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質教學設計大綱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質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第一課時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質教學設計

  教學要點

1.簡介魯迅先生的創作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2.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3.理清文章思路。

4.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教學過程

 一、簡介魯迅先生的創作。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作,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僅以中學語文課本涉及的爲限。)

  二、簡介本文的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34年6月4日,最初發表在6月7日《中華時報》副刊《動向》上,署名霍衝,後由作者編入《且介亭雜文》。

本文寫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北三省之後,妄圖進一步佔領華北地區,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而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反共政策,對外出賣國家領土,對內實行反革命的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

爲了維護反動統治,蔣介石提倡以“四維”(禮、義、廉、恥)和“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爲內容的所謂“新生活運動”。於是文化界的反動文人隨之叫嚷“發揚國光”,掀起一股復古主義的逆流,以此來對抗革命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由此可見,“媚外”與“復古”二者緊密配合是國民黨反動政權和一些反動文人的基本特點。

而一些資產階級買辦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以此對抗革命文化。

爲了促進革命文化的健康發展,1934年前後在左翼文藝隊伍中進行了對文藝大衆化和文藝新舊形式等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同志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認爲“採用舊形式”就是“機會主義”,“類似投降”。根據文章內容來看,當時一些青年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文化侵略,出於愛國主義熱情和對國家民族前途的關心,對一切外國的東西部有一種恐懼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着種種錯誤思潮和糊塗觀念。爲了揭露和打擊敵人,爲了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板書標題),闡明瞭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正確主張。文章中着重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但魯迅先生提出的主張也足以批駁那些對本國文化的錯誤觀點。因此,“拿來主義”完全適用於對待一切文化遺產。

 三、研讀標題,發現問題。

提問:本文標題屬於議論文標題中的哪種類型?你讀了標題之後明確了什麼,有哪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本文標題屬於論題型。我們從標題明確了本文是要談論有關“拿來主義”的問題。讀標題後,要思考兩個問題:

1、什麼是“拿來主義”? 2、爲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

 四、閱讀課文,解決問題。

(一)這兩個問題正是我們理解這篇雜文的鑰匙,是我們閱讀本文的入門。讓我們先在課文尋找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讓同學們閱讀課文(4分鐘),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麼是‘拿來主義’”這一問題。

學生閱讀。教師指名回答。最後明確:第8、9段回答了什麼是拿來主義。

(二)背景介紹了本文主要談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問題,可是8、9兩段隻字未提“文化遺產”,卻談什麼“大宅了”之類的問題。請同學們再仔細閱讀第9段,把這一段內容與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聯繫起來,想想“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分別指什麼事物。

學生閱讀,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最後明確:“大宅子”指文化遺產,“魚翅”指文化遺產中精華部分,“鴉片”指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煙槍和煙燈”指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的東西,是純粹的糟粕。

這裏“大宅子”、“魚翅”、“姨太太”並不難理解,對“鴉片”的含義可作適當啓發:清末有些人吸食鴉片,身體垮了,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看來鴉片不是好東西,但鴉片作爲藥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來鴉片又是有用的東西;那麼究竟應當怎樣評價鴉片呢?想想文化遺產中什麼樣的作品與鴉片具有相似之處。明確了“鴉片”所指之後對“煙槍和煙燈”的含義也要作適當的啓發:吸食鴉片時煙槍煙燈是工具,而鴉片則是吸進來的內容,聯繫文化遺產中某些不好的內容究竟是憑藉什麼才得以流傳的,想想煙槍煙燈指什麼。

明確了“大宅子”、“魚翅”等所指內容之後要進一步明確拿來主義者對待這些事物的態度。

提問:1.對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魚翅”)應取什麼態度?(吸收)課文中哪句話表現作者的這種主張?讀出課文中有關的闡述,不能多讀,也不能少讀,要恰如其分。(“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蔔白菜一樣的吃掉。”)

2.對文化遺產中精華、糟粕互見的部分(“鴉片”)應採取什麼態度?(批判地吸收)讀出課文中表現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只送到藥房裏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

3.對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煙槍和煙燈”)應取什麼態度?(留一點作歷史的反面教材,絕大多數應當清除)讀出課文中表現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4.對文化遺產中的糟粕(“姨太太”)應採取什麼態度?(堅決拋棄)讀出課文中表現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爲是。”)

5.用一句話概括拿來主義的作法。(回答第9段第1句,答第10段第2句也可)

(三)理解第9段內容之後再來理解第8段內容。“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對文化遺產,其餘的內容應當怎樣理解?仔細閱讀課文,在筆記本上填好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

指名回答。最後由教師明確:孱頭,“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進門”,害怕繼承拒絕借鑑,逃避主義;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燒光”,盲目排斥,虛無主義;廢物,“欣欣然蹩進臥室大吸鴉片”,崇洋媚外全盤西化,投降主義。

(四)我們已經知道了作者主張實行“拿來主義”,議論文寫作目的是宣傳作者的.觀點,但是,文章不僅要明確地提出論點,還要進行論證即回答“爲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

引導學生先想一想,如果有人問你爲什麼每天先複習老師講課的內容再做書面作業 ,你能用幾種方法回答?

學生討論,發表見解,教師總結。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說清這種做法的好處,另一種是說清楚其它做法的害處。這種回答問題的方法所表現的思維方式是普遍適用的。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第1至第6---7段,看看作者在這裏是否回答了“爲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是用什麼方法回答的。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

(是通過批判與“拿來主義”相反的“送去主義”來證明必須實行“拿來主義”。)

重讀第1段,說說這段是從什麼角度批判“送去主義”的。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最後明確本段第一句說明“送去主義”的由來,以後語句列舉了反動政府一味送去的可恥行爲。

提問:本段開頭就指出“送去主義”和“閉關主義”一脈相承,這有什麼作用?

學生通過思考不難理解“送去主義”是“閉關主義”在新形勢下的表現。從閉關鎖國到投降賣國從對舊文化的抱殘守闕到對進步文化的深閉固拒,都是與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創造和發展不相容的,文章一開始就把問題放到歷史和現實的背景中去考察。

提問:聯繫本文寫作背景,想想爲什麼“別的且不說”,而“單說學藝上的東西”?

(因爲本文着重要談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所以作者集中列舉“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

提問:本段最後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其中“進步”一詞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這是反語,表現了作者對“送去主義”的嘲諷。)

提問:你還能從本段的哪些語句上體會出對“送來主義”嘲諷的感情?

這裏主要靠學生“意會”,大家互相補充,具體到每個學生不必要求找完全。同時只要指出有關的語句即可,不必要求說清怎樣表現了這種感情。本段中“大師”、“捧着”、“兒張”、“一路掛過去、”、“發揚國光”、“傳道”等都表現出嘲諷的感情。

(五)重讀第3、4兩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麼壞處?填好下面的表格。(出示投影片)

根據課文不難填出表上的內容,但要求學生語言要儘量簡明,不能大段地抄錄原文,以提高他們獲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尼采;只是給與,不想取得;沒有好結果,發了瘋。送去主義;只想送去,不想拿來;中國永遠貧窮落後。

提問:第3段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方法批判送去主義?

(本段用將“送去主義”與尼采進行比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

提問:第3段開頭意思緊承第1段,聯繫第1段的內容應怎樣理解“豐富”、“大度”、“不算壞事情”?

(這裏是對“送去主義”的諷刺,不是“豐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寵。一味地送出去,當然是壞事情。

提問:說說“拋來”、“拋給”、“送來”各指什麼意思。

(“拋給”、“送來”是指帝國主義對我國的經濟文化侵略。“拋來”是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無代價的送人或施捨。一句“不要誤解爲‘拋來’的東西”,把“拋來”和“拋給”之間的善惡分得十分清楚。)

提問:請同學們說說3、4兩段和第六段的意思。

(3、4兩段通過揭露“送去主義”的危害來批判“送去主義”,第6段揭示“送來”產生的禍患,說明“拿來”的必要。)

(六)學習本文最後一段。

要求學生閱讀第10段,想一想這段的五句話分別能回答什麼問題、設計好問題後請把問題和答案連在一起讀一遍,看看是否通順,自然。

(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呢?)總之,我們要拿來。(拿來之後應當怎樣區別對待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麼積極作用?)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爲新宅子。(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然而首先要這人沉着,勇猛,有辯別,不自私。(實行“拿來主義”有什麼重要性和迫切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爲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爲新文藝。

提問:最後一句的“新文藝”、“新人”指什麼?

新人指無產階級文藝工作者,新文化指無產階級文藝。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明的話歸納本段的本意。

本段總結了全文,指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當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創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

 五、理清全文思路。

我們帶着問題閱讀了全文,基本掌握了文章內容,理解了魯迅先生對文化遺產的正確主張,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文章。作者開始先批判了“送去主義”,邊批判邊樹立自己的觀點,然後以生動的比喻闡述了“拿來主義”如何對待文化遺產,最後對全文作了總結,明確了實行“拿來主義”對於創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列出本文的結構提綱。(學生如能寫在投影膠片上更便於交流)

教師指名回答。(或選2 ̄3份投影膠片進行交流)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供參考)

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

1.(1------2段)揭露“送去主義”媚外求寵,自欺欺人的可恥行徑,提出“拿來”的主張。

2.(3------5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6------7段)指出“送去主義”產生的另一危害,明確提出本文論點。

第二部分(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容。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並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條件,以及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六、佈置作業。

這篇課文難度比較大,課後要認真複習,熟讀課文,並且完成課文後面〔思考與練習〕一、二、三題。

另外,每人要準備一篇不少於200字的發言稿,說說本文所提倡的對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在我國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佈置這個作業 一是繼續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二是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可以聯繫當今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許多實際問題來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檢查作業 ,指名回答課文後〔思考與練習〕一、二、三題,請1--2名同學到前面面對大家談談“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

2.進一步理解本文中對國民黨政府賣國政策的揭露和批判,準確地把握中心思想。

3.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略)

 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過上一節課,大家都明確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文主要是針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問題批判了錯誤態度,闡述了正確主張。現在請大家讀下面幾個句子,聯繫本文寫作背景想想句子中加黑部分的意思,說說它們是否只是談文化遺產問題。(出示投影片)

1.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

2.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爲“拋來”的東西,……可以稱之爲“送來”,我在這裏不想舉出實例。

3.我在這裏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

學生思考、議論,教師指名回答。

學生通過第一節課很容易理解第2句是在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1句只要看下文“別的且不說”,“單是學藝的東西”就可以明白“什麼都是”主要指“學藝”之外的情況,聯繫寫作背景,不難理解這是在憤怒痛斥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3句較難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詞揭示出當時“送去主義”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不止於“學藝”方面的事情。選用“摩登”一詞能啓發讀者廣泛聯繫當時的社會現實,起到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行徑的作用。

提問:由此看來,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談對待文化遺產問題這一個方面,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歸納本文中心。要求內容完整,語言通順。(如能寫在投影膠片上更利於交流。)

教師指名回答。最後要明確本文中心包含四個要點:①批判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政策,②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③闡明對文化遺產的正確主張,④指出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三、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

(一)儘管本文中心思想應當包含四個要點,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闡明對待文化遺產批判繼承的正確態度。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並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鬆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麼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

請同學們閱讀第8、9兩段,想想作者在這裏用了什麼方法。

啓發。如果將第9段內容改寫爲“拿來主義對文化遺產的態度是佔有、挑選。對其中的精華要全部吸收。對那些精華、糟粕互見的,要區別對待的部分,應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中的有害的舊形式應當廢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爲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遺產中腐朽的東西則要徹底拋棄”,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改寫的這段話可用投影展現,以利於學生比較。)

學生不難發現第8、9兩段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教師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板書)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容易理解的、比較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二)請同學們閱讀第3段,想想這段是否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議論。老師明確:這裏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於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的方法。(板書)它與比喻論證有明顯的區別:類比論證是同類事物作比較,比喻論證是用不同類的、只是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二者的區別一定要弄清。

(三)請同學們重新閱讀8、9兩段,想想作者爲了更清楚地闡明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除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之外還用了什麼方法。

啓發:作者的目的是要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爲什麼還要分析“孱頭”、“昏蛋”、“廢物”的表現?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明確: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事物進行比較,這種論證方法叫對比論證。(板書)對比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論證效果。

附:論證藝術部分板書

本文的論證藝術:

1.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2.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3.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相反事物作比較。

 四、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一)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的不同說法的意思和表達效果,指出其不同點。(出示投影片)

學生討論,發表見解,老師歸納。

每組的兩種說法意思一致,但表達效果卻明顯不同。第一組第1句用“送來”、“拿來”兩個詞把兩種事物的本質區別揭示出來,第二組第1句用“拋來”、“拋給”兩個詞揭示了兩種事物的本質區別。這種用極少的詞語深刻揭露事物的本質的語言,反映了魯迅先生語言的犀利的特點。

(二)請同學們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黑部分有什麼表達效果。(出示投影片)

1.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揹着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2.總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學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諷刺、幽默的韻味,接着要求學生再儘自己所能舉出課文的其它例子。

教師小結。犀利的語言,諷刺幽默的風格,固然是高超的語言藝術,但更重要的是來自對事物的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來自對敵人和舊事物的憎惡痛恨。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沒有深刻的思想,強烈的感情,就不會有高超的語言藝術。我們應當透過魯迅先生的語言風格更深刻地理解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附:語言風格部分板書

本文的語言特點:

1.犀利

2.諷刺幽默

  五、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第四題。

2.給下列詞語中加黑字注音。

腦髓 孱頭 蹩進

3.解釋下列詞語中加黑語素的意思。

禮尚往來 自詡 殘羹冷炙 國粹 冠冕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