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新課標三上:《獅子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人教新課標三上:《獅子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人教新課標三上:《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三上:《獅子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學習重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

  三、學習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茂密的叢林中,住着許多動物,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動物朋友。(課件)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明確學習要求:

1、 學生默讀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2、 學生說學習要求。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課件)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開火車,一人一句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彙報交流。(貼圖)

(四)、品讀課文,體會探究

1、指導學生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課件出示):

鹿遇到獅子之前,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是怎樣的?

鹿遇到獅子之後,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2、學生彙報鹿遇到獅子之前,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是怎樣的。相機學習課文1至4自然段,(課件)指導朗讀,讀出對角的讚美、喜愛,對腿的抱怨。(板書:精美別緻太細難看)

3、學生彙報鹿遇到獅子之後,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課件出示:兩隻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學生齊讀鹿說的話。(板書:差點送命獅口逃生)

4、比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引入5、6自然段的學習。(課件出示內容)

學生自由地讀5、6自然段。

A、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鹿靠有力的腿從獅口逃生,而美麗的鹿角卻掛在樹枝上險些喪命。)

B、同學們,你們看過兇猛的野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那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走進森林深處去體驗。(老師範讀五、六自然段)

C、聽了老師範讀,你感受到了什麼?(驚險)

D、你們想試一試嗎?想一想老師剛纔的朗讀,再結合自己的理解琢磨一下。

E、放音樂配讀。

F、你們讀得真好!如果你們就是那隻剛剛脫險的鹿,你想說什麼?

(五)、領悟寓意,昇華主題。

1、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你能聯繫實際生活談一談嗎?(課件)

2、學生交流彙報。

(六)、前後聯繫,延伸拓展:

1、(課件出示)分析、比較《陶罐和鐵罐》與《獅子和鹿》這兩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學生交流彙報。(板書: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3、小結:我們學了課文之後,希望同學們以後能全新的看待自己,全面地看待事物,能從不同的環境去了解事物。

(七)、品讀、賞析、積累。

1、學生選擇課文中感興趣的部分再讀一讀。

2、交流。

[!--]

  人教新課標三上:《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任務在1節課之內完成。本節課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採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爲“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我通過課件展示比較難讀的以及與課文理解有直接幫助的字詞,在指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進行正音。然後,進行演一演等形式對字詞進行理解。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

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內容的把握上,還通過主要內容填空、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爲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找出能夠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後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至於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課文完結的時候哦,我編寫了一個後續的環節:鹿鋸掉自己的角行不行?利用鹿這個決定,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把感受寫下來,在教師的點撥下,進一步悟出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我認爲,《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值得反思的是:

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錶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後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於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在出示了續寫以後,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髮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後,鼓勵、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在教師的語言上也有一些不夠準確的地方:比如,“老師給大家佈置一項任務”等,沒有把學生擺在一個課堂主體的地位,而是把一些主觀的意念強加在了孩子的課堂上。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還有十分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