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明史·盧象昇傳言文翻譯

明史·盧象昇傳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盧象昇,字建鬥,號九臺,江蘇宜興人。天啓二年(1622)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遷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禎二年(1629)募兵保衛京師(今北京),鎮壓農民起義。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明史·盧象昇傳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史·盧象昇傳言文翻譯

盧象昇,宜興人。象昇雖文士,善射,嫺將略。(崇禎)六年,賊流入畿輔,據西山,象昇擊卻之。賊走還西山,圍冷水村 ,象昇設伏大破之。象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鬥,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昇額,象昇提刀戰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駐與牛蘭。召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賜象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師及郊。當是時,嗣昌、起潛①主和議。 象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脰耳。決策議戰,然事多□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關、寧諸路屬起潛。象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

清兵南下,三路出師象昇提殘卒,宿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師至賈莊。起潛擁關、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應。師至蒿水橋,遇清兵。象昇將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戰。旦日,騎數萬環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鬥,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僕。楊陸凱懼衆之殘其屍□伏其上,揹負二十四矢□死。一軍盡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財,募滇軍隨象昇討賊。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撫王夢尹以擾驛聞。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贊曰: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摯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爲之要之亦天意也。

(選自《明史盧象昇傳》,有刪改)

譯文

盧象昇,(浙江)宜興人。象昇雖然是個讀書人,但善於射箭,熟悉用兵的謀略。(崇禎)六年,賊寇流竄到京城郊區,佔據西山,象昇擊退了他們。(後來)賊寇逃回西山,圍攻冷水村,象昇設下埋伏,大敗賊寇。象昇每次到戰場,(總是)身先士卒,與賊寇格鬥,(即便)敵人的刀鋒觸及馬鞍也不顧,丟失馬匹就步戰。(有一次)追趕賊寇到懸崖,一個賊寇從山頂射中象昇的額頭,象昇提刀戰鬥更加迅猛。賊寇驚駭逃走,互相告誡說:遇到盧廉使(象昇)就會死,不可侵犯他。

(崇禎十年)九月,清兵駐紮在牛欄。(皇上)徵召宣、大、山西三個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京護衛。賜給象昇尚方寶劍,督率天下的援兵。象昇穿着麻衣草鞋,到郊外誓師。當時,楊嗣昌、高起潛主張議和。象昇知道了(這事),頓腳嘆息說:我受國家的恩惠,只恨不能死得其所,假如萬一發生不幸,寧可捐軀斷頭。決定策略進行戰爭,然而事情多爲楊嗣昌、高起潛所阻撓(破壞)。上疏請求分派部隊,就議定宣、大、山西三大帥歸屬象昇,關、寧各路歸屬起潛。象昇名義上總督天下的軍隊,實際上不到二萬人馬。駐紮在順義。

清兵南下,分三路出兵象昇帶領殘餘的士兵,駐宿在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軍到賈莊。起潛帶領關、寧的部隊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象昇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潛)不答應。(象昇的.)部隊到蒿水橋,遇到清兵。象昇率領中軍,大威統率左軍,國柱統率右軍,於是交戰。第二天清晨,(敵人的)騎兵數萬包圍了三圈。象昇指揮士兵激戰,呼喊聲震動天空,自辰時到未時,炮箭窮盡。象昇親自奮勇格鬥,後面的騎兵都跟隨前進,(象昇)親手擊殺數十人,身上中了四箭三刀,於是倒下。楊陸凱害怕敵衆傷殘他的屍體而伏在上面,背上帶着二十四箭死去。全軍覆沒。

盧弘文,是個有特殊才能的人,散發家中的財產,招募滇軍跟隨象昇討伐賊寇。盧弘文率領招募的士兵到楚,巡撫王夢尹以騷擾驛站上報。象昇上疏救援,沒有成功,弘文最終被髮配戍守。天下的人因此可惜弘文而推重象昇。

贊曰:危亡混亂的時代,並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趕到必死的境地。像這樣的情況,實在是人爲的,總的說來也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