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巍巍巴爾虎,悠悠蒙鄉情散文

巍巍巴爾虎,悠悠蒙鄉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四家子蒙古族鄉的巴爾虎,屬陰山醫巫閭山餘脈,地處內蒙科爾沁大草原的南沿地帶,是古代進出科爾沁草原的關隘。八虎山位於瀋陽市法庫——我的家鄉境內,它山巒疊嶂,奇峯兀立,其中北八虎的廟臺山,海拔446.7米,雄踞瀋陽市最高峯。近兩年,巴爾虎秀麗的山色,厚重的滿蒙歷史和人文景觀,吸引着遠方遊人,我也多次攀登巴爾虎山,探尋清朝滿族公主和蒙古王爺神祕陵墓遺址。俞走近四家子蒙古族鄉,俞接近巍巍巴爾虎山,就俞令我生出無盡的眷戀。

巍巍巴爾虎,悠悠蒙鄉情散文

四家子蒙古族鄉,境內漢、蒙古、滿、錫伯等7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一半。四家子蒙古族鄉政府駐地北1公里黑山西麓,是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三代達爾罕親王,班第與固倫端敏公主夫妻的合葬陵。因班第建陵在先,故世稱“王爺陵”。

四家子的來歷,是因爲固倫端敏公主下嫁,從北京順天府來當差的陳氏兄弟還有李,德,奚爲初置奉祀差役,四個姓氏而得名。

固倫端敏公主,是清簡親王濟度之次女。簡親王濟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赤的孫子,也是清順治皇帝撫從兄。端敏公主生於清順治十年六月。康熙九年九月,下嫁給班第爲妻。初封爲和碩端敏公主,雍正元年晉封爲固倫端敏公主,死於雍正七年五月,終年七十七歲。四家子因境內有清代蒙古王陵遺址七處,除了王爺陵,還有僧王陵、公主陵,構成了塞外獨特的人文景觀。

去年夏末秋初,我約朋友一起攀登巴爾虎山。那時樹木繁茂,蓊蓊鬱鬱。樹木葉子壓得枝頭低垂,淹沒了山間生僻的小路。莽莽山林中,草樹的香氣瀰漫開來,直撲鼻翼。對我來說,登山也是極少的戶外活動,我們對蒼蒼莽莽的山林充滿好奇。那時對巴爾虎還了解甚微,蘊藏着滿蒙遺蹟,似乎和它存在的年代一樣遙遠。只是農戶院子裏堆滿剛收的新鮮的榛子,還帶着馨香。我們和種植榛子的農戶聊天,感受他們的喜悅,買回一袋子青綠的榛子。近兩年數次登臨巴爾虎,清晰地瞭解四家子在法庫版圖的位置,四家子已經建設成爲榛子之鄉,生態之鄉,旅遊之鄉,蔬菜之鄉。但我來八虎山的次數越多,離敬仰的一代忠王和清朝公主的寢陵越近,感覺反而越遠,沒見到寢陵遺址的遺憾越強烈!

今年十月二十日,時至深秋,縣作家協會三十多人去四家子採風。這是我第四次來到四家子蒙古族鄉,來到巴爾虎山。一下車,就看見山腳下的三清宮遺址。深秋的八虎山,已有一些楓葉落在石凳上。原來的石階又拓寬了,沿石階而上,繼續右上行是玉皇閣,裏邊供奉玉皇大帝,天神,地神。下邊是喚鹿臺,據說,早年有成羣的山鹿,在這裏吃草、吃道士種植的蔬菜。在這個地方發現了野山芹,是吸引野鹿的美味。蹬上玉皇閣俯瞰,感覺置身於羣山之中。四周大大小小的山頭起起伏伏,褐紅,橘黃,濃綠簇擁在一起,原來,秋天纔是樹木最有生機、最有顏色魅力的季節!

路過“情人樹”往上行時,走在我前面的羣友,轉過身來高喊:“你看!”我順着她指的方向仰望,兩隻蒼鷹在蔚藍的天空中盤旋着……

藍天、蒼鷹、紅楓、松柏,我從不曾發現秋天原來這麼美!褐紅色的楓樹,在陽光的映射下韻味滿懷,風姿綽約,也許是在晚秋給我們留下最後的精彩。那深邃的紅,一直燃燒到心裏、生命裏!老鷹消失在我的視線,我繼續艱難地攀登。臨近山頂,巨大的山石增加了最後登上頂峯的難度,給登山者最後的考驗。春華秋實握着我的手,一股溫暖的力量推動着我,我終於再一次上山巔。山頂碑上赫然寫着:“瀋陽最高峯巴爾虎山!”站在巔峯,一種征服的感覺在心裏升起!彌補了遼風未登上山巔的遺憾。站在頂峯眺望,灰茫茫的霧靄迷漫山間,把起起伏伏的山虛連在一起,越發顯出八虎山的神祕。

下山時,四家子鄉黨委書記老趙,和鄉政府相關領導已經在等候我們,親自給我們介紹了四家子的經濟、景區情況和埋葬在這裏的公主和僧王的故事。爲了接待我們,他們週日竟然沒休息。

此次四家子之行,我似乎聞到了古墓的氣息,感受到了清朝滿族公主和蒙古王爺聯姻的史話。由於人多,聚餐交流作品後,已經很晚了,公主陵墓和僧王墓究竟在哪?成了我的心結。我一定要見到公主陵墓遺址,僧王墓碑。八虎山崇山峻嶺裏,藏了多少清清朝皇親貴胄的故事,總有一天,我必將揭開你神祕的面紗!

幾天後,我和好姐妹春華秋實再度赴四家子,奔北八虎山東部的山谷中公主陵村而去,尋訪滿清親王和公主的遺蹟!經過向當地村民的瞭解,終於找到了端柔公主寢陵的遺址。穿過一個曠闊的農戶院子,後山陽坡一片收割後的玉米地。衰柳搖曳,一個凹陷的.土坑,在陽光下孤獨地存在着,這就是和碩端柔公主陵墓遺址,是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八代扎薩克郡王,齊默特多爾濟與和碩端柔公主的夫妻合葬陵。和碩端柔公主,是清朝雍正皇帝撫弟莊親王允祿之長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封爲和碩端柔公主後,於雍正八年,下嫁給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七任扎薩克郡王,羅布藏喇什之長子齊默特多爾濟爲妻,於乾隆十九年病故,終年41歲。據說,公主下嫁前哭了三天三夜,或許她有自己的意中人,或許她不願離開富麗堂皇的皇宮,遠嫁蒙古。但是可想而知,滿蒙聯姻是當時的國策,個人的命運,在朝廷滿蒙聯姻的政策前,顯得弱小而無力。

在村裏一個老人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僧王陵墓的位置,他和公主墓地不過一兩百米之遙。一座磚石砌成的院落,在寬闊的玉米地中間,走進圍牆內,一間磚房門鎖着,看護僧陵的白姓老人不在。小屋東側磚瓦圍成的小院裏,一個龜馱着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龍墓碑。僧格林沁墓碑外,兩個獅子已經殘損,感到獅子口中的球是後放裏去的,獅子張着大大的嘴脣,也有後來修補的痕跡。墓碑上刻“聖旨”二字,其內容是僧格林沁的“功績”和戰死經過,碑文刻於清同治四年(1865)右漢文,左滿文。現修復保存完好。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見:“荷三朝之寵眷,經百戰之勳名……督師五省,侵寒耐暑,臨陣六年,奮爪士以同仇……”這是清同治皇帝的聖旨。

僧格林沁,姓博爾濟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26世孫,出生於今天的內蒙古通遼市科左旗雙勝鎮,但家境沒落。15歲時,經在雍和宮當喇嘛的伯父暗薦,承嗣了其遠房親族——科爾沁左翼後旗第九世札薩克、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而索王之妻,是道光皇帝的姐姐。

站在墓碑前,彷彿看見清王朝最後一位橫刀立馬的王公——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孫——僧格林沁親王僧王威武塘沽大戰英法聯軍的身影,也彷彿看見一代勇士魂歸故里安葬時的情形。正是:

祭僧王

古道上

大山莽莽亙脊樑

蒼穹下

十八雄鷹謁僧王

曾幾時

蒙古少年入宮來,

爲報恩

旌旗搖處

大清騎勇憾列強

夏雨泣

胡笳聲咽伴忠良

御碑下

英雄靈柩回家鄉

可料想

竭盡一生爲皇朝

欲安歇

巴虎山中

天當被衾地做牀

哪天忽聞烽火起

魂上九霄赴南方

我終於了卻了一樁探尋古蹟的心願。秋實的同學,一路一直在圍着我們的興趣轉,這時,我們也隨着司機夫妻,再次去北巴爾虎山。來到山腳下,明亮的太陽光,沒有遮擋地射過來,幾天的功夫,眼前巴爾虎山的楓葉幾乎落盡,楓葉有的散落在石階上,有的疊沓在樹根周圍,踩在腳下軟軟的。樹枝倒輕鬆了,一下子卸掉了裙裾,空氣清新,覺得通透暢快了許多。沿着石階悠然而上,發現不同樹種的楓葉,有三葉楓落葉,有五葉楓落葉。

坐在回來的車上,暈染紅色的山越來越遠,一排排脫了果實的榛子林,從眼前滑過,想着村民收穫榛子的喜悅,我從心底裏笑了!

歲月滄桑,人亦老,巍巍八虎山,承載着滿蒙聯姻煙的歷史,成爲清朝連橫蒙古的見證地。而四家子蒙古族鄉的建設,正一步步走向繁榮。家鄉魅力山色,悠遠的蒙鄉情,增添了我對法庫的眷戀,江南風光雖好,我更愛家鄉的一山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