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

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一、教材分析

白楊禮讚優秀教學設計

課文是託物言志的寫作範例,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徵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鬥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的由衷讚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由“雄壯”、“偉大”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着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徵意義;最後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讚美白楊樹”。

作者對白楊樹的讚美之情;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全文的寫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於時代背景,學生明瞭即可,無需多講,學習本文主要進行散文欣賞,着重賞析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設計理念

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白楊禮讚》是一篇文質優美,感情強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標設置時,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因此,要求學生在預習時主動提問,帶着問題進課堂,小組成員互相討論與交流。

3、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情感,通過範例,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上同化或滲化。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2.品味散文優美抒情的語言特色。

3.理解象徵、反問、間隔反覆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運用。

過程與方法 1.以朗讀法感受白楊樹的外形。

2.以討論、探究的方法領悟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中華民族質樸、堅強、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白楊樹的形象特徵及象徵意義。

難點:象徵寫作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

五、教學設想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鬥、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鬆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

白楊樹是極常見的一種樹,房前、屋後、河畔,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體再現白楊畫卷,配以舒緩的背景音樂)。這些畫面給我們的感受或許是優美、或許是寧靜!但是這節課,我們卻要隨着茅盾的筆回到抗日戰爭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兒生長的白楊樹是一種什麼樣的英姿(多媒體播放西北高原的視頻)。同學們,聽到了嗎,看到了嗎?那蒼勁、悠揚的葫蘆絲《黃土情》把我們帶進了神奇的西北高原。

課前準備

1.師生認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

2.走進作者,交代背景。

①作者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人。中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和偉大革命家、文學家。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②時代背景:《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3月,中國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來離開延安到重慶。正是這西北高遠走的一遭,他看到了國民*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北方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作者從西北抗日軍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於是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讚》這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由於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只能採用委婉含蓄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手法叫作象徵。

模塊一:熟讀——讀標題、讀課文、讀註釋、讀出散文的味

(聽錄音,完後學生激情自由讀,然後合作探究)

1.解題,引導學生說“禮讚”的含義。

2.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讚》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麼,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討論後歸納,媒體顯示) ★高原風景圖 白楊特寫圖 物人聯想圖

3.通過聽讀課文你感受到白楊樹是怎樣的一種樹?

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白楊樹是質樸、堅強的樹 ;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等。

4.理清思路

①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境 外部形象 內在氣質

②(小組討論,師歸納)按照這條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節),直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讚美之情。

第二段(第2—4節),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段(第5、6節),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節),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瞭文章的主題。

第五段(第9節),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讚美白楊樹。

模塊二:巧練——練朗讀能力、練辨析能力、練概述能力、練理解能力

1.全班齊讀(要求感情濃厚,語調昂揚)第(1一4)節後,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文章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抒發了對白楊樹的崇敬、讚美之情。那麼白楊樹爲什麼“實在是不平凡的”呢?作者爲什麼要“讚美白楊樹”呢?文章不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宕開一筆接着寫了黃土高原的景色,突出了它的“雄壯”、“偉大”,烘托出白楊樹生長環境的不平凡;接着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爲下文白楊樹的閃亮出場做好了鋪墊。

2.品讀文章的(5、6)自然段,探究以下問題:

(1)白楊樹的外形特徵怎樣?(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師歸納點撥)

★在描繪白楊樹的形象方面,作者採用擬人化手法,用“力爭上游”一詞概括了白楊樹形象的總特點,然後分別從幹、枝、葉、皮四方面寫它們的特點。幹,突出它的筆直;枝,強調它的靠攏;葉,突出它的向上;皮,則寫它“微微泛出淡青色”。最後用“倔強挺立”總寫它的性格特點,並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通過這些特點的描寫,正直、團結、質樸、力爭上游的白楊樹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文章的第6段,則自然而然的再次抒發讚美之感情,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模塊三:深思——探究課文寫作的妙處

1.請學生醞釀感情,高聲地充滿激情地將文章的(7、8)段讀給自己的同桌聽,品味語言使用的妙處。

詩文不是無情物,《白楊禮讚》所讚美的並不僅僅是白楊樹,本文深刻的主旨是在讚美人。(各小組展開討論,探究寫法,體會情感,揣摩語言)

屏幕顯示合作探究一:欲揚先抑。

屏幕顯示合作探究二:反問句改爲一般陳述句。

★教師歸納:

本部分作者運用“先抑後揚”的寫法,首先連續使用四個否定詞“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然後筆鋒一轉,一連舉出了“偉岸”、“正直”“樸質”“嚴肅”等七個詞語有力地讚美了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此時,我們已經深刻的感受到,在作者的筆下,白楊樹不再是一種普通的樹,而是一類人、一種精神的寫照,那麼是什麼撩撥了作者的心絃呢?

接下來,作者又一連用四個反問構成排比句式,語氣逐步強烈、含義逐步豐富、境界逐步高遠,發人深思、層層深入的點破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難道它只是樹——難道它不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不象徵了守衛自己家鄉的哨兵——難道它不象徵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四個反問句一氣呵成,由物到人,由對白楊樹的讚美自然而然的過渡到對西北抗日軍民的讚美上,這種寫作手法稱之爲“象徵”。

2.歸納象徵手法的使用

(合作討論象徵手法的內涵,師歸納)

★象徵就是託物言志、託義於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達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稱讚的事物之上的一種寫作手法。

★在本文中,白楊樹和北方的抗日軍民所具有的正直、樸質、嚴肅、團結、力爭上游、堅強不屈的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濃縮。所以,白楊樹象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象徵了整個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鬥爭意志。在那個亡國滅種的危機關頭,這正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們民族求得獨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說:“位卑未敢忘憂國”,是的,生活在當今幸福時代的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模塊四、活用——模仿本文的寫法和語言特色,作文練習

1. 說話:仿句式,造句子。

①我讚美蓮花(菊花,梅花、小草、蜜蜂……),就因爲它不但…,尤其…② 讓那些……人們去讚美……的牡丹,去鄙視這……的蓮花…我要高聲讚美蓮花

2. 作文: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有沒有一些自然景物觸動過你的情思,引發過你的聯想和想象。請你從“落花、蠟燭、山鷹、明月、綠葉、泥土、小草”這些事物中選擇一種,運用象徵手法,完成一篇200字的短文。

最後,讓我們以閻維文的一曲婉轉激越的《小白楊》結束本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