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二年級下冊《我爲你驕傲》評課稿

小學二年級下冊《我爲你驕傲》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我爲你驕傲》評課稿1:

小學二年級下冊《我爲你驕傲》評課稿

聽了王老師的語文課《我爲你驕傲》,感想很多,本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注意了語文基礎性的把握。

開課伊始,從複習字詞入手,鞏固了生字,積累了詞語。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把詞句的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是語文的基礎。我們知道孩子記憶生字快,忘得也快,記憶生字最好的方式是不斷的復現,每課都學習生字,每課都鞏固生字,每課都寫點生字,反覆的強化、記憶。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也緊扣語言的訓練展開教學活動的。比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態、心理、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練習說話;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情感,練習朗讀;等等,都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訓練意識,注重了基礎性的把握。

二、教師先發揮了導學的作用,然後是以學定教,順學而教。

這節課,執教者先是從文題中引發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整體讀書,概括要義。接着又提出一個整體性的能牽動全篇的有價值的問題——小男孩和老奶奶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你從中發現了什麼?並且又提出了學習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讓學生帶着問題、方法、要求走進文本。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學功能,避免了學生盲目的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合作、交流以後,教師採取的策略是順學而教。例如,一個學生說:“我知道小男孩在玩時是怎麼做的?”,老師問:“你想讀一讀嗎?”學生說:“想讀。”學生讀後,教師再問:“讀得怎麼樣?”其他學生參與評價。一學生抓住“開心”這個詞來體會,教師就引導說:“那你就開心的讀一讀吧!”又如,學生讀課文時,發現有一句話表達了小男孩“不自在”的心情。老師順勢而導:“不自在是什麼感覺?”“從不自在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你能帶着不自在的情感讀一讀嗎?”在這樣的學習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怎麼學的,教師就怎麼教。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合作、對話、交流。課堂教學既沒有失控於學生,又沒有教師的牽強附會。

三、注意多元的理解,實現文本價值。

這節課,教師注重了學生多元的理解。例如:老師問,不自在是什麼感覺?學生:不舒服、心裏不是滋味……。有如:你認爲老奶奶是怎樣的人?學生:寬容、大量、善解人意……再如:當小男孩看到“我爲你驕傲”的便條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高興、激動、內疚……

  《我爲你驕傲》評課稿2:

聽了葉老師執教的《我爲你驕傲》的第一課時教學,感覺葉老師追求真實、紮實、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三個地方的處理我爲她驕傲:

一、抓題眼

題目對於課文猶如眼睛對於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題目能明白文章的要義。葉老師從“驕傲”一詞引出,指導學生書寫生字“驕傲”,用“驕傲”說一句話,體會驕傲在不同的語境中的不同意思。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題,積累了“驕傲”一詞。再由“驕傲”引出“我爲你驕傲”這個題目,讀題後設疑:“我”“你”分別指誰,爲什麼“我爲你驕傲”?由詮釋題意而穿透全文。

二、抓詞語

字詞的教學是低語教學的重頭戲。葉老師是個有心人,生字的出示沒有按照詞語在文中出現順序按部就班,而是經過精心組織把詞語“串”起來,將詞語與事物掛鉤,與讀音、字義掛鉤。如:出示第一組詞語:光滑 頓時 玻璃,由“玻璃”一詞引出課文中的輕聲詞:東西 不自在 打招呼 石頭 窗戶。接着出示第三組詞語:便條 信封 信箱,通過讀一讀掌握字音,擺一擺瞭解字義。最後,她還讓學生運用“打碎、攢了7美元、道歉”這些詞語還原便條內容的形式進行填空,大致瞭解課文內容。這樣詞語之間就產生了內在聯繫,不再孤立,形成了一個極爲生動的語言環境。她認準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的結合起來,一舉多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情感

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記得贊可夫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是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將自己高尚的情感,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設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使這一切共同成爲學生解讀的資源,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爲一體。所以,一個能夠釋放自身情感的教師,也必定能夠引領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纔是最精彩、最豐富、最宜人。

葉老師在反覆閱讀了文本後,被小男孩“開心——擔心害怕——不自在——輕鬆高興” 的情感變化深深吸引和感動。教學時,葉老師把幾種人物的心情串起,理清了課文的情感脈絡。1-3自然段的教學緊扣“開心——擔心害怕——不自在”這幾個詞展開,抓重點句“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和“她也和往常一樣,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卻覺得很不自在 。”在聽,說,讀等語文實踐中體會人物心情,教學有序展開,喚起學生主體意識,隨小男孩的開心而開心,害怕而害怕,不自在而不自在使教學進入良性動態發展。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的一個片段:“她也和往常一樣,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卻覺得很不自在 。”這一重點句的教學

指名一學生讀後,追問:小男孩,你爲什麼不自在了?

生:我想起了那天打碎奶奶家玻璃的事。

是呀!第一天,看到老奶奶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就不自在,因爲我想起昨天---(生)打碎奶奶家玻璃的事。請你來讀一讀。

第二天,再看到老奶奶的微笑,我更不自在了,因爲我想起前天——(生)打碎奶奶家玻璃的事。請你來讀一讀。

一天天過去了,老奶奶總是微笑着和我打招呼,而我卻越來越不自在了,因爲我還是想起那天———(生)打碎奶奶家玻璃的事。請你來讀一讀。

回憶那天的事情,讀出不自在設計有層次。

此外,葉老師的多元化評價語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葉老師對學生的朗讀給予了充分肯定,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如指導第一段朗讀時,老師問:“像子彈一樣射出,那要怎樣扔?”(指名讀)當學生讀好後,老師給予評價:“你扔得很有勁,還有誰能扔得更遠些?”再如:一個學生問題回答得對,葉老師說老師也爲你驕傲。這樣的評價切合主題。總之葉老師這堂課優點多多,我爲葉老師的認真備課、用心教學感到驕傲。

同時,我也對葉老師的這堂課進行了再度思考:如果我來上,會怎麼上?

思考之餘,我個人覺得這堂課有兩個地方我會和葉老師處理不一樣:如在教學比喻句“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除了抓住把“石頭”比作“子彈”和“流星”體會速度快和他們玩得開心外。我會再深入一點,追問:課文中還有這樣的句式嗎?讓學生找出:我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就像兔子一樣飛快地逃走了。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了什麼。然後讓學生模仿這樣的比喻句寫句子,如:我們像魚兒一樣快活地遊着。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掌握了這種比喻句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讀、體會情感的層面上。

再比如:讀“攢了7美元”時,我會讓學生了解“攢”是“積”“存”的意思。我還會補充這樣的課外知識:“老師查過資料,一美元相當於7元人民幣,所以7美元就是49元左右。送一天的報紙只能賺一點點錢。”然後圍繞“攢”做文章,爲什麼不向爸爸媽媽要,卻自己攢錢啊?爲了攢錢,你送了多少天報紙呀?遇到颳風下雨的,你怎麼辦呢? 第三週,你終於攢了七美元,此時心情怎麼樣啊?這樣一個“攢”字的教學,就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文裏的“我”負責任,自己做錯事情自己承擔責任,有毅力,有決心,這樣也爲課文中心“爲什麼我爲你驕傲”做了很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