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反思優秀範文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反思優秀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將“讀”進行到底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反思優秀範文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反思

回顧《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的教學,我想用一句話作結——將“讀”進行到底。也許,這句話不能客觀而理性地反映這節課的師生學習活動情況,但指向了我力求和學生一起達到的一種語文學習境界。

  【理念先行——以讀爲本】

任何課堂教學策略的選擇都是在相關的教學理念支撐下做出的。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壯麗的祖國山河”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六個自然段,描寫了香港是“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遊勝地”和香港的夜景,介紹了香港的美麗與繁華,讚美了祖國南海之濱這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課文內容淺顯,理解上沒有什麼難度,使人很自然地將目光關注於其清晰的層次和優美的語言。

深圳毗鄰香港,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班上大多數學生都有隨父母去香港遊玩的親身經歷。內地學生對香港的陌生與好奇,在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反而多了一份親近感。

在對文本和學生進行了如上的分析和了解後,我決定將教學的切入點定在“讀”上,確定了“以讀爲本”的設計理念——通過自讀、品讀、解讀的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從感知、品味到內化、昇華,從而在讀中生成自我閱讀體驗,體會香港的美麗與繁華,激發情感共鳴;在讀中習得讀書方法,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實踐展開——在讀中行進】

課結束了,思考沒有停止。自我感覺,在以下幾處或有所得。

 一、三次讀書的遞進——層次遞讀

課堂時間寶貴,要提高讀的質效,每次讀一定要有目標的清晰指向性和層次的漸進深入性。

本節課學習中展開了三次讀——

第一次: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意在訓練學生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讀音。

第二次:指名朗讀課文,其餘同學默讀課文並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香港的?畫出每段中最具有概括性的詞語”。目的是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理清敘述順序,抓住關鍵詞語,感知課文重點內容。

第三次:品讀課文,選出你最喜愛的一段描寫,畫出你喜愛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師生交流。這是在前兩次讀書已讀通讀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既是對文本內涵的深入理解,又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涵詠。

這樣,三次讀書,三種不同的層次,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細研,從讀通讀順到感情誦讀,層層遞進,充分感受文本的語言材質和內涵溫度。

  二、從細微處入手——細節品讀

英國詩人布萊克說:“一粒沙中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花裏看出一座天堂。”

潛心會文,敏銳地捕捉文本中富有意蘊的詞句,指導學生朗讀品味,從而窺一斑而知全豹,牽一髮動全身,在對這一詞一句的吟誦涵詠中深入文本內核,激發情感共鳴。如本課教學中我在“旅遊勝地”一段中“有時還會噴你一身水呢”一句的引導品味,“燈的海洋”一段中“熱情歡迎”一詞的反覆誦讀指導,咬定一點不放鬆,一定要讀出味兒來,便體現了這種“於細微處見精神”的語言學習特點。

 三、潤物細無聲——習得讀法

“關於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培根)

老師對讀書方法的指導在課堂學習中應如春風化雨般地悄然而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評議中不動聲色的習得,在靈活新穎、形式多樣的朗讀中不着痕跡的習得。

在理清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是具體描寫香港之後,引導學生畫出每段中最有概括性的詞語,就是在教給學生抓關鍵詞的概括閱讀方法;在品讀“萬國市場”一段,啓發學生換一種身份,以愛購物的媽媽心理來朗讀,其實是“角色遷移”讀法的滲透;在品讀“海豚和海獅表演”一處,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自己在海洋公園親眼看見的表演情景,這是在幫助學生掌握“想象朗讀”的方法。

 四、讓我帶你身臨其境——情境促讀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運用影音提供直觀形象,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打開思維的空間侷限,需要身臨其境的氣氛感染,需要神遊物外的時空鏈接。

因此,我對於教學情境的營造可謂用心良苦,既運用了歌曲《東方之珠》,讓羅大佑那飽經滄桑而深情厚重的歌聲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又蒐集了大量的精美圖片製作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香港的旖旎風光,還利用視頻回顧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的莊嚴時刻,更創設了“東方之珠”旅遊團的有趣形式,誘發學生和我一起在走進香港中走進文本。

 五、放飛快樂——以趣激讀

讓學生體驗到讀的快樂,讀的愉悅,從而享受讀,癡愛讀,我認爲教師應該在“趣”字上下功夫。有了趣,課堂就有了開心的笑聲,有了寬鬆的氛圍,有了思維的火花,有了智慧的閃光,有了生命的本真;有了趣,學生就有了無忌的童言,有了放飛的心靈,有了讀的愉悅,有了學的快樂。

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自己的語言要有趣——有童趣,有真趣,有情趣,有樂趣。從同學們一陣陣的笑聲,一張張的笑臉,還有一隻只舉起的小手,我想我應該做得不錯。

 六、打開讀的天空——延伸拓讀

每一篇課文其實就是一扇窗,推開它,打開的將是更廣闊的讀的天空。

在最後的學習環節“送給香港一句話”中,當學生誦讀自己送給香港的一句話之後,我也出示並深情吟誦了自寫的一句話,確切來說是一首小詩:

每一個龍的傳人,

請記住1997年7月1日零點那一刻——

那一刻, 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在香港高高升起;

那一刻, 洗去了蒙在“東方之珠”上150年的灰塵, 使香港這顆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那一刻,使人多了一份憧憬,關於祖國東海中一座寶島的憧憬……

於是,一份“憧憬”,將學生的目光由南海之濱的一顆明珠延伸到東海中的一座寶島;一個疑問“老師的憧憬是什麼”,將學生的思緒擴展到更爲廣闊的空間;一句叮嚀“不要急着回答,給你時間,讓讀書幫助你思考”,由課內到課外,打開了又一片讀的天空,

  【反思回味——讀中的遺憾】

反思,既欣欣於有所得,更要惴惴於有所失。回味本節課,在讀上有兩個遺憾之處。

  一、說出你的精彩——個性解讀

讀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而本課教學,在培養學生個性解讀上做得不夠,沒有給予相應的展示平臺。

在教學預設中,指導學生品讀這一環節原本計劃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交流,並說說自己爲什麼選擇這一段學習,爲什麼選擇這些句子品讀,就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個性閱讀體驗。可惜,由於時間關係,課堂教學中我取消了小組交流這個環節,因此學生失去了一次展示機會。

現在想來,應該在隨後的全班師生交流中,不僅指導學生品讀,還應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閱讀體驗,說出自己從讀中體會到的精彩。

  二、再多一些耐心,再給一點時間——個體練讀

宋代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工夫興味長。”

回顧這節課,由於我擔心後面視頻欣賞和寫話的時間不夠,不能呈現完整的教學過程,因此在個體練讀上不夠充分,幾處品讀也略有趕時間之嫌。尤其是在品讀“(海豚和海獅)有時還會噴你一身水呢”時,問一位同學“你討厭它們嗎”,那位同學可能由於緊張而答“討厭”,引起了衆生大笑。雖然當時用語言爲他解除了尷尬,並讓他讀了這一句,但味道並沒有很好地讀出來。如果能再多花一點時間,再多一些耐心,指導他有滋有味地讀一讀,讀出對動物的喜愛,他的體會應該會更深入一些,這樣也更能體現教師對個體的尊重,對童心的呵護。

此外,因時間關係在板書書寫上略顯倉促,出現了筆誤,沒有向學生展示最佳的書寫狀態,沒有達到身教的最佳效果,這也是下課後久存於心的一個遺憾。儘管,課後做了第一時間的補救。

  【結語——將讀進行到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必須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來構建新的語文教育體系。”

以讀爲本——無論是古代私塾傳授,還是現代學校教育,讀都已被證明是切合語言學習特點的正確途徑。

以讀爲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以讀爲本——讓我們將“讀”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