開雕琢”以後,如果不給它這次加工機會,寶玉還是會被埋沒的……如果和氏璧不是深藏於石頭之中,如果這塊寶玉比較好認,如果卞和自己對“石頭”進行加工,故事的情形肯定是大不一樣了!

再說說“人才”的話題。很多“人才”感喟懷才不遇,這一定是時代的錯誤、社會的錯誤嗎?有沒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真的是“世有伯樂,然後纔有千里馬”嗎?那些“千里馬”們如果能自己找機會一展駿足,何須那位高明的“伯樂”出來鑑定呢,一般老百姓都能看出來!換個角度看,正因爲世間“伯樂”不常出現,我們那些“千里馬”們就理應換個思路,要自己想辦法脫穎而出了!“空悲切”、“一棵樹上吊死”,空等着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現的“伯樂”,那隻能是自己埋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