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閱讀課文時,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採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爲“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於是,我通過齊讀的方式,在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板書到黑板上,在齊讀後,馬上對這些字詞進行正音,並讓學生把正確讀音標到書本上。然後,進行第二次的朗讀——自由朗讀。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內容的把握上,還通過主要內容填空、根據有條理的主要內容初步接觸劃分意義段等方法,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爲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找出能夠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後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至於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課文完結的時候,我編寫了一個後續的故事,利用這個後續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在教師的點撥下,悟出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我認爲,《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第一,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錶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後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於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在出示了續寫以後,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髮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後,鼓勵、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第二,引導和指令語言未能切合學生水平。在點明朗讀要求的時候,我只是說“請同學們讀出緊急的氣氛”。這就忽略了三年級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他們不能理解“緊急的氣氛”應該怎麼讀。經過思考,我認爲,指令一定要包含引導,如果在下達指令的時候,再加上引導“你們覺得很着急的時候說話的速度會怎麼樣?語調會怎麼樣?”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讀出“緊急的氣氛”,並且在以後的課文中,如果再遇到類似狀況,他們就自然理解應該如何讀了。

第三,教態不夠自然。由於個人習慣和緊張兩個原因,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停地走來走去,這種情況必須儘量控制、減少。因爲學生的目光總是會跟隨着老師,老師如果不停地走動的話,會影響學生精神的集中。

最後,語調和語速問題。語速偏慢是我一直存在的問題.另外,語調起伏不大,缺乏抑揚頓挫,這樣學生會很容易覺得沉悶和疲累。在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課文、語段用不同的語調,整節課堂會生色不少。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教學基本功上還有十分多的改進空間。希望以後能夠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