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悠悠茶緣情的散文

悠悠茶緣情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4K 次

不知從哪裏來的想法,我一直認爲茶應該屬於南方。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我平時沒有喝茶的習慣。在我交往的圈子裏,通常所說的喝茶的“茶”其實就是白開水。古人說得好:“君子之交淡若水。”一杯白開水,極其普通,無需添加任何東西,無色無味,清淡宜人。在崇尚自然簡單生活的今天,白開水的排毒減肥、調溫降熱、老少皆宜的特點,越發爲人們所重視。

悠悠茶緣情的散文

我國是一個茶文化的國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茶葉生產和出口國。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時期,一個名叫陸羽的學者,就曾因撰寫一部有關茶的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後被人稱爲“茶聖”或“茶仙”。傳說陸羽自幼是個孤兒,後被竟陵龍蓋寺智積禪師收養長大。他爲人聰明,在黃卷青燈鐘聲梵音的古廟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同時還鑽研茶藝,著書立說。據《新唐書·陸羽傳》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說來慚愧,關於茶的認知,對我來說還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前,在我印象中,茶屬於飲品,茶屬於文人雅士。自己從來也沒想過和茶打交道。特別是對“一杯茶,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衙門作風和習氣深惡痛絕,似乎“茶”成了人浮於事無所事事的形象代表。要說起對茶的真正認識,還得從一次去桂林出差說起。記得當時坐火車路過湖北黃岡,無意間從車窗往外看,起起伏伏的丘陵一片蔥綠,有人說那是茶樹。我不由得一陣驚喜。

伴隨着車的節奏,我試圖搜索近前的茶樹。終於看到了,原來是不高的灌木叢,碧綠的葉片非常稠密。猛然間,一個採茶姑娘,頭頂竹篾,衣袂飄舉,笑語盈盈,纖纖玉手在靑枝碧葉間翻動。幻化畫面一晃而過,倒讓我想起歷史課本上所講的北宋王朝屈辱的盟約。堂堂的一代天子,動不動就要被迫送別人幾萬擔茶葉,當然,還有歲幣銀絲綢瓷器等。雖然我不清楚“擔”這個概念的大小,但看着這眼前密密麻麻的茶樹和一晃而過的採茶女,心中不免生出很多想法。

兩國交兵,勝利者向失敗者索取的戰爭損失或賠償,竟然是茶葉,而且數量如此之大,真是讓人吃驚。這一方面充分說明茶葉在當時絕非一般物品,它必定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貴重東西;之所以要那麼多茶葉,可見即便在北國的夏遼金,茶葉也爲當時的人們所喜愛,必定有廣大的消費對象和消費市場。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茶葉在江南種植區域一定很廣,而且茶葉從採集製作到包裝貯存等過程,做工一定非常精細,不然,怎麼會那麼貴重。

要說品茶,還得從十來年前去武夷山的一次旅行說起。那是一個暑假,大概是陽曆七八月份。記得我們一行遊覽了獨樹一幟的“丹霞地貌”自然風光之後,導遊把我們帶到了市區一個二層茶樓休息。當我們帶着疲憊和倦意走進茶樓的時候,迎面走出一個身穿旗袍白皙高挑的禮賓小姐,笑盈盈的將我們帶入了寬敞豪華的大廳。還未等我們在沙發竹椅上坐定,面容姣好秀色可餐打扮統一的禮儀小姐,一個個手持紫砂大壺向我們走來。

大壺曲折的仙鶴長頸般的臂咀高高地翹着,禮賓小姐個個神態自若,動作靈活,還沒等我們迷瞪過來,一個個背後探花風擺楊柳,清澈溫潤的茶水便汩汩而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青花瓷碗裏直打轉轉。我們無暇顧及瞻仰絕色佳人的玉容,也無心欣賞曼妙絕倫的風姿,操起酒杯似的玉碗,一飲而盡,只是還沒有什麼感覺。招呼禮賓小姐再來一碗,連喝三碗,也未咂摸出什麼滋味,落得個衆人捧腹大笑。

試過幾種不同品類,禮賓便向我們推介各種茶的好處和價位。我不感興趣,就一個人悄悄地回到車上。一看司機和陪乘都在,我們三人閒聊起來。不多時,大家陸陸續續都回到了車上。正當發動車輛要走時,幾個人高馬大打手似的,凶神惡煞般地闖上車來,每人手裏抱着一摞茶葉,用威嚴的聲音呵斥道:“每人兩盒,都必須帶上。”一問價,好傢伙,每盒一百五十元。好說歹說,討價還價,最終我掏了八十元買了一盒,自認倒黴吧。不過,回來確也派上了用場,被妻子拿去孝敬了我的岳父大人。

兩千零一十年,教師節前夕,班裏的學生送給我一盒“鐵觀音”。我說:“我不喝茶,花這個錢幹啥?”學生誠心誠意地說:“老師喝茶好,你經常給我們講修身,品茶就是一項很好的修身工夫。”無話可說,感謝弟子的一片苦心,我只好接受了。在桌案上放了好長一段時間。有一天,我讀了一篇關於如何理解古詩的`文章。文中說,讀古詩,好比飲香茗。古詩的語言非常凝鍊,要想理解它,就必須像飲茶一樣,先用沸水泡開它。把古詩先讀熟,然後再加以想像,理解起來自然就容易得多了。

我不由得看了看靜立在桌面上的“鐵觀音”,心有所動。站起身倒了杯滾燙的沸水,打開“鐵觀音”,從塑料袋裏取出幾粒暗灰色的茶葉,放入水中,蓋上杯蓋。耐着性子,我又讀了一段文字:品詩如品茶,不能急,待茶葉在沸水裏上下沉浮,充分釋放出綠葉的生機、陽光的香味,再加上水的淡遠和內心的平和,意境神韻慢慢地都會出現,品詩也正是如此。打開杯子,一縷縷青煙悠悠的飄出,水中藻荇交橫,我輕輕地啜了一小口,略帶苦澀中不乏絲絲香味,我一口一口地靜靜地喝了大半杯,覺得與白開水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白開水只是細細的,沒有什麼味道,很快就到了肚裏;而茶水,不過喉結便已感覺到幽幽的香味,等慢慢送下,香味愈來愈醇厚。我知道讀詩貴在堅持,一個習慣的培養確實有待時日。或許是後來天氣轉冷的原因,或許是對這細小的黑黑的米粒狀的東西發生了興趣,自從那次獨自品茶之後,接下來每逢喝水,我總是捏上幾粒茶葉,直到那盒“鐵觀音”告罄,我才依依不捨地與茶告別。

隨着對茶的興趣的提高,我上網查閱一些關於茶的資料,發現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營養素,對於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飲茶具有養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兩杯茶,可以起到防老的作用;並且由於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飲茶對於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在古代文化中,茶是待客之道,來了客人,首先是上茶。至今酒館飯店旅社或其它公共娛樂場所,還保留着這一傳統習俗。有些地方還專意設有音樂茶座,供人休閒玩樂。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拜謁一寺院,未報家名。方丈說:“坐,茶”;方丈近觀,看是一個秀才,改口說:“請坐,上茶”;蘇東坡頜首恭謝,寒喧數語,方丈說:“請問尊姓大名?”蘇東坡說:“鄙人蘇東坡”。方丈乍驚,大文豪也。忙說:“請上坐,上香茶”。別時蘇東坡書寫一幅對聯贈於方丈:坐請坐請上坐;茶上茶上香茶!仔細想想,妙趣橫生,令人深思。

品茶,可以舒心養氣,濾去浮躁,驅除雜念,陶冶性情,昇華思想,對人是受益無窮的。早在唐代劉貞亮在《茶十德》裏就說過:“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

又有好長一段時間沒飲茶了。聽說我喜歡喝茶,遠在廈門開車的一位親戚專門給我捎來一大盒當地產的“毛蟹”,據說是烏龍茶的一種。我本不懂茶,隨便嚐嚐而已,打開一看,包裝很精緻,沏上一杯,喝上一口,一種獨特的自然花香撲鼻而來,滋味醇厚甘鮮,滿口生津,齒頰留香,喉底回甘,餘味無窮......

朱脣啜破綠雲時,咽入香喉爽紅玉;香於九畹芳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與茶相見晚,悠悠茶緣情。如有朋友來,我定會奉上“香茶”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