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1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概括地說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爲了實現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較系統地學習說明文,所以我在教學之初先對學生進行了說明文基本知識的系統介紹。

本節課所教授的是第一課時,以分析中國石拱橋的典型代表——趙州橋的結構特點爲教學重點。導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概念由大到小、說明對象從概括到具體的方式,由“橋”引到“中國石拱橋”,使學生界定了課文說明對象的範圍。字詞和作者簡介等,在課前我都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課件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來便進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趙州橋。

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趙州橋,所以爲了增強直觀形象性,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是爲學生範讀這部分課文內容,然後用幾段生動形象的卡通視頻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清楚,設計了6個探究題目,逐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公開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開始時認爲課的容量較大,因此有意無意的加快了速度,並且還刪減了最後一道習題,可實際在最後有了些許富餘時間,使整堂課感覺起來前緊後鬆,不夠流暢,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2

通過講《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我最大的體會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有時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預設與生成還有一定距離,而且由於個人對xx教授新理念的理解也有偏差,雖然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但還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另外教學中切忌貪大求全,否則會顧此失彼,收效甚微。尤其是聽了xx教授和成浩主任的點評和各位老師的批評建議,我深刻認識到我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要深刻地反思,揚長避短,爭取不斷地完善日後的教學。

課堂按照最初的設定,平穩地進行着。 可課後我卻發現我講得太多,沒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我們的課堂,應該說教師都在課前備好,然後再處心積慮地讓學生往我們事先設好的圈套中鑽,如果他們都在課上被拉進來了,就如同跟着導遊遊了一遍景點,那麼教者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其實說穿了還是一種僞課堂。

真正的課堂,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現將不足分析如下:

一、 貪大求全,內容過多,尤其是設計的問題多而碎,讓人感覺結構不清晰,使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而且每個問題都淺嘗輒止,因爲我貪大求全,既想把單元主題理清,又想把《中國石拱橋》這一課說透,結果造成兩項都涉入不深,挖掘不透,學生對有些問題理解的不夠深刻。在以後的問題設計上,我“要做問得巧的智者”,用靈活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學習。

二、粗心毛糙,不注意細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方法決定效果。”我自認爲我態度認真,積極備課,但是忽略了細節,問題設計、總結、練習中都有重複現象,這樣,不但沒有突出重點,反而顯得內容過多,時間緊張。我自認爲我設計的兩個延伸遷移題是一個亮點,應該能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更能檢驗出學生完成目標情況,但由於自身對主題式教學還有一定理解的誤區,所以出現了虎頭蛇尾的問題。

三、作爲一名教師,忽略了最重要的課堂常規,過於依賴多媒體課件,有時還受課件的限制和牽引,有些知識點沒有讓學生記下,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只熱心地參與活動,掌握知識卻如過眼雲煙。

四、導入語設計不夠精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精彩的導入語是每一堂課的提神之筆,我要更加重視。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問題設計精巧,結構清晰,合理安排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如當 “你還知道哪些建築園林,名勝古蹟?”這個答案出現時,我能夠相機引導:“根據你的遊覽經驗和見聞來談談?”那麼學生的思路將會更清晰地打開;當學生提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而教者又不懂的問題時,我能先請教其它學生有沒有人懂這個問題的,如果還沒有,我能夠引導他們:大千世界奇妙無比,世間的知識無止無境,它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只要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課堂上隨時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我們教者應該因勢利導,抓住閃光點,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知識的火花,從中生成能力、方法、習慣。我們不能死守教案,照本宣科,應順學而導,注重生成,以求最大限度地將我們的課堂成爲一種有生命的、有質量的、鮮活的真課堂。

今天的語文教學正面臨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各種觀點、各種思路如雨後春筍,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的轉換。但不管怎麼轉化,老師畢竟還是老師。我以爲今天的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應該和旅行團的導遊一樣,而學生則象是遊客,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語文知識的百花

園裏遊覽,因此老師既不應該象過去那樣滿堂灌,也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放任自流,既有讀書聲也有寫字聲,能讓學生思考、表達、動手、做結論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不做包辦替代的保姆老師。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3

回顧這節課,我認爲自己有以下優點值得肯定:

一、 教學目標明確、度量安排合理,重難點突出。

我爲本課指定的學習目標是:

1. 以趙州橋、盧溝橋爲例,理清作者的思路,瞭解趙州橋、盧溝橋的特徵。

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3.感受橋之美,體會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韻味。

這三個目標符合新課標的“三維標準”: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其中重點是抓特徵、明方法和品語言,難點是理順序。而感受橋之美是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的。

二、 教法運用恰當

1. 以石拱橋圖片和民歌創設情境,營造出濃厚的文化韻味

2. 明確學習目標。這是符合初中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實際能力的做法。後面的講授與探究都要以此爲座標。

3、進行課外鏈接在完成各個環節的基礎上,展示圖片,從而引導學生更好的感悟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韻味。

三、 講授與探究結合,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的知識點主要由老師講授完成,訓練部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句段關係、學會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並基本上熟悉答題語言表述的標準。

不足之處——

1教態不夠從容

2.板書不夠美觀

3. 調動學生不夠

4. 一些地方處理粗糙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4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介紹中國石拱橋的事物說明文。安排在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意在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文體特徵和品味說明文的準確語言,從中感受中國石拱橋的藝術價值,爲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自豪,最終理解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徵,列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事例來生動、形象地介紹中國石拱橋,讓學生能夠欣然接受說明文的嚴謹、準確、生動、形象。爲此,我反覆品讀原作並仔細斟酌,結合說明文文體,精心製作了圖文並茂、情理結合的課件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儘可能多地給學生以思考、感悟、表達的空間,我感動於學生熱烈的討論、認真投入的朗讀和精彩不斷的表達,感動於這種師生快樂的學習課堂氛圍。回顧本節教學的成功之處,我認爲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是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五個步驟:導入新課(猜橋)——整體感知(讀橋)——重點研讀(說橋)——合作探究(比橋)——拓展提升(畫橋),凸顯了對文章的“品析”。以”讀“爲手段,以問題爲驅動,引導學生在“朗讀——體味——研讀“的過程中,瞭解結構,把握特徵;朗讀欣賞,訓練表達;比較分析,品味語言。適時穿插解說員關於趙州橋和盧溝橋的視頻介紹,便於學生形象理解石拱橋的特徵,同時學生的思考能力、聽說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是學生積極主動,展現智慧。“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課堂上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鼓勵他們在問題的導引下層層深入文本,各抒己見,自由暢談。在課堂教學中“爲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爲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給學生一份信任,學生一定還你以驚喜。

三是學生髮揮聯想,培養能力。本課是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美、結構堅固與歷史悠久,在此基礎上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聯想體現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古建築,加深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交流中,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活躍起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但課堂沒有十全十美,本堂課仍然留有遺憾。由於時間關係,在拓展提升中,沒有讓學生動筆寫一寫古建築的美感,沒有更深刻地挖掘《中國石拱橋》的精神內涵,自我感覺學生的體會沒有更深刻一點。

語文教學能力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堅信只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以後終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讓學生更容易地學,更輕鬆地學,更快樂地學!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5

第三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對於初二的學生而言,這可算是一種新文體,接觸比較少。《中國石拱橋》是本單元的開篇課文,是爲學生學習說明文打基礎的,在初中說明文學習中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說明文是一種比較枯燥的文體,沒有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情節。《中國石拱橋》更是一篇平實的說明文,雖然內容淺顯易懂,但學生學起來可能興趣不大。因爲擔心這一點,也想過要搞一些創意花樣,讓課堂熱鬧起來。但又想到如果過分追求形式的出彩,很容易出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偏頗,造成知識點掌握不紮實,直接影響到學生後面的學習,影響到學生理解、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還是老老實實,穩紮穩打。第一課時,整體感知,從宏觀上把握全文,掌握說明文的說明內容————說明對象和說明對象的特徵,學習說明文抓住事物的特徵,選取典型例子進行說明的方法。第二課時,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掌握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準確周密、說明順序等有關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以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爲目標。

在教學中,我覺得以下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

1、導入的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先打出“猜猜他是誰”的標題,勾起學生的好勝心理,待他們躍躍欲試的時候,便講述作者和橋之間的一個小故事,讓他們猜主人公。學生很聰明,一下就猜出是作者,接着由作者引出課題。這樣導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後面的學習中去。

2、在教學中適當運用“溫故而知新”的教法,即複習學過的說明文的一些知識,喚起學生的記憶,使已學的方法能更好地溶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並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堅持“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

3、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克服了以往老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弊端,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了學生。例如第一課時,在學習盧溝橋和趙州橋的特點時,我都只做適當的點撥,主要由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進行歸納。第二課時中不管是學習說明方法、還是賞析語言的準確周密,我都只是舉一個例子進行方法指導,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找、去分析,給他們以充分的自由和空間,使他們在獨立思考或合作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不足之處就是在只在意培養學生初步閱讀學習說明文的能力,課文的相關拓展沒有涉及。例如可以由實物之橋拓展到精神之橋,由橋的形式美拓展到審美藝術得等,開拓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外,教學時間把握不好,前鬆後緊,最後似乎草草結束,感覺很匆促。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6

《中國石拱橋》是新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7課。本課是一篇說明文,需兩課時,本節是第二課時,重點學習趙州橋和盧溝橋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並在學習中摻入說明方法的判斷及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通過知識延伸讓學生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借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時設計瞭如下環節:複習舊知——學習新課——拓展延伸——佈置作業。上完這一課,同學們都感到很滿意,既掌握了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又爲社會主義橋樑事業的快速發展感到震驚和驕傲。

我覺得這堂課有以下優點:

1、複習導入,進入新課,知識得到鞏固。

2、這堂課目標突出,重點學習抓住事物特徵來說明,我們緊緊圍繞這一重點展開學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果,既印象深刻又體現了合作精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3、能在分析事物特徵時引導學生找到運用說明方法的句子,並體會它的作用,使說明文的知識得到鞏固。

4、利用多媒體配合教學,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更利於瞭解橋樑的結構和特徵。拓展延伸中播放《中國橋樑》簡短視頻,學生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併爲中國橋樑事業的發展感到震驚和驕傲,激起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5、板書清晰有創意,學生便於理解本課的整體結構以及由此知道說明順序。

本節課設計的內容多,想要面面俱到,但時間安排上就顯得有些急,不足之處,具體總結如下:

1、沒有着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時間關係,讓學生找到句子後就共同分析了。

2、拓展延伸環節,引導的不夠到位,學生確實被橋樑事業的發展震撼到了,但我沒有充分的引導他們勵志、愛國,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3、整節課還是老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學生對內容不夠熟悉,回答問題時,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

4、正所謂“貪多不爛”,一節課要做到每個知識點都涉及到,往往會適得其反。

針對以上的情況,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學會取長補短,多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認真備課、多收集資料,全面瞭解教材,引導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課堂環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語文語言的魅力。同時提高自己在課堂上語言表達能力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學無止境,我會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己!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7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非常經典的介紹事物的說明文,側重點是強調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掌握最主要的舉例說明的方法,並讓學生注意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特點。

第一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方法實施教與學

1、情境設置:利用課件增強直觀性,讓學生更真切地瞭解說明對象及特點。

2、三讀:在預習基礎上速讀、細讀、研讀三步語文實踐活動的運用,由淺入深的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問題討論: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在學習中相互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三個問題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1.速讀課文,給標題加定語。既讓學生認識本文的說明類型及對象,又引導他們在預習基礎上整體感知全文,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完成目標二的達成。

2.細讀課文。讓學生細讀寫趙州橋、盧溝橋的段落,分析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在這兩座橋上的體現。這一問題是目標二的深化,更是目標三的延伸。

研讀課文,探究選擇例子時要把握的一般規律—共性與個性。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選材指導,爲課後的習作訓練打下基礎。

最後,用小練筆,以“堯頭黑瓷”爲題,寫一篇小習作。讓學生現學現賣、即學即用,達到重構知識的目的。

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比較理想,達成了目標,並讓學生明白說明文特點的重要性和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妙用。不足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還不是特別充分,還可以讓討論交流的時間更長,更深入一些。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8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來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爲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利用學校的問題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因爲本校地處鄉村,學生們關於橋的形式知之甚少,所以本節課導入時,我給學生們放了有關橋樑的圖片,使他們從家鄉的獨木橋這一層面一下子開闊了視野,勾起了他們學習本課的慾望。接着,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字詞和作者簡介等,通過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學生在自學中把不會的問題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學生們以組爲單位相互合作,重點商討這些不會的問題,對於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交全班,全班解決不了的,老師重點講解。然後教師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對趙州橋和盧溝橋、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兩個方面進行精講點撥,然後老師找出文章中的例子進行訓練,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並且通過親身參與加深了印象。

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課後延伸環節,目的是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拓展。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時間掌控上不是很合理,課堂不是很緊湊,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9

《中國石拱橋》我安排了兩課時,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品析語言,完成課後練習。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一)激發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愛好。說明文是學生不太熟悉的一種新文體,內容一般又比較枯燥無味。不向記敘文,有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爲了讓學生能喜歡閱讀說明文,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破費了一番心思。

首先在導入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事先準備的多媒體圖片(各式各樣的橋和一道美麗的彩虹)讓學生們猜想這是什麼橋?然後引出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國石拱橋》。大家首先熟悉了石拱橋的外形,彎彎的像一條彩虹。我想這樣的導入,既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在頭腦中,把這條優雅的弧線和美好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在感性上認同了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雅。

其次,在講課中我插入了一個關於作者茅以升的小故事,既爲了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更爲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證實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課上我讓學生拿出一個硬紙板,紙板的兩端下面各墊起相同高度的書。然後往紙板上訪重物,如文具盒、鋼筆,直到紙板被壓彎爲止。再把這個硬紙板完成弧形,兩端還分別用書把這個弧形固定好,然後往這個弧形硬紙板上放剛纔用過的重物,看是否把弧形壓彎。學生按照我的描述做試驗,證實了弧形的承重力更強。課下聽課老師對此提出了建議,這個實驗是不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會更好?我恍然大悟,自己在不自覺中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把自己想的一套方案強加給學生。

(二)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首先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前提下,給題目加修飾語。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瞭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不必現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有了這個基礎,纔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是怎樣解說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徵。

然後抓住石拱橋的特徵給課文分段,探究說明順序還有幾種,我簡單的說還有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

講完課後,幾個老師談話。談到了上學期八年級老師讓學生做的桃花源記模型。我深受啓發,假如把課前的製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橋的模型,改爲讓學生製作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模型,是不是更好呢?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省去課上畫簡圖的環節。同時學生爲了將模型做好,一定會認真地去研究課文。真是一箭三雕,有何愁課上時間會緊迫呢?也許這樣的話,這篇課文根本用不着老師再講什麼了?但誠如校長所說,一堂好課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殘缺的美。我的課堂教學不求最好,只要更好。

有這樣一位孜孜不倦追求的校長,有這些熱心真誠的老師,我不敢讓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研究教育理論、探尋教學方法、形成教學風格,我想我快要成功了。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10

這是一篇典範的事物說明文,說明結構、順序、說明方法的使用、說明語言都很有特色。但在一節課內要學習這麼多東西,未免太難,要做到面面俱到,恐怕是蜻蜓點水,那麼就不如重點突破幾點。這是這一冊的第一篇說明文,有必要重新明確說明文的文體特徵及說明文的目的。這一點關係到整篇文章的解讀。因此我首先讓學生課前重溫了有關說明文的知識介紹。

另外,本文雖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但最主要的是舉例子,那麼在學習目標上就把它作爲突破點,在對文體特徵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這一問題較容易地解決了。其他如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也是在這一前提下解決的。這就說明在教學中,有時找準一個切入點,可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輕鬆起來。

在弄清楚舉例子的注意事項後,設計了一個練習加以鞏固,並在揣摩語言之後繼續上邊的練習。但說明文畢竟是相對枯燥的,那麼如何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鑽到文章中去就非常關鍵。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幾項轉換學生角色的活動,讓他們充當做者、畫家,通過有趣的活動去分析文章的結構、品味文章的語言、解說作者的意圖,使他們能走近作者、走進文章。實踐證明,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只要引導得當,活動設計到位,學生樂學、願學,就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11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介紹石拱橋的說明文,所以我旨在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橋樑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徵,並從中瞭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明確說明順序,體會說明方法,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中國石拱橋》我安排了兩課時,這節課是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分析說明方法,品析語言,學寫說明小片段。

收穫是:

1、教學過程循序漸進。

2、課堂提問有梯度,使學生每次回答起來都不覺得太難。

3、有學生不會的知識,及時講解;有學生遺忘的知識,及時提醒溫習路徑。如:說明方法,學生不容易明確。老師先提示學生看說明方法列表,等學生用排除法判斷準確後,再詮釋一下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

4、及時小結,注重前後學習內容的相互照應。

5、利用好教材的樣板作用,學習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寫作。

不足之處是:在整堂課上,我意在培養學生初步閱讀學習說明文的能力,並能把握說明文特點,學寫簡單說明片段。但時間短,沒能達到預期效果。

今後需改進的措施:課文的講解不能僅限於講清楚的階段,可適當給學生相關的拓展,以豐富並運用所學知識。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實際演練的時間。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12

昨天,我在八十班講了《中國石拱橋》的公開課。過後發現許多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要多改進:

1.充分備課:教師要對所講課文做充分的備課,至少讀5遍,把課文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都做到了然於心。清清楚楚。然而這只是備課的第一步,做到了“讀透”。然後再把這些知識有取捨的在課堂中呈現。這是講課之前的第一步,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節好的課,不僅要備課文,還要備學生。在這節公開課之前,我在另外四個不同的班試過課。效果不太好,存在很多問題。但這都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我認爲十班的效果會比其他班好,卻不知每一次的試課都是鍛鍊,都能提高。白白的浪費了這幾次機會。每一次的試課都是真試。這樣才能真正成長。

2.課堂最重要:不管課前做了多少準備,最終的目的都是呈現在課堂,都是讓學生有所收穫。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課堂學生的掌握。在我的這節公開課上,針對學生的回答我沒有做到充分的評價,有些學生的針對說明方法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我卻沒有及時的給予糾正。

3.專業纔是基本功:想起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奚夢瑤在維密秀摔倒。她的摔倒有人心疼並去安慰她,有人卻在狠狠的批評她的不專業。尤其是她摔倒後的傻笑和擠眉弄眼,更是讓他盡失專業模特的形象。無論何種工作,都有自己的專業性。步入教室就是一名專業的老師。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銘記自己的專業性。你的專業就是你贏得別人尊重的基本!切記。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13

收穫是:

1、備課首要的是備知識,老師對課文的分析理解及要傳授的語文知識,要了如指掌。對於知識,教師要自成體系,這樣教學過程纔會循序漸進。

2、課堂提問要有梯度,使學生每次回答起來都不覺得太難。

3、有學生不會的知識,及時講解;有學生遺忘的知識,及時提醒溫習路徑。如:說明方法,學生不容易明確。老師先提示學生看說明方法列表,等學生用排除法判斷準確後,再詮釋一下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

4、及時小結,注重前後學習內容的相互照應。如:先分析4-6段,分別總結說明元素,比較兩座橋的異同。然後分析1-3段,聯繫前面的內容總結文章主要部分的思路。歸納9-10段內容後,再聯繫全篇總結文章內容、構思、以及說明元素在其中的呈現方式。

5、利用好教材配套習題進行拓展延伸。如:重視對練習四提供的材料與課文對應內容進行比較思考。

不足之處是:在整堂課上,我意在培養學生初步閱讀學習說明文的能力,故課文的相關拓展沒有涉及。再有就是多媒體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我的講解和同學們的回答造成了束縛,因爲我的預設答案,使得課堂師生銜接不夠自然。

今後需改進的措施:課文的講解不能僅限於講清楚的階段,可適當給學生相關的拓展,以豐富並運用所學知識;多媒體的使用可適當而不必過量,做到我使用它而非被它所左右。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剛剛教完《中國石拱橋》一課,在對趙洲橋的教學中,我採取了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雄偉”一段並抓出特點:雄偉。接着,再讓學生想了本段從哪些方面寫雄偉?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長、寬建築特點兩方面。接着我設置情境,讓學生四人小組爲一導遊團。四人合作設計講解趙洲橋並想,遊客們會提出什麼問題,該如何回答。

在其後的教學中,問題出現了:學生沒有講解而只是在念課文。面對其它同學提出的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

我想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忽略了學生的能力水平,三年級孩子獲取信息,概括大意等能力尚處於初學階段,一下子放手給他們如此高難度的題目實在是一個笑話。即使要設計也要注意“扶放”結合。可在討論中設一道填空題:

長——寬——用——建築

(材料)

建築特點有1、……2、……

這樣的題目能幫助學生提綱挈領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點。接着,可讓生根據自己的填空,看着掛圖講解。

其次,在課前沒有佈置學生很好地閱讀、預習,說明方法的教學沒跟上。

還有,學生的問題大多集中在造橋的科學原理上,這一下子使我措手不及。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做好引導工作。

綜上所述,在本次探究性學習中,我所面對的是如何放?何時放?要扶多久?這個問題到現在我依然很茫然。不過,如果再一次嘗試,也許會收穫更多。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篇15

公開課講授我選擇了說明文《中國石拱橋》這一課,第一課時講授的是說文對象的特徵。這節課整體來說思路比較清晰;課堂容量較大,課堂節奏很是緊湊,學生狀態很好,課堂氣氛很是活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開頭導入用心的設了不通材質的橋:獨木橋、鐵索橋、石橋。現代化的立交橋、抽象的彩虹橋、鵲橋等等。但是在講授的過程中顯得導入過長,不簡潔。

2、對於新知識講解很清晰,但依然有急躁搶佔學生思維時間現象。

3、備課中涉及的問題過於細緻,導致講授的過多。

4、提問學生的頻率過高,以後要制度的控制提問學生的數量。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要做到越簡潔越好,還要將課堂問題的設計進行高度整合。將大問題防禦課堂講授,給同學們留有更充足的思考時間,將一些細小的問題當做當堂練習來鞏固。

細節之處水平見,需要提高的還有很多,路還有很長,唯有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