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刻意練習讀後感

刻意練習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文章導讀】 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地用於引導你的練習,這裏要把目標分解,並制定一個計劃。 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刻意練習》讀後感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刻意練習讀後感

  【篇一】《刻意練習》讀後感

兩年前的暑假,當時的我在工作的十字路口茫然掙扎,到底是繼續日復一日的工作,還是選擇出國讀書,如果選擇出國,離開學校將近10年的我,還能拾起課本,攻破TOEFL和GRE嗎?不知道是不是命運的安排,當時正好讀到陽志平老師的心智工具箱系列有關刻意練習的文章,從那篇文章當中我瞭解到只要運用正確的練習方法,就有可能成功。在此激勵之下,我終於鼓起勇氣,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成功申請到自己的Dream School斯坦福大學攻讀研究生。

2年後的今天,得知這本《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終於集結成冊出版面世,我終於有機會深讀有關刻意練習這本書。整本書主要目的是爲了破解有關暢想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的“一萬小時理論”,提出一個重要論點: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能夠掌握刻意練習的黃金法則,就有可能變身“天才”。不得不說,整本書的開篇十分精彩。作者首先在引言中拋出一個命題“天才真的存在嗎?“比如,被稱爲神童的莫扎特,他正是擁有天才般完美音高的天賦而被世人稱頌。很多媽媽們甚至因此在胎教中就播放莫扎特的音樂,期盼給自己的未出世的小baby增添幾分音樂基因。作者承認基因的重要性,但卻認爲只要懂得利用大腦的適應能力,人人都可以變身爲莫扎特。比如,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在小的時候經歷跟莫扎特一樣的高密度訓練,都有可能訓練出”完美音高“的能力。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十分有誘惑力的命題。因爲此刻人與人的區別不再是純粹遺傳上的區別,我們也無論再用基因來作爲藉口,人與人的差異很有可能就變成爲是否進行過刻意練習之間的區別。試想一下,的確是一個略微恐怖的可能性。

到底什麼是“刻意練習“?作者首先提出刻意練習不同於天真的練習,而是有目的大量的練習。但光靠量還不夠,還得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比如學會法語就是一個模糊的目標,在3年內學會法語並且能夠和法國人熟練交流就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明確的目標。其次這種練習得是專注的,還得包括有意義的反饋。所以作者建議進行這種練習的時候找一個好的導師,幫助積極給予反饋。最後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也就是說,不能是總待在舒適區的反覆練習,這樣的練習再持續多久都不會帶來質變。

當然,我認爲這種刻意練習的本質是正確的。但是作者也認爲這並非是適用於所有領域,最適合的當數像是體育、音樂等有正確標準,可以根據行爲來判斷是否練習方法是正確的領域,但像商業、創意等領域,我認爲正是因爲存在大量不確定性,每一種方法都有可能帶來成功。但無論如何,首先還是得先做起來,對不對?!

  【篇二】《刻意練習》讀後感

只從看了萬維鋼的《萬萬沒想到…》,之後被裏面提到的刻意練習徹底顛覆了我對學習的認識,迫不及待的買來這本《刻意練習》看了起來,萬維鋼在他那本書中提到的知識,就是源於這本書的作者,據說萬維鋼之前還和這本作者一起做做過這方面的研究。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一萬小時理論”,這個說法來至於 馬爾柯姆.格拉德威爾的暢銷書《異類》,格拉德威爾告訴我們,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後天練成的只要堅持練習約一萬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你就能成爲這個行業裏面的精英,但是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不是說你隨便練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爲精英,關鍵是你怎麼去進行這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如果只是每天上班寫業務代碼,寫2萬個小時也不能成爲精英。另外我們不要看到”一萬個小時“,就想原來要練習一萬個小時才能成功我還是放棄吧。其實如果用對了方法,很多行業根本用不上一萬個小時。練習,不是看你練多長時間,關鍵還是看是否用對了練習的方法。而刻意練習這本書就是教導我們練習的方法。

上週看完了《自控力》,找到了提升自己意志力的方法,但是有了意志力還不夠,我們需要正確的練習方法,這樣纔會使我們的意志力不至於用在無用的地方

那麼,什麼是刻意練習呢?簡單來說就是針對於你不會的地方加強聯繫,但是不能只是普通的練習,要有目的有思想的練習。說到這裏我想起了我去年練字的事情,那幾天覺得自己寫的字特別難看,於是下定決心好好改正自己的字,買來了很多字帖、碑文什麼的照着抄,就這樣每天一個小時寫了三個月,之後發現自己的字還是沒有進步,看着字帖照着寫還行,一旦自己寫點東西的時候發現寫的還是亂七八糟的,這就是沒有刻意練習的後果。重複的寫從來不去思考這個字爲什麼寫的不好,爲什麼別人要這樣寫,後來自己越寫越失望慢慢就放棄了,按照我這樣的練法,一年也難有效果如果之前知道刻意練習的方法肯定進步不會這麼慢了。

作者爲刻意練習列了四個特別重要的點

1、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2、必須專注於練習;

3、有比較積極的反饋;

4、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

拆開來講:

1

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刻意練習,主要就是“積少成多,積跬步以至千里“,最終達到長期的目標。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的用於引導我們的練習。再練習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目標進行拆解,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逐步的去實現然後匯合成我們的具體目標。

2

必須專注於練習

專注,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大家都懂,如果想要取得進步,就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練習上。

3

有比較積極的反饋

雖然我們在努力學習、練習,但是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對不對也是不行的,別人給我們的反饋,能夠加快我們的進步速度。如果能找到一位在自己想學習的行業裏面很牛的人,進行指導那將會事半功倍。

這就好比我剛學完駕照,因爲剛學完始終不敢上路,於是就在網上找了一個教練,專門教導人上路開車的,說實話這樣真的進步特別大,也許我們身邊有很多開車開的特別好的時機,但是因爲不是專門來教導別人學習的,所以很難針對你的問題給你指導,所以學習起來特別的慢。專門的教練來教導你可能幾天你就掌握熟練了。

但是好的導師一般都不好遇到,往往需要我們付出高額的金錢來獲得更優質的指導,不過還好現在互聯網怎麼發達,很多知識網上都能搜索到,這也算是間接給我們反饋。還有一個辦法如果我們平常工作忙,沒時間也沒有金錢去找好的導師給予我們反饋,那麼找到自己所在行業的專家,把他當成榜樣,去看看他是如何成功的,他平常都做些什麼,這樣也能使我們發現自己的問題。

所以說爲什麼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做付費講課,包括,得到、知乎live、分答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我覺得以後這種類型的公司會越來越多,因爲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渴求是會越來越強烈的。

4

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爲層層嵌套的上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兩者之間就是學習區。

比如學習的時候感覺書裏的內容都是我們熟悉的知識,那麼這本書就是再我們的舒適區內了,如果書裏的內容和我們原有的觀念不相符,仔細想想之後,覺得說的確實有道理能接受,那麼這就在我們的學習區內,如果怎麼想都想不明白無法理解,那麼這就是在恐慌區了。

刻意練習就是在我們的學習區內,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必須時刻注意到自己要改進的地方,一擔掌握了這塊只是,那麼就不要再在這塊上面浪費時間趕快投入到小一步的學習中。在舒適區做事叫生活,在學習區做事才叫練習

這四點差不多就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了,當然我總結出來很短,書中還有大量的實例來幫我們加深印象,如果嫌書長,我推薦至少看下萬維鋼的博客總結。

  【篇三】《刻意練習》讀後感

01

你一定遇到過以下3個場景:

1:

小明:我最近在練習鋼琴,但是老師總說我彈的不好。

我:爲什麼會彈的不好?

小明:說練習太少了,可是我每天總是在練習啊。

2.

我:ps學的怎麼樣了?

小紅:沒有學了,太難了,練的煩死了。

3.

我:最近你在跑步,怎麼樣了?

胖子:別提了,每天都在跑,但速度就是上不去啊。

是不是覺得這個畫面似曾相識呢?好像自己也是這麼說。很多人在學習新的技能時,都要練習。可是,明明很努力在練習了,效果卻沒有,這是爲什麼呢?

原因也許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你練習的姿勢不正確。

02

《10000小時定律》,讓我們覺得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只要不斷的埋苦練,練個三年五載,纔有可能學會。本身人就不喜歡接觸新的事物,現在還要練習這麼長時間才能出效果。很多人都不敢前進了,不敢輕易嘗試了。

1萬小時定律本身沒有問題,這個定律值得我們肯定。但是,我們學習一項技能,練習一項技能,只是想要學會,在多一點追求就是熟練而已,並非想要變成精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學習開車,並不是說要當個專業的駕駛員,只是想要發動起車子,然後能在路上開就行了,管它開慢還是開快,至少能開起來,能夠開到要去的目的地就行了。

那麼,我們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到底該如何練習呢?如何能夠用最快的速度上手呢?答案只有一個:刻意練習。簡單來講就是有目的的練習。

我們在看電視劇時,會看到教官訓練狙擊手時,爲保證據槍的穩定性,把圓石子、彈殼放在槍管上,兩小時不能掉,掉一次加練10分鐘。要把全身的力氣和注意力都放在據槍的雙臂上,保證鋸槍的動作要標準。

03

這就是刻意練習,有目的的訓練,形成肌肉記憶。隨着練習的時間越長,你的身體就會條件反射。

好了,說了這麼多,你知道練習要有目的的練習,可是到底該如何刻意訓練呢?

只需要4個步驟就好。

步驟一:滾出舒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