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明史·周新傳》文言文翻譯

《明史·周新傳》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導語:學好文言文翻譯,對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很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明史·周新傳》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參閱,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明史·周新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諸生貢入太學。授大理寺評事,以善決獄稱。敢言,多所彈劾。貴戚震懼,目爲“冷麪寒鐵”。京師中至以其名怖小兒,輒皆奔匿。改按北京。時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閒田,盆禁詳擬,王府待報,多庾死。新請從北京行部或巡按詳允就遣,以免淹滯。從之。且命畿內罪人應決者許收。帝知新,所奏無不允。

還朝,即擢雲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聞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羣蚋迎馬頭,跡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驗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廣市布,視印文合者捕鞠之,盡獲諸盜。

新微服行部忤縣令令欲拷治之聞廉使且至系之獄新從獄中詢諸囚得令貪污狀告獄吏曰我按察使也令驚謝罪劾罷之。永樂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趙居任匿不以聞,新奏之。夏原吉爲居任解。帝命覆視,得蠲振①如新言。嘉興賊倪三劫旁郡,黨數千人,累敗官軍。新督兵捕之,列木柵諸港浸。賊陸走,追躡之桃源,以獻。

錦衣衛指揮紀綱使千戶緝事浙江,攫賄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頃之,新齎文冊入京,遇千戶涿州,捕系州獄,脫走訴於綱,綱誣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錦衣私人,在道榜掠無完膚。既至,伏陛前抗聲曰;“陛下詔按察司行事,與都察院同。臣卒詔擒奸惡,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臨刑大呼曰:“生爲直臣,死當作直鬼!”竟殺之。

他日,帝悔,問侍臣曰:“周新何許人?”對曰:“南海。”帝嘆曰;“嶺外乃有此人,枉殺之矣!”後紀綱以罪誅,事益白。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賑濟災民。

譯文:

周新,南海人。洪武年間,他以生員貢入太學。厚被授予大理寺評事,以善於斷案著稱。他敢於說話,對許多事都進行彈勘。權貴們都很害怕,把他稱爲“冷麪寒 鐵”。京師中甚至用他的名字來嚇唬小孩,小孩常被嚇得逃跑躲藏。後來他改巡按北京。當時讓犯了徒刑;流放之罪的官吏和百姓耕種北京閒田,監禁要詳擬,往來持報,致使許多人死於獄中,周新請求改由北京官署或巡按官員進行處理,以免滯留。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並命令應判決的京畿內的罪人允許贖罪,皇上了解周新,所以他所奏的無不批准。

他回朝後,即被升爲雲南按察使,還沒赴任,改爲浙江按察使。 冤民被關押已久,一聽說周新來,都高興地說“我得生了。”周新到後果然爲他們洗清了了冤屈。當初,周新剛入境,見馬頭前有飛蟲在飛,追蹤它們的足跡,在灌木叢中發現一個死人,他身上掛着個小木印,周新看了木印,知道死者原來是個布商。他於是密令到處買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審問,最後把盜賊全部抓獲了。

周新曾穿便服巡行所轄地區,觸犯了一個縣令。縣令想拷打處治他,聽說按察使者將到,便把他關進監獄。周新在獄中詢問哥哥囚犯,查到縣令貪污的情況。他告訴管監獄的官吏說:“我是按察使。”縣令震驚謝罪,周新彈劾罷免了他。永樂十年((1)(4)(1)(2)),通政趙居任隱瞞不上報,周新平民打扮在按察區內巡察,違逆了地方上的.縣令, 縣令要拷打處治他,聽說廉使要到了,就把周新關進了監獄。周新在獄中向那些囚犯了解情況,掌握了縣令貪污的罪狀。告訴獄吏說:“我是按察使。”縣令驚懼地 認罪,周新彈勘罷免了他。永樂十年,浙西發大水,通政趙居任隱瞞不把情況上報,周新上奏朝廷彈劾他。夏原吉爲趙居任辯解,皇上命重新調查,使浙西得根據周新的意見獲得賑濟。嘉興賊倪弘三劫掠鄰近州縣,糾集的同夥有數千人,多次擊敗官軍,周新率兵捉拿他們,在各個港汊捕獵木柵。賊人從陸路逃跑,周新追到桃源,抓住了他們獻給朝廷。

錦衣衛指揮紀綱派一名千戶到浙江偵緝,他索取賄賂,作威作福。周新想處治他,他逃跑了。不久,周新帶着文冊入京,在涿州遇到該千戶,周新將他抓進州監獄,他逃出來後告訴紀綱,紀綱便上奏誣陷周新有罪。皇上大 怒,命逮捕周新。到京後,周新擺在皇上跟前大聲說道:“陛下詔令按察司行事,可與都察院同。現在臣風詔擒拿奸惡之徒,爲什麼要判我的罪?”皇上更加憤怒,命殺了周新。周新臨刑時大呼到:“生爲直臣,死當做直鬼!”他竟被殺了。

後來,皇上後悔了,問身邊的侍臣道:“周新是什麼地方人?”回答說:“南海。”皇上嘆息說:“嶺外竟有這樣的人,枉殺了他啊!”後來紀綱因罪被誅,事情更加清楚了。

  《宋書·劉大夏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

劉大夏,字時雍,華容人。年二十舉鄉試第一。登天順八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闋,遷廣東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諭,遂順命。後山賊起,令獲賊必生致,驗實乃坐,得生者過半。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用卿,數引疾何也?”大夏頓首言:“臣老且病竊見天下民窮財盡脫有不虞責在兵部自度力不辦故辭耳。”帝默然。大夏請凡事非祖宗舊而害軍民者,悉條上釐革。帝命事當興革者,所司具實以聞。會廷臣條上十六事,皆權幸所不便者。帝不能決,下再議。大夏等言:“事屬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權貴,復令察覈。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織造、齋醮皆停罷,光祿省浮費鉅萬計,而勇士虛冒之弊亦大減。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將出師。帝召問大夏曰:“卿在廣,知苗逵延綏搗巢功乎?”對曰:“臣聞之,所俘婦稚十數耳。賴朝廷威德,全師以歸。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問曰:“太宗頻出塞,今何不可?”對曰:“陛下神武固不後太宗,而將領士馬遠不逮。且淇國公小違節制,舉數十萬衆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幾誤。”由是,師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誠懇篤,遇知孝宗,忘身徇國,於權幸多所裁抑。嘗請嚴核勇士,爲劉瑾所惡。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繫詔獄。瑾欲坐以激變律死,都御史屠清持不可,瑾謾罵曰:“即不死,可無戍耶?”乃坐戍極邊。五年夏,赦歸。瑾誅,復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贈太保,諡忠宣。

(節選自《宋書·列傳第七十》)

譯文:

劉大夏,字時雍,是華容人。劉大夏二十歲的時候在鄉試中考取了第一名。考取了天順八年的進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二年服孝期滿,(劉大夏)調任爲廣東右布政使。田州不安定,劉大夏奉命前往平息,於是田州的百姓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後來山賊反叛,(劉大夏)接受朝廷命令討伐山賊。(劉大夏)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賊,驗明實際情況後才判刑,得以活下來的超過一半。弘治十五年(劉大夏)被授予兵部尚書,多次推辭才接受任命。召見以後,皇帝說:“朕多次重用你,你卻多次稱病拒絕,這是爲什麼呢?”劉大夏叩首說:“臣年紀大了而且多病,私下裏看見天下的老百姓貧窮,倘若有什麼出乎意料的事,責任在兵部,自己估計力不從心,因此才推辭的。”皇帝默然不應。劉大夏請求大凡規矩不符合祖宗舊制度且禍害老百姓的,全部分條稟告皇上加以改革。下令(讓他)將那些適合改革的弊端更加詳細地上報。時逢廷臣奏陳十六件事,都是對權貴所不利的,因此權貴們極力阻止,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議再討論。大夏等說:“事屬朝廷外官,全都批准。稍稍涉及權貴,又令討論覈實。臣等很愚蠢,不知爲什麼?”許久,得旨。織造、齋醮都停辦,僅俸祿就節省很大數目,而勇士虛報冒領之弊也大爲減少。大同發生小的戰事,孝宗聽信宦官苗逵的話,準備出兵。孝宗仍猶豫不決,召大夏問道“:卿在兩廣,知道苗逵搗毀延綏巢穴的功勞嗎?”大夏答道:“臣聽說,俘虜十幾個婦女兒童而已,託朝廷威德,全師返回。不這樣的話,後果就難說了。”孝宗沉默好久,問道:“太宗頻頻出塞,現在爲什麼不行?”大夏回答“:陛下的才幹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將領士馬遠不及太宗時期。如果淇國公稍許違背節制,將數十萬兵衆委之於沙漠,怎麼能說是容易之事。臣揣度現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都御史戴珊也從旁邊表示贊同,孝宗醒悟地說:“要不是你們勸說朕幾乎誤了大事。”於是果然沒再出兵。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劉大夏爲人忠誠懇切,孝宗很欣賞他,爲國盡忠而將個人得失、安危臵之度外,對於權貴常常制裁壓制。(劉大夏)曾經請求嚴格考覈勇士,被劉瑾嫌惡。正德三年九月,藉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劉大夏逮捕入獄。劉瑾想以過分改變法律之名處死劉大夏,都御史屠滽堅持認爲不可以,劉瑾謾罵說:“即使不處死,難道不可以戍邊嗎?”就判處他到很遠的地方戍邊。正德五年夏天,(劉大夏)被赦免回來。劉瑾被誅殺,(劉大夏)官復原職。正德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追贈爲太保,諡號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