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年級語文《狼和鹿》說課設計及反思

三年級語文《狼和鹿》說課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一、教材簡析:

三年級語文《狼和鹿》說課設計及反思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羣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並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羣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隻;二是鹿羣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羣在毀滅。最後得出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二是鹿羣變化的前後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及想象的能力。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着互相制約、互相聯繫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三、教學思路: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爲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電教手段創造一個聲、色、形有機結合地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讀讀、議議、比比中突破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在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課文,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一)遊戲導入,揭示課題

學生剛進入課堂,又有這麼多人聽課難免緊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方式一是活躍一下氣氛,當然更主要的是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說說對狼、鹿、森林、人類的認識,爲後面的認知衝突打下伏筆。

(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原因。

學生已經讀過課文,對課文內容處於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因此在遊戲之後,我話鋒一轉,揭示出課文中的語句,造成其認知上的衝突,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整體感知,對課文所講述的這一悲劇的原因有所瞭解。

(在課堂實施上,問題的敘述可能過於繁瑣,許多學生在通篇讀完之後甚至連問題都忘記了。應表述得簡單些,指向更明確一些。)

(三)品讀課文,深化領悟。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爲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繫,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爲功臣,稱鹿爲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後,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着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後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爲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看來狼的存在,確實對保護森林起了不小的作用。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後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衝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後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鹿羣變化的前後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體會和交流。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羣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羣變化的前後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於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並交流數字後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飢餓疾病)八千隻(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藉助媒體展示對鹿羣的變化一目瞭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也讓學生明白了鹿羣的`過度繁殖改變了森林。

(在鹿羣變化的前後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帶着問題主動地閱讀、探索。學生圈出文中關於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並交流數字後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飢餓疾病)八千隻(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藉助媒體展示對鹿羣的變化一目瞭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三)真正的罪魁禍首

由此再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水到渠成地領悟人稱狼爲功臣,稱鹿爲禍首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拋出問題,那麼導演這一出悲劇的真正罪魁禍首又是誰呢?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後變化的導火線。也是這出悲劇的真正原因。

(通過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四)小結課文,拓展深化: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後,我讓生交流自己課前蒐集的相關材料,進一步明白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本課時教學過程中,由於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並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後巨大變化;鹿羣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着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羣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爲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