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六年級語文試卷卷面分析範文

六年級語文試卷卷面分析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2K 次

一、試題分析

六年級語文試卷卷面分析範文

縱觀整張試卷,本試卷是一份含金量較高的試卷,內容有一定的覆蓋面,重點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試卷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改革下的大語文觀,有一定的層次性,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又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歸納試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既緊緊依綱扣本,又注重知識拓展與能力的考覈。

此次試題,緊扣教材,從“知識與積累”到“理解與感悟”,無一不考查學生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又不唯“教材”,依託教材內容向外延伸,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新課改強調注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加大,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試卷中的“積累與應用”中的1———7小題,以靈活的形式考查這一訓練要求。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紮實的語文功底,只有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更高的水平。事實證明:我鄉語文教學在此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我鄉教師在這方面應再下一番工夫。作爲學校應該創設條件,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不能僅僅依靠課本。真正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書本與生活相聯繫。

此外,試卷“積累與應用”中第7、8小題和課外閱讀,充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的特點。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知識,更要求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融入社會,具有主人公精神,有社會責任感。

2、銜接生活,激發學生表達慾望

這次寫作,選擇了“————讓我着迷”、“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學生”這一話題,一方面運用啓發性的語言,開闊學生的思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又給了學生廣闊的表達空間,避免了學生寫作的模仿、抄襲,真正考查了學生作文的真實水平。加強了語文“生活化”的引導,一改過去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形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創性的理解。

3、注重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在對學生的知識與積累考查中,把對語文知識與運用的檢測放置在豐富現實的生活情景中,使語文命題煥發出濃郁的時代氣息。這次檢測,不僅注重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也對學生的情感薰陶提出了要求,它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語文源於生活,又廣泛用於生活。

4、孕育人性,爲命題注入關注和諧社會的暖意。

語文命題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命題內容就應蘊涵人文關懷。要達成這一目標,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命題放置在學生人性發展的高度,結合語文知識點的檢測,加入一些能夠引發學生道德碰撞,情感共鳴的因素,如對學生進行感恩的'教育。本次測試“積累與應用”中的第8小題、課外閱讀等無一不體現這一點。

5、注重對學生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

本試卷就注重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緊緊靠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向聽、說、讀、寫靠攏,注重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試卷中的辯論、評價,正體現了這一點。

二、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部分積累與應用中以考察拼音、漢字、詞義、句子、積累、說話爲主。在第一部分的題目中,第1小題出錯之處在於日常對同音字的辨別還不夠,第一題拿到滿分的同學少之又少,此題可以說給學生當頭一棒,因此,此題必有失敗之處。考慮學生心理,出題者應該考慮學生水平,讓百分之九十的考生能夠順利完成此題,更符合先易後難的考題規律;第2、3小題測試漢字的書寫,考察學生丟漢字的書寫掌握,失分比較少;第4是對句子的考察,綜合性較強,艾爾莎出現於老教材中,學生不能辨別,如艾爾莎是人此題就有爭議,因此出題者因聯繫教材,題目應清楚明瞭;第5小題是對詞語積累的考查出錯率幾乎沒有;6—7小題考察學生的積累情況,題目聯繫生活、靈活多變,有效的檢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8—9小題是對說話的考察,但仍然有部分學生思考不夠仔細,答題不夠完整。

第四部分是閱讀,課內閱讀考察中,很多學生近義詞、反義詞把握不夠準確。從文中找比喻句和擬人句,以及寫一句與“日”有關的詩句等都沒有太多突出的問題。但在課內閱讀中的14小題對學生來講,沒能抓住能體現“變”的關鍵詞,特別在動作的變化中,不能按順序找,因此,此題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殺機。第五題是作文題,多數同學能按要求去寫,感情真實、內容具體。本題在字數上95%的同學都能達到要求,且遠遠超過了400字。

三、努力方向:

依據此次考試的命題導向,結合我鄉學生實際,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工作:

1、依綱扣本,深入挖掘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繼續將學生引入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貫穿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始終。

2、緊扣訓練重點,以教材爲主,教給學生方法,多提供閱讀材料,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小學語文中的漢語拼音、字、詞、句、閱讀、習作、口語交際是最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引導學生去探索,正確理解,多積累。在教學中,既要使學生學到知識,又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3、正確處理因材施教的關係。小學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更是基礎教育。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繼續紮實基礎知識教學,嚴格把關,絕不放棄一個差生。

4、注重知識的積累與運用,重視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

5、教育學生認真讀題,冷靜分析,養成認真的答題習慣。

6、加強課堂教學的自我反思。要把“知識教學”變爲“發展教學”,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爲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真正實現師生互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