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狼和鹿》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狼和鹿》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尊重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平衡——《狼和鹿》教學反思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三年級下冊《狼和鹿》教學反思

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內兩個方面的穩定:一方面是生物種類(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環境(包括空氣、陽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對穩定。生態系統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人的努力無法彌補的。因此人類要尊重生態平衡,幫助維護這個平衡!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爲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品讀感悟。

在本課教學時,我採用了多種閱讀方式,有默讀、引讀、指名讀、齊讀、對比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人類恨狼之切,感悟鹿羣前後的變化,感悟森林狀態的前後變化,從而體會到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二、巧用對比

在本課教學時,我還充分利用鮮明的對比——鹿羣前後變化的對比、森林狀態前後變化的對比、數據的對比以及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去感悟破壞生態平衡所帶來的惡果。

三、角色轉換

在本課教學時,我還讓學生多次擔任當地居民的角色,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對人類的行爲進行反思,從中感悟到人類確實是好心辦了壞事,破壞了生態平衡,從而讓學生明白尊重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平衡是多麼的重要。

一堂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不但明白了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還提出瞭如何改善凱巴伯森林的現狀,讓在座的聽課老師讚不絕口。

  立足文本 着眼發展 尋求平衡——《狼和鹿》教學反思

海安鎮通學橋小學 劉鷙 剛剛拿到課文時,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讀,放聲地美美地讀, 再讀。 先把我當成孩子, 看看我能讀出什麼; 再把我當成讀者、 編者、 教者,看看又能讀出什麼。看, 《狼和鹿》的故事娓娓道來,宛如在 看一部描述自然科學的紀錄片,每一個場景都給我深刻的印象,人們 對狼和鹿的重新認識也留給讀者深深的反思, 繼而認識到破壞了生態 平衡,會給大自然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這是一篇說理性強的文章,偏之,就重文輕道;過之,則重道輕文。如何把握這文道統一的平衡點?我對文本再次進行細讀,突然發 現文中沒有批判當地居民的語句,也沒有點明真正的“禍首” ,留給 人們的思考空間是無限而又深刻的。這不是那種“小故事,大道理” 般的膚淺說教,而是像品味經典童話般在不經意間被悄悄點化、洗滌 心靈。那麼,我這個語文老師不是做法官,決不能斷下結論,我要做 的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自己在對文本的品讀、複述、想象、 推敲中,形成認知、理解和感悟,在有限的 40 分鐘內得到有效的鍛 煉和發展。 這樣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語言生動形象,用詞精妙。該讓學生 學到什麼?怎樣學才最有效?迴歸到最樸實的學習方法中來, 以讀促 悟。 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故事。在讀文、看圖、聯繫故事情 境中學生感受了“生機勃勃、下毒手、提防、暗算、饑荒”等詞語在文中表情達意的精彩。比喻句中把疾病比作妖魔的影子,這樣一個打 比方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反覆思索後還是採用以讀促悟的方式來學 習,學生聯繫上下文的朗讀,感受到疾病的可怕,再回過來感受這樣 一個比喻句也就不難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學,學生的學 習過程簡約有效,因而也學得輕輕鬆鬆,全神貫注。 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還應該讓學生得到哪些能力的訓練?復 述課文成爲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尤其是第三自然段的複述,是複述的 難點, 怎樣將這個重難點在課堂內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好?我又想到 了“讀” 。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森林和鹿羣的變化,同時理清層次, 這樣既喚起復述的願望,又幫助學生做好複述的準備。在指導朗讀中 理清層次, 幫助學生解決難點, 這樣的.教學方式簡約而不簡單。 當然, 教孩子複述,並不僅僅只爲了完成書後練習。朱光潛說: “在語言文 字上推敲,骨子裏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教給複述方法,還得把握 複述時機,當學生在對凱巴伯森林變化真正原因有所感悟時,我再讓 他們複述原先的森林,這一遍的複述真正喚起學生對寧靜和諧的大自 然的嚮往與追求,把語言文字的美和思想境界的美悄悄地交融在一 起,在文道統一中架起了平衡的橋樑。 “在教學中要做一些減法,也要做一些加法——複雜的過程要 簡約化;別人都覺得難教、怕教的,你還要敢於加進來。 ”課上好了, 我也體會到其真正的用意,每一節語文課都做做這道加減法,孩子的 語文素養不是日日見增嗎?用好文本,教孩子們需要的知識,訓練孩 子們要發展的能力,引導孩子們感悟其所得到的思想,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找到語文教學的平衡點。

  《狼和鹿》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我具體來談談《狼和鹿》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後的一些反思:

一、 複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出於“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複習上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範圍較爲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後,你們有什麼收穫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穫。

(當這個問題提出後,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並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複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瞭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爲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 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爲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繫,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爲“功臣”,稱鹿爲“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後,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着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後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爲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後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衝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後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爲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時候,思維纔算真正啓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爲什麼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後,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後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後,有些外來工子弟因爲各種條件因素,知識面較窄,他們提出了這樣或那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爲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後主動地尋求着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鹿羣變化的前後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藉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羣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羣變化的前後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於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並交流數字後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飢餓疾病)八千隻(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藉助媒體展示對鹿羣的變化一目瞭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爲“功臣”,稱鹿爲“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後,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進一步瞭解關於狼和鹿及生態平衡的相關內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於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並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後巨大變化;鹿羣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尤其是那些外來民工子弟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有個別外來子弟學生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但這些學生們仍能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着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羣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爲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對於條件明顯落後於城市學生的外來子弟學生來講,這大大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同時現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