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1

時間過得很快,第一堂課至今不知不覺已有一年。記得第一次上初一《在山的那邊時》心裏只想着如何把所有的教學目標完成。一堂課上得死死的,毫無生機。一年後,我作爲初一新生班的班主任再次上這片課文時卻發現,當年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多麼幼稚。

在此課中,我們不僅僅要把課文中的一些知識點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的思想。

初一新生剛來學校,一切都是那麼陌生。萬事開頭難,初中的生活一開始就給學生設置了不少的困難。曾經的理想已被重重困難所遮擋。而《在山的那邊》正是闡述了理想與困難的關係。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抓住“山”和“海”這兩個意象,通過反覆的朗讀,藉助聯想和想象,體會詩中的意境,再結合學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體驗,把握作者的情思便是水到渠成之事。瞭解了作者的`情思後學生也就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歷說說自己的初中該確立怎樣的態度(到此基本就是學生的時間)。全文如行雲流水一般順利解決。這樣既達成了教學目標,又對學生上了初中的第一次思想教育課,真可謂一舉兩得。

贊可夫曾說:“教師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更何況我這名語文教師還是一個班主任。我應時刻謹記着,每一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的個體,我們要點一顆個性的種子,讓他發芽。只要我們精心的呵護,儘可能的給他們以陽光、雨露,總有一天,這些小小的蓓蕾就會綻放出迷人的花朵,散發出醉人的馨香來。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2

詩主在抒情言志,是人感情爆發到極點,有感而發的最高文學形式,其文內涵豐富,其聲如雷貫耳,其義激人發聵,震感心靈,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承載着中華文明的真善美的精華,讀之洗滌心靈,誦之耳聰目明,寫之沉澱智慧,實爲育人之良藥,忽視和淡化詩歌教學時語文教育的一大遺憾,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在教《在山的那邊》這堂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用動情的朗讀體味詩歌的語言美和韻律美,細緻的分析闡釋詩歌字裏行間獨到的人生體驗,感受詩人的豐富的的情感,設置情境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那顆絕不屈從於不公平的命運,敢於尋找夢想,執着的心靈。逐字逐句賞析詩歌語言的凝練、生動,與貼切,講述詩歌簡單的寫作技巧。當堂堂練習我設計了用詩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兒時的一個夢想,學生懷着創作的衝動開始嘗試寫詩,有了前所未有新鮮的體驗,當讀着自己用心寫成的稚嫩卻無比真切的小詩時候,學生收穫不只是一篇課文的理解,而是被詩歌潤澤了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