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在山的那邊》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在山的那邊》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8K 次

多年來,在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現代詩歌的教學一直處於邊緣化狀態。這種現象一則與現代詩歌在文學地位中的整體走弱有關,一則也是由於教師缺乏詩意構想,教學手段單一所致。現代詩歌本身具有寓意豐沛、曉暢明白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巧妙運思,詩化課堂,只有跳出傳統的技術解讀的窠臼,融教師之真情於其間,方能洞開現代詩歌學習的一片新天。我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一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中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巧借古詩品今詩,將濃郁的語文味植入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收穫頗多。下面是這堂課的兩個片段:

《在山的那邊》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片段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麼呢?……”在同學們誦讀一邊過後,我也深情地誦讀起來,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師:山那邊是什麼呢?

生:海!

師:是啊,白日依山盡,黃河……

生:入海流。

師:海上生明月,天涯……

生:共此時。

師:對,還有本冊書中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生: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師:是啊,多麼美的大海!多麼壯闊的胸襟!多麼悠遠的遐思啊!……可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我卻幾乎是哭着回來了,爲什麼呢?

生:──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師: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同學們,此刻請再次告訴我山那邊是什麼?

生:是山!”

師:不錯,黃河遠上白雲間……

生:一片孤城萬仞山。”

師:兩岸猿聲啼不住……

生: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萬重山、萬仞山橫在眼前,擋住了那個美麗、壯闊的大海,你會怎麼想?思考一下,寫下來。……

【片段二】

在詩的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插入了一段對自己親身經歷的介紹,繼續巧借古詩解讀今詩。

師:同學們,老師也有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那就是做一名幸福的語文教師。可你們知道要做一名教師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表達能力,通向講臺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那時我說話聲音小,還特別害羞,不少同學都給我潑涼水,說我上不了講臺,不是那塊料。幸虧在最苦悶彷徨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件法寶,是清代鄭燮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播放)同學們,你們認真讀一讀,試試能不能用課文裏面的詩句來翻譯它。

生1:“咬定青山不放鬆”就是“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生2:“立根原在破巖中”就是“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生3:“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來註解。

生4:“任爾東西南北風”是不是可以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師:那麼,阻擋着我們前進的風在哪裏?

生4:被信念凝成的海戰勝了!

師:好!好一個“被信念凝成的海戰勝了”!屈原詩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成長中的我們正需要這種執着追求的精神相伴前行,讓我們激情飽滿地再次誦讀課文《在山的那邊》!

這堂課由預設的以古詩爲輔助手段解讀課文到實際課堂生成的詩意與厚重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並且因古詩的加入,也使得學生對該課的形象化記憶有了一個立足點,今古對照,詩韻相協,實可謂“不薄今人愛古人”,對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