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麼》教案2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麼》教案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麼》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麼》教案2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麼》教案1

【教材簡析】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裏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爲了讓人們能喝到乾淨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爲,稱讚他們做了一件好事,並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並不理解什麼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麼,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講十年以後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爲此感到快樂。回顧各自十年的生活經歷,他們對幸福是什麼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後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

事情節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讚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麼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後,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着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祕而有趣,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激活課堂氛圍。爲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朗讀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內容,教學的難點是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教法學法】

自學課文,理清脈絡;緊扣主題,自讀自悟;聯繫現實,深化理解;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預習。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

1.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麼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麼”。

2.板書課題,齊讀。

二、朗讀感知

1.讀課文,正讀音。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探究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爲什麼這麼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因爲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並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5.朗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四、感悟幸福

1.過渡

(1)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麼?(爲了讓別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麼?(幸福是什麼?)

(3)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自由讀下面的課文。

2.交流: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學做醫生,爲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3.十年後,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這些體會是怎麼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4.速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麼?(通過自己的勞動,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例如,作爲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爲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益”就是好處。這句話是說: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這句話的意思看起來很抽象,但聯繫課文理解,就變得非常具體、豐富。三個牧童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給人們帶來了好處,這是幸福。第一個青年給病人治病,病人恢復了健康,他感到多麼幸福。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個青年留在村子裏耕地,麥子養活了許多人,他的勞動也沒有白費,他也感到幸福。這樣,抽象的道理就被這幾個具體的事例詮釋得淋漓盡致。)

五、總結深化

1.體會“幸福”的含義。

2.故事情節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讚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麼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後,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着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祕而有趣,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概括中心:《幸福是什麼》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4.談談你學了課文後有什麼收穫?

5.今天,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後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嚐到幸福和快樂。

六、作業佈置

1.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2.蒐集關於幸福的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活別人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麼》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麼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麼。

2.學生交流,並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學習新課

一、瞭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爲幸福是什麼?(不知道)

2.牧童們後來認爲幸福是什麼?(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麼?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爲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麼叫“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爲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爲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

5.反覆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繫實際來理解。

6.談談你的幸福觀,並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注: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裏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二、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爲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彙報演出。

作業佈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本課小結

(根據當時情景而定)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活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