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新唐書·處厚傳文言文節選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新唐書·處厚傳文言文節選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韋處厚,字德載,京兆人。父萬,監察御史。幼有至性,事繼母以孝聞。居父母憂,廬於墓次。既免喪,遊長安。通《五經》,博覽史籍,而文思贍逸。元和初,登進士第,爲宰相韋貫之所重。時貫之以議兵不合旨出官,處厚坐友善,出爲開州刺史。入拜戶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誥。穆宗以其學有師法,召入翰林,爲侍講學士,換諫議大夫,改中書舍人,侍講如故。時張平叔以便佞詼諧,宣授戶部侍郎。平叔以徵利中穆宗意,欲希大任。以榷鹽舊法,爲弊年深,疏利害十八條,欲官自糶鹽,可富國強兵。詔下令公卿議。處厚抗論不可,以平叔條奏不周,經慮未盡,以爲利者返害,爲簡者至煩,乃取其條目尤不可者,發十難以詰之。時平叔傾巧有恩,自謂言無不允。及處厚條件駁奏,穆宗稱善,令示平叔。平叔詞屈無以答,其事遂寢。

新唐書·處厚傳文言文節選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寶曆季年,急變中起。文宗底綏內難,詔命制置及踐祚禮儀,不暇責所司,皆出於處厚之議。以佐命功,旋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處厚在相位,務在濟時,不爲身計。中外補授,鹹得其宜。然文宗勤於聽政,浮於決斷,宰相奏事得請,往往中變。處厚常獨論奏曰:“陛下不以臣等不肖,用爲宰相,參議大政。凡有奏請,初蒙聽納,尋易聖懷。微臣才薄,首蒙陛下擢用,非出他門,言既不從,臣宜先退。”即趨下再拜陳乞。上矍然曰:“何至此耶!卿之志業,朕素自知,登庸作輔,百職斯舉。縱朕有所失,安可遽辭,以彰吾薄德?”處厚謝之而去,出延英門,復令召還。謂曰:“凡卿所欲言,並宜啓論。”處厚因對彰善癉惡,歸之法制,凡數百言。帝皆聽納。俄而滄州李同捷叛,朝廷加兵。魏博史憲誠,中懷向背,裴度以宿舊自任,待憲誠於不疑。嘗遣親吏請事至中書。處厚謂曰:“晉公以百口於上前保爾使主,處厚則不然,但仰俟所爲,自有朝典耳。”憲誠聞之大懼,自此輸竭,竟有功焉。

處厚質狀非魁偉,如甚懦者;而庶僚請事,畏惕相顧,雖與語移晷,不敢私謁。急於用才,嘗病前古有以浮議坐廢者,故推擇羣材,往往棄瑕錄用,亦爲時所譏。酷嗜文學,奉文宗詔修《元和實錄》,未絕筆,其統例取捨,皆處厚創起焉。《實錄?之成,處厚之功也。太和二年卒,年五十六,贈司空。

(節選自《新唐書·處厚傳》,有改動)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疏利害十八條,欲官自糶鹽

疏:奏

B.自謂言無不允

允:公允

C.中外補授,鹹得其宜

授:授職

D.但俟所爲,自有朝典耳

俟:等待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發十難以詰之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B.皆出於處厚之議

且貳於楚也

C.縱朕有所失

當其欣於所遇

D.其雖與處厚語移晷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韋處厚德才兼備。他能幼時即孝順繼母,父母去世能盡節守喪;入仕後先受到宰相韋貫之看重,其後雖受到宰相牽連,但終得穆宗皇帝賞識、提拔。

B.韋處厚剛正敢言。讒臣張平叔深得皇帝喜愛,上書要求改革榷鹽舊法,轉爲官府自賣;韋處厚堅決反對,認爲張平叔慮事粗疏,辦法繁瑣而有害。

C.韋處厚爲政有方。他深得文宗信任,盡心輔佐國政;文宗決斷輕率,他以辭職相抗爭;魏博史憲減心懷悖逆,韋處厚使之迷途而返,平亂建功。

D.韋處厚富有文才。他博通經史,穆宗時曾因學有師法而成爲侍講學士;文宗時奉詔修《元和實錄》,韋處厚筆耕不輟.完成了《實錄》的編修工作。

7.把原文中間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處厚條件駁奏,穆宗狳善,令希乎叔。平叔詞屈無以答,其事遂寢。(5分)

(2)嘗病前古有以浮議坐廢者,故推擇羣材,往往棄瑕錄用,亦爲時所譏。(5分)

參考答案

4.B(允:應允。)

5.C(C項“所”與動詞組成所字結構。A.連詞,表目的;連詞,表結果。B.介詞,“從”;介詞,“對”。D.介詞,“和”;連詞,“和”。)

6.D(韋處厚沒有修完《元和實錄》)

7.(1)等到韋處厚逐條逐件駁奏,穆宗稱讚認可,命人將韋處厚的奏書拿給張平叔看。張平叔理屈詞窮沒有話回答,他奏請的事情就作罷了。(“條”“件”單音節詞,作狀語,1分;“稱善”同義複詞,“讚許”“認可”等,1分;“示”,給……看,1分;“寢”,推斷可知爲“停止”“作罷”等,1分;全句大意1分。)

(2)韋處厚曾經對古時有人因爲輕浮的議論而被廢棄不用的事感到不滿,所以他推薦選拔衆多人才,往往拋開缺點錄用他們,這也受到時俗譏諷。(“病”,意動用法,1分;“廢”,據文意,譯爲“廢棄不用”,1分;“棄瑕錄用”,1分;“爲時所譏”,被動句式,1分;全句大意1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韋處厚字德載,京兆人。父韋萬,監察御史。韋處厚小時就品性優良,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父母亡故,設廬於墓側守喪。喪期滿,到長安遊學。他通曉《五經》,博覽史籍,而文思豐富奔放。元和初,登進士第,被宰相韋貫之看重。此時韋貫之因軍事主張不合聖旨而出朝任職,韋處厚因同他相友善受牽連,出任開州刺史。後入朝拜戶部郎中,隨即以本官知制誥。穆宗認爲其學有師法,召入翰林,爲侍講學士,改任中書舍人,仍像以前做皇上侍講。當時張平叔憑着讒諛詼諧,被皇上宣詔授戶部侍郎。張平叔以徵利有方使穆宗中意,皇上想要給予量用。張平叔認爲原有鹽專賣法年久弊深,便上疏十八條陳說利害,欲轉爲官府自賣,可富國強兵。詔命下發其奏疏,令公卿計議。韋處厚堅決反對,認爲張平叔所奏條目不周到,未經慎重考慮,以爲有利的結果有害,以爲簡便的其實最麻煩,並取其條目中最不可行的,提出十個疑點來詰難他。此時張平叔狡詐乖巧頗得恩寵,自以爲皇上對他言無不從。等到韋處厚逐條逐件駁奏,穆宗稱讚認可,命人將韋處厚的奏書拿給張平叔看。張平叔理屈詞窮沒有話回答,他奏請的事情就作罷了。

寶曆末年,宮中突生事變。文宗平定內難,詔命制置及登基禮儀,來不及責成主管官署辦理,均依照韋處厚的主張。韋處厚因佐詔命之功,隨即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韋處厚任宰相,致力於匡時救世,從不爲自身打算。無論在朝內或朝外、補官或授職,均能恰當。文宗勤於聽政,卻輕於決斷,宰相奏事得旨,詔命往往中途改變。韋處厚曾獨自上奏論說:“陛下不因臣等不肖,用臣等爲宰相,參議大政。凡有奏請,初蒙聖上聽納,隨即又改變聖旨。微臣才力薄弱,蒙陛下擢拔重用,所言既不可聽納,臣當先自辭職。”隨即退下再拜陳說乞準。皇上忙道:“何以至此呢!卿之志向才幹,朕素來知曉,自登相位輔政以來,朝延百官俱能盡職。縱然朕有失誤,怎可立即辭職,以顯得我薄德呢?”韋處厚謝恩而去,出了延英門,皇上又下令召回,對他說:“凡卿欲說之話,應全都說出來。”於是韋處厚奏論揚善懲惡、健全法制的主張,共數百言。皇上盡皆聽納。不久滄州李同捷叛亂,朝廷發兵征討。魏博史完誠暗懷悖心,晉公裴度以爲是老臣負氣任性,對他毫不懷疑。史憲誠曾有事派親信至中書省請示,韋處厚託來人送信說:“晉公以全家性命在皇上面前保薦你,我卻不這樣,只等侯你有所作爲,自有朝典決定獎懲。”憲誠聽到這話大爲恐懼,從此竭誠效忠,滄州之亂的平定,憲誠是有功勞的。

韋處厚形貌並不魁偉,而且似乎很懦弱(好像非常懦弱的人);可是僚屬請示職事,皆畏懼、小心地看着他,即使同他談話時間很長,也不敢向他談及私事。韋處厚急於啓用人才,他曾經對古時有人因爲輕浮的議論而被廢棄不用的事感到不滿,所以他推薦選拔衆多人才,往往拋開缺點錄用他們,這也受到時俗譏諷。他酷愛文學,奉詔修撰《元和實錄》,未能撰寫完畢,此書體例及內容取捨,皆韋處厚創立。《實錄》修成,有韋處厚的功勞。大和二年去世,年五十六,追贈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