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扁鵲治病》的教學片段與隨想

《扁鵲治病》的教學片段與隨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教例說明】

《扁鵲治病》的教學片段與隨想

《扁鵲治病》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該文取材於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主要寫扁鵲三次拜見蔡桓公,並勸戒他及時醫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堅信自己無病,不肯從醫,導致最後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自己理解感受課文,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並從中學習爲人處事的哲學,運用於生活。所以,解讀這篇文章,一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現文本中隱匿的含義,提倡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在實際教學中,扁鵲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但對蔡桓公的評價卻往往會停留在他不該諱疾忌醫的表面,而忽視了人性的本真。從這個方面來講,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進行應變並加以引導。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段實錄。

【教學片段】

……

師:課上到這裏,大家對課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你能評價一下蔡桓公這個人嗎?

生:我覺得蔡桓公是個固執、不聽人勸告的人。

生:他是個不明事理的人。

師:你們是從哪裏知道的?

生:課文中說,扁鵲一共四次見蔡桓公,前三次都說他有病,可蔡桓公就是不聽,結果最後得病死了。

師:你認爲蔡桓公應該怎麼做?

生:第一次他就應該聽扁鵲的話,小小的皮膚病用藥敷燙一下就好了。

師:當別人無端地說你有病時,你會是什麼反應?(指一個同學)我看你有病!

生:(笑)我沒病!

師:對呀,當你自覺身體一切正常時,別人忽然說你有病,你一定感覺是他在嚇唬你。

(隨想:教學需要聯繫生活實際,只有從人性的常態出發,劃破遊離於文本表面的思考,才能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合情合理地窺視人物心理。)

生:我知道了,蔡桓公在這裏說“醫生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來顯示自己的高明”,也是人之常情。

生:我覺得蔡桓公還會認爲扁鵲想出名,因爲給國君治好病可是件大事。

生:還有一點,扁鵲只是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就說他有病,雖然是名醫,也值得懷疑,所以當第一次扁鵲說蔡桓公有病時,換了我,我也不信。

師:是呀,誰也不願意有病,人之常情。那問題出在哪兒呢?

(播放扁鵲對蔡桓公3次勸告的動畫視頻後,屏幕顯示一個大大的問號。)

生:當扁鵲第二、第三次勸說時,蔡桓公應當認真分析,仔細聽取一下別人的意見,別忘了,扁鵲是天下名醫,他是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胡說的。

生:我覺得蔡桓公不但固執,還不善於分析問題,不會完整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生:其實,蔡桓公也完全可以徵求一下身邊大臣們的意見,可是他沒有,一意孤行,害了自己。

生:也可能大臣們說了,他不聽。

生:也可能大臣們知道他的脾氣,沒有人敢說。

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說國君有病,可是大罪啊!

生:我覺得蔡桓公過於自信,憑感覺就下結論。你看他的態度,從第一次的不在乎,到第二次的很不高興,到第三次的非常不高興,說明他已經越來越忌諱這些說自己有病的話了。

(多媒體顯示蔡桓公對扁鵲3次勸告不屑一顧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