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8《拿來主義》說課稿

高二語文8《拿來主義》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高二語文8《拿來主義》說課稿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和大家一塊就教學上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現在有幾句流傳很廣的順口溜,說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就是說中學生不喜歡魯迅的作品。反映在新課改的語文教材中就是“金庸的擴張和魯迅的淡出”,這個問題在2007年曾經引起過不小的爭論,在最近的網絡和報刊中,魯迅作品的淡出又引起關注,我剛剛關注了2009年8月26日的《中華讀書報》上王鐵仙的一篇文章,《中學語文教材中不能沒有魯迅的作品》,王鐵仙是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的編者,他在這篇文章裏反覆論述魯迅文章的經典性。我也始終認爲,無論就思想性還是藝術性而言,魯迅的作品在語文教材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魯迅的《拿來主義》,《拿來主義》這篇文章,在坐的各位都很熟悉,有很多老師都教過這篇文章,雖然有些老師沒有教過這篇文章,但我敢肯定地講,在座所有的老師都被教過。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中學語文課本歷次修訂,而60年長盛不衰、碩果僅存的篇目之中就有《拿來主義》。這篇文章堪稱經典之作,在目前魯迅的作品在語文教材中式微的大背景下,全國通行的幾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都選了這篇文章。人教新課標版在必修4第三單元第8課。

下面我開始進入正題。

根據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論證思路,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2.學習本文,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批判地繼承,並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想]

1.以本文作爲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教材,重點放在文章的後半部分,使學生弄清楚什麼是“拿來主義”;

2.文章前半部分是難點,着重使學生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不在個別實例和語句上糾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聯繫歷史背景,揣摩語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我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從現實生活入手,從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有效開啓一堂課的很好方法。導語要做到先聲奪人,結語要做到餘音繞樑,讓人回味不盡,這在課堂結構設計上叫“金聲玉振”。

就一般人和我們的教學參考書對《拿來主義》主題的理解,本文是談的對中外文化遺產繼承問題的態度。我設計的導語是從於丹解讀《論語》和《莊子》所引發的爭論而切入的。,配合多媒體課件的圖片展示,就把學生帶入一種問題現場當中。我們今天作這節課的話,就可以不久前去世的季羨林和任繼愈先生爲話題導入。關於他們的道德文章,他們文化遺產的繼承問題。我在這裏就二老談文化遺產的繼承問題,不是僅僅對這兩個人感興趣,而真正科學的繼承文化遺產的態度是對兩位先生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那纔是中華文明的真正遺產。

【幾十年來,季羨林辛勤從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學作品的研究與翻譯,發表、出版的譯作將近四百萬字。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印度簡史》、《羅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語言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簡明東方文學史》、《糖史》、《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等。主要譯著:譯自德文的有馬克思著《論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譯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詩《羅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劇《沙恭達羅》和《優哩婆溼》、印度古代民間故事集《五卷書》等;譯自英文的如梅特麗耶•黛維的《家庭中的泰戈爾》。此外,季羨林還主編過《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書。

任繼愈先生著述:專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子全譯》、《老子繹讀》等;主編有《中國哲學史簡編》、《中國哲學史》(4卷本)、《中國佛教史》(8卷本,已出第1、2卷)、《宗教詞典》、《中國哲學發展史》(7卷本,已出第1、2卷)等;此外,還主持《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的編輯出版工作;主要論文收集在《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和《中國哲學史論》中。】

【首先請大家認識一個人,(多媒體展示于丹像)請大家告訴我這是誰?她是幹什麼的?(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對,這是于丹,被稱爲2006年的“超級女聲”,只因爲她在央視百家講壇裏解讀《論語》和《莊子》而暴得大名。(多媒體展示《于丹〈論語〉心得》書影)再請大家認識一個人,(多媒體展示徐晉如像),請大家告訴我他是誰?(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他叫徐晉如,于丹《論語》心得在百家講壇播出後好評如潮,但聲討的聲音也十分強烈,有人在博客上撰文《孔子真要被于丹弄哭了》、《中國進入文化奶媽時代》來質疑于丹。以徐晉如爲首的十博士更是聯名討伐于丹,徐晉如也主編了一本書《解“毒”于丹——告訴你未被糟蹋的孔子和莊子》,並稱他們的行爲不是“醋意大發”,而是出於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多媒體展示《解“毒”于丹——告訴你未被糟蹋的孔子和莊子》書影)。現在請大家告訴我,2006年6月10日,這是一個什麼日子,這是我們中國的第一個“文化遺產日”,《論語》是什麼?是我們的文化遺產。無論是于丹解讀《論語》,還是徐晉如解“毒”于丹,他們的初衷都是想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孔子,一部真實的《論語》。那麼誰是對的,我們應該相信誰?當我們還沒有讀《論語》的時候,我們相信任何一方都是虛妄而不負責任的。魯迅先生告訴我們首先要拿來,把《論語》拿來,自己去解讀,讀懂讀不懂沒關係,但是,我們首先要拿來,此之謂“拿來主義”。今天就讓我們來重溫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文章背景介紹。(多媒體展示背景)請一位同學朗讀。

【要點:

①清朝政府實行“閉關主義”,其結果是落後捱打;鴉片戰爭以後,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奉行賣國政策即“送去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繼承他們的衣鉢,政治上投靠帝國主義,經濟上以至文化上繼續實行“送去主義”。

②當時在文化工作者中間,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認識,概括起來,就是“全盤否定”和“全盤西化”。

③針對這些錯誤認識,魯迅寫了這篇文章,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口號,闡明瞭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度。】

三、放課文錄音(或找學生誦讀),理清文章思路。

1、請大家思考課文的結構層次,帶着這樣兩個問題。第一,“拿來”的觀點是在那一段提出來的,是從哪一段開始正面論述的。第二,課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麼,和“拿來主義”有什麼關係?

【學生讀完課文,找同學回答以上兩個問題。[第一,“拿來”的觀點是在那一段提出來的,是從哪一段開始正面論述的。明確:第2段點到“拿來”後,第5、6段再次點到,直到第8段,纔開始正面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第二:課文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麼?和“拿來主義”有什麼關係?明確:課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義”,爲正面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2、本文的結構層次如何劃分。

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

(1)(1—2段)揭露“送去主義”媚外求寵,自欺欺人的可恥行徑,提出“拿來”的主張。

(2)(3—5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6—7段)指出“送去主義”產生的另一危害,明確提出本文論點。

第二部分(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容。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並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條件,以及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多媒體5展示)

四、研習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力。設置3個問題

提問:(1)第1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麼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醜態的?

【討論,明確:這一句把所要揭露、論述的範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只講文化上的事。鴉片戰爭洋人的槍炮打破了中國的“閉關主義”大門之後,中國的反動政府“送去”了什麼嗎:國土、主權、白銀、文物、苦力、奴隸,從“古董”到“活人”,從人格到國格。就在魯迅寫作本文的時候,國民黨政府給日本帝國主義送去了東三省和熱河省,還給別的帝國主義國家送去了“租界”等等,美其名曰“寧贈友邦,不與家奴”,以至於在中國的土地上竟也被掛上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範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後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爲恥,反以爲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麼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相當貧乏。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着幾位藝術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裏行間充滿着憎惡和鄙視。】

提問:(2)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及危害?

【討論,明確:作者以尼采自詡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作類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幾百年之後呢”?我們的子孫,“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磕頭”、“討”和“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形象、深刻地寫出了“送”的結果是我們的子孫後代無法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多媒體6展示)】

提問:(3)我們奉行“送去主義”的同時,帝國主義對我們實行什麼政策?

【討論,明確:帝國主義對我們實行“送來主義”,“送來”的實質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濟、軍事、文化侵略和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詞。(多媒體7展示)】

五、研讀第二部分: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提問:在現代文學史上,魯迅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娜拉走後怎樣?》,這個題目成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追問,我們不妨在這裏化用一下,拿來之後怎樣?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哪幾種錯誤態度?第9段闡述了“拿來主義”者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運用什麼論證方法,這種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多媒體8展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以上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都是錯誤的。

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多媒體9展示)

首先是“佔有”,然後是“挑選”。“佔有”是前提,不“佔有”就無從“挑選”;“挑選”是關鍵,不“挑選”,“佔有”就毫無意義。

“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

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病)。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靡的東西(走散)。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六、研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後部分。

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麼應該是哪5個問題

【明確:(多媒體10展示)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②對文化遺產應該怎樣區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麼積極意義?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多媒體11展示)】

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拒絕假命題和僞命題,比如,問學生一些幼稚的問題,你“你們喜歡魯迅嗎?這篇文章好不好?)

1、從論證的層次結構上來看,本篇文章是一篇典範的議論文。第一段以清政府的閉關主義起筆,閉關主義的實質是閉關鎖國,最後導致“送去主義”,第三段講“送去主義”的危害,“送去主義”的實質是賣國主義,而這種賣國主義又加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即第四段和第六段談的送來主義。送來主義即侵略主義最終導致亡國滅種,所以魯迅在第七段提出拿來主義。拿來之後怎樣,第八段批駁三種錯誤做法,第九段提出正確主張,第十段總結全文。整篇文章渾然天成,有破有立,層層推進。但是,如果第一部分裏有兩段如果去掉,卻能夠使文章的結構更加緊湊,請大家認真分析,小組探究,告訴我哪兩段應該去掉?學生回答(2、5段)魯迅先生爲什麼不把它去掉,這是一處敗筆嗎?這兩段的作用是什麼?(這是議論文寫作種重要的筆法:點題。希望大家在寫作中注意學習。)聯繫議論文的寫作實踐來講此問題,目的性明確,又鼓勵了學生創新、探究的精神。魯迅的文章也有問題嗎?

2、我現在請大家來思考一個關於本文主題的問題,魯迅先生是針對什麼問題提出拿來主義的,拿來的是我們自己的文化遺產,還是外國的文化遺產,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告訴我你的理由?

明確:這是50年來一直聚訟不已的一個問題,也是一直被誤解的一個問題,本篇文章是針對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而直接提出來的,顯然是對外國文化實行拿來主義。文章第一部分一直談的都是中外文化問題,第二部分沒有理由該談中國文化遺產。當然,拿來主義的觀點是適合對待一切文化遺產的。【關於此觀點,請參閱於發忻的文章《爲魯迅的<拿來主義>叫屈》】

八、總結全文:

提問: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先驅,一個時代的偉人。他思想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園。這篇深刻的文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強烈的現實意義。歷史的車輪碾過歲月,今天我們已經邁入一個高度開放的'時代,全球一體化,信息社會,地球村意識,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世界是如此之廣闊,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矚目中國。那麼,作爲一個青年人,在民族復興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取捨?請大家聯繫現實談談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拿來主義?[參考事例:于丹的籤售現場,反對者穿上“孔子很着急,莊子很生氣”的文化衫攪場。宋祖英在肯尼迪藝術中心開演唱會了,大長今來了,感恩節、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也來了、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活動相繼舉辦了(多媒體12、13展示)]

學生回答後總結:

想想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學習繼承真是令人汗顏,復旦大學組織的中文考試奪魁者竟然是新加坡人,當你想給某個心儀的女孩寫封信的時候,肯定不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起興了,你寫的是“抱着那妹妹上花轎”,當你終於要向她求婚的時候,你不會用“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你說的是“我想和你結婚”,上次我在改作文時有個學生竟然在作文中痛心疾首懺悔道:“我對不起‘劣祖劣宗’”。是啊,你這樣的不肖子孫怎能對得起“劣祖劣宗”。

讓我們還把話題放到于丹上來,十博士那邊陣陣“下課聲”剛把“學術超女”罵了個狗血噴頭,這邊于丹立馬迴應“需要上課的人比需要下課的人多”。網上論戰雙方一邊是力挺百家講壇文化傳播效應的“學術粉絲”派,一邊是聲討學術明星庸俗化的文化保守派。如果我們跳出爭吵的小圈子,尋找雙方原本就具有的共識性的訴求,我們發現,以現實語境來看,保證傳統文化傳承延續,加快民族文化繁榮復興,也就是要正確繼承文化遺產,應是大家的共識。人類文化的演進史表明,“傳統”只有和“現代”不斷的發生衝突和博弈,文化經典才能在動態中尋求長足的發展。社會主義的草如果是毒草我們也要拔掉,自本主義的苗長出的糧食也能填飽社會主義中國7000萬貧困人口的肚子。“不薄洋人愛古人”,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首先要拿來。然後再進行挑選、創新。

我們不但要拿來,也要勇敢的送去,宋祖英在肯尼迪藝術中心開演唱會了,郎平去美國執教後又執教中國女排了,大長今來了,感恩節、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也來了、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活動相繼舉辦了,全球同此涼熱了,然而我們的民族文化更加異彩紛呈,我們的民族也更加充滿活力而蒸蒸日上了。是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我們繼承文化遺產,不是文化遺產繼承我們,正如人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因爲我們是新主人,因爲我們拿來了我們民族文化的根。讓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沐浴在古今中外文化聖賢的光輝裏學會成長。(多媒體14展示)

九、板書設計: