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苦齋記》同步練習

《苦齋記》同步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導語:做練習有利於我們的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有益於我們的語文學習。下面是《苦齋記》同步練習,歡迎過來了解。

《苦齋記》同步練習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故植物之,其味皆苦。 中:中間。

B. 樂與苦,相爲倚伏者也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

C. 燕坐於華堂之上 燕坐:安坐。

D.運窮福 艾:盡,停止。

2.下列各組句子里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劍溪之水出得其尤絕者家

B.其檟茶亦苦常茶 海運則將徙南冥

C.樵歌出林,則拊石和之 死有知,其幾何離

D.劉子聞而悟 父母者,人本也

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說明“苦樂相生”的一項是( )

①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其檟茶亦苦於常茶。 ③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

④樂與苦,相爲倚伏者也 ⑤彼之苦,吾之樂。 ⑥彼之樂,吾之苦也。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4.下面是對這篇文章的具體分析理解,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個“苦”字,作爲貫穿全文的脈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足之所至,無往而非“苦”也。

B.“情緣景生”、“景與情會”,前一部分的事與景與後一部分的情與理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C.作者運用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化景爲趣,化趣爲理,啓發人們正確看待艱苦的環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議論閃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輝,通俗而深刻地闡明瞭“苦之爲樂”和“苦生於樂”的道理,明確人們的“苦樂觀”和孟子、趙子的大致相同。

5.把原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①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岸外而臼中。

譯文:

②啓隕籜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

譯文:

③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毋亦猶是也夫!

譯文:

6、翻譯下列句子

①人知樂之爲樂,而不知苦之爲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

②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

7、回答下列問題

①、孟子的原句是 。此句出自我們讀過的課文《 》。

②、“良藥苦口利於病”下句的成語是 。

③、“而勾踐以嘗膽興”與成語 相應。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觀察

B.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了:瞭解,明白

C.休將白髮唱黃雞 休:最終

D.是日劇飲而歸 劇飲:痛飲

9.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

B.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C.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

D.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10、用“全石以爲底”中的“以”和“爲”的意義或用法推斷下列粗體字的意義或用法。(2分)

(1)以紙面字 (2)以手爲口

11、找出文中的兩個第一人稱代詞。(2分)

12、翻譯句子。

予買回其間,因往相田而得疾。

 參考答案

1.A。A中:符合。

2.A。 A焉:兼詞,“於此”。  B於:介詞,比;介詞,到。 C而: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連詞,表假設。 D之:代詞,“這道理”;結構助詞,“的”。

3.B。排除①②

4.D。人們的“苦樂觀”,往往由於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大相徑庭。

5.把原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①匡山的四周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色的石頭,四邊高中間低。(採分點:“蒼”“岸”“臼”。)

②掃除落下的筍殼來種植粟米和豆類作物,吃那些草木初生的嫩芽。(採分點:“隕”“藝”“荑”。)

③我聽說井水因甘冽而乾涸,李子因苦澀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色而滅亡,勾踐因臥薪嚐膽而興盛,不也如同這樣嗎。(採分點:“以”“酣”“猶是”。)

6、7題答案略。 8、解析:選C。C項中的“休”意思是“不要”。

9、解析:選B。A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C項,“西”名詞作狀語;D項,“西”名詞作動詞,向西流淌。 10、(1)用。(2)把……當作。 11、予、餘。

12、我在這裏買了一塊地,由於往來察看這塊地的勞累,因而生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