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元代詩詞 >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的課後練習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的課後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導語:這支曲子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點染出一幅清麗無比的秋江圖。然而這僅僅是表層,作者還另有深意。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的課後練習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

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那刎頸交,卻有幾個忘機友。

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注】白樸一生悠遊不仕。

①忘機友:機,機巧、機心。忘機友即相互不設機心、無所顧忌、毫無機巧算計之心的朋友。

(1)這首元曲抒發哪兩種情感,請加以簡析。(4分)

(2)“點秋江白鷺沙鷗”意味醇厚,請結合全曲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一是不與達官貴人爲伍,二是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作者先借江景之美,“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點秋江白鷺沙鷗”,表達對漁民生活的嚮往之情;再直抒胸臆“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忘”,表達不願與達官貴人爲伍之情。(情感、分析各2分)

(2)“點秋江白鷺沙鷗”一是圖畫之美(色彩),以江之“青”和天之“藍”爲底,襯托鷺之“白”;二是以靜寫動,“點”字,由形容詞“點點”變爲動詞“點綴、飛翔”,由靜變爲動,顯現生機,以示喜愛之情;三是意境之美,以無限的秋之天空、江之無際來襯托“點點”之小鳥,境界闊大,營造了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意境;四是以“白鷺、沙鷗”自況,抒發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神往。(任寫兩點得4分)

二:

1.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3分)

2.本詩描寫了一個怎樣的漁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答案:①用“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等自然景物組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畫面,提供了漁夫遠離塵囂的生活環境,②從而表現了漁夫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③同時點出此時的時令是秋天,爲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筆。(每點1分)

2.答案:①詩歌描寫了一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漁夫形象。②詩中漁夫生活在遠離塵囂的環境中,過着像鷗鷺那樣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厭棄功名、鄙棄官場、流連山水甘心淡泊寧靜、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每點1分)

三:

(1)這首元曲開頭兩句採用了 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了一幅江南水鄉 的秋景。(2分)

(2)有人說漁夫的“忘機友”就是下一句中的“白鷺沙鷗”,你認爲呢?試做具體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對偶 明麗

(2)是。白鷺沙鷗點水而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恰可做漁夫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正可襯托出漁夫侶白鷺而友沙鷗,甘心恬淡寧謐生活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塵濁的厭棄和對自由安謐生活的嚮往。情與景自然的融爲一體。(4分)

不是。“忘機友”應是同爲漁夫的其他人。“點秋江白鷺沙鷗”與開頭兩句一樣,是在描繪漁夫所處的優美寧靜的環境:秋江澄澈、沙鷗點水而飛,以此來襯托漁夫平靜、安適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塵濁的厭棄和對自由安謐生活的嚮往。情與景自然的融爲一體。(3分)

四:

①下列對這首小令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開頭兩句選用“黃”“白”“綠”“紅”這樣色彩鮮明的字眼,展現了漁父生活環境的優美,引發讀者豐富的想象。

B. 小令中的漁父雖然沒有生死之交,卻能以在秋江上自在來去、心地單純的白鷺沙鷗爲友,讓人感到其心靈世界的潔淨美好。

C.“煙波釣叟”就是詩人在這首小令中着力表現的漁父,因爲漁父不識字,沒文化,所以在萬戶侯面前驕傲不起來。

D. 這首小令語言平實自然,風格清新質樸,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像白鷺沙鷗那樣生活自由自在、行動無拘無束的漁父形象。

②與“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所表現的意境相近的兩項是(4分)

A.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絕句》)

B.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C.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D.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杜牧《悵詩》)

E.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白樸《天淨沙·秋》)

③有人認爲,“釣叟”是小令作者白樸用以自比的形象,這和下面“鏈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樣的。請問:我們可以從“釣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兩作者怎樣的相同情懷與不同情懷?(5分)

參考答案

①C(對“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的準確理解應是:漁父雖然不識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讓人間的萬戶侯羨慕。)

②A E(題幹中兩句詩的意境優美恬適,A、E兩項的詩句亦然。)

③答案要點:相同情懷——遠離世事(遠離紛擾、遠離塵囂、不滿於現實),崇尚自然(鍾情自然、寄情山水)。(1分)

不同情懷——白樸有不與達官貴人爲伍,甘於淡泊寧靜、崇尚逍遙自在生活的`情懷;(2分)柳宗元雖孤寂鬱憤,但卻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懷。(2分)

評分建議:按要點給分。

【寫作背景】

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閒自在,也未必敢於傲視統治他的“萬戶侯”,所以,此曲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作者幼年經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了元好問的教養。他對元朝的統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乾淨土。因此,他把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讚賞那樣的“漁夫”,羨慕“不識字”的“漁夫”,後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在任何黑暗的社會裏,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