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第五課 古詩兩首】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人教版】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蘇軾在1084年遊廬山時題在西林寺牆壁上的一首詩。廬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峯怪穴,流泉飛瀑山亭雲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而且還蘊含着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遊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①,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複疑無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簫鼓追隨春社近⑤,衣冠簡樸古風存⑥。

從今若許閒乘月⑦,拄杖無時夜叩門⑧。

註釋:

①:臘酒:頭一年臘月釀製的酒。

②: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餚。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

③:山重水複: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綠柳繁茂蔭濃,鮮花嬌豔明麗。

⑤:簫鼓:吹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後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風存:保留着淳樸古代風俗。

⑦:若許:如果這樣。閒乘月:有空閒時趁着月光前來。

⑧:無時:隨時。叩(kòu)門:敲門。

詩人陸游以一個“遊”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生 字:臘(là) 渾(hún) 豚(tún)

一、解釋詞句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不知道廬山的真樣子,是因爲自己在山裏面,只能看到一部分。

2.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譯:不要笑農民的酒渾濁,豐收之年總能用足夠的東西招待客人。

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譯:走過了一座座山,一條條河,以爲沒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樹,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

4.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譯:在正面看都是連綿不斷的山嶺,在側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峯。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形狀、姿態是不同的。

二、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感到沒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轉機。

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應該用那句詩句來形容? (橫看成嶺側成風,遠近高低各不同)

三、悟理:

1.《題西林壁》讓我們懂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結果是不同的,我們要全面看事情。

【第六課 爬山虎的腳】

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後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願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生 字:均(jūn) 勻(yún) 莖(jīng) 柄(bǐng) 蛟(jiāo)

詞 語: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

多音字:空、重、鋪

一、理清思路

1.爬山虎的生長地方

2.葉子的特點

3.腳的特點:(1)腳的樣子(2)腳是怎麼爬的(3)腳和牆的關係

二、通過課文

1.通過課文我們體會到作者觀察的方法是(細緻、長期連續觀察)。

2.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爬的:觸牆,細絲頭上變圓片巴住牆,細絲由直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

【第七課 蟋蟀的住宅】

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着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法布爾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

生 字:宅(zhái) 蔽(bì) 棄(qì) 慎(shèn) 擇(zé) 穴(xué) 搜(sōu)

詞 語:住宅、隱蔽、毫不可惜、隨遇而安、選擇、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隱藏、傾斜、平坦、扒土、寬敞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隨遇而安

認識關聯詞:不光……由於……;即使……也……;……所以……

1、這篇課文是法國着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在文章中大量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

2、“不肯隨遇而安”,“慎重地選擇住址”,寫出了蟋蟀的個性特點;“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着……”說明住宅十分隱蔽,有安全感;“在這平臺上彈琴”,說明蟋蟀的住宅不僅能安居,而且有休閒娛樂之功能。

3、重點段落和句子的理解。

(1)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他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工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他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他不利用現成的洞穴。他的束縛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

問題一:這句話“隨遇而安”指什麼?

“隨遇而安”是指適應周圍的環境,不論環境如何都能滿足。

問題二:從哪裏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對於一般的昆蟲來說,只要能找到一個臨時隱蔽的藏身之地就滿足了,而蟋蟀卻不同,它不願利用現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擇址,自己一點一點地挖掘。這是法布爾發現的蟋蟀與別的昆蟲的不同之處。這句話也照應了課文的題目,讓讀者知曉,爲什麼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稱爲“住宅”。

(2)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在這句話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發出的聲音比喻爲“彈琴”,又將蟋蟀洞穴門口的平地稱爲“平臺”,讓讀者感到,這座住宅的設計是很講究的,它不僅能藏身棲息,而且還具備休閒娛樂的功能──勞動之餘,四周靜悄悄之時,住宅的主人操琴彈奏,享受生活的樂趣。這種形象的語言也反映了昆蟲學家對昆蟲的特殊感情。

(3)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個身軀是那麼的柔弱,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和後腿,與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塊、踏地、推土、鋪土、修整等工程相比,這是多麼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選址,住宅內外的設計,如向陽,能排水,大小要適宜,住所要簡樸、衛生等。所以對蟋蟀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也是人們爲之驚訝的超凡舉動。

【第八課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本文敘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10年。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發現,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形狀十分吻合,從而推測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後因大陸不斷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個大陸。爲了證明自己的發現,他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找到了許多事實,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

生 字:謐(mì) 振(zhèn) 枉(wǎng) 浩(hào) 資(zī) 召(zhào) 源(yuán)

多音字:曾、興

四字詞:“潔白寧靜、性格豪放、靜謐舒適、坐臥不安、不可思議、浩如煙海、飛渡重洋”

【語文園地二】

這次口語交際趣味性較強,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這次“我的發現”,通過三個例句和一組對話,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正是因爲觀察得認真、細緻,正是因爲經歷了長期的觀察,本組課文的幾位作者纔有可能把文章寫得那麼具體,那麼準確。學生在交流各自的發現的同時,可以進一步體會到觀察的重要性,養成留心觀察的意識和習慣。

這次“日積月累”的內容是一首花名歌謠,按一年12個月的順序排列,易讀易記。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行試讀,提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給予幫助。

這則成語故事講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文字淺顯易懂,理解的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揭示成語內涵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