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下《春酒》課堂教學實錄

人教版八年級下《春酒》課堂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春酒》課堂教學實錄

師:上課!

人教版八年級下《春酒》課堂教學實錄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剛纔我和同學們聊天,有的同學給我推薦杭州好吃的東西,有的同學給我推薦好玩的地方。還有一個同學提到了杭州有一條很著名的街……

生:河坊(fáng)街。

師:啊,應該唸作河坊(fāng)街。你們是杭州人呢。這個字念“坊(fāng)”。這個字是多音字,它還有一個讀音是“坊(fáng)”,像磨坊、作坊。它當里巷、街道講的時候呢就念“坊(fāng)”。河坊街是一條什麼街呢?對,是一條古街。那麼我想啊,杭州專門修繕了這樣一條古街,有什麼目的,有什麼用意啊?

生:回憶以前的一些事。

師:哦。回憶以前的一些事。人們共同生活地一個地方,留下一些痕跡,現在那些生活已經過去了,我們很想把這些痕跡保存下來。所以河坊街呢,就像是一個存放記憶的地方,就像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春酒》。作者是一位旅居美國的華人女作家,她爲我們展現的就是她封存多年的關於是她故鄉風俗的記憶。這位作家是哪兒人呀?

生:臺灣。

師:她是臺灣作家,但她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她的家在溫州,離我們杭州很近的,而且她在杭州居住了二十年。更爲湊巧的是後天(2004年7月23日)就是這位女作家八十八歲大壽。那麼,我們今天來學習這樣一篇文章,來品一品“春酒”的味道。請打開課本。

(學生翻書)

師:說實話,我生北方,我們家沒有聞過春酒的香味,所以我很想知道,到底什麼是春酒啊?我們能不能快速地閱讀課文,然後說說,到底什麼是春酒?現在開始。

(學生閱讀課文)

師:在讀書的時候,大家要把有用的信息畫下來。我們看誰讀得快,誰讀得細心。誰讀完了、找到了,就把手舉起來,大大方方地把手舉起來,從你的手上老師可以看到你的自信。

(生紛紛舉手)

生(念課文):“八寶酒,顧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

師:非常感謝。念枸杞(qǐ)。請坐。大家同意嗎?剛纔我問大家,什麼是春酒呀?她說春酒就是八寶酒,就是八樣東西釀造的,是這樣的嗎?

生:是呀。

師:大家都同意嗎?沒有反對的意見嗎?

生:我覺得應該是作者的母親釀製的在春節的時候喝的八寶酒。

師:哦,這個春酒與喝的時間還有一定的關係吧?好,我們一起來把有關的信息篩選一下,春酒,顧名思義應該是在什麼時候喝的酒?

生:春節。

師:春節那一天嗎?大家在第一段裏再找一找。

生:是從元宵節到初五。

師:從元宵節到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往回算。我很喜歡他的聲音這麼宏亮。什麼時候喝的?初一到十五,是嗎?我發現你們看書不是很細心啊。再看看書,在第一段。什麼時候啊?過了元宵節,是不是啊?過了元宵之後節還有一個節目,這個節目就是喝春酒,是在春節期間,在正月裏。哪些人喝呢?一個人喝算不算呢?

生:不算。

師:不算。那麼哪些人一起喝呢?

生:村裏的人。

師:很好。剛纔這位同學說是村裏的人,鄉里鄉親,他們聚在一起,而且是到各家各戶,大家邀聚在一起喝的酒。就是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一些人,用這樣的方式來喝酒。那麼,春酒和八寶酒有什麼區別呀?課文裏提到,誰會釀造八寶酒呀?

生:母親。

師:大家大些聲說話好嗎?讓我們都可以聽到。是母親釀造的八寶酒。母親釀造的八寶酒是春酒中很有特色的一種,所以作者非常非常喜歡。實際上春酒不是以它的配料來命名的,而是以在春酒期間大家聚在一起用這種形式喝酒來命名的。也就是說,春酒的關鍵不在於酒的滋味怎麼樣,而在於這裏包含着一種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滋味,也就是包含了濃濃的家鄉味。現在大家用心地看課文,看一看文中大家在一起邀飲春酒的過程中,哪些細節、哪些鏡頭包含着濃濃的家鄉味在裏頭。可以自由討論。

(出示投影片:什麼是道地的家鄉味?)

(生閱讀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師:很多同學都準備好了。現在請大家說一說。

生:我找到這一節:“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從這裏可以看出家鄉人都很熱情大方,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

師:很好,就像她這樣回答。有口頭語這當然是家鄉味了,是家鄉的習慣。而且家鄉人多慷慨啊!爲了感謝別人的幫助,爲了表示感謝,就說“我請你吃十二碟”!還有誰願意說?

生:“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裏,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這是風俗。

師:這是風俗。就是不許這樣不許那樣,是家鄉的風俗,當然就有家鄉味了。請坐。剛纔還有同學說家鄉味是通過家鄉人表現出來的,剛纔我們看到了家鄉的那些鄉鄰啊,都是那麼的熱情慷慨,現在我們就把目光聚在這些鄉鄰身上,這樣鄉親有什麼特點?

生:熱情好客。像這一段“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緻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

師:你說熱情好客是誰熱情好客呀?

生:母親。

師:是母親。請坐。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細節。母親不應把她歸納到鄉鄰里面去。母親實在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從這裏可以看到,母親很勤勞、慷慨,她總是爲了別人。想一想,還有什麼關於母親的細節呢?

生:母親總是熱情地把做春酒的方法很慷慨地告訴別人,一點也不保留。

師:哦。母親慷慨大方,不保留。你能爲大家把文中這些寫母親的句子讀一讀嗎?

生(念課文):“她總是笑眯眯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

師:很好。“約摸(yuēmo)”念輕聲。母親非常誠懇地把自己的祕訣都告訴了別人,一點都不保留。還有關於母親的細節嗎?

生:喝會酒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嚐嚐助助興”,她自己不喝。

師:她泡的八寶酒大家都知道好不好喝呀?好喝。她一定要開一瓶八寶酒給大家助助興,說明了什麼呀?

生:熱情好客。

師:很熱情好客,沒錯。請坐。還有嗎?

生(念課文):“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這說明母親很大方。

師:母親很大方。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母親不喝酒,母親不上會,母親做的東西自己很少吃,但是大家發現加在母親身上的一些修飾詞是什麼樣的呀?

生:“笑眯眯”。

師:“笑眯眯”,找得非常好,還有嗎?

生:“勤勤快快”。

生:“大方”。

生:“高興”。

師:對呀,還有“得意”等等。母親不怎麼吃這些東西,可她總是那麼高興,她的高興是從哪兒來的呀?爲什麼高興?誰來說說?

生:因爲她看到大家都在吃她做的東西,所以她高興。

師:很好。可見母親是一個典型的“我快樂不如你快樂,大家好纔是真的好”的人,她多慷慨、多無私呀。那麼我們來找一找最難表現母親特點的一段話,請大家讀一讀。

生(念課文):“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爲裏面沒有八寶,不甜呀。’母親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師:非常好。特別是讀女兒說話的這一段,“只喝一杯,因爲裏面沒有八寶,不甜呀”,讀得很有味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我總是說”,爲什麼要“總是”呀?你們發現了沒有,母親和女兒之間這一問一答,幾乎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默契,那孩子爲什麼要這麼回答?說明她很愛她的母親,她好想讓母親高興,她很喜歡喝母親釀製的八寶酒。因爲這八寶酒是冬至的時候釀製的,把八種東西放進去,還加進了母親的愛、母親的祝願,一起釀成的,這樣的酒我怎麼會不喜歡喝呢?剛纔我們認識了母親,母親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真誠的人。那麼其他的鄉鄰給你什麼印象呢?你們還注意到了那個人物?

生:我要說阿標叔。“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說明他很熱心,爲別人着想。

師:大家細心地看這句話。其實呢,喝會酒的人裏面沒有阿標叔,可他巴結地把燈罩擦亮。這“巴結”,大家看註釋,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是勤快地、主動地把玻璃燈罩擦得亮晶晶的,他多歡迎大家來啊!然後把燈呼呼呼地點燃了,看到大家在那兒吆喝、喝酒,他自己就格外興高采烈。他和母親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我不一定要吃酒,但在這暖融融的氛圍裏面,在暖融融的環境裏面,在這濃濃的鄉情裏面,就已經很快樂了,給予同樣也是一種境界,何必計較誰做得多,誰做少啊。還有沒有同學發現,“我”、作者在那個環境裏面快樂不快樂呀?有什麼細節?誰能說說?

生(念課文):“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師:請坐。哦,“開心得要命”,小孩子喝春酒纔開心呢,還可以多得手帕。你們現在能不能得到這種簡單的快樂呢?還有什麼表現“我”很快樂呢?

生(念課文):“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這也寫出了“我”的快樂,就是喝春酒的時候,又有東西吃又有東西拿回家,還能和小夥伴一起玩。

師:非常好。“我”大搖大擺地到鄉鄰家,把肚子吃得鼓鼓的,像小蜜蜂,多形象呀!吃了還不算,還要拿回家,鄉里人多厚道呀!還有什麼快樂的事情嗎?

生(念課文):“母親給我小酒杯底裏只倒一點點,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裏,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師:小花貓也高興啊!孩子高興,小花貓也高興。還有嗎?

生(念課文):“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說明了我十分喜歡喝八寶酒。

師:除了十分喜歡喝八寶酒還有什麼呢?母親說小孩子不能多喝酒,只能喝多少?喝一指甲縫。可我早已喝了不知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這說明了什麼?

生:饞。

師:小孩子饞,還有嗎?

生:說明我不怕媽媽。

師:我不怕媽媽。在以前啊,在初一到初五過年都有好多的約束,這也不許,那也不行,現在總算解放了,所以我可以不乖了。但是正是因爲淘氣,才能獲得這樣的快樂。我不聽母親的話,我知道你愛我,可我還是那樣調皮,調皮我們不能不寬容呀,這是孩子的天性啊。所以孩子、“我”表現了種種的童真童趣。這也是家鄉味的一部分。我們來歸納一下吧,什麼是道地的家鄉味?“道地”就是地道,正宗。正宗的家鄉味來自鄉鄰鄉親,他們是那麼地淳樸熱情;正宗家鄉味來自“我”,那麼地快樂無憂,來自於母親,來自於阿標叔,來自於濃濃的故鄉情意。甜絲絲的春酒,裏面盛着豐盛的情意。這樣的家鄉味怎能不讓作家魂牽夢縈?離開家鄉多年依然想念。我們說家鄉味裏面包含的是人情味。(板書:家鄉味 人情味)有親人的地方纔是家鄉。既然家鄉味這麼難忘,這麼快樂,作家就想找回這種家鄉味。作家在文章中的哪裏作了這樣的嘗試?對,最後兩段。那麼,我們一起讀,好嗎?

(生齊讀最後兩段)

師:有的同學把詞語念得很準確,說明他查過了。“家醅”的“醅”念“pēi”,前面一個詞“挑剔”的“剔”讀第一聲,而兩個字連起來讀就念輕聲“tiōoti”。還有一個詞“炮製”念“páo”,炮製是製藥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按照藥方來做藥,這裏是指按照配方來做八寶酒。作者想找家鄉味,可是失敗了。所以她在最後困惑地說:“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我們能不能給作者一個答案,家鄉味能到哪兒去找呢?

(出示投影片:到哪兒去的真正的家醅呢)

生:回到家鄉去找。

師:回到家鄉去找,是個好辦法嗎?事隔多年回到家鄉是什麼效果啊?故鄉的人可能有些有些已故去,故鄉的景物可能也變得面目全非,我多年漂泊在外,回到家才發現:天哪!街道翻新了,老房子扒掉了,好朋友遷走了,我自己鄉音在多年漂泊中無意地更改了,回到我最親的家鄉,我都變成一個陌生人了!這好像不是好辦法,還有沒有好辦法?

生:找照片。

師:找照片,這是好辦法!現在大家要多多照相,留下多一點記憶。還有嗎?

生:自己釀。

師:自己釀?作者不是沒有成功嗎?因爲酒的滋味用舌頭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用心去嘗。還有什麼辦法?

生:回憶往事。

師:回憶,在回憶中找。非常好!如果你有強大的記憶功能的話,回憶絕對是幫助你找回遺失的東西的最好的方法。還有嗎?看看你們是不是真正願意幫你們這個熱情的、地道的老鄉解決她心頭的這個疑惑呀。同桌之間聊一聊,看還有沒有好的辦法?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生:找老人。

師:找一些年長者去追尋過去的塵封的.往事的記憶。這也是一個好辦法。還有什麼?

生:去從她孩子身上和笑聲中回憶自己以前的童年。

師:我太喜歡你的答案了。請坐。從孩子身上找,聽起來好像不合適呀?但這種情感是可以傳承下來的,是可以一脈相傳的。還有嗎?

生:可以回憶母親當年釀酒的心情,用當年母親的心情來釀酒。

師:可以用心去體會母親的心情,懷着一份欣喜,懷着對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的愛去釀酒,你真是一個有詩意的孩子!酒不是光靠原料釀的,是要把心情放在裏面,非常好。我們可以做夢是不是?有首歌叫《夢迴唐朝》,唐朝都可以做夢迴去。我們可以夢迴故鄉,回想我的夢裏水鄉。我們還可以看一些古街,比如說河坊街。我們還可以看電影,現在有很多懷舊的影視作品。比如說同是這位作家琦君的作品《橘子紅了》,聽說過嗎?可能打動過很多有那種體驗的人。也可以看一些書,比如有一本書就是浙江的作者寫浙江的風俗的,他的名字叫阿航,他寫了一本書叫《遙遠的風車》,光聽這個名字就讓人很想看了。看了這本書以後可以去感受一下當年的風俗究竟是怎樣的,增添一些溫馨的記憶。再比如說,我還帶來了一本書,我要給它作作廣告,《中國古鎮遊》(出示書籍)。古鎮就是以前的人們生活過的地方。當你走在那個青石街上的時候,也許絲絲縷縷的記憶就浸潤了你,淹沒了你,你就彷彿在另一個時空了。但是這些感覺都是隔着一層的了,真正可觸可感的那個故鄉還是不見了,消失了,因爲一切都在變遷了。我們試想一下,我們現在還能不能捧着家釀的酒一家一家敲開鄰家的門說:“來呀,我們去喝酒!”有嗎?我們現在幸福地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裏面,大城市啊,還有這樣的事嗎?不可能有了。任意走進一家去,靠着那家的大人,用筷子點點酒舔一舔,行嗎?恐怕是不行了吧?現在還有誰花那麼長時間自己去釀酒?還有誰只爲快樂在一起喝兩杯?我們這麼繁忙,我們想的都是我不能不學啊,不能被別人超過;爸爸媽媽想的是我要趕緊賺錢呀,我不能被別人比上,不能被這個時代落下。城市的腳步都匆匆忙忙,大家都跟着走。再也沒有那種悠閒的心情去品嚐春酒了。作者琦君,一九一七年生人,她童年的往事,可能我們再沒有辦法去重新經歷。那麼想想看,當作者寫下最後一段的時候,她是什麼心情?大家剛纔讀得是不是味道還不夠濃?再來讀一遍好不好?只讀最後一段。讀出這種味道來,讀出有不可復得的心情來。

(生齊讀末段)

師:傷心感情可以讀得再濃點。想想看,在全文中,過去的生活是何等的快樂啊!(板書:快樂)而今不可能找到這樣的家鄉味了,又怎能不失落、不惆悵呢?(板書:失落)作者的情緒變得反覆,但是總體來看這篇文章,畢竟還是一篇給人溫暖氣息的文章,作者描述的是暖融融的鄉情,但是你們能想到作者的身世是怎樣的?她一歲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四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七歲的時候和她相依爲命的哥哥病故了。她在文中所稱的母親其實是她的伯母。她的身世、她的童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挺淒涼的,但這不妨礙她用一種溫暖的筆觸去描寫童年生活。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當童年永遠不再來的時候,哪怕它不完美,哪怕它不完整,都會引起我們的一種深深的想念。所以有人說,童年和故鄉,是人們用情感、用思念、用回憶供奉起來的精神家園。(出示投影片:童年和故鄉是人們用情感供奉起來的精神家園)琦君自己也說過,人和花草和樹木一樣,都是有自己的根的,那麼童年和故鄉就是一個人的根吧?童年這麼重要,走了就不再來了,我們就不要等到像琦君這麼大的時候再回憶童年,希望今天下課以後呢,每個同學靜下心來想一想,我的童年是怎樣的?你知不知道當你在搖籃裏的時候,媽媽的眼睛是怎樣地看着你?你能不能記得當你在幼兒園的時候,是誰欺負了你?你小學一年級歪歪扭扭的字跡還在不在?把它們細心地留存在自己的記憶裏,釀成美酒。而且我們更要珍惜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每個人的這種記憶都是不可替代的,那麼一個地方的人們共同的回憶就更值得珍藏,這就是爲什麼河坊街上人來人往,大家都想去看看;這就是爲什麼西湖的小島上還有那種拋繡球招親的傳統節目,還有吃糉子、包元宵、打月餅……這些事都是人們共同的一種寄託,人們覺得這些事是每個人的一種享受。這就是我們共同積澱下來的民俗,就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文化,也是我們生活中一首抒情曲。那麼我想給大家最後留一個作業,在最近的《杭州都市報》上有一個徵文,叫作《本色杭州》,它說表現杭州的本色,不怕雞毛蒜皮,把你現在生活中經歷的雞毛蒜皮記下來寫給它,讓它成爲你的一種回憶吧。非常感謝大家,下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