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文言文練習設計精選

八年級上文言文練習設計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三、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1~6題。(19分)

八年級上文言文練習設計精選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房玄齡①奏:“閱②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節選自《資治通鑑》)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乂(yì):安定。

譯文:房玄齡上奏說:“我看過朝廷府庫的兵械,遠遠超過隋朝。”太宗說:“鎧甲兵械等武器裝備,誠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煬帝兵械難道不夠嗎?最後還是丟掉了江山。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3分)

A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延:邀請 B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並:並且

C誠不可缺誠:確實 D卒亡天下 卒:終於

2.與“漁人甚異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選項是(C與例句都是“代詞” )(3分)

A.處處志之。B.此乃朕之甲兵也。

C.具答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只標一處)(2分)

(1)不足 /爲 外 人 道 也 (2)然/煬帝 甲兵 豈 不 足 邪

4.用自己的語言回答。(2分)

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祖輩爲了躲避秦朝的戰亂;隋煬帝重視武力卻失去天下。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土地平整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林竹林之類。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

6.甲乙兩文都傳達着使百姓安居樂業的願望。如何實現這一願望呢?選一個角度具體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啓示。(3分)

1、我認爲關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減輕賦稅,關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

2、我覺得爲官者親歷親爲、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

十四、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1—5題(19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遊》)

【乙】餘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東坡志林·記遊松風亭》)

【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於敵手。③死法:死於軍法。④恁麼:如此,這樣。

我曾經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風亭附近散步,感覺腳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裏休息。卻看見松風亭的屋檐還在樹林的遠處,心裏想什麼時候才能走到啊?後來轉念又一想,突然有了體會:“這裏爲什麼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過來,就好比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如果能悟解到這一點,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戰鼓如雷霆,衝上去就要死於敵人之手,退回來就要死於軍法,這時,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懷民亦未寢( 睡覺 ) (2)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只是 )

(3)餘嘗寓居惠州嘉祐寺( 曾經 ) (4)思欲就亭止息 ( 到,靠近 )

2.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B )(3分)

A.月色入戶木蘭當戶織

B.若人悟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庭下如積水空明鼓聲如雷霆

D.相與步於中庭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3.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念/無與樂者(2)縱步/松風亭下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於是(或“因此”,“由於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

5.甲乙兩文分別爲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樂觀、曠達(或“豁達、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於自我排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