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威尼斯的小艇》語文教學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威尼斯的小艇》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威尼斯的小艇》語文教學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語文教學反思1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介紹異國風情的散文,結構十分嚴謹,語言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學生去品味與欣賞。因此,在教學時,我有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去領悟、去感受這獨特的異國風情,並在讀中感悟到美的薰陶,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課文圍繞着小艇寫了三部分,如果逐個部分來講,就又落入了俗套,不符合新課標精神,因此,學習新課時我提出問題:“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嗎?”學生不受我的限制,自由發言,大膽展示自我。然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決定教學思路,整個教學過程不是我牽着同學的鼻子走,而是以他們爲主體,以學定教,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教學中,我還採用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學小艇的樣子這一部分,我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讀,可以畫,激起學生強烈的表現欲。學生紛紛動手、動口、動腦,在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獨特美,尤其是末了,我出示小艇的紙模,讓大家看着模型去回憶小艇的樣子,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達到能背誦,擺脫了“要我學”的精神枷鎖,讀起來輕鬆,背起來愉快。“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一部分,我讓學生通過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領會,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生領略到小艇的獨特,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感覺教學過程比較順暢,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學生收集的資料有限,對課文背景的理解還不深不透。又如:教學小艇的樣子時,對比喻句的分析不夠到位,使學生對小艇的結構領會得不夠準確清晰。這些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仍需改進。

總而言之,講授《威尼斯的小艇》這課時,從備課到上課,都有所收穫和體會,受益匪淺。

《威尼斯的小艇》語文教學反思2

11月8日,我們有幸參加了環翠區小學語文“同研一節課”精品課展示活動。欣賞了來自環翠區七位優秀教師的精彩講課,我們收穫頗多。

講課的七位教師風格迥異。來自鯨園小學的陶老師執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課,雖然她與學生不熟悉,但通過她那親切自然的教態,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嫺熟的教學環節使學生與之配合得非常和諧。爲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她在讓學生反覆閱讀了文章後,讓學生當船伕,向“遊人”吆喝,招攬遊人來坐自己的小艇。由於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同,介紹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有人側重介紹小艇的舒適,有人側重介紹自己行船之快,有人側重自己駕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都不是機械照搬課文原話,而是經過自己感悟,再加工後,把文本變成了自己個性化的語言。陶老師真是個有心的教師,她新穎的教學方式很值得我學習、借鑑。

周迎春老師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對文本挖掘得比較細緻,注重課堂評價,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注意滲透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收益很大。

總之,本次參加精品課展示的老師,他們自身素質都很好,課堂調控能力也都不錯,基本上都能做到“以生爲本,以學定教”。

且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鬆愉悅中獲取知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向她們學習,不僅紮紮實實的教授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能運用語言,掌握語言。

《威尼斯的小艇》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將它分爲三大塊進行教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生爲主體,讓他們自學、自悟、自會。當然這自主的精神並不是讓他們在課上放任自流、毫無目的行動,而是在教師正確的引導啓動下形成的。

  一、內容分析中,藉助“多媒體”啓發

威尼斯,異國他鄉的地理風貌,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對該水上城市的奇特風光,諸如河道、古建築、橋樑、小艇、船伕等有個大體的感性認識。因此教者在教學之前,讓學生查找、交流資料加深對威尼斯水城的瞭解,從而激發出求知全文的衝動。接着老師提出“在衆多的事物當中爲什麼選擇小艇來寫”的問題,學生對“衆多的事物”有個鮮明的印象,就使他們自覺地從文章中去尋求答案。

用現代教育手段輔助教學,爲課文提供信息,成爲理解內容與激發情感的工具。當教者在講到威尼斯城夜裏寧靜,再一次用了電教媒體,“讓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靜的美麗夜色,呈現於學生眼前。兩處用上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提供了一“動”一“靜”,強烈對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體驗,感情上會起着“呼應”的作用。

  二、自讀自悟中,重視思維的啓迪

在引導學習“船伕技術特別好”的段落的教學中,老師有明確的“主體”和訓練“意識”,騰出足足7分鐘的時間,完全讓學生自讀編寫提綱。當然這一段落,文字比較淺顯,層次比較清楚。段的第一句先是總的說“駕駛技術特別好”,餘下都說怎麼個好的具體表現。每一“表現”又有一定的規律,大體先講“情況”,再說船伕“怎麼辦”。這種結構線條清晰、明朗,內容比較單一,讓學生自編提綱,容易做到,是難得的訓練契機。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巡視,點撥指導,組織討論,集中評議的辦法。老師在“導”上下功夫,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和偏差之後,選取出能帶共性問題的提綱卡片,通過“多媒體打映出來,讓學生討論評說“你看出他都懂了些什麼”。這一招很靈,無形中又成了一個“啓動”點,說他讀懂了,自然便由學生加以肯定;若說到還沒讀懂的內容,就引導再讀書,尋找正確答案。課堂上同學們的思維被“啓動”了起來,積極開動腦筋,參與評說。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挑出幾張不同類型提綱的卡片,引導評說。通過比較,從“面”上鋪開,使學生的思維拓展開去,最後選一名與衆不同的設計者,由他來說爲什麼這樣設計。老師所選擇的卡片,大體都在讀懂本段的意思上,有所獨創,充分地展示了創造性思維。教師呈遞進式地設置“啓動點”,先完成大家都必須認識到的,再設計出多角度表現的提綱。這一啓動,產生了發散性的思維,最後卻以一“特殊性”的例子來個“昇華”。

  三、朗讀教學中,側重情感的啓動

在最後一段的教學中,教師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上立時呈現出威尼斯夜寂靜的美的氛圍。這裏面,教師側重對學生

情感的啓動。

首先,啓發學生在理解精彩語句的過程中,不斷突出其“靜”的美。這是在朗讀教學中情感啓動前的理解。接着便開始朗讀教學,先讓學生體會老師所範讀的語句,這是學生情感啓動前的醞釀。隨後讓學生去體會某生所朗讀的語句的情感,因爲情感的啓動不是一激而就的,有個情感變化、逐漸深入形成的過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的基礎上,放手讓他們有感情地小聲試讀。朗讀的啓動過程,也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層一層並非機械地進行,穿插着老師的講解、範讀,學生的有情感地跟讀。老師把情感這根弦繃得緊緊的,不讓他走樣,無論是肯定表揚或批評指正,都是爲了對情感的理解與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