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中考語文閱讀真題

求中考語文閱讀真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秋天的黃昏

求中考語文閱讀真題

丁立梅

城裏是沒有黃昏的。街道的燈,早早亮起來,生生把黃昏給吞了。

鄉下的黃昏,卻是遼闊的,博大的。它在曠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頂上坐着;它在鳥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樹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來叩門。 而一年四季中,又數秋天的黃昏,最爲安詳與豐滿。

選一處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黃未黃的草。它們是有眼睛的,它們的眼睛,是麥秸色的,散發出可親的光。它們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裏,相依相偎,相互安撫。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樣。你把手伸過去,它們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輕輕地。像多年前,親愛的老祖母。你疲憊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從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這個時候,莊稼收割了,繁華落盡,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議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麼,得到與失去,熱鬧與寥落,這巨大的落差,該如何均衡?田野不說話,它安靜在它的安靜裏。歲月枯榮,此消彼長,焉有得?焉有失?不遠處,種子們正整裝待發,新的一輪蓬勃,將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還有晚開的棉花呢。星星點點的白,點綴在褐色的棉枝上,這是秋天最後的花朵。撿拾棉花的手,不用那麼急了。女人擡頭看看天,低頭看看花,這會兒,她終於可以做到從容不迫,稻穀都進了倉,農活不那麼緊了。她細細撿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裏。黃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畫。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襖、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攤在屋門前的篾席上曬。你在裏面打滾兒,你是駕着白雲朵的鳥。玩着玩着,會睡着了,睡出一身汗來——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開心的事是,冬夜的燈下,母親把積下的棉花搬出來,在燈下捻去裏面的籽兒。你也跟在後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襖可穿,心先溫暖起來。那時,你的世界就那麼大,那時,一個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滿滿的。

人生因簡單因單純,更容易得到快樂。你有些惆悵,因爲,現在的你,離簡單離單純,越來越遠了。

竟然還見到老黃牛。不多見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們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黃昏的影子。人的嘴裏哼着“呦喝”“呦喝”——歌聲單調,卻閃閃發光。牛低着頭,不知是在傾聽,還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夥伴,還是人是牛的夥伴?——相依爲命,應該是塵世間最不可或缺的一種情感吧。

鳥叫聲在村莊那邊,密密稠稠,是歸巢前互道晚安呢。村莊在田野盡頭,一排排,被黃昏鍍上一層絢麗的橙色,像披了錦。炊煙升起來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熱烈相擁,久久纏綿。還是村莊好,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設防。

突然聽得有母親的聲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飯啦——”你忍不住笑,原來不管哪個年代,都有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漸漸變濃變深。身下的土地,漸漸涼了,你也該走了。再貪戀地望一眼這秋天的夕陽,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隻紅透的西紅柿,可以摘下來,炒了吃。 (選自《語文週報》讀寫版2013年第35期)

16. 本文寫景以什麼爲序?請找出表明順序的詞或短語。(3分)

16.答案:以空間方位爲序;河堤--從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莊在田野盡頭。

評分:共3分。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意思對即可。

17.說說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燈,早早亮起來,生生把黃昏給吞了”中“吞”字的含義。(3分)

17. 答案:“吞”寫出了城市燈光亮的之早,燈光之亮,與下文寫鄉下的黃昏形成對比。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18.文章第7、8段插敘了童年時關於棉花的回憶,有什麼作用?(3分)

18.答案:用聯想手法,回憶美好童年,讚美秋天帶來的收穫和對母親的懷念。

評分:共3分。每個要點1分。言之成理即可。

19.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詩意美。請賞析第7段中“你在裏面打滾兒,你是駕着白雲朵的鳥”這句話。(從修辭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入手)(3分)

19. 答案:修辭手法:比喻; 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棉花的潔白與柔軟,以及童年的歡愉。

評分:共3分。修辭手法1分,表達效果2分。意思對即可。

20.秋天的黃昏富有詩情畫意。文章第3段作者認爲“而一年四季中,又數秋天的黃昏,最爲安詳與豐滿”。這是爲什麼?(3分)

20. 答案:因爲秋天的黃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裏,相依相偎,相互安撫,慈祥得如親愛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憊奔波的心;繁華落盡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議的沉寂中,從不計較得失;晚開的棉花可以幸福一個世界。

閱讀著名作家莫言的《母親》一文,完成問題。

①我5歲的時候,正處於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瀰漫着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溼,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②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我文學道路的起點。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裏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親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飢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她在飢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

③有一段時間,村子裏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那時候我們家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裏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我總是擔心母親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每當我下工歸來時,一進門就要大聲喊叫,只有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來已是傍晚,母親沒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欄、磨房、廁所裏去尋找,都沒有母親的蹤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由地大聲哭起來。這時,母親從外邊走了進來。母親對我的哭泣非常不滿,她認爲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她追問我爲什麼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對我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這是一個母親對她的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現在,儘管母親已經被閻王爺叫去了,但母親這句話裏所包含着的面對苦難掙扎着活下去的勇氣,將永遠伴隨着我,激勵着我。

④在那些飢餓的歲月裏,我看到了許多因爲飢餓而喪失了人格尊嚴的情景,譬如爲了得到一塊豆餅,一羣孩子圍着村裏的糧食保管員學狗叫。保管員說,誰學得最像,豆餅就賞賜給誰。我也是那些學狗叫的孩子中的一個。大家都學得很像。保管員便把那塊豆餅遠遠地擲了出去,孩子們蜂擁而上搶奪那塊豆餅。這情景被我父親看到眼裏。回家後,父親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也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對我說:嘴巴就是一個過道,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裏都是一樣的,何必爲了一塊豆餅而學狗叫呢?人應該有骨氣!他們的話,當時並不能說服我,因爲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裏並不一樣!但我也感到了他們的話裏有一種尊嚴,這是人的尊嚴,也是人的風度。人,不能像狗一樣活着。

⑤飢餓的歲月使我體驗和洞察了人性的複雜和單純,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爲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學的靈魂。(選文有刪改)

1、理解文中劃橫線句子“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的含義。

2、文章第①段,對母親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寫很有特點,請試作賞析。

3、第③段中,開頭畫線句子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有何作用?

4、本文題目爲“母親”,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寫了父親和爺爺,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原因。

  答案

1、意思是面對苦難要堅強的活下去。這種莊嚴的承諾,是爲了消除兒子的擔憂,表現了母親的堅強和責任感,體現出母愛的偉大。

2、從聽覺、視覺、嗅覺方面描寫母親捶打野菜的情景,構成了一幅有動作、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勞動場面。

3、結構上,照應前文“正處於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時期”,引出下文我對母親的擔憂;內容上,體現生活的艱難、人性的脆弱,反襯母親的堅強。

4、示例①:從內容上,爲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豐富了文章內容;如果不寫父親、爺爺,內容就顯得單薄。

示例②:從主旨上看,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的活下去;我的父親和爺爺又教育我,人要有尊嚴的活着,互爲補充,文章有厚重感。

示例③:從人物形象上,母親和父親、爺爺相互映襯補充,爲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示例④:(從其他方面談)可以使我們體驗和洞察人性的複雜和單純,不光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