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蘇教版)大綱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蘇教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篇一:《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蘇教版)

教材分析: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鉅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課文解讀: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恰在春天剛剛來臨時學生學習,是編者獨具匠心的安排。爲什麼這樣說?因爲春天是植樹的季節,中國又是一個森林覆蓋率很低、沙漠化日益嚴重的國家,而本課的內容正是描寫學生積極參加植樹,從而改變生態環境的情景。從這個角度看課題“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會有新的發現:它暗喻着少先隊員綠化祖國、釀造春光的願望、決心,預示着少先隊員改變生態環境的堅定行爲,背後是少先隊員對祖國的熱愛。“春光染綠我們雙腳”就成了全文敘述的出發點,圍繞表現的核心。

全文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領起,爲全詩定下歡快、活潑的基調。因爲“荒山野嶺”,所以寫少先隊員會有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美好願望,會有向“荒山野嶺進軍”的決心。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二節寫出少先隊員爲了實現春光染綠雙腳的美好願望,付出的努力,所進行的植樹造林行爲。這一節雖只有四句,但把本來勞累異常的植樹勞動,寫的歡快、愉悅。“奏響了植樹歌謠”,植樹過程中充滿歡聲笑語、充滿歌聲,少先隊員以苦爲樂的形象躍然紙上。“滋潤着棵棵樹苗”中“滋潤”一詞,讀完之後我們彷彿看到少先隊員對小樹苗的輕輕絮語,對小樹苗快快長大的殷切希望。

第三節到第七節是少先隊員付出植樹造林的努力後,荒山野嶺的變化,隱喻了春光染綠雙腳願望的實現。作爲詩歌的主體,這一部分對於植樹後荒山變化的描寫很有層次:

第一個層次,荒山野嶺由於植樹造林變成青山碧嶺直接帶來的變化。荒山如今枝繁葉茂,涌起陣陣林濤,意在告訴我們,森林覆蓋率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詩中說:我們走到哪裏,哪裏就披上綠袍。由於植樹造林帶來環境的變化,動物們有了美麗的家園,小鳥纔可以重新搭窩築巢,松樹纔可以快活得嘰嘰直叫,小兔纔可以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鵰,小猴纔可以開心得又蹦又跳。

第二個層次,荒山變碧嶺,改善了水土,間接帶來生態環境的變化,就如河水由渾濁咆哮變成盪漾的碧波,秋天有果園的豐收。前一種變化是因植樹造林直接帶來的,後一種變化是植樹造林間接帶來,這是長遠的。它在告訴我們,植樹造林要堅持不懈,長久堅持。

第三部分。少先隊員看到了植樹造林把荒山變成碧嶺,發出由衷的感嘆:走遍青山碧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一次的春光染綠我們雙腳,與第一節的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情味已有不同。它暗含着少先隊員看到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激動、自豪!詩歌在反覆中,把作者心中對自然、對祖國熱愛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詩歌的結構完整統一於“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慨嘆中。

這首詩最爲顯著的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手法。一爲前後環境變化的對比,二爲少先隊員前後情感的對比。其次爲用詞準確、生動。比如動物有了森林家園後,作者對四種動物的描摹極具個性,生動活潑。“小猴開心的又蹦又跳”中的“又蹦又跳”,把小猴開心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松樹快活得嘰嘰直叫也是如此。再如“我們把豐收的果園擁抱”中的“擁抱”一詞,活畫出人們由於植樹造林得到豐收後的欣喜,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教學理念:

把讀貫穿課堂始終:朗讀——讀中感悟;誦讀——讀中生情;詩歌朗誦——以誦立志。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後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2)瞭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嚮往沾衣欲溼的杏花雨,嚮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誰來讀題。從他的聲音裏你聽出什麼?還可以怎麼讀?你爲什麼這麼來讀。(陶醉或發問)

二、盡情朗讀詩文,讀出心情,讀出感受

1、情緒渲染: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教材。今天我們就來盡情朗讀這首詩。讓我們看看誰朗讀得更投入,更專注,更有感情。

2、這一課中有許多生字,通過預習認識它們了嗎?

(1)出示本課生字(包括二類字)認讀。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一想怎樣讀能讀得出彩出色。

4、師:讀了以後知道這首詩歌寫的是什麼嗎?

5、師:下面想請同學們盡情地表演或表現自己的朗讀,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嗎?學生朗讀水平不一,是一種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學生的朗讀過程可以這樣進行:1、指名學生逐節朗讀。2、羣體評議高低,個體介紹朗讀理解。3、再作新的朗讀體驗。教師的欣賞、評點、引導有機結合在其間。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覺較難寫難記?

2、重點指導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別寫成示字旁。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上節課我就說,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我們分小組再來次朗誦比賽,怎麼樣?

二、咀嚼詩歌韻味,探究表現特點。

1、師:同學們朗讀得都很盡興,很投入,朗讀中你體會到詩歌韻味了嗎?(板書暗示:語言——情韻)

2、師:請同學們先自己默讀,體會,將自己的感受、發現有書上注下來。然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議一議,十分鐘後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作出評價或引導。

[咀嚼要點]

之一:植樹的場景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的植樹經歷。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樹苗,走向曠野——滿懷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澆水——一臉歡笑。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情感作者表達出來了嗎?品賞體會:“踏”春風?意韻:春風是輕柔的,腳步是輕盈的。

之二:植樹的意義

1、課文中寫了幾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

環境變美麗

2、有哪些語言特別有味?品賞:山岩“結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盪漾的碧波輕撫河畔的小草”……

之三、結尾段的色彩

1、教師引讀第1.8節。

2、比較兩節有什麼異同?兩段能交換嗎?(學生比較並說說理由)

3、最後一個自然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4、哪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的意義之大?(劃出有關詞語)(板書: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5、此刻“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你讀着呢?

三、作業

1、在括號裏填上既恰當又不重複的詞語。

( )的家園 ( )的樹葉 ( )的秋天 ( )的果園

( )的家園 ( )的樹葉 ( )的秋天 ( )的果園

2、完成課後第四題寫話練習: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後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

  篇二:《暖流》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暖流”的含義,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體會對青年人的關懷和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和對青年人的關懷。

教學重、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暖流”的含義,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體會對青年人的關懷和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和對青年人的關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讀課題,談談對暖流的理解。

(查字典理解:兩個義項一是本意,指一種自然現象;一是比喻義,比喻心中溫暖的感覺。)

2.寒冬裏的南開大學涌動着一股暖流,這股暖流從何而來?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組織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度的句子多讀幾遍。

2.巡迴檢查學生自讀情況,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組織交流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組織開火車讀。

(2)請同學們畫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同桌互相讀一讀。

聯繫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生詞。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教師相機正音。

4.組織再默讀課文,思考:想想課文主要寫了怎樣的一件事。

5.組織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6.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起因、經過、結果)

(交談前——交談中——交談後)

第一段:(1)來南開大學看望師生員工,大家都很激動。

第二段:(2-6)對年輕人關懷備至,對古典文學十分熱愛。

第三段:(7)同學們對發自內心的敬佩。

三、指導寫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導討論:這麼多生字中,你有什麼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記住其中的哪幾個?

2.指導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暖流”的含義,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體會對青年人的關懷和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和對青年人的關懷。

養成教育訓練點: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重、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暖流”的含義,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體會對青年人的關懷和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和對青年人的關懷。

教學過程

一、設置疑問,導入課文

1.寒冬裏的南開大學涌動着一股暖流,這股暖流從何而來?

2.再讀課文,劃出你能感受到“暖流”的詞句。

二、交流對話 品讀感悟

1.交流感受“暖流”的語句。

2.從這些劃出的句子中,你覺得怎麼樣?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細細體會。

平易近人:來了,他滿面春風,想同學們致意。……和藹……興致勃勃……抑揚頓挫……

對古典文學十分熱愛:背《滕王閣序》、《水調歌頭》

對年輕人的關心:強調說:“優秀的文學作品應該熟讀,重要的地方還應該背下來。”

(練習朗讀,感受平易近人、關心青少年、知識豐富。)

3.課文寫了平易近人,關心青年,熱愛中國古典文學,但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來刻畫的。找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真實、自然、生動、形象)

4.齊讀最後一節。想一想,王輝爲什麼會打心眼裏佩服?

反覆朗讀王輝的話,體會其中的激動和敬佩之情。

三、總結全文。

1.想一想,課題“暖流”是什麼意思?(對師生的關心、對年輕人的關懷,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使大家產生了激動、興奮、喜悅的情緒。)

2.本文的那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覆拿來讀一讀。

  篇三:《只揀兒童多處行》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學會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兒童不解春何在"這句詩的意思。

4、讀比喻句,聯繫具體內容體會比喻句的含義以及好處。

5、通過朗讀訓練,感受到春天的花兒和兒童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辨課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見聞和聯想,體會聯想的作用。

難點:通過朗讀訓練,感受到春天的花兒和兒童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自學生自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導入:春遊是同學們最愉快的活動。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裏,春遊的小朋友是什麼樣兒?在她看來,少年兒童像什麼?

(2)出示課題。

(3)簡介作者冰心。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討論,按地點的轉換來寫的。

A、找出課文中表示地點的詞。

B、給課文分段。

(3)自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下面的字。

揀 鬧嚷嚷

(2)讀準下列的字。

魔術匣子 鬧嚷嚷 忸怩

(3)理解詞語。先解釋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無隙地(隙):

4、佈置作業。

(1)完成習字帖。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深入學習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選擇正確的讀音。

魔術(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寫詞語,並解釋帶點的字。

2、學習第一段。

(1)聽錄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想?用橫線和曲線分別劃出來。全班討論,交流。

(3)自由讀課文,劃出你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交流,說說理由。品讀,體會。(特別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鬧嚷嚷地從頤和園門內擠了出來,就像從一隻大魔術匣子裏,飛涌出一羣接着一羣的小天使。

B、用"魔術匣子"比喻什麼?"小天使"比喻誰?這樣寫你覺得怎麼樣?

(4)理解兩句詩的意思:

A、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遊人多處行。B.遊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

先解釋:"解"、"何在"、"揀"的意思,在說說自己對兩句詩的理解。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聯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軀上噴發着太陽的氣息。)

理解這句話。(形容小朋友充滿了活力)

(2)這一段還怎樣寫了兒童的神態和動作?找出來讀讀議議。

4、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找出聯想的句子。反覆讀,體會聯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讀: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

B、 用"陽光下的飛泉"比喻什麼?這使你覺得怎麼樣?

(2)熟讀第6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自由讀7、8小節後,說說爲什麼說"花也和兒童一樣"?

5、總結。

(1)配樂朗讀課文。

(2)完成書後練習第4題,第5題(1)、(2)。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四段,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練習。

二、教學過程

1、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9自然段。

(2)把"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這個雙重否定句換一種說法。

(3)爲什麼"只揀兒童多處行"就永遠找不到春天的?(兒童在春光明媚的熱鬧的地方玩,有兒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濃的地方。兒童本身充滿生氣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樣美好。

2、領會中心,全文總結。

(1)領會文章中心思想。

A、這篇文章重點是寫春光還是寫兒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2)放重點段錄音,訓練朗讀。

3、佈置作業。

(1)完成書後第5題(3)。

  篇四:《早》教案

教學提示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吳伯簫。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2個只識不寫的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流程

一、發現話題

同學們,請看屏幕,知道他是誰嗎?說說你對他的瞭解。

是的,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畢生追求真理,英勇戰鬥。對敵人,他橫眉冷對;對人民,他滿腔熱忱。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

出示:早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麼呢?

同學們,對於讀懂這篇文章來說,我們應該關注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早》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第二,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第三,文章爲什麼要用“早”作爲題目?

現在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學習著名作家吳伯簫先生寫的《早》這篇文章。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文章,那麼,文中的生字你們是不是都認識了呢?那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

出示:釀 樸 墨 壽 哪 默 瓣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裏有兩個生字的讀音是一樣的,請大家比較一下它們的字形的差異,然後,再拿出鋼筆來把這兩個字認真地描一描,臨一臨,細細體會它們寫法。

出示:墨 默

下面這幾個字,字形比較接近,也請你們比較一下它們的差異,然後,給它們組一組詞,分辨它們的差異。

出示:瓣 辯 辨 辮

出示:匾 硯

這是兩條綠線內的生字,誰來帶領大家讀一讀,注意讀準它們的字音。

課文都讀了吧,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下面請同學們彙報一下自己的讀書情況。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有把握讀好或者給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來讀。爲了能更好地展示你們的讀書水平,建議同學們,先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再把課文讀一讀,以做好充分地準備。好嗎?

讀完了課文,我們先來聊一聊第一問題:出示:《早》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這篇課文是一篇遊記,課文是以遊蹤爲序來介紹了三味書屋的。在課文中,我們可以找尋到作者的遊覽路徑:新臺門→石橋→三味書屋→後園,空間轉換十分自然。課文通過對三味書屋陳設的介紹、蠟梅花的讚美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來歷的講述,啓迪人們要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做“東風第一枝”。

三、精讀理解

1.出示圖片:

同學們,這就是魯迅小時侯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請你們仔細觀察,並按一定的`順序介紹一下三味書屋的陳設。

2.那麼,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呢?就讓我們跟着吳伯簫爺爺一起走進三味書屋。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2、3、4三個自然段,用筆畫出有關描寫三味書屋陳設的語句。

3.通過閱讀,你們發現課文的是以什麼順序來介紹三味書屋的呢?作者在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時候,還寫了什麼?

同學們,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描繪是本文的重點之一,爲我們展示了一則有順序、有條理地介紹建築房舍內陳設的絕佳範例。從剛纔的交流中,同學們已經弄明白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以方位爲順序來介紹三味書屋的。文中表示方位的詞語依次是:南牆上→東北正中→畫前面→東北角上。每個方位的陳設介紹得也非常清楚明白。

南牆上:南牆上有一個小洞,裏邊有小匾,上題“停雲小憩”。

東北正中:掛一幅畫。

畫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樸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齊地放着筆墨紙硯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東北角上:魯迅用過的一張書桌。

作者在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時候,還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的這一部分,想一想,你覺得這一部分與課題“早”有什麼聯繫?

其實,三味書屋是魯迅接受啓蒙教育的地方,從這裏讓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啓蒙教育。這就爲我們揭示文章題目“早”的第一層內涵:那就是魯迅接受啓蒙教育之早。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一部分作者還點示了自己所聞到的清香,並寫出了由此引發的聯想,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使上下文巧妙地勾連了起來。

4.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5—8自然段,想一想,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出示:開得最早的梅花→魯迅書桌上的“早”字→“早”字的來歷→從中獲得的啓示。

是的,這一部分先寫開得最早的梅花;接着,由梅花開得最早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字;再緊承“早”字交代它的來歷,突出了少年魯迅的精神及其以後時時早,事事早;最後,由魯迅先生的“早”引出啓示,點名意旨。

這是課文中描寫梅花的語句——出示:邁進後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裏透黃,黃裏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着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請同學們細細地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是的,在這裏作者致力描寫梅花的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開得旺盛: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可見蠟梅迎寒開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色澤之美:你看,那花白裏透黃,黃裏透綠,色調和諧,給人美感。

第三,形態之美: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梅花的形態是多麼的圓潤可愛啊!

第四,格調高雅:蠟梅花“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意思是它有着像冰那樣清明,像玉那樣純潔的風度、韻味、情致,格調是多麼的高雅啊!

更爲重要的一點是梅花香飄送暖,預示着春天的到來,開得最早,是報春的使者。

下面請現場的老師指導同學們朗讀這一部分,把梅花的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出示文字,播放音樂

體會了梅花之美之後,我們來讀讀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說說自己的感受。

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從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魯迅他立志很早,他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與其說魯迅把一個小小的“早”字輕輕地刻在了書桌上,不如說魯迅是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埋藏在心裏,以此來鞭策自己要時時早,事事早。

讀了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爲什麼要寫梅花呢?

是的,作者之所以要寫梅花,而且把梅花的清香、顏色、花瓣寫得那麼美,其目的就是借花喻人,頌揚魯迅先生的品格就如蠟梅花一樣高尚純潔。

同學們,借花喻人是這篇課文在寫法的一個重要特色。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課文:其實,文章不止一次寫到梅花的“清香”。課文在開始不久就寫到了“清香”,設置懸念,引發聯想,由清香聯想到書香,聯想到魯迅先生寫過的百草園裏的蠟梅,至此作者明白了清香的來源,緊接着就落實到眼中所見的梅花,並極力讚美梅花的美及其開得最早,進而聯想到魯迅書桌上的“早”字,體現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一生的可貴品格和革命精神,從而將自然界的梅花與魯迅一生的品格勾連起來,使得物、人、情融爲一體,相得益彰。

同學們,學到這裏你弄明白了“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這個問題了嗎?

弄明白了這個問題後,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的題目,並聯系全文內容想一想,文章爲什麼要用“早”作題目?然後請現場的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交流。

其實,我們聯繫課文的內容可以不難看出文章用“早”作題目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其一,我們可以從三味書屋的陳設中感受到魯迅接受啓蒙教育之早;第二,我們可以從梅花開得最早及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中體會到魯迅立志之早;第三,我們還可以從“早”中獲得啓迪,要學梅花,學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總而言之,文章通過“早”,將梅花與魯迅的品格自然而然地聯繫並融合了起來,統攝全篇。用“早”字爲題,簡單而又耐人尋味。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魯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這句話就是魯迅自己對“時時早,事事早”這種精神的最好詮釋。同學們,文章已經學完了,但我們認識魯迅纔剛剛開始。魯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希望同學們能去讀一讀魯迅的一些作品,進一步走近魯迅,感受魯迅的人格魅力。課後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一些作業。

1.小練筆:學習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個熟悉的處所。

2.選做題(任選一題完成)

(1)蒐集魯迅先生的名言及其他的一些小故事。

(2)閱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