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閱讀備考指導的論文

文言文閱讀備考指導的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9K 次

考點概述

文言文閱讀備考指導的論文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是《考試說明》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種版本的“新課程標準”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識點,能力層級爲B。考查難度上要求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解題,即解釋虛詞在不同句子中的含義和語法功能,包括句子成分。

題型多爲選擇題,題幹要求判斷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異同。材料來源上,所選閱讀材料的例句多選自初中所學課文(包括“新課程標準”教材和統編教材)及與課本有關聯的文章。

如何掌握好“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呢?:1.在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大致有四類:一類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類是起組合作用的,如“以”“於”“爲”;第三類是起連接作用的,如“而”“則”“乃”;第四類是起語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爲重要的文言虛詞有“之”“其”“而”“以”“於”。2.可自己製作一個“常用文言虛詞簡表”,列出“詞、詞類、意義、例句”幾個欄目,對照課文和單元知識短文認真填寫,使知識系統化,提高複習效率。

備考策略

1.立足課內,輻射課外。

(1)歷年中考考點的設置,幾乎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的知識點。因此,立足課內、輻射課外實在必要。

(2)以單元爲單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注意前後聯繫,總結規律。同時積累關鍵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並配以一定的課外練習,體現知識體系的聯繫性、相關性和取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的精神。

(3)以課外文段爲主,聯繫課內已學知識。與課內的知識融合,貫通起來理解記憶。另外,每天分別給10個虛詞在課內找例解。

2.注意虛詞的古今變化,懂得它和白話中哪些說法大體相當。

變化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四種:

(1)少數沿用下來。如“學然後知不足”的“然後”,“使吾勇於就死也”的“於”,今仍使用。

(2)有的完全消失。例如作發語詞的“夫”“蓋”,如“蓋追先帝之殊遇”;起提頓作用的“者”;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有的用法發生了變化。例如“所以”在文言裏表原因或憑藉,現在則表結果。“也”在文言裏作助詞,表陳述、判斷、停頓等語氣,現作副詞,表同樣、並行等意義。

(4)有的改用了別的詞。如語氣助詞“矣”現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嗎”“呢”,“於”則用“在”“向”“到”“對”“從”“同”“給”“被”等介詞代替。

3.分辨詞性,以詞性統率用法。

例如:“之”有三個詞性。

動詞,“輟耕之(到、往)壟上”,“之”作爲實詞,僅此一個特殊用法,應着重記住。

代詞,有第三、第一人稱代詞用法,前者是一般用法,大家比較熟悉,可以不必特別記;後者(如“不知將軍寬之(我)至此也”)屬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另外,還有近指代詞用法,如“均之(這)二策”。

助詞,一般有五個用法:一是當“的”字用,作定語的標誌,如“前事不忘,後事之(的)師”;二是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作補語標誌,如“以其求思之(得)深而無不在也”;三是音節助詞,無實義,如“頃之”;四是賓語前置標誌,如“宋何罪之有”,譯時省去;五是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之在句子中作主語、謂語和分句,如“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要抓住它在主謂之間(一般是名詞、代詞與動詞、形容詞之間)的特點,把它與定語標誌區分開來。

這樣,通過詞性統率用法,就使繁多的虛詞用法有了頭緒。而通過抓生疏、疑難、特殊的用法,也減少了複習量。

4.結合語境辨明用法。

虛詞有多種用法,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必須結合具體的上下文,綜合運用文意理解與句法分析兩種方法。

【解題方法】

1.要有全句意識。許多虛詞意義不實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語法或語氣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對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準確地理解它。比如語氣助詞,在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在感嘆句末則助感嘆語氣,在陳述句末則助陳述語氣,與全句的句式和語氣“息息相關”。

2.要有句位感。一些虛詞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就起不同的`作用。比如“也”,在句末助判斷、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在句中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其”在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因爲“其”不能作主語;在句中,動詞後一般是作代詞,名(代)詞後一般是作語氣副詞,如“秦王恐其破璧”(代詞),“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

3.注意作詞法、句法分析。比如分析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1)“俅以倖臣躐躋顯位”;(2)“得全首領以沒”;(3)“扈從以行”;(4)“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其中,(1)(4)中的“以”用於名詞之前,與名詞構成介賓短語,是介詞,但一個用在身份前,一個用在工具前,所以意義不同;(2)(3)中的“以”用在兩個錶行爲的動詞前,用法意義相同(表目的,“用來”)。

4.分清虛實,審視語氣。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虛化而來的,因此,有的詞既可以是實詞,也可以是虛詞。要弄清詞義及用法,就要先分清這個詞在具體語境中是虛詞還是實詞。有的虛詞只是起表達語氣的作用,因此要認真審視句子的語氣。

失分會診

根據平時訓練和中招閱卷的情況,解答文言虛詞題的失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詞性判斷錯誤。

例:“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中的“爲”是動詞,譯爲“做”,不少同學當作了介詞“給”。

2.主動被動判斷錯誤。

例:“祇辱於奴隸人之手”中的“於”表被動,譯爲“被”。

3.注意用法變化。

例:“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中的“而”表並列,可譯爲“和”“又”“並且”;“挾天子而令諸侯”中的“而”則表承接,可譯爲“就”“然後”或不譯。這是中考考生最易失分的一類題目,難度也比較大。

例題透視

[例1](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題)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是馬也()②食馬者()

[剖析]此題以解答的形式考查學生對關鍵詞語的理解把握,常放在文言文閱讀中進行。因此,解答此題,分析具體語言環境,對所在文段進行整體翻譯是前提和關鍵。題①中的“是”當“這”講,題②中的“者”是“……的人”的意思。

[例2](200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題)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無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環而攻之而不勝

D.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學而時習之

[剖析]此題將虛詞與實詞放在一起綜合考查,實詞考查的是一詞多義現象,虛詞考查的是意思及用法的異同。意思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C。

在中考試題中,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雖不是重點,但對常見的文言虛詞用法的考查還是很普遍的。

專項訓練

1.解釋下列加線的詞。

①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固以怪之矣()

④一狼洞其中()

2.判斷下列加點虛詞的語法特點。

①宋何罪之有。()

②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③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④僅有“敵船”爲火所焚()

3.下列每組加線詞用法不同的是哪一項。

(1)A.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B.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C.舍魚而取熊掌

D.傭者笑而應曰()

(2)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A.肉食者謀之 B.或置酒而招之C.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D.聞之,欣然規往()

參考答案:

1.①指失道者②指修岳陽樓這件事③這件事④指柴草堆。

2.①賓語前置的標誌②表判斷③賓語後置的標誌④表被動。

3.(1)D(2)C(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