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上22課《金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上22課《金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一、教學目標

蘇教版三上22課《金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結合學生實際,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方法、習慣”三個維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要付出辛勤勞動的道理。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充分利用課文插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對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學會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藉助語言環境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誦讀,瞭解“真金”的含義。懂得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要付出辛勤勞動的道理。

  三、教學流程

 (一)從“夢想”着手,激趣導入課文。

1、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夢想,想知道嗎?老師的夢想就是希望能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嬉戲,看着同學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2、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你能來說說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嗎?

3、昨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學習了課文《金子》,還記得課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嗎?(是的,是彼得。)

彼得的夢想是什麼呢?(找到金子。)他的夢想實現了嗎?(板書:實現夢想)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金子。

(設計意圖:以激趣的形式巧妙地導入新課,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燃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從而引發出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

  (二)精讀感悟,悟中明理。

一、緊扣“夢想”,引導質疑。

1、師:彼得的夢想實現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

2、出示課文第七自然段,指名讀。凸顯“不無驕傲”:你能給它換個詞嗎?(非常驕傲,非常自豪。)

指導朗讀:誰能帶着“不無驕傲”的語氣讀一讀這段話?

3、讀着讀着,你的腦海中產生了什麼疑問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真金?唯一?不無驕傲?

師: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中,首先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薩文河畔,關注那些大多數的淘金者們。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有疑纔有思,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到後面的學習中,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爲更好地理解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走進彼得內心,初尋真金

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段中有個詞“蜂擁而至”,什麼叫蜂擁而至?

(2)、課文中說什麼像蜂羣似的擁擠着來到薩文河畔?

(3)、說明來的人怎麼樣?(很多)

(4)、誰能讀出人多的感覺?(指導朗讀)

(5)、爲什麼有這麼多淘金者“蜂擁而至”?(聽說……希望……)

所以他們--在河牀上挖出許多大坑。

(6)、結果如何?(一無所獲,掃興離去)理解詞語:“一無所獲”、“掃興”。

2、誰能讀好這一段,讀出淘金者們從滿懷希望到掃興離去這樣一種巨大的心理變化。(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扣住“聽說、無意”明白消息的不確定性,但淘金者們仍“蜂擁而至”,體會他們缺乏理智,盲目跟從。接着抓住“一無所獲、掃興離去”,體會人們懷着失望離開的不幸。通過對淘金者們由“高興”至“掃興”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地進一步對比感知,想毫不費力地獲得財富是不太現實的,從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師:在衆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員。 誰來讀讀第2、3自然段。

(1)抓重點詞閱讀

你覺得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麼不同?用筆在書上圈圈點點。

(2)揭示品質:交流理解:“不甘心落空”、“默默地”、“埋頭苦幹”。從這兒你可以看出彼得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堅持 勤勞

(3)感受失望:僅僅是埋頭苦幹還是不夠的,在這塊土地裏,彼得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留下了多少足跡,卻沒有發現一丁點兒金子,彼得該多麼失望呀!體會彼得的心情,讀最後一句話。

2、再讓我們來體會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勞和隨之而來的失望。齊讀2、3自然段。

(設計意圖: “埋頭苦幹、幾個月、幾乎翻遍了”分別從精力上、時間上、工作量上說明彼得所作的別人無法比擬的巨大付出,但結果仍是“沒有發現一丁點兒金子”,印證了上文傳說的不可靠。在品讀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彼得由“希望”轉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再次練習個性化朗讀。)

三、聚焦關鍵詞,領悟真金。

學習4-6自然段

師:就當彼得準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時,意外的一件事使彼得留了下來,是哪件事使彼得留了下來呢?

1、指名讀4-6自然段。

2、 交流:是什麼使彼得留了下來?理解“傾盆大雨”,指導朗讀

3、 聚焦“若有所悟”: 看到這綠茸茸的、生機勃勃的小草,你怎麼想呢?彼得又悟到了什麼呢?

引讀:這鬆軟的土地兩三天就長出小草了,確實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人們一定會…………。如果……成功的……。

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彼得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對未來充滿了期待,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4、 聚焦“全部精力”:說幹就幹,彼得開始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種花了。指名讀第六自然段。

看課文中的插圖,圖中畫的就是彼得。引導學生說說彼得正在幹什麼。

師:彼得只是今天給花苗除草嗎?只是今天頂着烈日干活嗎?引導句式練習想象:

早晨,太陽還沒有升起,彼得___________________。

夜幕降臨時,彼得 ______________。

烈日炎炎下,彼得 。

暴風驟雨時,彼得 。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

就這樣不管嚴寒酷暑,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

就這樣不管颳風下雨,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

彼得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土地裏,嬌豔的鮮花吐露着芬芳,看着這一切,彼得看到了實現夢想的希望!想不想親眼去看看彼得田地裏的鮮花,演示課件:同學們,這花怎麼樣?誰來說一說:指導朗讀:不久,田地裏長滿了美麗嬌豔的鮮花。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我抓住關鍵詞語“若有所悟”,並說說彼得“悟”到了什麼來具體地展開學習。如“這裏沒有找到金子”,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彼得本來要離開,是什麼使他留下來?留下後又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讀好文中相應的句子,並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體會希望的產生,明白這希望就在這肥沃的土地裏,正是這希望使彼得留下來。再讓學生觀察插圖,想象彼得是怎樣用“全部精力”種花的,田地裏是怎樣美的景象,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彼得所付出的辛勞,這是故事情節轉折的關鍵段落,我讓學生自己準備,再同桌練習,然後全班交流的方法組織學習活動。此項練習意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發展學生語言。讀是閱讀的基礎,運用纔是學習的目的。通過遷移練習,使學生真正將課文中的規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從這兒你覺得彼得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智慧

四、解疑,獲得真金

學習第七自然段

1、師: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我們再來讀讀彼得的話。

讀完後,你能體會到彼得此刻的心情嗎?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練讀:不無驕傲)

總結:彼得的驕傲是發自內心的自豪。齊讀,讀出彼得的不無驕傲來。

2、彼得成功了,今天老師作爲一名蘇州電視臺的記者,想採訪一下在座的彼得先生們,可以嗎?

師:彼得先生,你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獲得了許多的財富,此時你的心情怎樣?(不無驕傲)你能不無驕傲地讀讀最後一段話嗎?學生讀第七自然段。

師:彼得先生,爲什麼你會如此自豪呢?(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爲什麼是唯一的一個呢?你能讀讀這段話嗎?

師:彼得先生,你找到的是黃燦燦的金子嗎?(不是)那是什麼呢?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只有對話,纔是真正的引導;只有對話,才能火花迸射;只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與課文對話,老師與學生對話,弄清了:彼得發現“綠茸茸的小草”悟到了“種花“同樣可以致富,通過“全部精力培育花苗”獲得成功。從而,感受理解了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到致富的方式各有不同,要獲得成功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三)、總結課文,課外求金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了課文《金子》,知道了課文中的彼得依靠自己的那份堅持、那份勤勞、那份智慧,找到了真金。老師相信,只要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你也多一點勤勞,多一點堅持,多動動腦筋,肯定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真金。

(設計意圖:語文應該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觀察,多思考,多勞動,肯定也能收穫到屬於自己的真金。)

  (四)、個性作業,拓展延伸

自選課外作業:

1、觀察校園或附近的花園,想象彼得的花圃,寫一段話。

2、與同學說一說你有什麼夢想?你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另外,進入中年級段以後,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拓展和增加有效的知識積累,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個性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附:板書設計

22 金子

希望 唯一?

失望 不無驕傲?

實現夢想 =(堅持 + 勤勞 + 智慧 ) = 真金?

  總的教學設計意圖:

本課時力圖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進一步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引領學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語文綜合活動中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本課時圍繞“有效教學”這條主線,注重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抓住“全部精力”一詞引發學生想象:彼得是怎樣用“全部精力”來培育花苗?通過想象、交流,體驗彼得培育花苗“生活”情景,從而,使學生深刻領會到要獲得成功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重視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去“建構”。教師引領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後,與學生採用對話的形式討論學生的問題:“爲什麼說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裏?”“爲什麼說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通過對比: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裏的“金子”和前面淘金的“金子”有何不同?“真金”和“金子”又有何不同?從而,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靠的是什麼?就水到渠成了,學生最終明白了要獲得成功實現夢想必須靠“勤勞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