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拿來主義》教學反思範文

高二語文《拿來主義》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篇1:《拿來主義》教學反思

今天花了三十多分鐘就把《拿來主義》一課處理完了,分別解決了“送去主義”的內涵及作者態度,“送來”的內涵及作者態度,對於“拿來”對象的三種錯誤態度以及正確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文中喻證的內涵。感覺雖然比較流暢,但是沒什麼深度可言,也沒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甚至對於這樣教授是否到位也有些懷疑。課堂上,學生的困惑主要是對於“姨太太”的不理解,通過對比喻的解釋學生很快就明白了。

高二語文《拿來主義》教學反思範文

當然更多的是自己的困惑,第一個困惑是文中“拿來主義”的對象問題,教參上說,拿來主義的對象是“文學遺產”,這一點在文中最後一段“新文藝”一詞似乎也可得到印證,但是送去主義的“學藝”似乎和“拿來主義“的使用對象有較強聯繫,但和“送來”的鴉片等聯繫就不那麼緊密了,從“送來”鴉片廢槍炮到“拿來”的文藝,存在一個範圍變窄的問題,似乎不夠高明,又不像是隻擊一點不及其餘。第二,關於文中“我在這裏不想舉出實例”一句,這一句和全文內容關聯實在不大,當然也可能是因爲文體是雜文的原因,作者隨性了些。第三個困惑是“並不用它來宴大賓”到底指的什麼?難道僅僅是指不顯擺?那麼這又和“拿來主義”有什麼關聯呢?

當然最主要的困惑適合某些學生一樣的困惑,當我問“拿來主義”如何實行時,學生說不可實行,因爲文中提出的是辦法,對待好的要吸收,半好半壞的合理利用,壞多好少的適當保留,壞的捨棄,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還要說?比這更重要的是判斷好壞的標準問題,而這一點在文中卻並沒有提及,但是判斷標準恰恰應該是很多人不明白的問題,沒有標準,再好的取捨方法也沒有用武之地。

還有一點,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關於“棉麥借款”的問題,當時對於這個問題各個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而個人以爲,魯迅批判的東西過多,往往容易建立絕對性標準而忽略差異性,即如《紀念劉和珍君》一文,魯迅呈現給大家的明顯和史實有較大差距,所以給我的感覺是有些東西魯迅說得過於絕對甚至粗糙,缺乏嚴密論證和多方調查,往往容易讓人偏聽偏信。

  篇2:《拿來主義》教學反思

魯迅作爲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爲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作品一貫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是情況往往是老師津津樂道,學生莫測高深,課堂教學的目標難以實現。每次講授魯迅的文章前,我都要求學生預習,但每次檢查預習情況都發現預習結果不理想,學生普遍反映魯迅的作品他們讀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講了些什麼,要表現什麼。這次我們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又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爲什麼我們如此推崇的文學大家的經典作品,學生會敬而遠之,甚至成爲我們語文學習的負擔呢?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魯迅的一部分文章,爲了在民國的時候能發表,爲了過審稿關,有時只能用比較隱晦的筆調去寫;

第二:學生對魯迅所處時期的一些歷史情況不瞭解;

第三:學生不懂得站在作者的時代去審視作品,而是以今天的身份、今天的社會環境去閱讀作品,試想一下,以今天的和平、富裕、民主、自由去理解魯迅時代的混亂、專權、貧困,這是學生無法想像的,這也是學生無法理解作者內心和寫作目的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我覺得,要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特別是一些年代比較久遠,時代背景比較特殊的文章,一定要讓學生走進那篇文章所處的社會,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走進作品所處的時代呢?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上課前,讓學生自覺地去找作者所處的社會情況的資料,瞭解當時的民情民風,以利於學生了解寫作背景。

二:上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作者的生平事蹟,以利於學生了解作者其人。

三:上課時,讓學生把找到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以加深和擴大學生對該時代和該作者的理解和認識.

四:講課時,教師要把文章和時代背景、作者其人聯繫起來,講清楚“文”與“人”的關係。

五:老師可整理各個時代的最典型的特點,以利於讓學生對照作者所處的時代、生平來對號入座。

六:老師可找每個時代的代表作家進行評析,讓學生對同一時期的其它作家略知一二。

總之,讓學生自主、自覺地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作家生平,將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瞭解課文的內容。

  篇3:《拿來主義》教學反思

在網上看到了於漪老師關於《拿來主義》的教學設計,於是照搬照抄地上了兩個課時。

就這個教學設計來看,於漪老師的課顯然是成功的。分小步驟提問,既有學生的討論,也有老師獨到的見解;既重基礎知識,又重文本解讀。對於我這樣的青年教師來說,這個教學設計無疑是典範。

但是,即使是名師的教學設計,那也只是適合她自己的風格,滿足她自己學生需求的教學設計。這樣的教學設計,我可以參考,卻不能複製。

現在,網上的教案很多,良莠不齊,而作爲一個新教師,我就要以一個“拿來主義者”的身份,對這些資料進行批判吸收,設計出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能夠滿足自己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