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柳葉兒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柳葉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教學目標: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柳葉兒教案

1、 在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概括課文。

2、 瞭解“苦”與“樂”的思想感情的內涵。

3、 品讀精彩句子,學習生動描寫的方法,體會其中飽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同學們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寫柳的詩還有很多,如“兩個黃鸝鳴翠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在這些詩人的筆下,柳是報春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離別思念的寄託。當代作家宋學孟對柳卻別有一種情懷。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懷呢?讓我們帶着疑問走進課文《柳葉兒》。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劃出文中易讀錯或寫錯的字詞。(書空、齊讀)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文章講了一個在饑荒的.年代裏,我和三叔搶柳葉兒的故事。

3、本文回憶了關於柳葉兒的哪幾件事?試在“柳葉兒”前面加一個動詞來概括搶柳葉兒、吃柳葉兒

4、聽了文章,你聽出了作者對柳葉兒是怎樣的感情呢?找出相關語句朗讀品味。

(開頭1-3、結尾14-15、標題“兒”)喜愛、感激(首尾呼應)

文章以柳葉兒爲線索,寫了戀柳葉兒,搶柳葉兒,吃柳葉兒,贊柳葉兒,抒發了作者對柳葉兒的喜愛、感激之情。

三、品讀課文,探究苦樂

聽過課文,你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苦不苦?

1、跳讀課文,找出體現生活之苦的句子或語段。請你有感情的朗讀並分析。

(分析4、9、10、11、12、13小節)

(景物描寫:這是一幅多麼美的圖畫啊:溼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如果一聯想到這是在去搶柳葉兒的路上的環境描寫,一種“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就會涌上心頭:在萬物還沒醒來之際,八歲的“我”就已經和三叔去搶柳葉兒了……把這段景物描寫和下面搶柳葉兒的艱辛放到一起來讀,景物描寫之中就自然而然透出一絲絲淡淡的哀愁。這種表現手法就是以美景寫哀情。)

2、當時的生活是極苦的,可作者卻說“全家最樂的是我”,我爲什麼會感到“最樂”?(小組討論)

可以逞能,可以吃飽。

兒童頑皮的天性、積極樂觀的心態、少年不識愁滋味

讀到這裏,我們知道作者回味童年那段艱難歲月時是苦中有樂的,正因爲生活極苦,纔有了吃柳葉兒之樂,苦與樂是相依相伴的,有苦纔有樂,沒有絕對的苦,也沒有絕對的樂。苦樂相依,而我們感受到更多的還是苦澀。作者用快樂的口吻來敘述艱辛苦澀的往事,實際上是用了襯托的手法,以樂襯苦。

四、擴讀課文,延伸生活

兒時的作者苦並快樂着,我們作爲現代中學生,應該怎樣對待生活中的苦與樂呢?

樂觀面對苦難,倍加珍惜幸福。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學習《柳葉兒》這篇文章,我們瞭解了作者兒時的生活,領會了作者對柳葉兒的特殊的感情,也明白了苦樂相依的道理,悟到了對待苦樂的正確態度。讓我們時刻銘記:樂觀面對苦難,倍加珍惜幸福。

教後反思:

《柳葉兒》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在饑荒的年代,全家人靠吃柳葉兒活命的故事。內容很簡單,但要讓學生體會其中“苦中略帶點澀”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爲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生活條件都比較好,在家可說是集很多人寵愛於一身的。他們根本就體會不了在那個時代的艱苦生活。所以我在設計教案時,試着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一堂課上下來,學生基本能體會“苦中略帶點澀”的滋味。

從這堂課中我認識到,學生應該是課堂中的主角,要善於創設情境去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要注意恰當的點撥。我們經常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但自主決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以正確的引導作基礎的,而真正起到導航作用的就是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