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社戲》閱讀理解練習題

《社戲》閱讀理解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①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爲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社戲》閱讀理解練習題

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上,一個石羊蹲在草裏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小題1:分析下面兩句話中“朦朧”一詞的不同含義。(2分)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請問選文中劃線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3分)

小題3:第②小節哪兩個詞集中體現了“我”在夜行途中的感受?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4分)

小題4:選文中的景物描寫調動了人體的哪些感覺器官,請概括出來,再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小題5:對選文中寫景的觀察點和觀察角度的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 )(2分) A.船上 仰視B.岸上 平視

C.船上 平眺D.岸上 眺望

參考答案:

小題1:(1)作動詞,有“變得朦朧了”或“融爲一體”之意。(2)作形容詞,指光模糊不清。

小題2:. 比喻。寫出船行速度快,更襯托出“我”當時急切的心情。

小題3: 沉靜,自失。“我”當時的心情非常愉快,因爲馬上就要看到社戲了,更主要的是途中的優美景緻使“我”陶醉了。

小題4: 作者結合嗅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受,從色彩、氣味、聲響等方面入手,將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文字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

小題5:.C

參考答案分析:

小題1:試題分析:讀兩個句子可知,第一個“朦朧”是動詞,第二個“朦朧”是形容詞。結合語境可知,第一個是指“月色”與“水氣” “融爲一體” “變得朦朧了”。第二個是形容光模糊不清。

小題2:試題分析:畫線句把“淡黑的起伏的連山”比作“踊躍的鐵的獸脊”“跑”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船行速度快,同時,也襯托出“我”急於看戲的急切心情。

小題3:試題分析:通讀第二段,簡短,共幾句話。根據“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的語句,可提取出“體現了我在夜行途中的感受”的兩個詞,即“沉靜,自失。根據上文內容可知,因爲馬上就要看到社戲了,所以“我”當時的心情非常愉快,加之途中的優美景緻,因此,“我”爲之陶醉,纔有了“沉靜、自失”之感。

小題4:試題分析:通讀選文可知,在寫景時從視覺的角度來寫的句子較多,其次還有嗅覺,如寫“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聽覺,如“似乎聽到歌吹了”。 這樣多角度寫景,將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

小題5:試題分析:根據故事情節,“我”是坐船去看戲,因此應在“船上”,角度當然是向遠處平眺,即在船上向遠處望到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