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導語:本文選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我們所熟悉的很多寓言故事都選自《伊索寓言》。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獅子和鹿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1

《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爲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通過讀說到感悟,深化道理,讓學生明白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爲順應這樣的變化,啓發學生關注和發現生活中不斷變化的人和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課堂細節等還有很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2

今天又上了一節略讀課文,校長來聽課,也給我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結合他的建議我來說一下我的反思。

一、導入:圖片引入,說說對兩種動物的印象。

(反思:由於學生預習了課文,對獅子和鹿的印象都能抓到“兇猛”和“美麗”的關鍵詞)

二、初讀: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並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反思:原先有兩個學生各說了一半的內容,我想找一個學生來把他們說的再概括一下,誰知道找了兩個都是在複述課文,說明學生在審題方面,耳朵還是不都清醒。)

三、再讀: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說說從中讀懂了什麼或者你爲什麼喜歡這個自然段?

(反思:這個環節是讓學生自由讀,自己獨立去理解課文,把自己讀懂的進行交流。其實包含了整節課的重點難點和詞句積累。但是,由於自己不夠機智,有時會重複學生的話,有些該體會的也沒有很好地進行體會。先是一學生說了最後一個自然段,一下子把文章的難點就擺出來了,但怎樣引導學生去理解難點,由於怕自己說的多,還是讓學生繼續說說自己喜歡哪些自然段。有學生說到了第三自然段的比喻句,相機進行了朗讀訓練,但沒有及時進行總結鹿對自己角的看法;特別是有一個學生說道她最喜歡5-7自然段,因爲她知道了鹿對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新的看法,其實這裏可以在進行比較,學習第四自然段,讓學生知道路對角和腿的不同態度,然後轉折到爲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引入獅子的追捕,體會危急的時刻鹿的腿發揮了什麼作用?然後引導學生從鹿的態度的前後變化去感悟文章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四、感悟:學習了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麼或者受到什麼啓發?聯繫生活實際,聯繫學習說一說。

(反思:學生都能說外表好看不一定有用,難看不一定沒用;我們要學會正確的看待別人和自己等等,但是聯繫學習和生活實際就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挖掘,感悟的深度還是比較表面的。特別是可以聯繫殘運會之類的,體會殘疾人身殘志堅的那種精神,對他們的影響可能會深入一點。)

五、拓展:比較《陶罐與鐵罐》與本篇課文的相同點。

(經過引導學生還是能得出結論的,到這裏我纔想起聯繫生活和學習來說說自己的感悟,只讓兩個學生說了,都比較淺顯。)

總反思: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的思維還是比較有限,思想的高度不夠,想問題看問題也不夠全面,只着眼於眼前,而很難讓自己跳出來看世界。自己在聯繫生活實際方面還是做的不好,還需要多一雙眼睛,多一顆敏銳的心,充分去挖掘一些深層次的東西,而不應該貪圖於膚淺。

略讀課文應該怎麼上?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經過不斷地聽課和思考,我也大概地總結出了上面的五步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喜歡把簡單複雜化,何不試試把複雜簡單化呢?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3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鹿原本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險些讓它送了性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們說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

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安排了兩次“閱讀”。第一次閱讀,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和藉助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讓學生能夠讀準生字,理解新詞。然後我通過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反饋交流,對學生在自學中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決和指導。第二次閱讀,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揭示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總體感覺還不錯,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能夠突出,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學目標,能夠呈現一個完整的課堂;其次,授課思路比較清晰,條理分明,整節課能夠比較流暢地完成,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也比較自然。特別在安排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通過課件出示了一個填空題,這樣既降低了難度,讓學生能完整而準確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節省了時間。當然,本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情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通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